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除垢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效除垢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除垢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2.燃气蒸汽发生器也叫燃气蒸汽锅炉,燃气蒸汽锅炉是用天然气、液化气、城市煤气等气体燃料作燃料,在炉内燃烧放出来的热量,加热锅内的水,并使其汽化成蒸汽的热能转换设备。水在锅(锅筒)中不断被炉里气体燃料燃烧释放出来的能量加热温度升高并产生带压蒸汽。由于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锅是密封的,蒸汽在里面的膨胀受到限制而产生压力形成热动力,严格的说锅炉的蒸汽是水在锅筒中定压加热至饱和水再汽化形成的,作为一种能源广泛使用,燃气蒸汽锅炉按照燃料可以分为天然气蒸汽锅炉、城市煤气蒸汽锅炉、焦炉煤气蒸汽锅炉、液化石油气蒸汽锅炉等;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立式蒸汽锅炉和卧式蒸汽锅炉。
3.目前,燃气蒸汽发生器在加热过程中会将燃烧产生的气体直接排放至外界环境,燃烧产生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度,由于传统的燃气蒸汽发生器未对燃烧产生的气体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造成大量的热能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除垢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用以解决目前燃气蒸汽发生器在加热过程中会将燃烧产生的气体直接排放至外界环境,燃烧产生的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度,由于传统的燃气蒸汽发生器未对燃烧产生的气体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造成大量的热能浪费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除垢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包括: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内部设置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下方设置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加热组件,所述第一隔板上表面设置主水箱,所述主水箱外侧壁设置保温箱,所述第一隔板内设置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贯穿所述保温箱底壁并与所述保温箱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隔板并与所述加热腔连通。
6.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及第一控制器,所述主水箱上端设置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贯穿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上端延伸至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外部,所述分流管内设置第一温度探头与第二温度探头,所述第一燃烧器、第二燃烧器、第一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分流管外壁设置若干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分流管一侧设置蒸箱,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蒸箱内部连通。
8.优选的,所述主水箱内设置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主水箱分隔为上腔体与下腔体,所述第二隔板左端开设第一通孔,所述上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下腔体
连通,所述第二隔板上方设置蒸汽加热管,所述蒸汽加热管一端与所述主水箱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外壁设置副水箱,所述副水箱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主水箱连通,所述副水箱内部分别设置高水位探头与低水位探头,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外壁还设置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分别贯穿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外壁并与所述主水箱内部连通,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所述出水管上设置自动排水器,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出水管上方,所述高水位探头、所述低水位探头、所述进水阀及所述自动排水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外壁设置吸气管,所述吸气管内设置第一单向阀,所述吸气管一端贯穿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外壁延伸至所述加热腔内并设置吸气扇,所述吸气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
12.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内,所述套管外壁与所述进气管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套管侧壁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套管内部连通,所述套管一端延伸至所述保温箱内并设置第一挡板;
13.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保温箱内部底壁之间,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保温箱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关于所述第一挡板中心左右对称。
14.优选的,所述保温箱还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一端与所述保温箱内部连通,所述出气管另一端贯穿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外壁并设置放气组件,所述放气组件包括:
15.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保温箱一端;
16.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出气管内部,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内壁固定连接;
17.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出气管内部,所述导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导向杆分别与所述出气管内壁滑动连接。
18.优选的,所述主水箱内设置有除垢装置,所述除垢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隔板下方,所述除垢装置包括:
19.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主水箱中心,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与所述主水箱内部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壁设置若干搅拌叶片;
20.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锥齿轮位于所述搅拌叶片上方;
21.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与所述主水箱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设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
22.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23.两个电机,两个所述电机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水箱后侧外壁,两个所述电机均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贯穿所述主水箱后侧壁延伸至所述主水箱内部,所述输出轴与
所述主水箱后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输出轴上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第一链轮与第一皮带轮,两个所述电机转动方向相反;
24.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输出轴正下方,所述第三转轴一端与所述主水箱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另一端设置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通过链条与所述第一链轮传动连接,所述链条远离所述第一皮带轮一侧设置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平行于所述第三转轴,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链条一端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固定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转轴一端设置过滤板,所述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内部设置活性炭,所述过滤板平行于所述第二隔板,所述过滤板内设置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板前后两端与所述主水箱前后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25.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四转轴一端与所述主水箱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另一端设置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传动连接;
26.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为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间歇啮合;
27.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主水箱底部内壁,用于产生超声波而使主水箱内壁的水垢分解。
28.优选的,所述第一燃烧器与所述第二燃烧器均设置有燃气管,所述燃气管分别向第一燃烧器与第二燃烧器提供可燃气体,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
29.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内,用于检测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
30.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水箱内部,用于检测所述主水箱内部的水的初始温度;
31.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水箱内,用于检测所述主水箱内部的水的实时温度;
32.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燃气管内,用于检测所述燃气管内可燃气体的流速;
33.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设置在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外部,用于记录所述第一燃烧器与所述第二燃烧器的加热时长;
34.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外部;
35.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所述计时器、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
36.所述第二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所述计时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37.步骤1:当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主水箱内部的水的实时温度大于预设水温时,所述计时器记录当前所述第一燃烧器与第二燃烧器的加热时长,基于所述风速传感器及所述计时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第一燃烧器与所述第二燃烧器在所述计时器记录的加热时长内产生的总热量:
38.q1=ρ1·
π
·r12
·
v1·
t1·
ω
·
h1ꢀꢀ
(1)
39.其中,q1为所述第一燃烧器与所述第二燃烧器在所述计时器记录的加热时长内产生的总热量,ρ1为所述燃气管内可燃气体的预设密度,π为圆周率,π取3.14,r1为所述燃气管的半径,v1为所述风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燃气管内可燃气体的流速,t1为所述计时器记录的所述第一燃烧器与所述第二燃烧器的加热时长,ω为所述燃气管内的可燃气体的预设燃烧利用率,h1为所述燃气管内的可燃气体的低位热值;
40.步骤2:根据步骤1的计算结果,基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及计时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第一燃烧器与所述第二燃烧器的总加热效率:
[0041][0042]
其中,η1为所述第一燃烧器与所述第二燃烧器的总加热效率,c1为所述主水箱内水的比热容,ρ2为所述主水箱内水的密度,v2为所述主水箱内水的体积,t2为所述主水箱内的预设水温,t1为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主水箱内部的水的初始温度,s1为所述主水箱侧壁与所述保温箱侧壁的接触面积,t3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保温箱内部的温度,δ1为所述主水箱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δ2为所述保温箱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γ1为所述主水箱的侧壁的导热系数,h1为所述主水箱的侧壁厚度,γ2为所述保温箱的侧壁的导热系数,h2为所述保温箱的侧壁厚度;
[0043]
步骤3:所述第二控制器将所述第一燃烧器与所述第二燃烧器的总加热效率与预设加热效率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燃烧器与所述第二燃烧器的总加热效率小于所述预设加热效率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004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除垢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包括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内部设置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下方设置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加热组件,所述第一隔板上表面设置主水箱,所述主水箱外侧壁设置保温箱,所述第一隔板内设置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贯穿所述保温箱底壁并与所述保温箱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隔板并与所述加热腔连通。本发明中,加热腔中的热气能够从进气管进入保温箱内,从而提高保温箱的温度,保温箱设置在主水箱侧壁,能够对主水箱起到保温作用,减少主水箱热量的流失,同时将热气回收至保温箱内,达到了节能与环保的作用。
[0045]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0046]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47]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48]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效除垢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9]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效除垢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的主水箱内部结构
示意图;
[0050]
图3为本发明中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左视图;
[0051]
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图;
[0052]
图5为本发明图1中b处放大图;
[0053]
图6为本发明中除垢装置示意图;
[0054]
图7为本发明图6中c处放大图;
[0055]
图8为本发明中除垢装置俯视图。
[0056]
图中:1、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2、第一隔板;3、加热腔;4、主水箱;5、保温箱;6、进气管;7、第一燃烧器;8、第二燃烧器;9、分流管;10、第一温度探头;11、第二温度探头;12、连接管;13、蒸箱;14、第二隔板;15、蒸汽加热管;16、副水箱;17、高水位探头;18、低水位探头;19、进水管;20、出水管;21、进水阀;22、自动排水器;23、吸气管;24、吸气扇;25、第一单向阀;26、套管;27、第二通孔;28、第一挡板;29、第一弹簧;30、出气管;31、第二挡板;32、第二弹簧;33、导向杆;34、第一通孔;35、第一转轴;36、搅拌叶片;37、第一锥齿轮;38、第二转轴;39、第二锥齿轮;40、第一齿轮;41、电机;42、输出轴;43、第一链轮;44、第一皮带轮;45、第三转轴;46、第二链轮;47、链条;48、固定杆;49、支撑杆;50、过滤板;51、第四转轴;52、第二皮带轮;53、传动带;54、第二齿轮;55、超声波发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8]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9]
实施例1:
[006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除垢余热可回收利用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如图1-5所示,包括:
[0061]
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内部设置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下方设置加热腔3,所述加热腔3内设置加热组件,所述第一隔板2上表面设置主水箱4,所述主水箱4外侧壁设置保温箱5,所述第一隔板2内设置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一端贯穿所述保温箱5底壁并与所述保温箱5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6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隔板2并与所述加热腔3连通。
[006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2的下方设置为加热腔3,加热腔3内设置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可以为现有的利用可燃气体进行燃烧的燃烧器,在第一隔板2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主水箱4,并且对应的在第一隔板2上设置连接孔,使得加热组件产生的火能够直接对主水箱4底部进行加热,加
热组件在加热过程中会由于燃烧而产生热气,热气会通过进气孔进入保温箱5内部,从而提高保温箱5的温度,保温箱5设置在主水箱4侧壁,保温箱5温度的升高会对主水箱4起到保温作用,不仅能够在热传递的作用下辅助加热组件对主水箱4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而且还能对主水箱4起到保温作用,减少主水箱4的热量流失,通过设置保温箱5,能够将燃烧产生的热气回收至保温箱5内,实现了燃烧产生的热气的二次利用,达到了节能与环保的作用。
[0063]
实施例2
[0064]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燃烧器7、第二燃烧器8及第一控制器,所述主水箱4上端设置分流管9,所述分流管9贯穿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上端延伸至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外部,所述分流管9内设置第一温度探头10与第二温度探头11,所述第一燃烧器7、第二燃烧器8、第一温度探头10、第二温度探头11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
[006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燃烧器7、第二燃烧器8及第一控制器,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均安装在加热腔3底壁,第一控制器设置在加热腔3内壁,第一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燃烧器7、第二燃烧器8电性连接,从而分别控制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工作,通过设置两个燃烧器,能够加快对主水箱4的加热,加热更高效,加热组件初始加热时,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同时对主水箱4进行加热,主水箱4内存放有水,主水箱4内的水在加热下变成蒸汽,然后从分流管9排出,分流管9内设置第一温度探头10与第二温度探头11,第一温度探头10与第二温度探头11均能检测分流管9内蒸汽的温度且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第一温度探头10检测的温度到达预设温度范围时,第一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燃烧器7调节火力,第一燃烧器7由大火变为小火,只留下长明小火种,此时由第二燃烧器8单独对主水箱4加热,当第一温度探头10检测的分流管9内蒸汽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范围时,第一控制器能够控制第一燃烧器7由小火调节至大火,再次对主水箱4加热,第二温度探头11为超温保护探头,当超温保护探头检测的温度超过预设最高温度时,第一控制器能够控制燃烧器自动切断气源,防止燃气蒸汽发生器发生意外事故,提高了燃气蒸汽发生器的整体安全性。
[0066]
实施例3
[0067]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分流管9外壁设置若干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与所述分流管9连通,所述连接管12远离所述分流管9一侧设置蒸箱13,所述连接管12与所述蒸箱13内部连通。
[006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分流管9外壁连接有若干连接管12,连接管12远离分流管9一端设置有蒸箱13,连接管12两端分别与分流管9、蒸箱13连通,并且分流管9内设置有蒸汽电磁阀,蒸汽电磁阀均设置在分流管9与连接管12连接处,通过蒸汽电磁阀能够将分流管9内的蒸汽自动分流到各个连接管12内,从而流入每个蒸箱13内,为蒸箱13内部提供温度高的蒸汽。
[0069]
实施例4
[0070]
在实施例2或3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主水箱4内设置第二隔板14,所述第二隔板14将所述主水箱4分隔为上腔体与下腔体,所述第二隔板14左端开设第一通孔34,所述上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4与所述下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隔板14上方设置蒸汽加热管15,所述蒸汽加热管15一端与所述主水箱4右侧内壁固定连接。
[007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主水箱4内还设置有第二隔板14,第二隔板14将主水箱4内部分为上腔体与下腔体,在第二隔板14左端开设第一通孔34,第一通孔34能够将上腔体与下腔体连通,在第二隔板14上方设置有蒸汽加热管15,蒸汽加热管15采用电加热管,当主水箱4内的水被加热组件加热时,产生的蒸汽会从下腔体通过第一通孔34流入上腔体,然后蒸汽在上腔体中向分流管9方向流动,蒸汽在流动过程中会经过蒸汽加热管15,从而实现了蒸汽的二次加热,使得蒸汽温度更高。
[0072]
实施例5
[0073]
在实施例2-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外壁设置副水箱16,所述副水箱16通过第一水管与所述主水箱4连通,所述副水箱16内部分别设置高水位探头17与低水位探头18,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外壁还设置进水管19与出水管20,所述进水管19、所述出水管20分别贯穿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外壁并与所述主水箱4内部连通,所述进水管19上设置有进水阀21,所述出水管20上设置自动排水器22,所述进水管19位于所述出水管20上方,所述高水位探头17、所述低水位探头18、所述进水阀21及所述自动排水器22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
[007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外壁设置有副水箱16,副水箱16通过第一水管与主水箱4连通,在副水箱16内分别设置高水位探头17与低水位探头18,高水位探头17与低水位探头18能够分别检测副水箱16内的高水位与低水位,然后主水箱4还连接有进水管19与出水管20,进水管19处设置进水阀21,第一控制器能够控制进水阀21开启,从而为主水箱4加水,对应的出水管20处设置有自动排水器22,当需要换水时,第一控制器控制自动排水器22开启,从而将主水箱4内的水排放至主水箱4外部。
[0075]
实施例6
[0076]
在实施例2-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外壁设置吸气管23,所述吸气管23内设置第一单向阀25,所述吸气管23一端贯穿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外壁延伸至所述加热腔3内并设置吸气扇24,所述吸气扇24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
[007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加热腔3内还设置有吸气扇24,吸气扇24连接有吸气管23,吸气管23贯穿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侧壁延伸至外部,吸气管23内设置第一单向阀25,保证空气只能从燃气蒸汽发生器外部流入加热腔3内部,空气能够通过吸气管23进入加热腔3内,从而为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提供充足的空气,当需要改变加热效率时,可以调节吸气扇24的转速来改变进气管6的进气量。
[0078]
实施例7
[0079]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4所示,所述进气管6内设置有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
[0080]
套管26,所述套管26设置在所述进气管6内,所述套管26外壁与所述进气管6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套管26侧壁开设第二通孔27,所述第二通孔27与所述套管26内部连通,所述套管26一端延伸至所述保温箱5内并设置第一挡板28;
[0081]
第一弹簧29,所述第一弹簧29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28与所述保温箱5内部底壁之间,所述第一弹簧29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28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9另一端与所述保温箱5内部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9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弹簧29关于所述
第一挡板28中心左右对称。
[008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进气管6内设置有封堵装置,当加热腔3内的气压大于保温箱5内部的气压时,在气压作用下,热气能够带动第一挡板28向远离加热腔3方向运动,第一挡板28带动第一套管26沿进气管6滑动,第一弹簧29拉伸,当第二通孔27超出进气管6上端时,加热腔3内的热气通过第二通孔27流动至保温箱5内,从而实现了热气的自动流动,第二通孔27内设置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保证热气只能从第二通孔27流入保温箱5内部,当加热腔3内的气压小于保温箱5内部气压时,在第一弹簧29的作用下,第一挡板28恢复原位,第一套管26滑动至进气管6内,第二通孔27被阻挡,热气停止流入保温箱5内部,通过设置封堵装置,能够实现热气的自动流动,也使热气间断流入保温箱5内,热气流入保温箱5内后,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为保温箱5加热,提高了热气热量的利用率。
[0083]
实施例8
[0084]
在实施例1或7的基础上,如图1、图5所示,所述保温箱5还连接有出气管30,所述出气管30一端与所述保温箱5内部连通,所述出气管30另一端贯穿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外壁并设置放气组件,所述放气组件包括:
[0085]
第二挡板31,所述第二挡板31设置在所述出气管30远离所述保温箱5一端;
[0086]
第二弹簧32,所述第二弹簧32设置在所述出气管30内部,所述第二弹簧32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31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2另一端与所述出气管30内壁固定连接;
[0087]
导向杆33,所述导向杆33设置在所述出气管30内部,所述导向杆33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31底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3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导向杆33分别与所述出气管30内壁滑动连接。
[008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保温箱5还连接有出气管30,出气管30内还设置有排气扇图中未示出,保温箱5内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排气扇均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保温箱5内的热气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后,第一控制器控制排气扇自动开启,从而将保温箱5内的热气输送至出气管30内,出气管30内气压增大,第二挡板31向远离出气管30方向运动,导向杆33沿出气管30内壁滑动,第二弹簧32拉伸,气体从出气管30内排出,当保温箱5内的热气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排气扇停止工作,在第二弹簧32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挡板31向出气管30出口处运动,直至将出气管30封堵,防止保温箱5内的热气流出,同时第二挡板31还能阻挡灰尘进入保温箱5内部,避免出气管30堵塞。
[0089]
实施例9
[0090]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6-图8所示,所述主水箱4内设置有除垢装置,所述除垢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4下方,所述除垢装置包括:
[0091]
第一转轴35,所述第一转轴35设置在所述主水箱4中心,所述第一转轴35一端与所述主水箱4内部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14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5外侧壁设置若干搅拌叶片36;
[0092]
第一锥齿轮37,所述第一锥齿轮37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35上,所述第一锥齿轮37位于所述搅拌叶片36上方;
[0093]
第二转轴38,所述第二转轴38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35,所述第二转轴38一端与所述主水箱4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38另一端设置第二锥齿轮39,所述第二锥齿轮
39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7啮合;
[0094]
第一齿轮40,所述第一齿轮40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38上;
[0095]
两个电机41,两个所述电机(41)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水箱(4)后侧外壁,两个所述电机(41)均设置有输出轴(42),所述输出轴(42)贯穿所述主水箱(4)后侧壁延伸至所述主水箱(4)内部,所述输出轴(42)与所述主水箱(4)后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轴42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38,所述输出轴42上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第一链轮43与第一皮带轮44,两个所述电机41转动方向相反;
[0096]
第三转轴45,所述第三转轴45设置在所述输出轴42正下方,所述第三转轴45一端与所述主水箱4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45另一端设置第二链轮46,所述第二链轮46通过链条47与所述第一链轮43传动连接,所述链条47远离所述第一皮带轮44一侧设置固定杆48,所述固定杆48平行于所述第三转轴45,所述固定杆48远离所述链条47一端设置支撑杆49,所述支撑杆49垂直于所述固定杆48,所述支撑杆49远离所述第一转轴35一端设置过滤板50,所述支撑杆49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杆48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50内部设置活性炭,所述过滤板50平行于所述第二隔板14,所述过滤板50内设置若干过滤孔,所述过滤板50前后两端与所述主水箱4前后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0097]
第四转轴51,所述第四转轴51设置在所述输出轴42与所述第二转轴38之间,所述第四转轴51一端与所述主水箱4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51另一端设置第二皮带轮52,所述第二皮带轮52通过传动带53与所述第一皮带轮44传动连接;
[0098]
第二齿轮54,所述第二齿轮54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51上,所述第二齿轮54为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二齿轮54与所述第一齿轮40间歇啮合;
[0099]
超声波发生器55,所述超声波发生器55设置在所述主水箱4底部内壁,用于产生超声波而使主水箱4内壁的水垢分解。
[010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工作一段时间后,主水箱4内壁会产生水垢,此时可以启动主水箱4外壁设置的两个电机41,电机41与主水箱4后侧外壁固定连接,且输出轴42贯穿所述主水箱4后侧壁位置采用密封处理,两个电机41的转动方向相反,右侧电机41的输出轴42逆时针转动,左侧电机41的输出轴42顺时针转动,输出轴42转动能够带动第一皮带轮44及第一链轮43转动,第一链轮43转动能够通过链条47带动第二链轮46转动,在链条47转动的同时,链条47侧壁设置的固定杆48随链条47运动,固定杆48带动支撑杆49转动,支撑杆49带动过滤板50转动,过滤板50会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并且过滤板50随着链条47运动,过滤板50能够间歇与主水箱4的侧壁接触,当过滤板50与主水箱4侧壁接触时,能够将主水箱4侧壁的水垢刮下并落在过滤板50上,过滤板50具有过滤孔,水流通过过滤板50能流出,而大颗粒水垢吸附在过滤板50内,同时,第一皮带轮44转动通过传动带53带动第二皮带轮52转动,第二皮带轮52转动带动第四转轴51转动,第四转轴5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54转动,第二齿轮54为不完全半圆齿轮,两个第二齿轮54能同时与第一齿轮40间歇啮合,在过滤板50从上往下运动时,第一齿轮40与第二齿轮54正好啮合,第一齿轮40转动带动第二转轴38转动,第二转轴38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39转动,第二锥齿轮39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37转动,第一锥齿轮37转动带动第一转轴35转动,第一转轴35转动搅拌叶片36转动,搅拌叶片36转动能够搅动主水箱4内的水,使得水流动速度加快,从而提高加热效率,使得主水箱4内的水温快速升高,电机41启动同时,超声波发生器55也启动,
超声波发生器55能够产生超声波,从而将主水箱4底壁的水垢分解,并且,在搅拌叶片36的搅动作用下,水垢能够向主水箱4侧壁方向移动,然后被过滤板50收集,过滤板50内还设置有活性炭,活性炭能够吸附主水箱4内水中的杂质,使得水更加干净,减少了加热时水垢的产生,由于在加热水产生蒸汽的过程中,主水箱4内壁容易产生水垢,水垢过多会影响底壁的传热效率,导致主水箱4内水温升高较慢,蒸汽产生较慢,影响蒸汽生成效率,因此该方案设置有除垢装置,除垢装置能够利用过滤板50充分收集主水箱4内的水垢,减少了主水箱4内壁的水垢,有助于提高主水箱4底壁的传热效率,有助于主水箱4内部水的快速升温,能够快速产生蒸汽,更加高效。
[0101]
实施例10
[0102]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燃烧器7与所述第二燃烧器8均设置有燃气管,所述燃气管分别向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提供可燃气体,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
[0103]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保温箱5内,用于检测所述保温箱5内的温度;
[0104]
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水箱4内部,用于检测所述主水箱4内部的水的初始温度;
[0105]
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水箱4内,用于检测所述主水箱4内部的水的实时温度;
[0106]
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燃气管内,用于检测所述燃气管内可燃气体的流速;
[0107]
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设置在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外部,用于记录所述第一燃烧器7与所述第二燃烧器8的加热时长;
[0108]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所述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外部;
[0109]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所述计时器、所述报警器电性连接;
[0110]
所述第二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所述计时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0111]
步骤1:当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主水箱4内部的水的实时温度大于预设水温时,所述计时器记录当前所述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的加热时长,基于所述风速传感器及所述计时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第一燃烧器7与所述第二燃烧器8在所述计时器记录的加热时长内产生的总热量:
[0112]
q1=ρ1·
π
·r12
·
v1·
t1·
ω
·
h1ꢀꢀ
(1)
[0113]
其中,q1为所述第一燃烧器7与所述第二燃烧器8在所述计时器记录的加热时长内产生的总热量,ρ1为所述燃气管内可燃气体的预设密度,π为圆周率,π取3.14,r1为所述燃气管的半径,v1为所述风速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燃气管内可燃气体的流速,t1为所述计时器记录的所述第一燃烧器7与所述第二燃烧器8的加热时长,ω为所述燃气管内的可燃气体的预设燃烧利用率,h1为所述燃气管内的可燃气体的低位热值;
[0114]
步骤2:根据步骤1的计算结果,基于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及计时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第一燃烧器7与所述第二燃烧器8的总加热效率:
[0115][0116]
其中,η1为所述第一燃烧器7与所述第二燃烧器8的总加热效率,c1为所述主水箱4内水的比热容,ρ2为所述主水箱4内水的密度,v2为所述主水箱4内水的体积,t2为所述主水箱4内的预设水温,t1为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主水箱4内部的水的初始温度,s1为所述主水箱4侧壁与所述保温箱5侧壁的接触面积,t3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保温箱5内部的温度,δ1为所述主水箱4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δ2为所述保温箱5内壁的对流换热系数,γ1为所述主水箱4的侧壁的导热系数,h1为所述主水箱4的侧壁厚度,γ2为所述保温箱5的侧壁的导热系数,h2为所述保温箱5的侧壁厚度;
[0117]
步骤3:所述第二控制器将所述第一燃烧器7与所述第二燃烧器8的总加热效率与预设加热效率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燃烧器7与所述第二燃烧器8的总加热效率小于所述预设加热效率时,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
[011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主水箱4内部设置有第五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主水箱4内部水的实时温度,然后启动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同时,燃气管开始为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提供可燃气体,燃气管内设置有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能够检测燃气管内可燃气体的流速,可燃气体进入加热腔内可以由第一燃烧器7及第二燃烧器8点燃,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同时为主水箱4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当第五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主水箱4内部的水的实时温度大于预设水温时,由计时器记录此时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的加热时长(初始加热时,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同时启动,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加热时长一样,且都为计时器记录的加热时长),然后根据风速传感器以及计时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1)能够计算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在计时器记录的加热时长内产生的总热量,公式(1)中燃气管内的可燃气体的低位热值是指通过燃气管的可燃气体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以气态存在时的发热量,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引入可燃气体的预设燃烧利用率,使得公式(1)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然后根据公式(1)的计算结果以及第四温度传感器、计时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能够计算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的总加热效率,由于保温箱5内会进入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燃烧后产生的热气,因此保温箱5内热气的热量也会向主水箱4传递,从而对主水箱4内的水进行辅助加热,在公式(2)中,考虑了保温箱5在加热时长内对主水箱4内的水传递的热量,然后利用主水箱4内水到达预设水温时的总热量,可以计算主水箱4内的水吸收的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燃烧产生的热量,最后计算出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的总加热效率,通过第二控制器能够将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的总加热效率与预设加热效率进行比较,当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的总加热效率小于预设加热效率时,第二控制器能够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提示,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对第一燃烧器7及第二燃烧器8进行检修,现有的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内的主水箱4外壁并未设置保温箱5,也无法计算在保温箱5传递热量同时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的加热效率,因此本方案设置了报警装置,通过设置报警装置,能够准确计算出在保温箱5为主水箱4传递热量的同时,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的总加热效率,并对总加热效率进行监测,当总加热效率较低时,能够通过报警器进行报警提示,完成对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8的检修,保证了第一燃烧器7与第二燃烧器
8的加热效率,使得燃气蒸汽发生器本体1更高效。
[0119]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