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照明工业 专利正文
一种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led灯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灯具。


背景技术:

2.城市夜景亮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led灯具作为城市夜景亮化建设的核心,从亮化设计到最终项目结束历经几年时间,很少会改变其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民的体验要求逐步提高,不易满足于单一的亮化效果。然而,目前的大部分灯具都是一个整体,如果需要调整,则需要将整个led灯具进行整体更换,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更换灯具的发射端组件或接收端组件,从而快速实现灯具照明变化的led灯具。
4.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led灯具包括:
5.接收端组件,所述接收端组件包括接收端组件壳体、设置在所述接收端组件壳体中的光学模组和无线供电接收组件,所述光学模组与无线供电接收组件电连接。
6.发射端组件,所述发射端组件包括发射端组件壳体、设置在所述发射端组件壳体中的无线供电发射组件;
7.所述接收端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发射端组件上,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组件与无线供电发射组件相对,通过电磁感应无线供电方式为光学模组提供电能。
8.进一步地,所述的无线供电接收组件包括无线供电接收板和与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板电连接的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板和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相对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并通过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接收端组件壳体中;所述无线供电接收板靠近接收端组件壳体的背部保护壳,所述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靠近接收端组件壳体的前部保护板。
9.进一步地,所述的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包括第一隔磁板和贴附在第一隔磁板上的供电接收线圈。
10.进一步地,所述的无线供电发射组件包括无线供电发射板和与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板电连接的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板和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相对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并通过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发射端组件壳体中;所述无线供电发射板靠近发射端组件壳体的后壳,所述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靠近发射端组件壳体的前盖。
11.进一步地,所述的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包括第二隔磁板和贴附在第二隔磁板上的供电发射线圈。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材质均为金属。
13.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端组件壳体中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组件,所述发射端组件壳体中设置有无线信号发射组件,当接收端组件安装在发射端组件上时,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组件与无线信号接收组件相对。
14.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组件包括无线信号接收线圈和与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线圈电连接的无线信号接收板;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线圈和无线信号接收板相对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线圈靠近接收端组件壳体的背部保护壳,所述无线信号接收板靠近接收端组件壳体的前部保护板。
15.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组件包括无线信号发射线圈和与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线圈电连接的无线信号发射板,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线圈和无线信号发射板相对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线圈靠近发射端组件壳体的后壳,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线圈靠近发射端组件壳体的前盖。
16.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号接收组件和无线供电接收组件的距离d1大于12mm,无线信号发射组件和无线供电发射组件的距离d2大于12mm。
17.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端组件壳体中设置有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与无线供电发射端组件电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端组件壳体包括灯头外壳、所述的背部保护壳和前部保护板,三者装配成密封的接收端组件壳体。
19.进一步地,所述灯头外壳的材质为adc压铸铝合金材料;背部保护壳为非金属耐高温材料,且不透明;所述前部保护板为钢化玻璃。
20.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端组件壳体包括所述的后壳和前盖,二者形成封闭的发射端组件壳体,所述后壳体材质为adc压铸铝合金,所述前盖为耐高温非金属材料,非透明。
21.进一步地,所述led灯具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灯具发射端组件的发射端组件壳体铰接。
22.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端组件壳体的背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定位结构,在发射端组件壳体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安装定位结构,通过第一安装定位结构与第二安装定位结构的配合,实现发射端组件与接收端组件的装配。
2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将相对独立的接收端组件与发射端组件同功率自由组合,在现场可根据情况替换接收端组件,实现照明效果的直接变化,而并非只是通过rgbw的变化即牺牲照明亮度来改变照明效果。(2)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实现无线传输,转换率高,对比其他无线供电方式,灯具效率损失低,且在灯具内部使用,满足短距离充电的要求,并且无线供电为低压传输,更换时安全可靠。(3)使得灯具安装维护过程中不破坏整体防水结构,降低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不良率。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led灯具的爆炸结构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led灯具的剖视图(爆炸结构);
2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5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6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线供电接收组件和无线信号接收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线供电接收组件和无线信号接收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32.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线供电发射组件和无线信号发射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线供电发射组件和无线信号发射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led灯具的框图;
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led灯具的立体结构图(背面);
36.图中有:100、接收端组件;110、接收端组件壳体;111、背部保护壳;112、前部保护板;113、灯头外壳;120、光学模组;130、无线供电接收组件;131、无线供电接收板;132、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1321、第一隔磁板;1322、供电接收线圈;140、无线信号接收组件;141、无线信号接收线圈;142、无线信号接收板;150、第一安装板;160、第一安装定位结构;200、发射端组件;210、发射端组件壳体;211、后壳;212、前盖;220、无线供电发射组件;221、无线供电发射板;222、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2221、第二隔磁板;2222、供电发射线圈;230、无线信号发射组件;231、无线信号发射线圈;232、无线信号发射板;240、第二安装板;250、驱动电源;260、第二安装定位结构;300、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等的限制。
38.结合图1、图2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led灯具包括接收端组件100、发射端组件200和安装支架300,其中安装支架300可用于实现整个灯具的固定和角度的调节,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用安装支架300,直接将由接收端组件100和发射端组件200组成的灯具放置在需要的位置上即可。
39.结合图2和图3,接收端组件100包括接收端组件壳体110、设置在接收端组件壳体110中的光学模组120和无线供电接收组件130,光学模组120与无线供电接收组件130电连接,其中光学模组120可采用现有的led灯具构成的灯板,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严格的限定,可根据需求,选择光学模组120的类型。
40.结合图2和图4,发射端组件200包括发射端组件壳体210、设置在发射端组件壳体210中的无线供电发射组件22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收端组件100可拆卸的安装在发射端组件200上,无线供电接收组件130与无线供电发射组件220相对,通过电磁感应无线供电方式为光学模组120提供电能。
41.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可根据需求,可将相对独立的接收端组件100与发射端组件200同功率自由组合,在现场可根据情况替换接收端组件100,实现照明效果的直接变化,而并非只是通过rgbw的变化即牺牲照明亮度来改变照明效,同时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
4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利用电磁感应方式,实现无线电力传输,其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线圈产生磁场,对该线圈附近的其他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为了实现通过电磁感应方式进行电力传输,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中,结合图2、图4、图7和图8,无线供电接收组件130包括无线供电接收板131和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132,无线供电接收板
131和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132相对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50上,并通过第一安装板150设置在接收端组件壳体110中。无线供电接收板131靠近接收端组件壳体110的背部保护壳111,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132靠近接收端组件壳体110的前部保护板112。并且,无线供电接收板131与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132电连接,无线供电接收板131起到一个控制板的作用,可以对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132中产生的电流进行整流滤波等。无线供电接收板131与光学模组120电连接,在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132中的电流经过无线供电接收板131,为光学模组120供电。
43.其中,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132包括第一隔磁板1321和贴附在第一隔磁板1321上的供电接收线圈1322,无线供电接收板131实际上是与供电接收线圈1322连接。而里利用第一隔磁板1321,减少外界磁场对供电接收线圈1322的影响。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供电接收线圈组件132也可以仅包括一个供电接收线圈1322。
44.相应的,结合图2、图6、图9和图10,无线供电发射组件220包括无线供电发射板221和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222,无线供电发射板221和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222相对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40上,并通过第二安装板240设置在发射端组件壳体210中;无线供电发射板221靠近发射端组件壳体210的后壳211,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222靠近发射端组件壳体210的前盖212。无线供电发射板221与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222电连接,无线供电发射板221也主要是起到一个控制板的作用,当外部电源传输来的电力,传递给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222。其中,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222包括第二隔磁板2221和贴附在第二隔磁板2221上的供电发射线圈2222,无线供电发射板221实际上是与供电发射线圈2222连接。而利用第二隔磁板2221可以减少外界磁场对供电发射线圈2222的干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无线供电发射线圈组件222也可以近包括供电发射线圈。
45.当本实用新型的led灯具工作时,电流通过供电发射线圈2222后,在供电发射线圈2222中产生磁场,对供电接收线圈1322产生感应电动势,供电接收线圈1322产生电流,从而电力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实现无线传输。电磁感应无线供电方式转换率高,对比其他无线供电方式,灯具效率损失低。且在灯具内部使用,满足短距离充电的要求。无线供电为低压传输,更换时安全可靠。
46.进一步地,为了对led灯具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无线信号传输的方式进行控制信号传输。结合图2和图11,为实现该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接收端组件壳体110中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组件140,无线信号接收组件140与无线供电接收组件130电连接,更具体的,是与无线供电接收板131电连接。发射端组件壳体210中设置有无线信号发射组件230,无线信号发射组件230与无线供电发射组件220电连接,更具体的,是与无线供电发射板221电连接。当接收端组件100安装在发射端组件200上时,所述无线信号发射组件230与无线信号接收组件140相对,控制信号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由无线信号发射组件230传输到无线信号接收组件140,然后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光学模组120进行控制,例如亮度等。
47.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图7和图8,无线信号接收组件140包括无线信号接收线圈141和无线信号接收板142;无线信号接收线圈141和无线信号接收板142相对设置在第一安装板150上,无线信号接收线圈141靠近接收端组件壳体110的背部保护壳111,无线信号接收板142靠近接收端组件壳体110的前部保护板112。其中,无线信
号接收板142与无线信号接收线圈141电连接,无线信号接收板142主要是起到一个控制板的作用。
48.结合图2、图5、图9和图10,无线信号发射组件230包括无线信号发射线圈231和无线信号发射板232,无线信号发射线圈231和无线信号发射板232相对安装在第二安装板240上,无线信号发射线圈231靠近发射端组件壳体210的后壳211,无线信号发射线圈231靠近发射端组件壳体210的前盖212。无线信号发射板232与无线信号发射线圈231电连接,无线信号发射板232主要是起到一个控制板的作用。无线信号发射板232可与外部信号输入线连接,信号源连接,通过无线信号发射线圈231将信号发射出去,由无线信号接收线圈141接收,然后控制光学模组120。
49.因为无线信号接收组件140和无线供电接收组件130均安装在第一安装板150上,因此,在生产时,可以将三者作为一个组件,进行整体装配。其中,如图8,无线信号接收组件140和无线供电接收组件130的距离d1,要求保证在12mm以上,以避免两个组件中的线圈产生相互干扰。第一安装板150的材质为金属,具有帮助线圈散热的作用,同时保证无线传输的距离。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出于成本的考虑,选用的是铝板,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金属材质,例如铜板等。
50.同样,无线信号发射组件230和无线供电发射组件220均安装在第二安装板240上,因此,在生产时,可以将三者作为一个组件,进行整体装配。其中,如图10,无线信号发射组件230和无线供电发射组件220的距离d2,要求保证在12mm以上,以避免两个组件中的线圈产生相互干扰。第二安装板240的材质为金属,具有帮助线圈散热的作用,同时保证无线传输的距离。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出于成本的考虑,可以选用铝板,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金属材质,例如铜板等。
51.在发射端组件壳体210中设置有驱动电源250,驱动电源250与无线供电发射端组件200电连接,更具体的说是与无线供电发射板221电连接。驱动电源250直接连接外部电源。
52.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led灯具,工作在外界环境中,可能会受到雨淋等因素影响,因此对于灯具内部器件的保护至关重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中,如图2,接收端组件壳体110包括灯头外壳113、上述的背部保护壳111和前部保护板112,三者装配成密封的接收端组件壳体110。在一个实施例中,灯头外壳113的材质为adc12压铸铝合金材料;具有压铸易成型,易加工,结构强度大,散热效果好等特点。背部保护壳111、为非金属耐高温材料,例如尼龙、pc等,且不透明;背部保护壳111位于灯头外壳的背部,用于保证无线供电以及无线信号传输不会被灯头外壳113阻隔信号,并且实现接收端组件的防水作用。前部保护板112为钢化玻璃,是透明的,光学模组120发出的光直接通过钢化玻璃向外照射。整个接收端组件壳体110防护等级达到ip66以上。
53.发射端组件壳体210包括上述的后壳211和前盖212,二者形成封闭的发射端组件壳体210,所述后壳211材质为adc12压铸铝合金,前盖212为耐高温非金属材料,例如尼龙、pc等,非透明,前盖212位于后盖正面,用于保证无线供电以及无线信号传输不会被金属阻隔信号,整个发射端组件壳体210防护等级达到ip66以上。
54.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灯具安装维护过程中不破坏整体防水结构,降低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不良率。
55.为了便于接收端组件100安装到发射端组件200上,如图12.在接收端组件壳体110的背部设置第一安装定位结构160,对应的在发射端组件壳体210上设置第二安装定位结构260,通过第一安装定位结构160与第二安装定位结构260的配合,实现发射端组件200装配到接收端组件100上。具体的,第一安装定位结构160可以是螺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定位结构260可以是凸耳,凸耳上开有孔,然后利用螺栓实现连接。在其他结构中,也可以是卡扣连接,即第一安装定位结构160和第二安装定位结构260可以是卡扣连接的对应部件,从而实现发射端组件200与接收端组件100的装配连接。
56.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等同替换,这些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进行改进和等同替换后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