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其步骤为:加入造渣剂、粗铜进料、氧化造渣、排渣、还原。
采用上述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先加入造渣剂再加入粗铜熔体,氧化造渣过程中,粗铜中的Fe在氧化初期即与造渣剂结合形成炉渣熔体,因此能避免产生Fe3O4固溶体析出,粘结到炉壁和炉底形成炉结,保持了炉膛容积和炉体的正常转动;粗铜熔体分次进料、分次进行氧化造渣作业,氧化过程易控制,大大减少了Fe由于过氧化而产生Fe3O4的机会,因而有效控制了炉结的生长;分次进料、分次氧化造渣结束后再进行排渣,减少了排渣的频次,避免了大量铜随炉渣排出,大大降低了渣含铜量。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1910203782.1
申请日
2019-03-18
公开日
2019-07-05
公开号
CN109971974A
主分类号
/C/C21/ 化学;冶金
标准类别
铁的冶金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审查中-实审

发明人

周俊 臧轲轲 余小华

申请人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

244100 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长江西路有色大院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其步骤为:加入造渣剂、粗铜进料、氧化造渣、排渣、还原。
采用上述粗铜精炼的生产工艺,先加入造渣剂再加入粗铜熔体,氧化造渣过程中,粗铜中的Fe在氧化初期即与造渣剂结合形成炉渣熔体,因此能避免产生Fe3O4固溶体析出,粘结到炉壁和炉底形成炉结,保持了炉膛容积和炉体的正常转动;粗铜熔体分次进料、分次进行氧化造渣作业,氧化过程易控制,大大减少了Fe由于过氧化而产生Fe3O4的机会,因而有效控制了炉结的生长;分次进料、分次氧化造渣结束后再进行排渣,减少了排渣的频次,避免了大量铜随炉渣排出,大大降低了渣含铜量。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