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污染拦截的缓冲带构建模式与宽度划定方法,首先进行雨水收集,通过对雨水数据的大量测试和分析,形成一整套各个类型缓冲带的数据库,每种类型的缓冲带均有一批不同宽度条件下雨水的总氮总磷数据,并据此可计算每种类型不同宽度对总氮总磷的截留效率,形成各种类型缓冲带宽度与截留率之间的关系图,得到对应的关系式;再根据各种类型缓冲带宽度与截留效率之间的关系图,确定最有效拦截总氮和总磷的缓冲带类型,并根据缓冲带生态建设对污染拦截率及宽度的设定,在数据库中选择对应的缓冲带类型及宽度,最终形成最适缓冲带构建模式;该方法提高了缓冲带构建模式及其宽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适合应用推广。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2010014276.0
申请日
2020-01-07
公开日
2020-05-15
公开号
CN111153500A
主分类号
/EE/E03/ 固定建筑物
标准类别
给水;排水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审查中-实审

发明人

宋春雷 张志敏 曹秀云 周易勇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申请人地址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7号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污染拦截的缓冲带构建模式与宽度划定方法,首先进行雨水收集,通过对雨水数据的大量测试和分析,形成一整套各个类型缓冲带的数据库,每种类型的缓冲带均有一批不同宽度条件下雨水的总氮总磷数据,并据此可计算每种类型不同宽度对总氮总磷的截留效率,形成各种类型缓冲带宽度与截留率之间的关系图,得到对应的关系式;再根据各种类型缓冲带宽度与截留效率之间的关系图,确定最有效拦截总氮和总磷的缓冲带类型,并根据缓冲带生态建设对污染拦截率及宽度的设定,在数据库中选择对应的缓冲带类型及宽度,最终形成最适缓冲带构建模式;该方法提高了缓冲带构建模式及其宽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适合应用推广。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