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壁挂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壁挂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壁挂机。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壁挂机多为单贯流横挂、单贯流竖挂或者与电视、电视柜、家居柜相结合的空调器,可以实现制冷、制热以及装饰等功能,但是,出风口位置单一,难以实现分区送风,送风区域以及送风角度均较小,且难以解决室内异味问题,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壁挂机,所述壁挂机可以实现分区送风、送风区域以及送风角度均更大,并可以解决室内异味问题。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机壳的前面板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设有新风进风口,所述安装空间的底壁设有新风出风口;蜗壳组件,所述蜗壳组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蜗壳组件用于将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导向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双贯流风轮,所述双贯流风轮设在所述蜗壳组件内;新风净化模块,所述新风净化模块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新风净化模块包括新风风机和净化件,所述壁挂机具有新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新风风机转动以导引所述新风进风口进入的新风流经所述净化件后从所述新风出风口排出。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设置双贯流风轮以及新风净化模块,并使新风出风口位于机壳的底壁上,一方面,可以实现向室内的分区送风,增大出风角度以及送风范围,并降低壁挂机的工作噪声,以提高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在实现对室内空间的外循环补充以及净化的同时,可以避免新风模式下产生的新风气流直接作用到用户,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的后壁设有朝前凹入的避让空间,所述新风进风口设在所述避让空间的底壁上。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空间延伸至所述机壳的左右侧壁上。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净化件位于所述新风风机的下方,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端朝下设置以将空气吹向所述净化件。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包括水箱和加湿件,所述水箱内的水用于加湿所述加湿件,空气流经所述加湿件后排向室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加湿组件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1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开关门和第二开关门,所述第一开关门设在所述机壳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在空气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开关门位于所述加湿件的上游,所述第二开关门被构造成在关闭状态阻挡空气流向所述加湿件。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还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壁挂机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第三开关门,所述第二进风口打开时,室内空气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安装空间。
13.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一开关门设在所述机壳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壁挂机具有排风模式,在所述排风模式,所述第三开关门打开且所述第一开关门关闭,室内空气流经所述安装空间从所述新风进风口排出。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正对设置。
15.进一步地,所述蜗壳组件的蜗舌的左右侧壁形成为在朝前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的内壁上设有预留接口,所述预留接口适于与新风净化模块配合。
1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的侧视示意图;
22.图4是图3中线a-a的剖视示意图;
23.图5是图3中线b-b的剖视示意图;
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的剖视示意图;
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的拆分示意图;
26.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的涡舌、出风框以及双贯流风机的配合示意图;
27.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的机壳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壁挂机100,
30.机壳10,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新风进风口14,新风出风口15,避让空间16,第二进风口17,预留接口18,加湿出风口19,
31.蜗壳组件20,涡舌21,出风框22,
32.双贯流风轮30,
33.新风净化模块40,新风风机41,净化件42,
34.第一开关门51,第二开关门52,第三开关门53,
35.加湿组件60,蒸发器70,进风格栅81,导流叶片82。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壁挂机100。
40.如图1、图2、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100,包括:机壳10、蜗壳组件20、新风净化模块40和双贯流风轮30。
41.其中,机壳10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机壳10的前面板设有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机壳10内设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设有新风进风口14,安装空间的底壁设有新风出风口15;蜗壳组件20设在机壳10内,蜗壳组件20用于将从第一进风口11流入的空气导向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双贯流风轮30设在蜗壳组件20内;新风净化模块40设在安装空间内,新风净化模块40包括新风风机41和净化件42,壁挂机100具有新风模式,在新风模式新风风机41转动以导引新风进风口14进入的新风流经净化件42后从新风出风口15排出。
42.具体而言,第一进风口11用于将室内空间的气体导入至机壳10内,设置在机壳10内蜗壳组件20可以将有第一进风口11进入的室内空气导流至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而蜗壳组件20设置有容置槽,双贯流风轮30设置在容置槽内,并起到引风作用,用于将第一进风口11与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导通,从而实现对室内空间的制冷、制热等工作。
43.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双贯流风轮30的应用,且机壳10上具有与之配合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可以实现壁挂机100朝向至少两个区域出风,可以分区解决室内场景下(例如:卧室)的室内送风角度小的问题,可以有效增加送风范围,提高使用体验,同时双贯流风轮30自身的结构特性,可以相对解决用户室内噪声过大的问题,降低室内噪声的同时,可以提高壁挂机100的整体性能。
44.进而,通过设置新风净化模块40,可以由新风进风口14引入室外空间的空气,并在通过新风净化模块40的净化件42处理后,通过新风出风口15排出到室内空间,以实现对室内空间空气的外循环补充以及净化,而新风口设置在机壳10的底壁上,可以避免新风模式下,进入到室内的室外空间的空气产生的气流直接作用到用户,提高使用体验。
4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壁挂机100,设置双贯流风轮30以及新风净化模块40,并使新风出风口15位于机壳10的底壁上,一方面,可以实现向室内的分区送风,增大出风角度以及
送风范围,并降低壁挂机100的工作噪声,以提高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在实现对室内空间的外循环补充以及净化的同时,可以避免新风模式下产生的新风气流直接作用到用户,进一步提高使用体验。
46.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壁挂机100的新风净化模块40在壁挂机100处于新风模式下,可以对新风进行净化处理,在壁挂机100处于其他工作模式下,可以对应形式空气处理模块的功能。
47.如图7所示,机壳10包括:前面板和后壳体,后壳体与前面板限定出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分为上层空间和下层的安装空间,上层空间内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蒸发器70、蜗壳组件20、设置在蜗壳组件20内的双贯流风轮30(即图7中的两个风轮)、出风框22、位于出风框22前的导风叶片82(水平叶片、竖直叶片、护指网),后壳体的左右两个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1,对应前面板上形成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以在双贯流风轮30的作用下,使由第一进风口11进入的气体依次流经蒸发器70、蜗壳组件20、双贯流风轮30、出风框22后,在导风叶片82的作用下由合适的角度流出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以实现上述分区送风、更大角度、更大范围送风的技术效果。
48.进而,可以在后壳体的背板上开设若干个孔,第一进风口11以及背板上开设的孔,均可以用于向蒸发器70供给气流,可以增加空调在常规作业模式(新风模式外的其他工作模式)下的进气量,当然,还可以在背板上开设的若干个孔的周测设置加强筋条,并可以在相邻的开孔之间的板体上嵌设钣金条进行支撑,以提高后壳体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确保壁挂机100的在室内墙壁上的挂持稳定性。
49.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7外侧可以设置进风格栅81,通过进风格栅81对进入的气流进行初步过滤,可以避免粒径较大的异物进入到壁挂机100内,提高壁挂机100的工作稳定性,延长壁挂机100的使用寿命,而第一进风口11与第二进风口17均与蒸发器70正对,可以提高蒸发器70的换热效率,充分发挥蒸发器70的工作性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制冷、制热体验。
50.前面板与后壳体通过限位锁止唇边以及螺钉紧固的方式实现装配、蒸发器70与后壳体通过螺钉、卡扣以及限位结构的形式进行固定,蜗壳组件20与后壳体螺钉连接,新风净化模块40通过螺钉以及加强钣金的形式固定在安装空间内。
51.如图2所示,可以在后壳体的背板的上端部开设安装孔或固定孔,底部设置钣金支撑架,钣金支撑架具有避让区域,避让区域与新风出风口15正对以避免遮挡新风出风口15,从而可以通过机壳10顶端以及低端的固定,实现壁挂机100的安装,这样,壁挂机100可以竖挂在墙壁上,或者立着安装在较小的室内空间(例如:通过底部外接工装设置在小客厅),新风净化模块40位于安装空间,新风向下排出壁挂机100,可以提高使用体验。
52.进风格栅81与后壳体采用下部限位扣、顶部卡扣、左右两侧暗扣扣合的方式实现装配,也可以采用卡扣与磁吸组合的形式或转轴驱动的形式固定,具体固定形式不做具体限定,且左右两侧暗扣采用镂空弹性暗扣结构,便于进风格栅81的拆装。
53.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0的后壁设有朝前凹入的避让空间16,新风进风口14设在避让空间16的底壁上。
54.具体而言,后壳体的背板(即机壳10的后壁)临近中间区域上可以设置向前凹陷的避让空间16,以使壁挂机100制冷制热部分与安装空间内用于进行空气处理、净化的部分可
以在空间上实现1比1的空间分配,可以强化新风净化模块40的处理功能。
55.可以理解的是,基于1比1的空间分配,具有更大的安装空间用于设置净化件42,每个净化件42形成为一个矩形的健康模块或多个净化件42集成与一个健康模块内,每个健康模块可以对应具有异味祛除、空气净化、加湿、除尘等功能,而在安装空间内设置类似于抽屉的插接结构,多个健康模块可以根据使用场景、使用需求进行选取,并插入到安装空间内机壳10,实现对安装空间的空间管理(即强杀菌功能、强净化功能、强异味祛除功能的健康模块形成为即插即用的插接结构)。
56.其中,通过设置向前凹陷的避让空间16,使新风进风口14的设置位置更加合理,避免新风进风口14凸出后壳体,提高美观性的同时,可以避免壁挂机100挂持在墙壁上时,与墙壁之间的间隙过大,提高固定稳定性。
57.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空间16延伸至机壳10的左右侧壁上。
58.具体而言,避让空间16大体呈“u”形,包括与后壳体的背板相对的部分以及与后壳体的侧板相对的部分,而新风进风口14设置在后壳体背板的中间区域上,这样新风管可以沿避让空间16向左走管或向右走管,或者向后直接走管,使新风管与安装空间的连通更加简单、方便,提高装配便利性,并可以使壁挂机100满足不同的安装场景需求。
59.当然,新风进风口1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新风进风口14在避让空间16内依次设置,便于后续对壁挂机100进行升级后的新风量提升,确保新风量可以满足使用需求。
60.如图6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净化件42位于新风风机41的下方,新风风机41的出风端朝下设置以将空气吹向净化件42。
61.具体而言,新风风机41倒置,以使新风风机41的进风端与后侧的新风进风口14连通,新风风机41的出风端与净化件42相对,以确保新风进入室内空间前可以被净化件42处理,以提高进入到室内的新风的清洁度,提高使用体验。
62.见上述,净化件42可以包括:强杀菌功能、强净化功能、强异味祛除功能的多个健康模块,多个健康模块可插接的设置在安装空间内,以实现对新风的处理,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同时,还可以在新风进风口14或新风出风口15区域上设置电加热接口,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加装电加热模块,以在寒冷天气下开启新风模式时,避免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温度过低,提高使用体验。
6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加湿组件60,加湿组件60包括水箱和加湿件,水箱内的水用于加湿加湿件,空气流经加湿件后排向室内。
64.可以理解的是,加湿组件60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后,并使加湿后的空气排出到室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组件60设置在后壳体的上层空间内,可以对经过蒸发器70的空气进行加湿,以实现常规作业模式下的空气加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湿组件60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可以实现对新风模式等其他常规作业模式下的空气加湿,优选地,加湿组件60可以设置在上层空间或安装空间内,可以通过设置流道时加湿组件60与出风框22、加湿组件60与新风净化模块40可选择的连通,以实现更大范围的加湿作业,提高加湿组件60的加湿效果,满足使用需求。
65.加湿件可以构造为湿膜,当气体穿过湿膜后,可以带走湿膜上至少部分的水汽,以实现对气体的加湿,加湿组件60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分别设置在上层空间和安装空间内,分别行使对应的加湿功能。
66.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加湿组件60设在安装空间内。
67.具体而言,加湿组件60为两组,两组加湿组件60分别设置在净化件42的两侧,不仅可以通过两组加湿组件60提高加湿效率,并确保由机壳10两侧排出的气体均被加湿,避免出现加湿不均现象,提高使用体验。
68.当然,加湿组件60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湿组件60的水箱构造为“u”形,设置在后壳体的侧板上,且两侧分别向前延伸以形成为位于净化件42两侧的两个水箱部,加湿件与位于净化件42两侧的两个水箱部配合,以实现加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加湿效果,而且使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的部件的布置更加紧凑,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69.在图4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壁挂机100还包括第一开关门51和第二开关门52,第一开关门51设在机壳10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新风出风口15;在空气的流动方向,第二开关门52位于加湿件的上游,第二开关门52被构造成在关闭状态阻挡空气流向加湿件。
70.具体而言,加湿件位于净化件42的两侧,第二开关门52位于加湿件与净化件42之间,第二开关门52可以将加湿件与净化件42间隔开,以避免净化件42净化后的空气直接流向加湿件,而是由新风出风口15排出,提高新风模式和除加湿模式外的其他空气处理模式的工作效果。
71.可以理解的是,新风出风口15设置在机壳10的底壁,新风进风口14位于新风净化模块40的上侧,在新风模式下,空气由上向下流动,而加湿组件60具有单独的出风口,为了确保新风模式的新风效果,通过第二开关门52将加湿件与净化件42间隔开,可以避免新风由加湿组件60的加湿出风口19流出,提高工作效果。
72.第一开关门51可以构造为翻转门,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向安装空间翻转以敞开新风出风口15或者封堵新风出风口15,第一开关门51也可以构造为百叶门,多个子门体的两端设置连杆,驱动电机可以带动连杆,连杆拉动子门体翻转,以实现新风出风口15的敞开以及关闭;第二开关门52设置在加湿件与处理件之间,优选采用平移门体,可以在第二开关门52的侧向开设齿条,驱动电机通过齿轮带动第二开关门52向上或向下运动,以在向上运动时,使加湿件与处理件相对,在向下运动时,将加湿件与处理件间隔开。
73.如图9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安装空间的侧壁还设有第二进风口17,壁挂机100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进风口17的第三开关门53,第二进风口17打开时,室内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安装空间。
74.具体而言,壁挂机100还具有内循环净化模式,在内循环净化模式下,室内空间的空气由第二进风口17进入到壁挂机100,并在经过净化件42处理后,通过新风出风口15或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流出,以实现对室内空间的空气的净化,还可以具有内循环加湿模式,室内空间的空气由第二进风口17进入到壁挂机100,第二开关门52开启,净化后的气体流经加湿件以完成加湿后排出。
7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开关门51,第一开关门51设在机壳10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新风出风口15,壁挂机100具有排风模式,在排风模式,第三开关门53打开且第一开关门51关闭,室内空气流经安装空间从新风进风口14排出。
76.也就是说,壁挂机100还具有排风模式,在排风模式下,室内空间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到安装空间,并通过新风出风口15排出到室外,以实现室内空气的排出,将室内
的污浊空气排出。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壁挂机100还包括过滤网(图中未实处),过滤网设在机壳10内且与第一进风口11正对设置。
78.需要指出的是,过滤网构造为健康净化网,至少为4层结构,包括等离子体网、ifd集尘滤网、锰网以及分子筛脱附电加热网,可以实现对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排出的气流的强化净化杀菌,增强了净化效率,过滤网无需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可以降低安装空间内的部件数量以及其他部件的空间占用,从而可以在安装空间内设置体积更大的水箱,以强化加湿功能。
79.这样,使过滤网具有更强的过滤以及杀菌、净化功能,可以提高壁挂机100的使用体验。
80.当然,本技术的过滤网结构不限于此,还可以在新风出风口15、加湿出风口19区域上也设置过滤网,以使新风、加湿气流均可以被充分净化。
81.在图8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蜗壳组件20的蜗舌的左右侧壁形成为在朝前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
82.具体而言,单贯流的壁挂机100难以满足出风需求,而本技术壁挂机100如果直接采用柜机的双贯流风轮30,尺寸过大,又会导致性能过剩,本技术壁挂机100适用于小客厅、卧室等使用场景,整机尺寸会过大,因此本技术采用尺寸较小的双贯流风轮30,涡舌21与蒸发器70位置采用平滑曲线过度,即是涡舌21的左右侧壁形成为在朝前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面,使气流更加顺畅,避免产生涡流,以提高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的出风效果。
83.可以理解的是,双贯流风轮30的两个风机的在出风方向上背离彼此延伸,以分别与位于前面板上间隔开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连通,提高出风效果的同时,使壁挂机100的内部布置更加紧凑,降低空间占用。
84.如图9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0的内壁上设有预留接口18,预留接口18适于与新风净化模块40配合。
85.具体而言,可以在新风进风口14区域设置电加热模块以及脱附模块,电加热模块以及脱附模块可以安装在预留接口18上,以配合排风模式使用,可以实现排风除异味功能,有效祛除室内空间的异味,同时,预留接口18还可以作为升级模块的固定接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壁挂机100的使用功能越来越丰富,而基于壁挂机100的功能扩展,对应用户可以加装升级模块,而升级模块可以设置在预留接口18上,不过多占用壁挂机100的内部空间,提高布置便利性。
86.当然,现有功能模块的升级迭代后产品,也可以设置在预留接口18上,与上述升级模块具有相同的固定效果,且可以减少壁挂机100的开发成本、模具开发成本以及研发周期。
87.下面,参照图4、图5和图6,对本技术壁挂机100的工作模式进行具体地说明。
88.如图4所示,在加湿模式下,第二开关门52开启,加湿模式可以包括:内循环加湿模式和新风加湿模式,内循环加湿模式下,室内空气可以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到安装空间,依次流经净化件42、加湿件并有加湿出风口19排出,新风加湿模式下,新风进风口14开启,新风出风口15关闭,室外空气通过新风进风口14进入安装空间,并依次流经净化件42、加湿
件后通过加湿出风口19排出。
89.如图5所示,在内循环模式下,第一开关门51、第二开关门52关闭,第三开关门53开启,室内空气由第二进风口17进入到安装空间,并在通过处理件净化后,通过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排出。
90.在排风模式下,第三开关门53开启,第一开关门51、第二开关门52均关闭,室内空气由第二进风口17进入到安装空间,并由新风进风口14排出到室外空间。
91.如图6所示,在新风模式下,第二开关门52关闭、第一开关门51开启,室外新风通过新风进风口14进入安装空间,流经净化件42后通过新风出风口15排出。
9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9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