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2.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
3.其中专利号为cn213119551u公开了一种热管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热管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多个支排管和一个主管,所述支排管的一端设有冷凝端,且支排管以冷凝端与所述主管传热接触;所述支排管内容纳有超导液;所述冷凝端的内径大于支排管其它部分的内径。
4.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支排管与主管之间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这样导致的问题是在其中一个支排管出现故障时不便于对其进行更换,影响整个装置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排管与主管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安装,一旦损坏时,不便于对其进行更换,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多个支排管、主管、底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分别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右侧壁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每个所述支排管的左端分别插接设置于对应的插槽的内部,每个所述支排管的右端管壁分别通过卡接机构卡接设置于对应的放置槽的内部,所述主管的管壁对称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橡胶圈,每个所述支排管的右端管壁分别套接设置于对应的两个橡胶圈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部通过驱动机构与卡接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多个支撑杆固定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每个所述支排管的右端均设置有冷凝端。
8.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杆和多个弧形卡板,每个所述弧形卡板的上侧壁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杆,每个所述弧形卡板的上表面的两个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的杆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弧形卡板分别卡接设置于对应的支排管的上侧壁。
9.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第一内螺纹管和连接板,所述第一丝杆设置于u形板的内部且上端杆壁通过第一轴承与u形板的上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内螺纹管与第一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且下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
置有限位块,所述u形板的左、右内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滑动设置于对应的限位槽的内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板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二丝杆、多个第二内螺纹管和多个连接块,每个所述第二丝杆的上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u形板的上侧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且下端杆壁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内螺纹管的内壁螺纹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内螺纹管的下端,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右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块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内螺纹管的外壁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伸缩杆与u形板的上侧板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贯穿u形板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
12.优选的,所述每个所述第二丝杆的上端均贯穿u形板且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
13.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每个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紧固螺栓。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通过设置有的卡接机构,能够对支排管进行卡接设置,在支排管出现故障时,便于对其记性拆卸维修和更换。
16.2、该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固定设置于每个通孔内部的橡胶圈,能够在实现支排管与主管套接的同时避免泄露,同时能够避免松动。
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支排管的安装过程,便于对其进行拆卸维修。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示意;
19.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20.图3为图1中驱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中主管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驱动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支排管、2主管、3底板、4第一安装板、5第二安装板、6橡胶圈、7u形板、8支撑杆、9第一连接杆、10弧形卡板、11第二连接杆、12第一丝杆、13第一内螺纹管、14连接板、15限位块、16第二丝杆、17第二内螺纹管、18连接块、19固定块、20伸缩杆、21第一旋钮、22第二旋钮、23安装块、24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实施例1
27.参照图1-4,一种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多个支排管1、主管2、底板3、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分别固定设置于底板3的上表面左、右两侧,第一安装板4的右侧壁开设有多个插槽,第二安装板5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每个支排管1的左端分别插接设置于对应的插槽的内部,每个支排管1的右端管壁分别通过卡接机构卡接设置于对应的放置槽的内部,主管2的管壁对称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橡胶圈6,每个支排管1的右端管壁分别套接设置于对应的两个橡胶圈6的内部,第二安装板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u形板7,u形板7的内部通过驱动机构与卡接机构固定连接,底板3的上表面通过多个支撑杆8固定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4,每个支排管1的右端均设置有冷凝端25。
28.卡接机构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杆9和多个弧形卡板10,每个弧形卡板10的上侧壁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杆11,每个弧形卡板10的上表面的两个第二连接杆11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9的杆壁固定连接,每个弧形卡板10分别卡接设置于对应的支排管1的上侧壁。
29.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12、第一内螺纹管13和连接板14,第一丝杆12设置于u形板7的内部且上端杆壁通过第一轴承与u形板7的上侧板转动连接,第一内螺纹管13与第一丝杆12的杆壁螺纹连接,且下端与连接板14固定连接,连接板1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限位块15,u形板7的左、右内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两个限位块15分别滑动设置于对应的限位槽的内部,每个第一连接杆9的右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板14的左侧壁固定连接,便于带动对应的弧形卡板10与对应的支排管1进行卡接。
30.第一丝杆12的上端贯穿u形板7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21,便于通过第一旋钮21带动第一丝杆12转动。
31.底板3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安装块23,每个安装块23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紧固螺栓,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牢固安装。
3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若需要对损坏的支排管1进行拆卸更换或者维修,转动第一旋钮21,第一旋钮21带动第一丝杆12转动,第一丝杆12转动的同时通过两个限位块15与对应的限位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带动第一内螺纹管13向上运动第一内螺纹管13带动连接板14向上运动,连接板14带动多个第一连接杆9运动,从而实现多个弧形卡板10同时向上运动,将出现故障的支排管1从对应的通孔的内部旋转抽出,便于对损坏的支排管1进行拆卸。
33.实施例2
34.参照图1-2和图4-5,一种高原环境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包括多个支排管1、主管2、底板3、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5分别固定设置于底板3的上表面左、右两侧,第一安装板4的右侧壁开设有多个插槽,第二安装板5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每个支排管1的左端分别插接设置于对应的插槽的内部,每个支排管1的右端管壁分别通过卡接机构卡接设置于对应的放置槽的内部,主管2的管壁对称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橡胶圈6,每个支排管1的右端管壁分别套接设置于对应的两个橡胶圈6的内部,第二安装板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u形板7,u形板7的内部通
过驱动机构与卡接机构固定连接,底板3的上表面通过多个支撑杆8固定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4,每个支排管1的右端均设置有冷凝端25。
35.卡接机构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杆9和多个弧形卡板10,每个弧形卡板10的上侧壁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杆11,每个弧形卡板10的上表面的两个第二连接杆11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连接杆9的杆壁固定连接,每个弧形卡板10分别卡接设置于对应的支排管1的上侧壁。
36.驱动机构包括多个第二丝杆16、多个第二内螺纹管17和多个连接块18,每个第二丝杆16的上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u形板7的上侧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且下端杆壁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内螺纹管17的内壁螺纹连接,每个连接块18分别固定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内螺纹管17的下端,每个第一连接杆9的右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块18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每个第二内螺纹管17的外壁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9,每个固定块19的上表面分别通过伸缩杆20与u形板7的上侧板固定连接,便于带动对应的弧形卡板10与对应的支排管1进行卡接。
37.每个第二丝杆16的上端均贯穿u形板7且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22,便于通过第二旋钮22带动对应的第二丝杆16转动。
38.底板3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安装块23,每个安装块23的内部分别固定设置有紧固螺栓,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牢固安装。
39.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若需要对损坏的支排管1进行拆卸更换或者维修,转动第二旋钮22,第二旋钮22带动对应的第二丝杆16转动,第二丝杆16转动的同时通过对应的伸缩杆20的限位作用带动对应第二内螺纹管17运动,第二内螺纹管17带动对应的第一连接杆9运动,从而带动对应的弧形卡板10向上运动,将出现故障的支排管1从对应的通孔的内部旋转抽出,便于对损坏的支排管1进行拆卸。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