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无风冷冷凝散热混合冷源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无风冷冷凝散热混合冷源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风冷冷凝散热混合冷源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2.船用飞机环控空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随着我国国防建设需求而逐渐被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而船舶事业的快速发展必定需要不断完善工作环境和整个船舶系统的运行状态。
3.目前,船上多配有制冷媒水设备,正常保证8℃冷媒水供应,冷媒水制冷来源一是通过海水冷却,二是配置有制冷压缩机组提供冷量来源,确保船上其它设备需要冷媒水源供应。
4.由于船用飞机环控空调使用环境的特殊性,比如在相对密闭分船舱空间内,无法实现空调的冷凝风冷散热、舱室内要求无热风排出、供风要求温度很低的情况下,不能使用带有大量散热结构的装置,因此现在多采用增大表冷换热器来满足空调末端供风温度需求,这种结构,空调机组体积大、重量重,风阻大,难以实现通用化、系列化和小型化“三化”的要求,也难以保证设备出口飞机所需供风风量风压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无风冷冷凝散热混合冷源空调机组,利用外界冷媒水作为一级冷源和二级冷源,压缩机生成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与低温冷媒水在换热器中进行冷凝换热,取代风冷冷凝器和冷凝散热风扇,减少密闭船舱空间内的热量排放,从而适用于密闭环境如船舱、地井等特殊工况。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无风冷冷凝散热混合冷源空调机组,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壁上设有冷媒水进出口,外框架内设有与冷媒水进出口相连的进水管,进水管的出口分为两路,分别连接有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液态冷源循环系统,所述外框架内还设有机械即时制冷系统、风机组,
8.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采用水冷表冷器,液态冷源循环系统采用蒸发器,
9.所述机械即时制冷系统包括位于外框架内的压缩机、与压缩机相连的气液分离器、板式换热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背离压缩机的一端连接至蒸发器处,板式换热器连接至蒸发器处,且板式换热器上还连接有伸出外框架之外的输出管。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1.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作为一级冷源,液态冷源循环系统作为二级冷源,机械即时制冷系统作为三级冷源,冷媒水依次流经一级冷源和二级冷源。
12.所述进水管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过滤器、流量计。
13.所述进水管位于流量计出口一端分为两路,分别连接至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和
液态冷源循环系统;
14.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安装于外框架内靠近顶壁处,液态冷源循环系统安装于外框架底壁上。
15.所述风机组包括两台相互独立的风机,风机组在外框架内对应有独立舱室。
16.外框架内设有与水冷表冷器共面的隔板,风机组位于隔板与外框架之间形成的密闭腔室中。
17.蒸发器朝向隔板的一侧设有均风孔板,蒸发器背离均风孔板一侧安装有电加热器。
18.所述蒸发器外设有一体式风罩,一体式风罩的进口端与风机组相连,出风口连接有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出口端连接有出风风阀。
19.外框架底部设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与外框架之间通过水平放置的钢绳减震器支撑连接。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尤其适用于不能产生多余热量、且冷量需求比较高的密闭环境,例如密闭的船舱、地井等。通过利用冷媒水换热,替换掉常规使用的风冷散热,大大减少了风冷散热系统所产生的热能。
22.本实用新型采用外界8摄氏度的冷媒水作为冷源,冷媒水分两路流经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及液态冷源循环系统,经前级预冷换热及二级换热,换热后的冷媒水有个5℃温差,换热后的冷媒水再经冷凝板式换热器进行冷凝换热;压缩机在上述前提下进行制冷,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的热能就被低温冷媒水在板式换热器中冷凝换热,取代常规的风冷冷凝器,也取消了冷凝散热风扇,实现无风冷冷凝散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外框架、隐藏一体式风罩的立体图用于体现蒸发器的结构。
27.其中:1、外框架;2、冷媒水进出口;3、进水管;4、风机组;5、水冷表冷器;6、蒸发器;7、压缩机;8、气液分离器;9、板式换热器;10、过滤器;11、流量计;12、隔板;13、均风孔板;14、电加热器;15、一体式风罩;16、文丘里管;17、出风风阀;18、承载座;19、钢绳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9.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无风冷冷凝散热混合冷源空调机组,包括外框架1,外框架1壁上设有冷媒水进出口2,外框架1内设有与冷媒水进出口2相连的进水管3,进水管3的出口分为两路,分别连接有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液态冷源循环系统,外框架1内还设有机械即时制冷系统、风机组4,
30.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采用水冷表冷器5,液态冷源循环系统采用蒸发器6,
31.机械即时制冷系统包括位于外框架1内的压缩机7、与压缩机7相连的气液分离器
8、板式换热器9;气液分离器8背离压缩机7的一端连接至蒸发器6处,板式换热器9连接至蒸发器6处,且板式换热器9上还连接有伸出外框架1之外的输出管。
32.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作为一级冷源,液态冷源循环系统作为二级冷源,机械即时制冷系统作为三级冷源,冷媒水依次流经一级冷源和二级冷源。
33.进水管3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过滤器10、流量计11。
34.进水管3位于流量计11出口一端分为两路,分别连接至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和液态冷源循环系统;
35.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安装于外框架1内靠近顶壁处,液态冷源循环系统安装于外框架1底壁上。
36.风机组4包括两台相互独立的风机,风机组4在外框架1内对应有独立舱室。
37.外框架1内设有与水冷表冷器5共面的隔板12,风机组4位于隔板12与外框架1之间形成的密闭腔室中。
38.蒸发器6朝向隔板12的一侧设有均风孔板13,蒸发器6背离均风孔板13一侧安装有电加热器14。
39.蒸发器6外设有一体式风罩15,一体式风罩15的进口端与风机组4相连,出风口连接有文丘里管16,文丘里管16的出口端连接有出风风阀17。
40.外框架1底部设有承载座18,承载座18与外框架1之间通过水平放置的钢绳减震器19支撑连接。
41.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如下:
4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立方体外框架1内,设有液态冷源循环预冷系统、液态冷源循环系统、械即时制冷系统,参考图3,以风机组4的位置为基准,风机组4在外框架1内有单独的舱室,在该舱室外设置机械即时制冷系统,机械即时制冷系统的压缩机7靠近隔板12和水冷表冷器5设置,压缩机7连接有气液分离器8,在压缩机7下方设置一体式风罩15,一体式风罩15内设有带电加热功能的蒸发器6。风机组4的气流从一体式风罩15的进风口进入,经过蒸发器6后,从出口处,经过文丘里管16、出风风阀17输出。
43.在一体式风罩15一侧设有进水管3,进水管3上设置过滤器10和流量计11,冷媒水经过过滤器10、流量计11后流入水冷表冷器5进行第一次换热;流经蒸发器6进行第二次换热,冷媒水换热取代了原先的风冷结构,能够减少外框架1内的热能产生;以便压缩机7在较低温度环境下,产生冷量输送至预期工位。
44.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