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船闸通航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多级船闸运行控制的补水计算方法,建立多级船闸闸室补水计算模型,将船闸的运行级数和上下游、闸室的初始水位作为模型的输入,计算各闸室满足通航运行条件所需的运行高水位、低水位,根据模型判断通航过程中闸室是否需要补水以及需要的补水厚度,便于船闸的自动化运行。
本发明根据多级船闸闸室补水计算模型自动判断和计算闸室的补水厚度,省去了繁杂的人工计算和判断过程,提升船闸运行管理效率;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各个闸室运行最高通航水位和最低通航水位作为识别连续多级船闸闸室补水的判定依据,制定补水方案,决策过程更科学合理。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2010208333.9
申请日
2020-03-23
公开日
2020-07-03
公开号
CN111368365A
主分类号
/EE/E02/ 固定建筑物
标准类别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审查中-实审

发明人

齐俊麟 杨全林 李涵钊 彭新颜 陈鹏 王余旺 朱小龙 邓月 江舟

申请人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申请人地址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上导堤路12号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船闸通航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多级船闸运行控制的补水计算方法,建立多级船闸闸室补水计算模型,将船闸的运行级数和上下游、闸室的初始水位作为模型的输入,计算各闸室满足通航运行条件所需的运行高水位、低水位,根据模型判断通航过程中闸室是否需要补水以及需要的补水厚度,便于船闸的自动化运行。
本发明根据多级船闸闸室补水计算模型自动判断和计算闸室的补水厚度,省去了繁杂的人工计算和判断过程,提升船闸运行管理效率;通过模型计算得到各个闸室运行最高通航水位和最低通航水位作为识别连续多级船闸闸室补水的判定依据,制定补水方案,决策过程更科学合理。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