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照明工业 专利正文
一种发光格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发光格栅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格栅灯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格栅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进步,车辆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消费者对汽车的个性化、用车仪式感需求关注度越来越高,各种车载照明和灯光秀技术大量涌现,光和车主以及其它道路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互动成为研究热点。发光格栅是近年来外饰灯具开始出现的一个新的应用。
3.现有技术中,存在整体车辆的格栅美观性不足以及色彩单调等问题,以及无法使用更多的光语模式进行与其他车辆进行示意交流,现需一种个性鲜明且成本较低的格栅,增加格栅的美观性以及使用性,使车辆的体验感拥有质的飞跃。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美观性不足以及色彩单调,无法使用更多的光语模式进行与其他车辆进行示意交流的问题。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格栅及车辆。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发光格栅,包括:格栅主体和位于所述格栅主体内侧的至少一个格栅灯;
8.所述格栅主体包括多个格栅孔,所述多个格栅孔中每个所述格栅孔的内侧设置有反光面,所述反光面与所述格栅灯发出的光线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反光面用于反射所述至少一个格栅灯发出的光线,使所述反射的光线穿过每个所述格栅孔。
9.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格栅灯呈n行n列矩阵式分布。
10.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格栅灯中每个格栅灯之间按照预设的距离进行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的内侧。
11.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灯包括光源部与镜花纹面部,所述镜花纹面部位于所述光源部的外侧,所述镜花纹面部用于合理分布光线。
12.进一步地,所述光源部包括至少一个led灯。
13.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格栅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格栅灯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格栅灯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照明。
14.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面为不规则图形,所述不规则图形的反光面与所述格栅孔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反光面与所述格栅孔预设的度数范围为90
°
~98
°

16.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主体的材料为工程塑料,所述格栅孔的内侧设置有哑光镀铬材质,所述哑光镀铬材质用于增强反射所述格栅灯照射的光线。
17.另外,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并执行上述一种发光格栅的技术方案。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光格栅及车辆,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9.1、通过在格栅孔上设置反光面,作为格栅灯发出的光线的反射面,实现了格栅反
光式的发光效果,增加氛围照明,实现车主与车辆的沟通。
20.2、通过对格栅灯中白光led及rgb led灯的控制,能够合成丰富的光色,使灯具同时具备纯白色以及多色光,避免了光色单一,大大提升了车主的体验感,使车辆更加个性化。
21.3、通过对格栅灯的分区控制,实现了上、下格栅灯同步、顺序、交替等照明模式;通过led的亮度从0到100%变化实现渐亮、渐灭、闪烁等亮度变化,结合照明模式以及亮度变化可实现多种光语。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格栅灯效果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格栅本体部立体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格栅的布局结构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花纹面部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花纹面部花纹断面示意图。
29.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格栅本体,2-格栅灯,11-格栅孔,12-反光面,3-镜花纹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实施例: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格栅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图3,该发光格栅包括:格栅主体1和位于所述格栅主体1内侧的至少一个格栅灯2;所述格栅主体1包括多个格栅孔11,所述多个格栅孔11中每个所述格栅孔11的内侧设置有反光面12,所述反光面12与所述格栅灯2的发出的光线呈预设角度设置,所述反光面12用于反射所述至少一个格栅灯2发出的光线,使所述反射的光线穿过每个所述格栅孔11。需要解释的是,格栅灯设置于车辆机舱内部,反光面12与格栅灯2的发出的光线按照预设的角度设置,其目的是用于
反射格栅灯2发出的光线至预设范围内,实现反光式的发光效果。格栅灯2与车身按照预设的角度进行连接,格栅灯2与车身按照预设的角度进行连接是为了格栅灯2照射在格栅本体1的光线成一定的入射角度,增强格栅灯2照射光线的反射效果。
3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格栅本体1可实现反光式的发光效果,让格栅灯2发出的光线反射到指定的区域范围内,每个格栅孔11的一侧边缘向机舱内侧设置有反光面12,每个格栅灯2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光面12的反射,穿过所述每个格栅孔。此时反光面12与格栅孔11设置为90
°
~98
°
之间的预设角度,其目的是为了反射光线可以摄入到距离车前最远距离为2.5~3.5m范围内实现照明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的最优距离为3m,其格栅灯效果图如图2所示。
3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格栅灯呈n行n列矩阵式分布。
3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一个格栅灯中每个格栅灯之间按照预设的距离进行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的内侧。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至少一个格栅灯2以及格栅本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图中已有显示,格栅灯2呈2行2列矩阵式分布,包括但不限于2行2列矩阵分布,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相适应设置,位于上部与下部格栅灯2之间预设的距离根据前保险杠的内部空间大小来决定,在本实施例中的距离设置如图4所示,其目的是为了让照射的光线进行适当的叠加,达到饱和度高的灯光效果。上部格栅灯2与下部格栅灯2既可以单独控制照明控制,也可以上部格栅灯2与下部格栅灯2同步照明控制,这样设置可以实现上下两部分按照顺序照明或是交替照明的模式,提升了格栅灯的照明效果。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格栅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格栅灯2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格栅灯2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照明,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电路板接收到控制芯片ecu根据需求发送的通信指令并按照预设的照明方式进行控制格栅灯2的照明,格栅灯2与控制电路板进行并行连接,根据车主的需求控制上下部格栅灯2的照射,实现上、下格栅灯同步、顺序、交替等照明模式,同时,控制电路板可以控制多个led灯明亮变化,可以实现从下到上或者从上到下逐渐发光的效果,控制白光和rgb led混合光的亮度从0到100%的变化,实现灯光的渐亮、渐灭、闪烁等照明模式,增加了车主的体验感。
3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格栅灯包括光源部与镜花纹面部,所述镜花纹面部位于所述光源部的外侧,所述镜花纹面部用于合理分布光线。需要解释的是,镜花纹面部用于按照需求合理分布光线,如图5、图6所示,该镜花纹面部安装在灯具的透明灯罩上,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光线的分布与光线的配置,另一方面增加了发光格栅的外观的美感。
4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光源部包括至少一个led灯,至少一个led灯包括白光led灯和rgb led灯。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个led灯包括白光led灯,同时还包括rgb led混合光灯,可以实现多种光语,同时具备纯白光和多色光的光语,其rgb led混合光包括红光、绿光和蓝光三种颜色,其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多种颜色的光色,实现光色的多样化,提升了车辆个性化和使用感,通过散发出大家公认的光语,便于车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反光面12为不规则图形,所述不规则图形的反光面12与所述格栅孔11固定连接。
42.格栅主体1的材料为工程塑料,该工程材料轻巧,便于塑性,格栅孔11的内侧的材料为哑光镀铬材质,哑光镀铬材质用于增强反射格栅灯2照射的光线。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由于车辆包括上述发光格栅,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4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5.1、通过在格栅孔上设置反光面,作为格栅灯发出的光线的反射面,实现了格栅反光式的发光效果,增加氛围照明,实现车主与车辆的沟通。
46.2、通过对格栅灯中白光led及rgb led灯的控制,能够合成丰富的光色,使灯具同时具备纯白色以及多色光,避免了光色单一,大大提升了车主的体验感,使车辆更加个性化。
47.3、通过对格栅灯的分区控制,实现了上、下格栅灯同步、顺序、交替等照明模式;通过led的亮度从0到100%变化实现渐亮、渐灭、闪烁等亮度变化,结合照明模式以及亮度变化可实现多种光语。
48.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