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让空调系统导出的气流湿度更大,在空调系统内设有加湿装置对通过其的气流进行加湿。现有技术中的湿膜设置在底座结构内,在对湿膜进行清洗、维修或者保养时,需要对底座结构上侧的多个结构进行拆卸,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内湿膜的组装拆卸较为简单。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加湿装置。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包括:生液模块和加湿模块,所述生液模块用于产生液体,所述加湿模块与所述生液模块相连,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底座、加湿风机、和湿膜,所述底座内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加湿风机驱动气流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流动,所述湿膜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所述湿膜吸收所述生液模块产生的液体,以对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加湿;其中,所述湿膜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生液模块产生的液体适于从所述第一开口流入所述底座内,所述湿膜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下方,所述底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湿膜适于从所述第二开口插入或抽出。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通过在底座的侧壁上设有供湿膜插入或抽出的第二开口,不仅可以便于湿膜的组装,提升加湿装置的组装效率,且让湿膜可以通过第二开口进行组装,湿膜的组装更为简单方便。同时,湿膜可以沿第二开口抽出,湿膜的拆卸清洗与更换较为简单,提升加湿装置的使用寿命。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设有湿膜架,所述湿膜夹设于所述湿膜架内,所述湿膜架适用于与从所述开口插入或抽出。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膜架内设有多个湿膜槽,多个所述湿膜槽间隔设置在所述湿膜架上且每个所述湿膜槽内均设有所述湿膜。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内设有台阶部,所述湿膜架上设有翻边,所述台阶部与所述翻边抵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膜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上设有第一嵌合部,所述第二架体上设有第一嵌合槽,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一嵌合槽对应设置,且所述嵌合部与所述嵌合槽嵌合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体上还设有第二嵌合槽,所述第二架体上还设有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二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槽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槽嵌合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搭接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上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膜架上还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为多个,所述把手设于所述湿膜架的侧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还包括加热器,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湿膜的上游,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湿膜加热。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加湿装置,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加湿装置为如上所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在所述室外机上,所述加湿装置与所述室内机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加湿装置的生液模块的生液件为加湿换热器,所述加湿换热器可切换地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构成冷媒循环回路。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22.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湿膜架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加湿装置200,底座400,气流通道211,加强部212,加湿风机220,湿膜架250,湿膜槽251,把手252,翻边253,第一架体254,第一嵌合部2541,第二嵌合部2542,第二架体255,第一嵌合槽2551,第二嵌合槽2552,加湿换热器260,
26.第一开口441,第二开口442,台阶部443。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8.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200,包括:生液模块和加湿模块。
29.具体来说,生液模块用于产生液体,例如冷凝水,加湿模块与生液模块相连,加湿模块包括底座400、加湿风机220、和湿膜,底座210内限定出气流通道211,加湿风机220驱动气流在气流通道211内流动,湿膜设于气流通道211内,湿膜吸收生液模块产生的液体,例如冷凝水,以对流经气流通道211的气流加湿;其中,湿膜可拆卸地设于底座400内,底座400的顶部上设有第一开口441,生液模块产生的液体适于从第一开口441流入底座400内,湿膜位
于第一开口441的下方,底座40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442,湿膜适于从第二开口442内插入或抽出。
30.可以理解的是,生液模块包括生液件,生液件能够生成冷凝水,生液件位于底座210的上方,生液件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沿着第一开口441流入底座400内并与湿膜进行接触,为湿膜进行补水,提升湿膜的使用性能。
31.此外,底座400适用于限制气流的流动方向,沿气流流动的前后方向,底座400的前后侧敞开,底座400内限定出气流通道211,气流可从底座400的前侧流向后侧,加湿风机220驱动气流进行流通,加湿风机220可以安装在底座400的前侧,向底座吹风,也可以在底座400的后侧,向底座吸风,从而驱动气流在气流通道211内流动。具体来说,湿膜设于气流通道211内,气流在气流通道211内流动时,底座气流通过湿膜,湿膜上的水分能够与气流融于一体并进入到后续加湿装置200的工作运行中,让用户感受到加湿装置200的出风更为湿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32.同时,在底座400的侧壁上上设有第二开口442,第二开口442与湿膜相适配,简化湿膜的组装,提升湿膜的装配效率,使得加湿装置200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在需要对湿膜进行清洗或者更换的时候,湿膜的拆卸较为简单,只需要将湿膜沿第二开口442抽出即可进行清洗、更换或者维修,从而让加湿装置200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使用性能更高。
3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200,通过在底座400的侧壁设有第二开口442,不仅可以便于湿膜的组装,提升加湿装置200的组装效率,且让湿膜可以通过第二开口442进行组装,湿膜的组装更为简单方便。同时,湿膜可以沿第二开口442抽出,湿膜的拆卸清洗与更换较为简单,提升加湿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400内设有湿膜架250,湿膜夹设于湿膜架250内,湿膜架250适用于与从第二开口442插入或抽出。这样,湿膜架250能够便于湿膜的设置,湿膜在湿膜架250上结构强度更高,湿膜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且湿膜架250能够更为贴合第二开口442,湿膜架250沿第二开口442的插入与抽出更为简单,提升湿膜的组装效率。此外,湿膜架250的拆卸相对较为容易,能够便于湿膜的清洗与更换,使得湿膜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加湿装置200的使用寿命更高,从而让加湿装置200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湿膜架250内设有多个湿膜槽251,多个湿膜槽251间隔设置在湿膜架250上且每个湿膜槽251内均设有湿膜。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湿膜槽251间隔设置,不仅可以让湿膜架250对湿膜的固定效果更好,从而让湿膜上的水分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气流中,增加加湿装置200的加湿效果,而且还能让湿膜架250对湿膜的遮挡效果得到降低,湿膜对气流的加湿效果得到提升。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442内设有台阶部443,湿膜架250上设有翻边253,台阶部443与翻边253抵触。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口442上的台阶部443可以与翻边253相配合,湿膜架250能够沿着翻边253的布置方向插入,从而为湿膜架250的插入或者抽出提供导向作用,湿膜架250的插入或者抽出更为方便,湿膜的组装拆卸效率更高,且能够进行抵触的台阶部443与翻边253能够提升湿膜架250与底座4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湿膜架250的内湿膜的使用更为稳定可靠,提升湿膜的使用性能,使得加湿装置200对气流的加湿效果更好。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湿膜架250包括第一架体254和第二架体255,第一架体254上设
有第一嵌合部2541,第二架体255上设有第一嵌合槽2551,第一嵌合部2541与第一嵌合槽2551对应设置,且嵌合部与嵌合槽嵌合连接。这样,通过使用第一架体254上的第一嵌合部2541与第二架体255的第一嵌合槽2551进行嵌合的形式,不仅可以让湿膜架250的组装更为简单,提升湿膜架250的组装效率,而且嵌合连接在拆卸时较为迅速,从而便于对湿膜的清洗与更换,提升加湿装置200的使用寿命。此外,湿膜架250采用第一架体254与第二架体255相配合的形式固定湿膜,使得装设在湿膜架250内的湿膜更为稳定可靠,从而让湿膜能够更好地对气流进行加湿,提升湿膜的加湿效果。
3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架体254上还设有第二嵌合槽2552,第二架体255上还设有第二嵌合部2542,第二嵌合部2542和第二嵌合槽2552对应设置,且第二嵌合部2542和第二嵌合槽2552嵌合连接。
39.这样,采用第二嵌合部2542与第二嵌合槽2552进行嵌合的形式,使得第一架体254与第二架体255之间的嵌合连接强度更高,提升对湿膜的固定效果,使得湿膜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同时第二嵌合部2542与第二嵌合槽2552设于第一嵌合部2541与第一嵌合槽2551的不同侧,使得湿膜架250之间的强度得到进一步地提升。此外,使用多组嵌合部与嵌合槽相配合的形式,能够避免部分嵌合部与嵌合槽失效后,第一架体254与第二架体255之间的连接固定消失,其余嵌合部与嵌合槽仍能较好的固定湿膜,提升湿膜的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得加湿装置200的使用性能更高。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400上还设有加强部212,加强部212搭接在第一开口441的上侧。由此,加强部212能够增加第一开口441两侧的结构强度,使得底座400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加湿装置200的使用更为安全可靠,提升加湿装置200的使用性能。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湿膜架250上还设有把手252,把手252为多个,把手252设于湿膜架250的侧面。这样,把手252能够便于湿膜架250的抽出与插入,从而让湿膜架250的组装与拆卸更为简单,使得湿膜的清洗与更换更为简单方便,从而让湿膜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加湿装置200的使用性能较高。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模块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安装在底座400上,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加热器位于湿膜的上游,用于对湿膜加热。使用加热器能够加热湿膜,使得湿膜上的水分形成水蒸气的速度增加,从而让湿膜上的水分能够更快的进行蒸发,使得湿膜对气流的加湿效果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加湿装置200的加湿效果。
43.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液模块还包括加湿换热器260,加湿换热器260内的冷媒制冷时,加湿换热器260产生冷凝水,以为湿膜供水。可以理解的是,加湿换热器260具有冷凝作用,使得加湿换热器260附近的空气中的水分得到冷凝作用,并形成冷凝水以流向湿膜,从而起到对湿膜进行供水的作用,能够让湿膜的加湿作用时间更长。
4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室内机和加湿装置200,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加湿装置200为如上的加湿装置200,加湿装置200设在室外机上,加湿装置200与室内机通过管路连通,加湿装置200的生液模块的生液件为加湿换热器260,加湿换热器260可切换地与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构成冷媒循环回路。
45.需要说明的是,室外机可以与室内机相配合构成冷媒循环回路,以完成空调系统的循环,形成空调系统的制冷或制热效果。而在其中设有的加湿装置200,能够在不影响空
调系统的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增加空调系统的出风湿度。例如,加湿装置200可以设置在空调室外机的顶部,加湿换热器260与室外换热器形成制冷循环回路,户外空气在流经加湿换热器时,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冷凝水,冷凝水被湿膜吸收,从而加湿流经气流通道211的气流,加湿后的气流可以通过管路与空调室内机连接,从而使空调室内机向室内吹出的冷风或热风具有一定的湿度,进而实现提高室内湿度的目的。
46.这样,通过在空调系统内设有加湿装置200,加湿装置200的底座400的侧壁上设有的第二开口442能够便于湿膜架250的组装与拆卸,使得湿膜的更换、清洗与维修更为简单方便,提升便利性,使得湿膜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提升加湿装置200的加湿性能,使得空调系统的加湿效果更好,空调系统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