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地暖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
背景技术:2.碳纤维地暖是利用电力通过碳纤维分子活动振荡做布朗运动取得热量。这种取暖方式充分利用了热量的三种传播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碳纤维是用天然纤维或人造有机化学纤维经过碳化制成。其主要成份由碳原子组成。碳纤维另一引人注目的结构是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微孔径。
3.现有碳纤维发热线缆在加热时,发热线缆一面对地面进行供热,而另一面的热能无法有效的传递至地面,容易造成热能的浪费;而且碳纤维发热线缆在铺设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墙体的边角绝热效果不佳,导致碳纤维地暖的热量发生流失的情况,不能充分的利用碳纤维地暖发热线缆的热量,热量的利用率不高,大大影响供热效果。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使得碳纤维发热线缆能够将热量很好的传输至地面以及阻止墙面冷桥的形成,从而不会造成热量损失的碳纤维地暖结构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包括墙体和地面,所述地面的上方依次铺设有保温层、反射层、隔板层、碳纤维发热层、金属导热层、混凝土平面层和装饰层;所述隔板层、碳纤维发热层、金属导热层、混凝土平面层与两侧所述墙体之间均设有隔热层;
8.所述碳纤维发热层、所述金属导热层和所述混凝土平面层内均设有多个贯穿的导热通道;所述导热通道上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平面层且与所述装饰层下表面抵接,其下端穿过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并与所述反射层上表面抵接。
9.优选地,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内部均布有多个碳纤维发热线缆;且所述碳纤维发热层是由通过所述碳纤维发热电缆上方均设置一绝缘板,并通过在两块所述绝缘板之间浇筑水泥形成。
10.优选地,所述隔板层采用内部呈网状镂空结构的隔板,且与所述导热通道连通。
11.优选地,所述金属导热层采用铝制板。
12.优选地,所述导热通道的上下两端的开口均设置有滤网板;能够防止装饰层掉落灰尘或其他杂质以造成导热通道堵塞。
13.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4.本发明该碳纤维地暖结构通过设置网状镂空结构的隔板层以及配合在所述碳纤维发热层、所述金属导热层和所述混凝土平面层内均设有多个贯穿的导热通道;能够使得
碳纤维发热层下方的热量被反射层反射后,通过隔板内部网孔以及与其连通的导热通道传输至地面,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碳纤维发热电缆下部热量损失的难题,不但能保证供热效率且避免了热量资源的流失。而且本发明还进一步在所述碳纤维发热层、所述金属导热层、所述混凝土平面层和两侧墙体之间均设置了隔热层,进一步防止了碳纤维发热层与墙体形成“冷桥”而导致热量的严重流失,更好的保证了碳纤维发热层的发热效率。本发明上述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墙体;2、地面;3、保温层;4、反射层;5、隔板层;6、碳纤维发热层;7、金属导热层;71、;8、混凝土平面层;9、装饰层;10、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实施例
19.参照图1所示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包括墙体1和地面2,所述地面2的上方依次铺设有保温层3、反射层4、隔板层5、碳纤维发热层6、金属导热层7、混凝土平面层8和装饰层9;所述隔板层5、碳纤维发热层6、金属导热层7、混凝土平面层8与两侧所述墙体1之间均设有隔热层10;
20.所述碳纤维发热层6、所述金属导热层7和所述混凝土平面层8内均设有多个贯穿的导热通道71;所述导热通道71上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平面层8且与所述装饰层8下表面抵接,其下端穿过所述碳纤维发热层5并与所述反射层4上表面抵接。
21.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发热层6内部均布有多个碳纤维发热线缆;且所述碳纤维发热层6是由通过所述碳纤维发热电缆上方均设置一绝缘板,并通过在两块所述绝缘板之间浇筑水泥形成。
22.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层5采用内部呈网状镂空结构的隔板,且与所述导热通道71连通。
23.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导热层6采用铝制板。
24.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通道71的上下两端的开口均设置有滤网板。
25.本发明该碳纤维地暖结构通过设置网状镂空结构的隔板层以及配合在所述碳纤维发热层、所述金属导热层和所述混凝土平面层内均设有多个贯穿的导热通道;能够使得碳纤维发热层下方的热量被反射层反射后,通过隔板内部网孔以及语气连通的导热通道传输至地面,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碳纤维发热电缆下部热量损失的难题,不但能保证供热效率且避免了热量资源的流失。而且本发明还进一步在所述碳纤维发热层、所述金属导热层、所述混凝土平面层和两侧墙体之间均设置了隔热层,进一步防止了碳纤维发热层与墙体形成“冷桥”而导致热量的严重流失,更好的保证了碳纤维发热层的发热效率。本发明上述结构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包括墙体(1)和地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2)的上方依次铺设有保温层(3)、反射层(4)、隔板层(5)、碳纤维发热层(6)、金属导热层(7)、混凝土平面层(8)和装饰层(9);所述隔板层(5)、碳纤维发热层(6)、金属导热层(7)、混凝土平面层(8)与两侧所述墙体(1)之间均设有隔热层(10);所述碳纤维发热层(6)、所述金属导热层(7)和所述混凝土平面层(8)内均设有多个贯穿的导热通道(71);所述导热通道(71)上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平面层(8)且与所述装饰层(8)下表面抵接,其下端穿过所述碳纤维发热层(5)并与所述反射层(4)上表面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发热层(6)内部均布有多个碳纤维发热线缆;且所述碳纤维发热层(6)是由通过所述碳纤维发热电缆上方均设置一绝缘板,并通过在两块所述绝缘板之间浇筑水泥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层(5)采用内部呈网状镂空结构的隔板,且与所述导热通道(7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热层(6)采用铝制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通道(71)的上下两端的开口均设置有滤网板。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地暖结构,种碳纤维地暖结构,包括墙体和地面,所述地面的上方依次铺设有保温层、反射层、隔板层、碳纤维发热层、金属导热层、混凝土平面层和装饰层;所述隔板层、碳纤维发热层、金属导热层、混凝土平面层与两侧所述墙体之间均设有隔热层;所述碳纤维发热层、所述金属导热层和所述混凝土平面层内均设有多个贯穿的导热通道;所述导热通道上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平面层且与所述装饰层下表面抵接,其下端穿过所述碳纤维发热层并与所述反射层上表面抵接。本发明能够使得碳纤维发热线缆能够将热量很好的传输至地面以及阻止墙面冷桥的形成,从而不会造成热量损失;更好的保证传热效率。证传热效率。证传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雪真 张爱民 韩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仟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