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2.中式烹饪会产生大量的油烟,为保持厨房环境清洁及人体的健康,吸油烟机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厨房家电设备之一。通常吸油烟机包括顶吸式和侧吸式,而顶吸式的吸油烟机由于整洁轻巧、占用空间小、与吊柜好搭配、噪音小等优点,而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顶吸式吸油烟机通常包括集烟罩、位于集烟罩上的风机架,风机架内安装有蜗壳、叶轮以及驱动叶轮的电机,集烟罩中心设置进风口与风机所在的高负压区直接连接。这类吸油烟机存在集烟罩进风口处的风速快,负压强,而远离进风口位置的负压衰减较大的问题。并且这类吸油烟机会在进风口处设置过滤网,油烟通过过滤网的时候会进行部分过滤,然后再进入吸油烟机内部,通过风机离心力进一步过滤。由于这类进风口过滤网通常不具备自清洁能力,长期使用会堵塞油网,导致进风阻力变大,进而使吸烟效果下降。
4.此外,常见的家用灶具的炉头通常分左右两个,用户在烹饪过程中,有时候只使用一侧的炉头,有时候两侧同时使用,但家庭烹饪中能够产生大量油烟的爆炒往往只在其中一侧。假如用户实际烹饪过程中只使用左侧的炉头炒菜,或使用左侧炒菜右侧蒸饭,那么对于吸油烟机而言其左侧的油烟浓度及油烟颗粒势必要比右侧的大很多,所以在这类单侧爆炒烹饪时常常会出现油烟逃逸的情况,常见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叶轮的转速,使吸油烟机的总风量增加,总风量的增加会带来左侧风量和右侧风量的同时提升,进而提升吸油烟效果。显然叶轮转速的提升,将导致噪音大幅增加,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且实际烹饪的爆炒发生在一侧,两侧同时提升风量导致另外一侧的能耗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油烟机,能够调节两侧流量的分配,提升吸油烟效果。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包括用于设置风机系统的风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架的下方设置有中空的下箱体,所述下箱体上开设有左右间隔布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下箱体内形成有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一进风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二进风口流体连通;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过渡箱体,所述过渡箱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与风机架流体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一腔室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二腔室流体连通,所述隔板能左右移动而调节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大小。
7.为便于对进入风机系统之前的油烟经过过滤,所述过渡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横向布置。
8.为便于滤网实现自清洁,所述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刮条,所述刮条能与滤网的下表
面抵触配合。
9.为便于收集滤网、隔板或过渡箱体内其他位置流下的油滴,所述过渡箱体的下方设置有油杯,所述过渡箱体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孔而能使得油滴从过渡箱体向下进入油杯内。
10.为便于自动驱动隔板移动,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运动机构,所述运动机构为用于驱动隔板左右移动的直线驱动模组。
11.优选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丝杆和螺母,所述丝杆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所述丝杆由驱动机构驱动而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螺母套设在丝杆外周并且螺纹连接,所述隔板与螺母连接。
12.为便于对隔板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运动机构还包括与丝杆平行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过隔板。
13.优选的,为便于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下箱体包括上下间隔布置的顶壁和底壁、前后间隔布置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以及左右间隔布置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前侧壁连接在顶壁和底壁的前端部之间,所述后侧壁连接在顶壁和底壁的后端部之间,所述左侧壁连接在顶壁、底壁、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左端部之间,所述右侧壁连接在顶壁、底壁、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右端部之间,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开设在底壁上;所述下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每个挡板连接在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左侧壁和第一挡板之间,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右侧壁和第二挡板之间,所述顶壁、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第一挡板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顶壁、底壁、前侧壁、后侧壁、右侧壁和第二挡板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第二腔室。
14.优选的,为便于过渡箱体和下箱体之间的连接和流体连通,所述下箱体的后侧向前凹陷形成有缺口,所述过渡箱体至少部分嵌入在缺口内;所述第一挡板上与缺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挡板上与缺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过渡箱体与第一出风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过渡箱体与第二出风口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一通孔使得第一腔室和第一腔体流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第二通孔使得第二腔室和第二腔体流体连通。
15.为便于隔板在移动到左右极限位置时封闭通孔,所述过渡箱体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边缘均向过渡箱体内部延伸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能与隔板抵接。
16.为便于使得负压区下沉,提高吸油烟效果,所述吸油烟机还包括中空的上箱体和中间箱体,所述上箱体设置在风机架的下方,所述上箱体、中间箱体和下箱体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下箱体、中间箱体、上箱体和风机架流体连通,所述中间箱体包括主箱体和所述过渡箱体,所述过渡箱体形成在主箱体的底部。
17.为使得油烟气流在到达下箱体扩散后进入中间箱体过渡,动压减小静压增大地进入上箱体,以减小流动损失,减少噪声,提高风机效率,提高吸油烟效果,所述上箱体的后侧底部与中间箱体的顶部连接,所述中间箱体底部与下箱体的后侧顶部连接,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中间箱体。
18.为便于整机与吊柜更好地适配,所述风机架的前侧位于上箱体前侧的后方。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过渡箱体形成流量分配腔,适用于左右进风口的流量分配,在不需要提升总风量(即叶轮转速不变,不会增加噪音,不增
加能耗)的前提下,解决在单侧爆炒烹饪时,与之对应的吸油烟机的同侧能大幅提升吸油烟效果;设置滤网刮油的自清洁结构,以保证吸油烟机即便是长期使用,也不会堵塞油网。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示意图(由下向上看,与图1不同视角);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下箱体的剖视图(横向剖面);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局部剖视图;
24.图5为图4的局部ⅰ放大示意图;
25.图6为图4的局部ⅱ放大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局部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隔板及其运动机构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上箱体和中间箱体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隔板位于中间的局部剖视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隔板位于左侧的局部剖视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油烟机的隔板位于偏右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4.参见图1~图3、图7和图9,一种吸油烟机,包括上箱体1、中间箱体2、下箱体3和风机架4,上箱体1设置在风机架4的正下方,并且其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风机架4。上箱体1、中间箱体2、下箱体3均为中空的箱体。上箱体1的后侧底部与中间箱体2的顶部连接,中间箱体2的底部与下箱体3的后侧连接,并且上箱体1和中间箱体2之间、中间箱体2和下箱体3之间互相流体连通,上箱体1和风机架4内流体连通。上箱体1和下箱体3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均大于中间箱体2,中间箱体2呈前后方向上的薄型结构的箱体,即下箱体3向中间箱体2过渡时,截面积减小,中间箱体2向上箱体1过渡时,截面积增大。风机架4内设置有风机系统(未示出)。
35.风机架4的前侧位于上箱体1的前侧的后方。吸油烟机安装后,风机架4隐匿在吊柜背面,上箱体1前部与吊柜门板齐平,上箱体1顶部可作所在吊柜的底板,从而形成与吊柜整体外观一致性较好的搭配。
36.在本实施例中,上箱体1和中间箱体2一体成型。也可以不设置上箱体1或中间箱体2,或不设置上箱体1和中间箱体2,而由风机架4直接与下箱体3连接。
37.下箱体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进风口51和第二进风口5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下箱体3包括上下间隔布置的顶壁31和底壁32,还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前侧壁33和后侧壁34,以及左右间隔布置的左侧壁35和右侧壁36。其中,前侧壁33连接在顶壁31和底壁32的前端部之间,后侧壁34连接在顶壁31和底壁32的后端部之间,左侧壁35连接在顶壁31、底壁32、前侧壁33和后侧壁34的左端部之间,右侧壁36连接在顶壁31、底壁32、前侧壁33和后侧壁34的右端部之间。优选的,顶壁31和底壁32呈水平,前侧壁33、后侧壁34、左侧壁35和右侧壁36均呈竖直,使得下箱体3呈长方体。上述的第一进风口51和第二进风口52开设在底壁32上。顶壁31可作为置物之用。
38.下箱体3的后侧向前凹陷从而形成缺口37(顶壁31、底壁32和后侧壁34同时向前凹陷),中间箱体2包括主箱体21和由主箱体2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过渡箱体22,过渡箱体22的形状、尺寸均与缺口37适配,过渡箱体22至少部分嵌入在缺口37内并且贴紧。当不设置中间箱体2时,过渡箱体22可由上箱体1或风机架4向下延伸而形成,即过渡箱体2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上箱体1或风机架4一体。或者,过渡箱体22也可以与下箱体3一体成型。过渡箱体22的底部与下箱体3的底壁32齐平。优选的,缺口37形成在下箱体3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第一进风口51和第二进风口52对称地布置在缺口37的两侧。下箱体3的内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呈竖直状的第一挡板38和第二挡板39,每个挡板连接在前侧壁33和后侧壁34之间。第一进风口51位于左侧壁35和第一挡板38之间,第二进风口52位于右侧壁36和第二挡板39之间。由此,顶壁31、底壁32、前侧壁33、后侧壁34、左侧壁35和第一挡板38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一腔室q1,顶壁31、底壁32、前侧壁33、后侧壁34、右侧壁36和第二挡板39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二腔室q2。第一腔室q1和第二腔室q2互相独立,第一腔室q1与第一进风口51流体连通,第二腔室q2与第二进风口52流体连通。
39.第一挡板38对应缺口37处开设有第一出风口381,第二挡板39对应缺口37处开设有第二出风口391。过渡箱体22与第一出风口381和第二出风口391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22,其中第一通孔221位于左侧,而第二通孔222位于右侧。由此使得第一腔室q1通过第一通孔221与中间箱体2内部流体连通,第二腔室q2通过第二通孔222与中间箱体2内部流体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381、第二出风口382、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22均呈圆形。
40.参见图3、图4、图7和图8,过渡箱体22的顶部设置有滤网6,滤网6呈横向,优选的,呈水平布置,从过渡箱体22的前侧延伸到过渡箱体22的后侧。滤网6和过渡箱体2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隔板7,隔板7呈竖直状,并且由过渡箱体22的前侧延伸到过渡箱体22的后侧。优选的,隔板7、第一挡板38和第二挡板39呈平行。中间箱体2的主箱体21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隔板7左右直线移动的运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91和传动机构92构成的直线驱动模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91为电机,传动机构92为丝杆921和螺母922的组合,丝杆92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电机能够驱动丝杆921绕自身轴线转动,螺母922套设在丝杆921外周并且螺纹连接,由此螺母922能沿着丝杆921的轴向左右直线移动。隔板7与螺母922连接,从而螺母922能带动隔板7同步移动。丝杆921的两端可分别设置有基座923,基座923与过渡箱体22连接固定,丝杆921则与基座923转动连接,由此可支撑丝杆921。可在主箱体2运动机构也可以是
其他直线驱动模组,如电机齿轮齿条的组合、电机蜗轮蜗杆的组合、气缸、电动推杆等。
41.由此,过渡箱体22内形成流量分配腔。在隔板7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腔体223和第二腔体224,其中,第一腔体223与第一通孔221对应,第二腔体224与第二通孔222对应。由此,第一腔体223与第一腔室q1、上箱体1分别流体连通,第二腔体224与第二腔室q2、上箱体1分别流体连通。隔板7的移动可改变第一腔体223和第二腔体224的大小。运动机构还可包括在过渡箱体22内设置的导向杆93,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延伸,与丝杆921平行,并且穿过隔板7,从而对隔板7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42.隔板7的顶部设置有刮条10,刮条10能与滤网6的下表面抵触配合,从而在隔板7的移动过程中,可通过刮条10刮滤网6,将滤网6上的油污刮除,实现对滤网6的自清洁。
43.参见图4~图6,过渡箱体22的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22边缘均向过渡箱体22内部延伸形成有凸起226,凸起226呈环状,以便与隔板7抵接而密封相应的出风口。过渡箱体22的下方设置有油杯11,过渡箱体22的底部开设有漏油孔227,以便过渡箱体22内的油液流入油杯11中被收集。
44.可替代的,过渡箱体22也可以设置在下箱体3的上方,其底部与下箱体3的顶部流体连通。或者,过渡箱体22也可以设置在下箱体3的后侧。
45.参见图10,初始状态时,隔板7位于流量分配腔中间的位置。当两个灶具的两个炉头同时烹饪时,隔板7保持在处置中间的位置,此时左右两个进风口的吸力相同,箭头所示为油烟流动路径。假设灶具右侧爆炒烹饪,左侧蒸饭,则对于吸油烟机而言,右侧油烟量大于左侧,则控制隔板7向左移动,参见图12,此时流量分配腔的第二腔体224较大,第一腔体223较小,根据流体连续性原理,q=v*s,式中q为风量,v为流速,s为截面积。设流经滤网6的总风量为q

,滤网6的截面积是不变的,设其长度为a,且以隔板7为分界点,设滤网6右端到隔板7的距离为b,滤网6左端到隔板7的距离为c,即a=b+c。因为q

与截面积不变,则流经滤网6的平均风速也不变。隔板6将总风量q

分隔为第一腔体223风量q

和第二腔体224风量q

,即q

=q

+q

,当隔板7向左移动时,c减小,即左侧的滤网6面积减小,b增大,即右侧的滤网6面积增加,也就是说,平均风速不变的情况下,右侧风量q

增加,左侧风量q

减少,相应的,吸油烟机右侧第二进风口52的风量提升,左侧第一进风口51的风量减小,则实现右侧在爆炒烹饪时更好的吸烟效果。左侧爆炒则反之。
46.如果只是单侧烹饪,可将另外一侧完全关闭,参见图11,隔板7移动到将右侧完全关闭。
47.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