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品晾晒架及物品晾晒杆。
背景技术:2.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设备的越来越普及,人们对生活中用到各种各样的用品的使用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比如通常装设于室内的用于晾晒毛巾、衣物的毛巾架、晾衣架等产品,由于室内的通风环境有限,挂在毛巾架、晾衣架上的毛巾、衣物总是处于潮湿状态,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影响使用卫生,且用户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加速烘干效果的物品晾晒架及物品晾晒杆。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物品晾晒杆,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端部的扇轮及收容于所述本体内的发热件,所述本体内形成有风道及位于所述风道下方的安装腔,所述发热件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本体宽度方向上所述发热件的尺寸小于所述安装腔的尺寸,从而所述发热件的外缘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形成流道,所述风道包括靠近所述扇轮的入风口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流道的正上方,所述本体于远离所述风道的一侧设有开口。
6.其中,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发热件在沿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外缘分别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出风口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对应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出风口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正上方。
7.其中,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本体内的内壳座,所述内壳座将所述本体内部的空间分隔形成所述风道和所述安装腔。
8.其中,所述内壳座于所述风道内设有顺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将所述出风口分隔形成多个子风口。
9.其中,所述扇轮包括分别收容于所述本体相对两末端的第一扇轮和第二扇轮,所述第一扇轮和所述第二扇轮分别包括扇轮壳及收容于所述扇轮壳内的扇叶部,所述扇轮壳和所述内壳座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内壳座于所述风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分隔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和所述第二扇轮对应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
10.其中,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内壳座的所述风道上方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内壳座围设形成所述风道,所述盖体靠近所述扇轮的末端的内表面形成有台阶面,所述扇轮壳的末端形成有与所述台阶面配合的凸棱。
11.其中,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内壳座的所述安装腔下方的防护盖,所述内壳座的外壁
和所述防护盖之间设有相互配合卡扣结构,所述防护盖上设有与所述开口对应的穿孔。
12.其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的聚热罩,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聚热罩内,所述聚热罩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出风口对应的通槽,所述聚热罩于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形成为辐射口。
13.其中,所述聚热罩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安装架,所述发热件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安装架上。
14.一种物品晾晒架,包括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物品晾晒杆及与所述物品晾晒杆连接的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与所述本体外表面连接的连接部及设于所述连接部末端的安装部,所述物品晾晒架通过所述悬挂机构固定于指定位置。
15.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物品晾晒架及物品晾晒杆,所述物品晾晒杆的本体内设有发热件,所述发热件收容于本体的安装腔内且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本体宽度方向上所述发热件的尺寸小于所述安装腔的尺寸,从而所述发热件的外缘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形成流道,所述风道的出风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流道的正上方,物品晾晒杆在使用时,扇轮形成的气流通过风道的出风口进入所述安装腔内,流经所述流道并携带所述发热件产生的热量从所述开口向外吹出,扇轮产生的气流可以更加集中地吹向位于开口下方的晾晒物品上,从而可更高效地烘干物品,提升烘干效率;由于出风口与扇轮和安装腔之间所形成的流道至少部分正对,扇轮形成的气流吹向安装腔内时,可以减少扇轮对气流的阻挡而产生的回流,确保发热件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加充分地从开口向外吹出。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实施例中物品晾晒架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物品晾晒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物品晾晒架的分解图;
19.图4为物品晾晒架的另一分解图;
20.图5为一实施例中内壳座的立体示意图;
21.图6为图1中物品晾晒架的剖视图;
22.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物品晾晒架的剖视图;
23.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物品晾晒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25.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物品晾晒架,包括物品晾晒杆10及与所述物品晾晒杆10连接的悬挂机构20,所述悬挂机构20包括与物品晾晒杆10的本体12外表面连接的连接部200及设于所述连接部200末端的安装部202,所述物品晾晒架通过所述悬挂机构20固定于指定位置。通常,当物品晾晒架作为毛巾架使用时,物品晾晒架通过悬挂机构20连接固定于浴室或盥洗室的墙面上。所述物品晾晒杆10的进一步描述详细介绍如下。
27.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6,物品晾晒杆10包括本体12、设于所述本体12末端的扇轮31及收容于所述本体12内的发热件33,所述本体12内形成有风道131及位于所述风道131下方的安装腔132,所述发热件33收容于所述安装腔132内且沿所述本体1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本体12宽度方向上所述发热件33的尺寸小于所述安装腔132的尺寸,从而所述发热件33的外缘与所述安装腔132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形成流道138,所述风道131包括靠近所述扇轮31的入风口1311及与所述安装腔132连通的出风口1312,所述出风口13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流道138的正上方,所述本体12于远离所述风道131的一侧设有开口120。
28.物品晾晒杆10的本体12用于悬挂待晾晒的物品,如毛巾、衣物等。上述实施例中,本体12内设有发热件33,所述发热件33收容于本体12的安装腔132内且沿本体1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本体12宽度方向上所述发热件33的尺寸小于所述安装腔132的尺寸,从而所述发热件33的外缘与所述安装腔132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形成流道138,所述风道131的出风口13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流道138的正上方,物品晾晒杆10在使用时,扇轮31形成的气流通过风道131的出风口1312进入所述安装腔132内,流经所述流道138并携带所述发热件33产生的热量从所述开口120向外吹出,扇轮31产生的气流可以更加集中地吹向位于开口120下方的晾晒物品上,从而可更高效地烘干物品,提升烘干效率;由于出风口1312与扇轮31和安装腔132之间所形成的流道138至少部分正对,扇轮31形成的气流吹向安装腔132内时,可以减少扇轮31对气流的阻挡而产生的回流,确保发热件33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加充分地从开口120向外吹出。
29.可选的,所述流道138包括第一流道138a和第二流道138b,所述发热件33在沿所述本体12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外缘分别与所述安装腔132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形成所述第一流道138a和所述第二流道138b,所述出风口1312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138a和所述第二流道138b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312a和第二出风口1312b,所述第一出风口1312a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流道138a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出风口1312b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流道138b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发热件33的截面呈圆形,安装腔132的截面呈矩形,发热件33的直径小于安装腔132的宽度,发热件33的相对两侧分别与安装腔132相对两侧的侧壁之间间隔而形成所述第一流道138a和第二流道138b。所述物品晾晒杆10使用时,扇轮31形成的气流通过风道131分别经由第一出风口1312a和第二出风口1312b吹向安装腔132内,第一出风口1312a与第一流道138a之间、以及第二出风口1312b与第二流道138b之间至少部分正对的设置,可以减少扇轮31对气流的阻挡而产生的回流,确保发热件33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加充分地从开口120向外吹出。
30.可选的,第一出风口1312a全部位于第一流道138a的正上方,第二出风口1312b全部位于第二流道138b的正上方,并且第二出风口1312b和第一出风口1312a在所述本体12宽
度方向上相对于发热件33对称设置。优选地,在所述本体12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出风口1312a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流道138a的尺寸相等,所述第一出风口1312a与所述第一流道138a对齐,在所述本体12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出风口1312b的尺寸与所述第二流道138b的尺寸相等,所述第二出风口1312b与所述第二流道138b对齐。请参阅图7,第一出风口1312a与第一流道138a在沿本体12高度的方向上对齐,第二出风口1312b和第二流道138b在沿本体12高度的方向上对齐,从而扇轮31形成的气流通过风道131分别经由第一出风口1312a和第二出风口1312b吹向安装腔132内时,可以完全避免扇轮31对气流的阻挡而产生回流。
31.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8,所述物品晾晒杆1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本体12内的内壳座13,所述内壳座13将所述本体12内部的空间分隔形成所述风道131和所述安装腔132。所述内壳座13包括支撑板、从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侧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及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风道131限定于支撑板和第一侧壁之间,所述安装腔132限定于支撑板和第二侧壁之间。内壳座13的整体外轮廓尺寸可根据本体12内部的空间进行设计,通过内壳座13与本体12的配合于本体12内部的空间形成风道131和安装腔132,可以简化结构,且组装方便。
32.其中,所述内壳座13于所述风道131内设有顺沿所述本体12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挡风板1313,所述挡风板1313将所述出风口1312分隔形成多个子风口。所述挡风板1313之间相互平行、且两两之间相互间隔,挡风板1313可以设于支撑板的上表面,每相邻两个挡风板1313之间对应形成一子风口。通过挡风板1313的设置,可以将出风口1312分隔形成多个子风口,以调节不同子风口的出风量,使得风道131通过所述出风口1312吹向安装腔132内时整体更加出风均匀。
33.可选的,所述扇轮31包括分别收容于所述本体12相对两末端的第一扇轮31a和第二扇轮31b,所述第一扇轮31a和所述第二扇轮31b分别包括扇轮壳312及收容于所述扇轮壳312内的扇叶部,所述扇轮壳312和所述内壳座13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内壳座13于所述风道131内设有隔板1314,所述隔板1314将所述风道131分隔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31a和所述第二扇轮31b对应的第一风道131a和第二风道131b。扇轮31可以为离心扇轮31,本体12还包括可拆卸地装设于其末端的端盖11,端盖11上可以设有进风口110,所述扇轮31工作时,扇叶部旋转产生负压,通过端盖11上的进风口110从外部吸入空气形成气流,并从扇轮壳312的出风通道315吹向风道131内。通过设置两个扇轮31,可以增加物品晾晒杆10在工作中产生的气流,通过隔板1314将风道131隔离形成两个风道131,可以避免两个扇轮31产生的气流相互干扰,减小噪音。进风口110可以由均匀分布的多个进风孔组成,既能实现进风,又能避免杂物从进风口110进入本体12内。
34.可选的,所述物品晾晒杆10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内壳座13的所述风道131上方的盖体14,所述盖体14与所述内壳座13围设形成所述风道131,所述盖体14靠近所述扇轮31的末端的内表面形成有台阶面141,所述扇轮壳312的末端形成有与所述台阶面141配合的凸棱313。盖体14与内壳座13共同围设形成风道131,内壳座13靠近扇轮31末端的内表面也设有与凸棱313的部分配合的台阶面134。进一步的,内壳座13和扇轮壳312之间可以形成有可拆卸地的安装结构314,如设于内壳座13末端的凸起和设于扇轮壳312外侧与凸起配合的缺口。其中,盖体14与内壳座13之间可以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如,盖体14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向外凸伸的定位片142,所述定位片142上设有定位孔,内壳座13的第一侧
壁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135,盖体14与内壳座13之间可通过定位柱135穿设于对应的定位孔内而可拆卸地连接。每一扇轮31可通过扇轮壳312末端的凸棱313抵靠于盖体14装设于内壳座13后的台阶面141,凸棱313和台阶面141的相互配合的设计,方便扇轮31快速组装和定位。可选的,所述物品晾晒杆10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内壳座13的所述安装腔132下方的防护盖15,所述内壳座13的外壁和所述防护盖15之间设有相互配合卡扣结构,所述防护盖15上设有与所述开口120对应的穿孔153。防护盖15与内壳座13之间可以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防护盖1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151,内壳座13的第二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卡槽151对应的第一卡扣136,防护盖15与内壳座13之间可通过第一卡扣136卡入对应的第一卡槽151而可拆卸地连接。
35.可选的,所述物品晾晒杆10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132内的聚热罩34,所述发热件33位于所述聚热罩34内,所述聚热罩34靠近所述出风口131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出风口1312对应的通槽341,所述聚热罩34于远离所述出风口1312的一侧形成为辐射口342。可选的,所述聚热罩34由金属材料制成,发热件33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聚热罩34传递至所述本体12上以烘干所述物品与所述本体12接触的部分。具体地,聚热罩34可以由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聚热罩34面向发热件33的表面做抛光处理使其成为亮面,可以对发热件33产生的热量具有更好的辐射效果,使得热量可以更为集中地从辐射口342向外辐射。可选的,所述本体12由导热塑胶材料制成。物品晾晒于本体12上时,本体12可以将热量传导至物品,与本体12接触的部分可以由导热性较好的本体12直接加热烘干。可选的,所述发热件33为碳纤维发热管。碳纤维发热管发热效果好、重量轻,且发热温度控制精确性高。
36.可选的,所述聚热罩34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安装架35,所述发热件33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安装架35上。聚热罩34收容于由防护罩15和内壳座13围设形成的空间内,安装架35包括安装板及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凸出延伸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板可拆卸地装设于防护罩15和内壳座13,具体的,防护罩15上设有第二卡槽152,安装板靠近防护罩15的一侧设有与第二卡槽152对应的第二卡扣352,所述内壳座13的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37,安装板靠近内壳座13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37对应的第二连接部351,所述第一连接部137和第二连接部351分别设有连接孔,安装板抵靠于内壳座13的末端,可通过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351和第一连接部137的连接孔内而将安装架35和内壳座13可拆卸地连接。发热件33位于聚热罩34内,两端可以分别与安装架35的安装柱连接而固定。
37.可选的,本体12上还可以设有光线传感器,所述光线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本体12上当前晾晒有物品的状态信号,并将状态信号发送给用于控制扇轮31和发热件33工作的控制电路,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状态信号控制所述扇轮31和所述发热件33工作。所述光线传感器也可以设于本体12上侧的侧壁上,物品晾晒于本体12上时,光线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本体12上晾晒有物品,从而获得本体12上当前晾晒有物品的状态信号并发送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以自动控制发热件33和扇轮31开启工作;反之,当物品从本体12上取下后,光线传感器也可以检测到本体12上没有晾晒物品,则控制电路可以自动控制发热件33和扇轮31停止工作。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可以设于本体12末端的电路板上,光线传感器可以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38.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物品晾晒架和物品晾晒杆10,至少具备如下特点:
39.第一、物品晾晒杆10的本体12内设有发热件33,在所述本体12宽度方向上发热件
33的尺寸小于安装腔132的尺寸,从而所述发热件33的外缘与安装腔132的内壁之间相互间隔形成流道138,风道131的出风口131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流道138的正上方,使得扇轮31形成的气流可以直接经由发热件33的外缘和安装腔132的内壁之间的流道138吹出,可以避免扇轮31形成的气流正对发热件33吹出而被阻挡产生回流,进而保证了发热件33产生的热量能够充分地从开口120向外吹出;
40.第二、本体12内隔离形成风道131和安装腔132,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气流方向,减少紊流。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