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2.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除严重的损伤需要休息治疗外,一般的损伤不必完全停止身体练习。适当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3.偏瘫患者也需要使用到康复训练器来对手部进行康复训练,传统的康复训练器不能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训练强度大小的调节,这样会造成训练效果不好,不能使患者进行很好的康复训练,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康复训练器不能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训练强度大小的调节,这样会造成训练效果不好,不能使患者进行很好的康复训练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包括康复训练器主体、防护橡胶套、训练弹簧一、训练弹簧二和训练弹簧三,所述康复训练器主体内部设置了均与康复训练器主体内部滑动连接的训练滑板二和训练滑板三,训练滑板三和训练滑板二上下两端均在康复训练器主体和防护橡胶套内部开设了限位腔,限位腔内部设置了与限位腔滑动连接的限位板,限位板下端固定连接了固定杆,所述训练滑板二和训练滑板三上下两端表面均开设了固定槽,所述限位板下端表面固定连接了与固定杆滑动连接并与限位腔内部下端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所述固定杆贯穿康复训练器主体并与固定槽相配合,所述限位板上端固定连接了贯穿防护橡胶套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弹性拉绳,弹性拉绳上端固定连接了固定座,固定座上端固定连接了拉环。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所述防护橡胶套与康复训练器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橡胶套内部固定连接了环形防护圈,所述训练弹簧一、训练弹簧二和训练弹簧三的数量依次增多。
8.进一步,所述训练滑板二和训练滑板三左侧均设置了与康复训练器主体内部固定连接的限位挡板。
9.进一步,所述训练滑板二左侧表面固定连接了与训练滑板三右侧表面固定连接的训练弹簧二。
10.进一步,所述训练滑板三左侧表面固定连接了与康复训练器主体内部左侧表面固定连接的训练弹簧三。
11.进一步,所述训练滑板二右侧设置了与康复训练器主体内部滑动连接的训练滑板一,训练滑板一左侧表面固定连接了与训练滑板二右侧表面固定连接的训练弹簧一。
12.进一步,所述训练滑板一右侧表面固定连接了贯穿康复训练器主体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训练滑杆。
13.进一步,所述训练滑杆右侧固定连接了训练框,训练框外表面设置了与训练框滑动连接并与康复训练器主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架,所述防护橡胶套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了与拉环相配合的限位杆。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具有以下优点:
15.1、通过设置的训练框、训练滑杆、训练滑板以及训练弹簧一之间的配合,可以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初步康复训练,通过设置的拉环、弹性拉绳、限位腔、固定杆和复位弹簧之间的配合,可以便于对康复训练器主体的康复训练强度提高,便于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合理的增加康复训练强度,便于康复;
16.2、通过设置的防护橡胶套与环形防护圈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康复训练器主体进行很好的防摔保护作用,避免康复训练器主体摔到地面上造成损坏,通过设置的限位杆,可以对拉环进行固定,便于增加康复训练强度。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中康复训练器主体的侧视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中康复训练器主体的俯视剖视图;
22.图4为图3提供的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的局部放大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防护橡胶套;2、固定架;3、训练框;4、康复训练器主体;5、限位杆;6、拉环;7、训练滑杆;8、环形防护圈;9、训练滑板一;10、训练弹簧一;11、训练滑板二;12、训练弹簧二;13、训练滑板三;14、训练弹簧三;15、限位腔;16、弹性拉绳;17、固定杆;1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6.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包括康复训练器主体4、防护橡胶套1、训练弹簧一10、训练弹簧二12和训练弹簧三14,所述康复训练器主体4内部设置了均与康复训练器主体4内部滑动连接的训练滑板二11和训练滑板三13,训练滑板三13和训练滑板二11上下两端均在康复训练器主体4和防护橡胶套1内部开设了限位腔15,限位腔15内部设置了与限位腔15滑动连接的限位板,限位板下端固定连接了固定杆17,所述训练滑板二11和训练滑板三13上下两端表面均开设了固定槽,所述限位板下端表面固定连接了与固定杆17滑动连接并与限位腔15内部下端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18,所述固定杆17贯穿康复训练器主体4并与固定槽相配合,所述限位板上端固定连接了贯穿防护橡胶套1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弹性拉绳16,弹性拉绳16上端固定连接了固定座,固定座上端固定连接了拉环6。
29.优选的,所述防护橡胶套1与康复训练器主体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橡胶套1内部固定连接了环形防护圈8,所述训练弹簧一10、训练弹簧二12和训练弹簧三14的数量依次增多,通过设置的环形防护圈8可以对康复训练器主体4进行防摔保护。
30.优选的,所述训练滑板二11和训练滑板三13左侧均设置了与康复训练器主体4内部固定连接的限位挡板,限位挡板可以对训练滑板一9和训练滑板二11进行限位作用。
31.优选的,所述训练滑板二11左侧表面固定连接了与训练滑板三13右侧表面固定连接的训练弹簧二12,训练弹簧二12可以增加训练强度。
32.优选的,所述训练滑板三13左侧表面固定连接了与康复训练器主体4内部左侧表面固定连接的训练弹簧三14,训练弹簧三14可以增加训练强度。
33.优选的,所述训练滑板二11右侧设置了与康复训练器主体4内部滑动连接的训练滑板一9,训练滑板一9左侧表面固定连接了与训练滑板二11右侧表面固定连接的训练弹簧一10,训练弹簧一10可以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
34.优选的,所述训练滑板一9右侧表面固定连接了贯穿康复训练器主体4并与贯穿部位滑动连接的训练滑杆7,训练滑杆7便于进行康复训练。
35.优选的,所述训练滑杆7右侧固定连接了训练框3,训练框3外表面设置了与训练框3滑动连接并与康复训练器主体4固定连接的固定架2,所述防护橡胶套1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了与拉环6相配合的限位杆5,限位杆5可以对拉环6进行限位固定。
3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瘫患者早期手康复训练器,使用时,通过使患者手握固
定架2,然后把手指放置在训练框3内部进行康复训练,通过患者手用劲,使训练框3带动训练滑杆7进行滑动,从而使训练滑板一9带动训练弹簧一10进行拉伸,从而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当患者早期的康复训练达标时,可以增加训练强度时,通过拉出训练滑板二11上端设置的拉环6,使拉环6带动弹性拉伸进行拉出,从而使限位板带动固定杆17进行移动,从而使复位弹簧18进行拉伸,然后把拉环6固定在限位杆5表面,从而可以使训练滑板二11进行移动,使患者可以通过训练弹簧一10和训练弹簧二12的同时作用进行康复训练,增加训练强度,便于康复,当还可以增加训练强度时,通过把训练滑板三13两侧设置的拉环6拉出,通过上述的训练滑板二11的操作,可以使训练弹簧一10、训练弹簧二12和训练弹簧三14固体作用,使患者达到更高的训练强度,可以对训练强度进行调节,通过环形防护圈8和防护橡胶套1的共同作用,可以对康复训练器主体4进行防摔保护处理。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