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2.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丰富、无污染、不需运输、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在太阳能的热利用中,主要技术要点在于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太阳能热水器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它的推广与使用,主要是:加热时间长,热水供应与季节和天气因素密切相关,阴雨天和冬季很难保证稳定的热水供应;使用热水时需先排空进出水管中的冷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用水等待;且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天气温较低,进出水管易冻堵,造成太阳能热水器无法使用。
3.目前现有的方案为:提高单位面积集热效率,加强保温,利用防冻液作为循环介质,采用板换热的方式给蓄能箱蓄热,同时加装进出水管保温层和伴热带,但是这种方法施工,运营,运维成本过高,给普及和推广太阳能供暖造成了诸多障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克服北方地区冬季太阳能供热系统进出水管易冻堵,造成太阳能热水器无法使用的缺点,且价格低廉、结构简单,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的实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供热子系统、室内供热子系统和控制箱,所述太阳能供热子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能水箱、连通管路系统和温度探头;所述蓄能水箱位于室内;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太阳能集热器进水口和出水口均高于蓄能水箱的高度;所述连通管路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和第一循环泵,其中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蓄能水箱连通;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蓄能水箱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泵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上;所述温度探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板上和蓄能水箱内;所述控制箱内设有第一温控器,所述第一温控器与温度探头和第一循环泵电连接,所述室内供热子系统通过供热管路与太阳能供暖子系统相连通。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设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高于蓄能水箱的最高点。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和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阀门和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阀门,其中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阀门设置在第一循环泵与蓄能水箱之间。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为多个,且通过管道将太阳能集热器相互串联连接。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室内供热子系统包括供热管路、第二循环泵、室
内风机盘管、室内生活水管线,所述供热管路包括蓄能水箱出水管线和蓄能水箱回水管线,其中蓄能水箱出水管线一端与蓄能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室内风机盘管连通,在蓄能水箱出水管线上设有第二循环泵,且在靠近蓄能水箱一侧的位置设有第一控制阀门,且在靠近蓄能水箱一侧的位置设有第二控制阀门;所述室内生活水管线与蓄能水箱回水管线相连通。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蓄能水箱上还设置有低水位探头和高水位探头,其中低水位探头和高位水探头与控制箱电连接。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室内感温探头,所述控制箱内设有第二温控器,所述室内感温探头与第二温控器电连接。
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第一温控器为双路温差控制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箱、温度探头和第一循环泵的配合,可以实现在低于设定温度时停止热交换,并通过重力排空管道内的水,避免了在室外温度过低环境中,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需要加强保温,并在进出水管加装伴热带才能运行的情况,节约了整个系统运行的成本,为推广给普及和推广太阳能供暖系统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控制箱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太阳能集热器;2-第一循环泵;3-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4-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阀门;5-电辅热装置;6-蓄能水箱;7-第一控制阀门;8-第二循环泵;9-单向阀;10-室内风机盘管; 11-蓄能水箱出水管线;12-蓄能水箱回水管线;13-室内生活水管线;14-第二控制阀门;15-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阀门;16-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17-控制箱;1701-第一温控器;1702-第二温控器;1703-电辅热控制开关;1704-室内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21.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包括太阳能供热子系统、室内供热子系统和控制箱17,
22.太阳能供热子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蓄能水箱6、连通管路系统和温度探头;其中蓄能水箱6位于室内;太阳能集热器1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太阳能集热器1进水口和出水口均高于蓄能水箱6的高度;连通管路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3、太阳能集热器
出水管16和第一循环泵2,其中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3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蓄能水箱6连通;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16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1的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蓄能水箱6连通;第一循环泵2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3上;温度探头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1的集热板上和蓄能水箱6内;控制箱17内设有第一温控器1701,第一温控器1701与温度探头和第一循环泵2电连接,室内供热子系统通过供热管路与太阳能供暖子系统相连通。当太阳能集热器1内集热板的温度高于蓄能水箱6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后,第一温控器控制第一循环泵2启动,用以将太阳能集热器1内的输送到蓄能水箱6内;当太阳能集热器1内集热板的温度与蓄能水箱6温度相等时,第一循环泵2停止工作,同时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16内的水会因重力作用回流到蓄能水箱6内。本设计通过控制箱17、温度探头和第一循环泵2的配合,可以实现在低于设定温度时停止热交换,并排空管道内的水,避免了在室外温度过低环境中,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需要加强保温,并在进出水管加装伴热带才能运行的情况,节约了整个系统运行的成本,为推广给普及和推广太阳能供暖系统提供了方便。当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太阳能集热器1对蓄能水箱6进行充热以进行热交换,然后蓄能水箱6将储存的热能输送给室内进行供暖,满足了室内供暖的需要。
23.为了便于检修和控制,在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3和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16上分别设置有太阳能集热器进水管阀门4和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阀门15其中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阀门15设置在第一循环泵2与蓄能水箱6之间。
24.为了便于排气,在太阳能集热器1设有排气阀,其中排气阀高于蓄能水箱6的最高点。
25.太阳能集热器1为多个,且通过管道将太阳能集热器1相互串联连接。
26.其中室内供热子系统包括供热管路、第二循环泵8、室内风机盘管10、室内生活水管线13,供热管路包括蓄能水箱出水管线11和蓄能水箱回水管线12,其中蓄能水箱出水管线11一端与蓄能水箱6连通,另一端与室内风机盘管10连通,在蓄能水箱出水管线11上设有第二循环泵8,且在靠近蓄能水箱6一侧的位置设有第一控制阀门7,且在靠近蓄能水箱6一侧的位置设有第二控制阀门14;室内生活水管线13与蓄能水箱回水管线12相连通。
27.其中蓄能水箱6上还设置有低水位探头和高水位探头,其中低水位探头和高位水探头与控制箱17电连接。这种设计可以对蓄能水箱6的水位进行监控,从而对蓄能水箱6的水位及时进行调节,进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用性。
28.其中太阳能集热器1内集热板的温度高于蓄能水箱6的温度6℃后,第一温控器第一循环泵2启动,太阳能集热器1和蓄能水箱6进行热传递;太阳能集热器1内集热板的温度等于蓄能水箱6的温度后,第一循环泵2关闭,同时太阳能集热器出水管18内的水会因重力作用回流到蓄能水箱6内。这种设计避免了由于北方的冬季夜晚温度过低,使管道造成冻胀破坏。
29.其中单向阀9为电控单向阀,且电控单向阀与控制箱17电连接。这种设计可以通过控制箱17实现电控单向阀的开闭。
30.上述的供暖系统包括室内感温探头,其中控制箱17内设有第二温控器1702,室内感温探头与第二温控器1702电连接。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内预定温度后,控制箱17控制电控单向阀关闭,其中室内预定温度为22℃。这种设计可以让系统在达到适宜的温度后停止对室内风机盘管10的换热,节省了能源,也挺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31.在蓄能水箱6内还设置有电辅热装置5,这种设计可以在太阳能集热效果不好的时候通过电辅热装置5辅助进行供暖。
32.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控制,在控制箱17内设置有第一温控器1701、第二温控器1702;电辅热控制开关1703、室内温控器1704等组控制元件,其中第一温控器1701为tt96b型号的双路温差控制器,其中集热板上的温度探头和蓄能水箱6的温度探头与双路温差控制器电连接。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