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分流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1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分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分流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调节空调系统制冷剂流量的分流器。


背景技术:

2.在空调制冷循环中,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对整个系统的性能优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分流器是影响蒸发器各个管路均匀换热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常采用多路蒸发管道,即对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进行分流。
3.目前针对不同冷量的空调机组,分流器使用同一个分流头时,存在使用不同孔径的节流环,不利于产品的标准化设计。而且空调在实际使用时需适用不同的工况,但部分空调系统只针对额定工况设计节流元件,导致其余工况使用时未能匹配最合适的流量,冷却剂流量过大造成能源浪费或者冷却剂流量过小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流器,该分流器不需要使用节流环,可用于不同冷量的空调机组,并且能够通过调节流量来适应不同工况。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流器,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一主流道以及与所述主流道连通的多个分流道,所述多个分流道沿所述本体的中轴线的圆周方向布置,并在与所述主流道的交界面处形成多个入口,在所述本体的中轴线位置形成一分流凸尖,在所述主流道的内壁处设置有可沿所述主流道中轴线方向运动的一控流套筒,所述分流凸尖的顶部伸入到所述控流套筒的内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流道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控流套筒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相配合的外螺纹结构。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主流道内壁设有若干凸起,所述控流套筒与所述主流道过渡或者间隙配合,以使得所述控流套筒能够沿所述主流道中轴线方向运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控流套筒在靠近所述分流凸尖的一端设置有凸环。所述凸环远离所述控流套筒的内壁的一端形成有节流孔。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当所述控流套筒位于所述入口处时,所述凸环遮挡每个所述入口的一部分。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节流孔的直径d是1-17mm。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凸尖伸入所述控流套筒的长度x满足其中,d是所述节流孔的直径,α是所述凸尖的锥角角度。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凸尖的锥角角度α是45
°‑
130
°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凸尖的锥角角度α是60
°‑
120
°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分流器还包括一外接液管,所述外接液管伸
入到所述主流道远离所述凸尖的一端,所述外接液管的内径大于所述控流套筒的内径。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流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流器,通过在主流道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控流套筒沿所述主流道中轴线方向运动的结构,方便地调节控流套筒与分流凸尖之间的截面大小,即调节流通面积,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器使用同一个分流头时,需要使用不同孔径的节流环的技术问题,还能够解决不同工况使用时未能匹配最合适的流量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通过控制控流套筒的上下运动来控制系统内的流量,提供等效于可变尺寸的节流孔径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8.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19.图1示出的是现有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的节流孔与凸尖之间的尺寸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的控流套筒上是的外螺纹的3d示意图。
23.图5示出的是图4所示控流套筒的剖面图。
24.图6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与外接液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6.1-本体,2-主流道,3-分流道,4-凸尖,5-控流套筒,6-内螺纹结构,7-外螺纹结构,8-凸环,9-节流孔,10-凸起,11-外接液管,100-分流头,101-节流环,102-分流道,103-主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27.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29.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分流器,包括分流头100、节流环101、分流头内部形成有主流道103和分流道102。节流环101设置在主流道与分流道交界的位置处,针对不同冷量的空调机组,选择不同孔径的节流环。
30.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包括一本体1,在本体1内设置有一主流道2以及与主流道连通的多个分流道3,所述多个分流道3沿所述本体1的中轴线的圆周方向布置,并在与主流道2的交界面处形成多个入口,并在本体1的中轴线位置形成一分流凸尖4,所述凸尖4的锥角角度为α,在主流道的内壁处设置有可沿所述主流道2中轴线方向运动的一控流套筒5,所述分流凸尖4的顶部伸入到所述控流套筒5的内部,所述的控流套筒5在靠
近分流凸尖4的一端设置有凸环8,所述凸环8远离所述控流套筒5的内壁的一端形成一节流孔9,所述节流孔的直径标记为d。当所述控流套筒3位于所述入口处时,所述凸环8遮挡每个所述分流道3的入口的一部分,以使得可供冷却剂流入分流道的入口的截面积减小。需要说明的是:分流道3可以是倾斜设置,也可以竖直设置;可以沿圆周均匀设置,也可以不均匀设置。
31.本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孔的直径d是5m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节流孔的直径d也可以是8mm、10mm、12mm或者15mm,在1-17mm范围内均是可行的。所述凸尖伸入所述控流套筒的长度x满足所述凸尖的锥角角度α是60
°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凸尖的锥角角度α也可以是80
°
、90
°
、100
°
或者110
°
,在45
°‑
130
°
范围内均是可行的,优选60
°‑
120
°

3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主流道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结构6,所述控流套筒5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6相配合的外螺纹结构7,通过旋转控流套筒5,实现所述控流套筒5沿主流道2上下运动从而改变所述控流套筒5底部的凸环8与所述凸尖4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改变所述凸尖4伸入到所述节流孔9的长度,最终达到改变冷却剂进入分流道3的入口的截面积。可以手动按照螺纹刻度旋转所述控流套筒5。
33.如图6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主流道2的内壁设有若干凸起10,所述控流套筒5的外壁为光滑面,与所述主流道2的内壁过渡或者间隙配合,以使得所述控流套筒5能够沿所述主流道2中轴线方向运动,通过推动所述控流套筒5沿主流道2的内壁上的凸起移动,实现所述控流套筒5沿主流道2上下运动从而改变所述控流套筒5底部的凸环8与所述凸尖4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改变所述凸尖4伸入到所述节流孔9的长度,最终达到改变冷却剂进入分流道3的入口的截面积。
34.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还可以包括一外接液管11,伸入到主流道2远离所述凸尖4的一端,所述外接液管11的内径大于所述控流套筒5的内径,以使外接液管对控流套筒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35.上述是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流器的几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分流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36.结合附图2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器,冷却剂从主流道中经控流套筒流入分流道,当需要对冷却剂流量进行调节时,控流套筒沿主流道内壁上下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在主流道上设置内螺纹结构,在控流套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结构配合的外螺纹结构,通过旋转控流套筒实现所述控流套筒沿主流道内壁上下运动,改变所述凸尖伸入到所述节流孔的长度,最终达到改变冷却剂进入分流道的入口的截面积,从而实现冷却剂流量的调整。
37.在本实施例中,在主流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凸起结构,相应地,所述控流套筒的外壁为光滑面,与所述主流道的内壁为过渡或者间隙配合;通过推动所述控流套筒沿主流道的内壁上的凸起上下移动,实现所述控流套筒沿主流道内壁上下运动,改变所述凸尖伸入到所述节流孔的长度,最终达到改变冷却剂进入分流道的入口的截面积,从而实现冷却剂流量的调整。
3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流道的内壁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控流套筒沿所述主流道中轴线方向运动的结构,实现控流套筒上下移动,改变控流套筒与分流凸尖的相对位置,使得控流套筒与分流凸尖空间截面大小改变,从而控制系统内冷却剂流入分流道的流量,解决
了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器使用同一个分流头时需要配合不同孔径的节流环的技术问题,也能够解决不同工况使用时未能匹配最合适的流量的技术问题,并实现了等效于可变尺寸的节流孔径的技术效果。
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0.以上仅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