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锅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一些锅炉中,烟道中的蛇形管系支撑在包墙之间。蛇形管系一般由多个蛇形管组成,蛇形管之间常用钢板进行连接,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对蛇形管限位的需求,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蛇形管会受热膨胀,因此会导致其受钢板挤压变形受损,甚至会有爆管的危险。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既能对蛇形管系进行限位,又能保护蛇形管不会因膨胀受损的限位装置。
3.目前,公告号为cn20850434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板与t型板,t型板与限位板之间滑移连接。t型板与其中一根蛇形管固定连接,限位板与相邻的蛇形管固定连接,两根蛇形管通过t型板与限位板之间的配合实现滑移连接。由于限位板与t型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在蛇形管系受热膨胀时通过滑动相互靠近,在两根蛇形管恢复正常时对两根蛇形管之间的距离进行限位。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限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仅依靠两相邻蛇形管之间的限位装置连接,最靠外的管搭接在包墙内壁的凸台上,受热膨胀时在竖直方向上容易发生扭转形变 ,会导致蛇形管变形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蛇形管系在锅炉烟道内受热膨胀后在竖直方向上发生扭转形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包括基座、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基座连接在锅炉烟道的包墙内壁上,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于基座,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两者互相平行,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在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所述限位槽向下贯穿第二限位板,所述蛇形管上套设有限位环,所述蛇形管的管身卡紧在限位槽中,所述限位环卡紧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间距中。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基座连接于包墙内壁上,并将蛇形管卡接到限位槽中,通过将限位环卡紧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的间距中,实现了包墙内壁与蛇形管之间的限位固定,降低了蛇形管系在竖直方向上发生扭转形变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向下贯穿第二限位板,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当限位环卡紧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间距中时,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相通,相通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中插设有定位销。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销将限位环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连接,防止
蛇形管因振动而从限位槽中脱落。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为长方形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的长度方向指向基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蛇形管系受热膨胀和降温收缩时,通过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对限位环的限位以及第一定位孔的导向作用实现蛇形管可以沿着第一限位板的长度方向左右滑动,降低了蛇形管与限位装置之间产生挤压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蛇形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垫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圈的设置降低了限位环与蛇形管之间发生滑移的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由于硬性连接导致蛇形管在膨胀后受限位环挤压形变的可能性。
15.可选的,所述限位槽的直径略大于蛇形管的外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的内径大于蛇形管外径,为蛇形管的膨胀提供了位置余量,降低了蛇形管受限位槽挤压变形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限位环穿设于蛇形管的弯管段,蛇形管的弯管段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装置对蛇形管系每一个弯管处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限定,减少了蛇形管系在竖直方向上发生扭转变形的可能性。
19.可选的,所述基座与包墙通过螺栓连接,螺栓上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包墙与所述基座之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使得基座与包墙内壁弹性连接,在蛇形管受热膨胀量过大时,蛇形管向包墙内壁的方向膨胀,弹性件发生形变,推动限位装置一同向包墙内壁的方向移动,降低了蛇形管受压变形受损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限位环由两块半圆形限位环构成,半圆形限位环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燕尾块,另一端上开设有燕尾槽,两块半圆形限位环通过接口处的燕尾块与燕尾槽相互卡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卡接将两块半圆形的限位环组装并套设在蛇形管的弯管处,不需从蛇形管的端部一个个地套入限位环,提高了限位环组安装的便捷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蛇形管的每一弯管处设置限位环,在包墙内壁上安装与限位环相配合的限位装置,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通过对限位环进行限位,使蛇形管系中的蛇形管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防止了蛇形管系在锅炉烟道中受热膨胀时在竖直方向上发生扭转形变;
25.2.定位销连接了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与限位环,防止蛇形管因振动而从限位槽中脱出;
26.3.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的第一定位孔开设为长方形,使蛇形管在膨胀或收缩时可以在定位销的限位作用以及第一定位孔的导向作用下沿第一定位孔的长度方向滑移,降低了蛇形管在膨胀或收缩时受限位装置挤压变形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限位装置与限位环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限位装置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第一限位板;3、第二限位板;4、限位环;41、燕尾槽;42、燕尾块;5、弹性垫圈;6、第一定位孔;7、第二定位孔;8、定位销;9、限位螺栓;10、压缩弹簧;11、包墙;1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其具有降低蛇形管系在竖直方向上发生扭转形变可能性的效果。
34.参照图1,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限位板2与第二限位板3。基座1通过螺栓连接在包墙11内壁上,第一限位板2与第二限位板3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第一限位板2与第二限位板3平行且两板之间存在间距。当基座1连接在包墙11内壁上时,第一限位板2与第二限位板3呈水平。
35.参照图2和图3,第一限位板2与包墙11内壁垂直的一条侧边上开有三个呈圆形的限位槽12,限位槽12向下贯穿第二限位板3。蛇形管的弯管处卡接有限位环4,且蛇形管的外壁与限位环4之间安装有弹性垫圈5,使得限位环4不易在蛇形管上发生滑动。限位环4由两块半圆环状的限位块组成,限位块的一端接口开设有燕尾槽41,另一端设置有燕尾块42,两块限位块通过燕尾块42与燕尾槽41卡接。
36.参照图3,限位螺栓9将限位装置固定连接在包墙11内壁上。将蛇形管弯管段的限位环4放入第一限位板2与第二限位板3的间距中,蛇形管卡接在限位槽12内,使得蛇形管系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稳定。限位槽12的直径大于蛇形管弯管段的外径,为受热膨胀的蛇形管提供了位置余量。
37.参照图2和图3,第一限位板2与第二限位板3上各开设有三个第一定位孔6,第一定位孔6呈长方形,且其长度方向指向基座1。限位环4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7,当蛇形管的弯管部卡接在限位槽12中且限位环4卡紧在第一限位板2与第二限位板3的间距中时,第一定位孔6与第二定位孔7位置对应,在相通的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中插设有定位销8。
38.参照图3,在将蛇形管弯管处卡接到限位槽12后,将定位销8从第一限位板2上的第一定位孔6插入,定位销8穿过第一限位板2、限位环4和第二限位板3,对限位环4、第一限位板2和第二限位板3进行了连接,防止蛇形管由于发生振动从限位槽12中脱出。在蛇形管受热膨胀时,蛇形管的弯管段在限位环4的限位作用以及第一定位孔6的导向作用的共同影响下,沿着水平方向进行小幅度的滑移,冷却后,再沿着水平方向滑移回原位,降低了蛇形管受到限位装置挤压产生形变的可能性。
39.参照图4,限位螺栓9上套设有压缩弹簧10,压缩弹簧10位于包墙11内壁与基座1之间。在蛇形管系膨胀量过大时,蛇形管挤朝包墙11侧壁的方向挤压限位槽12,压缩弹簧10产生形变,蛇形管推动限位装置整体向包墙11的侧壁方向移动,进一步地降低了蛇形管受到挤压变形的可能性。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锅炉烟道内蛇形管间的限位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限位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在锅炉烟管的包墙11内壁上。蛇形管系的蛇形管弯管处穿设有限位环4。通过
将限位环4卡接进第一限位板2与第二限位板3的间隙来实现蛇形管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在锅炉中的蛇形管系受气流影响发生振动时,第一限位板2与第二限位板3对限位环4进行限位,使得蛇形管系在竖直方向上保持稳定,不发生形变。
41.为防止蛇形管在振动时从限位槽12中脱出,在第一定位孔6与第二定位孔7中插入定位销8对蛇形管进行限位。在蛇形管系受热发生膨胀时蛇形管的弯管部会发生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蛇形管在定位销8的限位作用以及第一定位孔6的导向作用下沿着第一定位孔6的长度方向进行小幅度的滑移,降低了蛇形管因受热膨胀与限位装置挤压受损的可能性。
42.限位装置通过螺栓与锅炉烟道的包墙11内壁连接,在包墙11内壁与限位装置基座1之间的螺栓上套设有压缩弹簧10。在蛇形管受热膨胀量过大时压缩弹簧10形变,蛇形管推动限位装置向包墙11内壁方向移动,降低了蛇形管变形的可能性。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