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深井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深井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打捞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深井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深井救援领域一般存在三种救援方式:
3.1、救援人员直接下井救援。
4.救援人员直接下井的救援方式对下井施救者本身有着很大的危险性,下井救援的消防官兵往往是呈倒立状态下井。人倒立若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厥。当机井狭窄而落井人落入较深位置时,下井救人对于救援人员来说会变得更加危险,因为这样连救援人员本身也很容易被井壁卡住。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并不能实施。
5.2、救援人员利用自制的绳索进行救援。
6.用自制的绳索救援适用范围很小,且只能在落井者神智清楚且能活动部分肢体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作用,一旦遇到落井者神志不清或者肢体被卡不能活动时便会失效。
7.3、大型挖掘设备救援。
8.挖掘设备这种救援方式所需的时间特别长,往往会达到5个小时以上,大大降低了落井者的存活率。在挖掘机挖土方的过程中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塌方,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出一种深井救援装置。
10.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包括中心杆,还包括吊环装置,所述吊环装置设置在所述中心杆顶端;
11.套锁装置,所述套锁装置套接在所述中心杆上、所述吊环装置下方;
12.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中心杆外围,上端连接套锁装置,下端连接中心板,所述中心板上设有探照灯和喇叭,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蓄电池和喊话器;
13.套筒装置,所述套筒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方、所述中心杆外围,在所述套筒装置外壁上设有牵引装置,在所述套筒装置内、所述中心杆上,还设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通过活动杆连接在所述牵引装置上;
14.辅助杆,所述辅助杆设置在所述中心杆左右两侧,所述辅助杆顶端连接套锁装置,从上往下贯穿所述套筒装置,尾端连接牵引架;
15.拉手,所述拉手连接在所述牵引架上,在所述拉手与所述牵引架之间还设有摄像头。
16.优选的,所述吊环装置包括吊环和开体花兰,所述开体花兰包括两端分别带内螺纹的中空主体和两个带有外螺纹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包括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所述吊环与所述上连接柱连接,所述中心杆与所述下连接柱连接。
17.优选的,所述套锁装置包括c形架、套绳、螺纹轴套、支撑板,所述辅助杆包括左辅助杆和右辅助杆,左辅助杆和右辅助杆的上端分别套接在所述c形架两侧,所述右辅助杆为中空管,用于放置所述摄像头的电源线;所述套绳上端围成套圈,所述套圈套接在所述左侧辅助杆上端,所述套绳下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部;所述螺纹轴套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左侧辅助杆和右辅助杆上端与所述c形架的连接处;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挂钩杆,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挂钩孔,挂钩杆与挂钩孔均能够连接所述牵引装置。
1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螺杆,所述螺杆上端与套锁装置的支撑板固定连接,下端与中心板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板上开设有三个通孔,分别与中心杆、左辅助杆、右辅助杆套接,使得所述中心板能够沿着中心杆、左辅助杆、右辅助杆上下滑动;所述螺杆上还套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为直角连接块,其水平部分与螺杆套接,垂直部分通过螺栓与蓄电池和喊话器连接。
19.优选的,所述套筒装置包括套筒、顶板、底圈,所述顶板设置在所述套筒顶部,所述底圈环绕在所述套筒底部,将所述套筒围成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中心杆与所述辅助杆穿过所述顶板,并且所述中心杆与所述顶板接触部位还设有轴套;所述中心板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顶板下方。
20.优选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弹簧、钢丝绳、套筒钢丝绳锁、保护罩、防滑保护垫,所述弹簧上端连接有挂钩,下端通过挡块与所述钢丝绳顶端连接;所述套筒钢丝绳锁包括两个,均套接在所述钢丝绳上,并且所述套筒钢丝绳锁一侧固定在所述套筒装置外表面;所述保护罩设置在所述套筒装置外表面、所述套筒钢丝绳锁的上下两侧,上侧为活动保护罩,下侧为固定保护罩,在活动保护罩上还设有保护罩螺栓;
21.所述钢丝绳中部围成圆环,所述圆环部位套接防滑保护垫,所述防滑保护垫设置在所述套筒装置底部内侧;在所述圆环部位,还设有套接螺母,在所述钢丝绳上、所述套接螺母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左钢丝绳锁、右钢丝绳锁,并且所述左钢丝绳锁开口向左,所述右钢丝绳锁开口向右。
22.优选的,所述钢丝绳从中部圆环部位向两侧延伸,其左右两端穿过套筒壁,分别沿着套筒壁外表面向上延伸,直到穿过套筒钢丝绳锁、挡块,连接在所述弹簧上;
23.在所述弹簧下端、所述挡块外部,还设有挂耳,所述挂耳上端套接在弹簧上,中部开设小孔。
24.优选的,所述活动架套设在所述中心杆上,并且所述活动架前后两端设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有与槽口垂直的销轴,所述活动杆一端通过内套环连接在所述销轴上,另一端向外延伸并伸出套筒装置外,在所述活动杆的套筒装置外端还连接有外套环,在所述套筒装置外壁上还设有连接柱,所述外套环套接在所述连接柱上。
25.优选的,所述牵引架为十字形牵引架,包括横向架和纵向架,所述横向架与所述中心杆、辅助杆连接,所述纵向架通过连接孔与所述拉手连接,在所述横向架外侧的中心杆末端,套接调节弹簧和调节螺母。
26.优选的,所述拉手包括套管和u字形内芯,所述套管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定位孔,所述u字形内芯两端的垂直部分套接在所述套管上,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套管上下移动,所述定位孔内设置定位螺栓用于将所述u字形内芯与所述套管定位。
2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吊环装置便于连接绳索,套锁装置便于在辅助杆发生位移后,支撑架和套筒装置迅速下落,支撑架既能够支撑整个装置,又能够辅助安装蓄电池和喊话器,中心板与活动架、活动杆配合,便于启动牵引装置工作,套筒装置以及牵引装置,便于实现对被困人员手腕下方固定锁紧,配合绳索将被困人员拉出。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图;
30.图3为吊环装置与套锁装置局部放大图;
31.图4为吊环装置局部放大图;
32.图5为支撑架局部放大图;
33.图6为套筒下端放大图;
34.图7为套筒钢丝绳锁与套筒连接方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切图;
36.图9为中心板、活动架处局部放大图;
37.图10为活动架处剖切示意图;
38.图11为图9中活动架槽口处局部放大图;
39.图12为图9中外套环与连接柱、挂耳处局部放大图;
40.图13为图6另一角度剖切示意图;
41.图14为钢丝绳以及圆环结构示意图;
42.图15为图13的局部放大图。
43.图中标记为:1、中心杆;2、吊环装置;3、套锁装置;4、支撑架;5、中心板;
44.6、蓄电池;7、喊话器;8、套筒装置;9、牵引装置;10、活动架;11、活动杆;
45.12、辅助杆;13、牵引架;14、拉手;15、摄像头;16、调节弹簧;17、调节螺母;
46.21、吊环;22、开体花兰;23、中空主体;24、连接柱;241、上连接柱;242、下连接柱;25、螺钉;31、c形架;32、套绳;321、套圈;33、螺纹轴套;34、支撑板;35、挂钩孔;36、挂钩杆;41、螺杆;42、连接块;43、螺栓;51、探照灯;52、喇叭; 81、套筒;
47.82、顶板;83、底圈;84、轴套;85、连接柱;91、弹簧;92、钢丝绳;93、套筒钢丝绳锁;94、保护罩;941、活动保护罩;942、固定保护罩;943、保护罩螺栓;95、防滑保护垫;96、挂钩;97、挡块;98、挂耳;99、小孔;921、圆环;922、套接螺母;923、左钢丝绳锁;924、右钢丝绳锁; 101、槽口;102、销轴;111、内套环;112、外套环;121、左辅助杆;122、右辅助杆;1220、螺栓; 131、横向架;132、纵向架;133、连接孔;141、套管;142、u字形内芯;143、定位孔;144、定位螺栓;151、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49.实施例一
50.如图1

15所示:
51.一种深井救援装置,包括中心杆1,还包括
52.吊环装置2,所述吊环装置2设置在所述中心杆1顶端;
53.套锁装置3,所述套锁装置3套接在所述中心杆上1、所述吊环装置2下方;
54.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设置在所述中心杆1外围,上端连接套锁装置3,下端连接中心板5,所述中心板5上设有探照灯51和喇叭52,所述支撑架上4还设有蓄电池6和喊话器7;
55.套筒装置8,所述套筒装置8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下方、所述中心杆1外围,在所述套筒装置8外壁上设有牵引装置9,在所述套筒装置8内、所述中心杆1上,还设有活动架10,所述活动架10通过活动杆11连接在所述牵引装置9上;
56.辅助杆12,所述辅助杆12设置在所述中心杆1左右两侧,所述辅助杆12顶端连接套锁装置3,从上往下贯穿所述套筒装置8,尾端连接牵引架13;
57.拉手14,所述拉手14连接在所述牵引架13上,在所述拉手14与所述牵引架13之间还设有摄像头15。
58.所述吊环装置2包括吊环21和开体花兰22,所述开体花兰22包括两端分别带内螺纹的中空主体23和两个带有外螺纹的连接柱24,所述连接柱24包括上连接柱241和下连接柱242,所述吊环21与所述上连接柱241连接,所述中心杆1与所述下连接柱242连接。为避免吊环21和中心杆1与开体花兰22分离,分别在上连接柱241和下连接柱242上增加螺钉25固定。
59.所述套锁装置3包括c形架31、套绳32、螺纹轴套33、支撑板34,所述辅助杆12包括左辅助杆121和右辅助杆122,左辅助杆121和右辅助杆122的上端分别套接在所述c形架31两侧;所述套绳32上端围成套圈321,所述套圈321套接在所述左侧辅助杆121上端,所述套绳32下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板34上,所述支撑板34固定在所述支撑架4上部;所述螺纹轴套3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左侧辅助杆121和右辅助杆122上端与所述c形架31的连接处;在所述支撑架4与支撑板34上,均设有挂钩孔35,用于连接所述牵引装置9。在所述支撑架4上设有挂钩杆36,在所述支撑板34上设有挂钩孔35,挂钩杆36与挂钩孔35均能够连接所述牵引装置9。
60.所述支撑架4包括四根螺杆41,所述螺杆41上端与套锁装置3的支撑板34固定连接,下端与中心板5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板5上开设有三个通孔,分别与中心杆1、左辅助杆121、右辅助杆122套接,使得所述中心板5能够沿着中心杆1、左辅助杆121、右辅助杆122上下滑动;所述螺杆41上还套接有连接块42,所述连接块42为直角连接块,其水平部分与螺杆41套接,垂直部分通过螺栓43与蓄电池6和喊话器7连接。
61.所述套筒装置8包括套筒81、顶板82、底圈83,所述顶板82设置在所述套筒81顶部,所述底圈83 环绕在所述套筒81底部,将所述套筒81围成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中心杆1与所述辅助杆12穿过所述顶板82,并且所述中心杆1与所述顶板82接触部位还设有轴套84;所述中心板5设置在所述套筒8内、所述顶板82下方。
62.所述牵引装置9包括弹簧91、钢丝绳92、套筒钢丝绳锁93、保护罩94、防滑保护垫95,所述弹簧91上端连接有挂钩96,下端通过挡块97与所述钢丝绳92顶端连接;所述套筒钢丝绳锁93包括两个,均套接在所述钢丝绳92上,并且所述套筒钢丝绳锁93一侧固定在所述套筒装置8外表面,所述保护罩94设置在所述套筒装置8外表面、所述套筒钢丝绳锁93的上下两侧,上侧为活动保护罩941,下侧为固定保护罩942,在活动保护罩941上还设有保护罩螺栓943;
63.所述钢丝绳92中部围成圆环921,所述圆环921部位套接防滑保护垫95,所述防滑保护垫95设置在所述套筒装置8底部内侧;在所述圆环921部位,还设有套接螺母922,在所述钢丝绳92上、所述套接螺母922的左右两侧,还设有左钢丝绳锁923、右钢丝绳锁924,并且左钢丝绳锁923开口向左,右钢丝绳锁924开口向右。
64.所述钢丝绳92从中部圆环921部位向两侧延伸,其左右两端穿过套筒壁,分别沿着套筒壁外表面向上延伸,直到穿过套筒钢丝绳锁93、挡块97,连接在所述弹簧91上;
65.在所述弹簧91下端、所述挡块97外部,还设有挂耳98,所述挂耳98上端套接在弹簧91上,中部开设小孔99。
66.所述活动架10套设在所述中心杆1上,并且所述活动架10前后两端设有槽口101,所述槽口101内设有与槽口101垂直的销轴102,所述活动杆11一端通过内套环111连接在所述销轴102上,另一端向外延伸并伸出套筒装置8外,在所述活动杆111的套筒装置8外端还连接有外套环112,在所述套筒装置8外壁上还设有连接柱85,所述外套环112套接在所述连接柱85上。
67.所述牵引架13为十字形牵引架,包括横向架131和纵向架132,所述横向架131与所述中心杆1、辅助杆12连接,所述纵向架132通过连接孔133与所述拉手14连接,在所述横向架131外侧的中心杆1末端,套接调节弹簧16和调节螺母17。
68.所述拉手14包括套管141和u字形内芯142,所述套管141上设有间隔排列的定位孔143,所述u字形内芯142两端的垂直部分套接在所述套管141上,并且能够沿着所述套管141上下移动,所述定位孔143内设置定位螺栓144用于将所述u字形内芯142与所述套管141定位。
69.为确保本实用新型工作平稳,活动杆11、套筒装置上的连接柱85,以及牵引装置9上的弹簧91、套筒钢丝绳锁93、保护罩94、挂钩96、挡块97、挂耳98,均设置相互对称的两组;
70.左钢丝绳锁923、右钢丝绳锁924、套筒钢丝绳锁93,均为单向锁紧。左钢丝绳锁923、右钢丝绳锁924,防止圆环921收缩后,救援人员向上拉动所述救援装置时,圆环921由于被困人员的重力作用向下坠,而将圆环921反向撑开,从被困人员手腕下方处滑落;套筒钢丝绳锁93,防止救援人员向上拉动所述救援装置时,钢丝绳92被向下抽出。
7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72.在深井救援装置不工作的情况下,将吊环21上的绳索取下,断开所有电源,收好导线151,将左钢丝绳锁923、右钢丝绳锁924、套筒钢丝绳锁93打开,将钢丝绳92向下拉长,圆环921部位展开,使得圆环921大小与套筒81的底圈83大小相同,防滑保护垫95紧贴在底圈83内侧。活动杆11的内套环111连接在销轴102上,外套环112套接在连接柱85上,活动架10与活动杆11呈v字形结构。把活动保护罩942抽出,将挂耳98通过小孔99,套接在连接柱85上、外套环112的外侧。将弹簧91上的挂钩96,挂在支撑架4上的挂钩杆36内,避免弹簧91被持续被拉长而失去弹性,也方便整个深井救援装置用保护罩包裹后存放。
73.在使用之前,首先检查套圈321是否套接在左侧辅助杆121上端,其次取下套筒81两侧的活动保护罩942,检查挂耳99是否挂牢在连接柱85上,再将活动保护罩942固定在套筒装置8外表面、套筒钢丝绳锁93的上侧,拧紧保护罩螺栓943。然后根据被困人员的情况,调整拉手14长短和更换相匹配的防滑保护垫95。拉伸弹簧91,使得弹簧91上端挂钩96挂在支撑板34上的挂钩孔35内。
74.套绳32上端的套圈321套接在左侧辅助杆121上端,套绳32下端连接在支撑板34上,并且左辅助杆121顶端与c形架上板之间留出空隙,方便左辅助杆121向下移动后,套圈321迅速从左侧辅助杆121上端滑落。
75.拉手14的u字形内芯142套接在套管141上,根据被困人员的身高、体重、年龄,调节u字形内芯142的伸出长度,通过定位孔143内的定位螺栓144,将u字形内芯142与套管141定位。u字形内芯142分为供大人或小孩使用的,宽度不同的两套,纵向架132上设置两组连接孔,与不同的u字形内芯142连接。
76.横向架131外侧的中心杆1末端,套接调节弹簧16和调节螺母17,调节弹簧16也设置多组,根据被困人员的年龄、体重、性别、意识状态,套接不同强度的调节弹簧16;调节螺母17用来增加或减少调节弹簧16强弱,拧紧调节螺母17使调节弹簧16压缩为增加弹簧强度,松动调节螺母17使调节弹簧16伸展为减小弹簧强度。
77.蓄电池6作为电源,通过导线连接喊话器7、探照灯51、喇叭52,地面显示器作为电源,通过导线151连接摄像头15。导线151贯穿右辅助杆122,右辅助杆122上部,设置螺栓1220,用于固定摄像头15的导线,防止摄像头15带动导线151滑落。摄像头15与牵引架13之间无连接装置,使得摄像头15与导线151连接后,处于悬挂状态,在套筒81发生倾斜时,摄像头15也能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保持垂直向下状态,照射被困人员手臂在套筒81内的位置。
78.喊话器7内收录提示语音,例如“不要紧张”,“抬起头来”,“抓紧拉手”,提示井内被困人员配合救援。
79.使用时,通过开体花兰22上方的吊环21,连接好绳索,救援人员在地面上配置显示器,然后将显示器、喊话器7、探照灯15、扩音器52打开,此时显示器开始现像,探照灯15开始工作,喊话器7循环播放“不要紧张”,“抬起头来”,“抓紧拉手”等提示语音。救援人员通过逐渐释放绳索,将深井救援装置投放到深井内,通过探照灯51、摄像头15工作,救援人员在显示器上观察深井救援装置与被困人员的距离,到达被困人员头顶上方后停止投放。
80.在探照灯51的照射下,加之喊话器7不断提示“不要紧张”,“抬起头来”,“抓紧拉手”,被困人员很容易看清拉手14的位置,向上伸手抓住拉手14后,向下拉动拉手14,或井上救援人员向上提救援装置,牵引架13的横向架131、纵向架132同时向下压缩调节弹簧16,带动左辅助杆121、右辅助杆122向下移动,左侧辅助杆121和右辅助杆122上端沿着与c形架31连接处的两个螺纹轴套33向下移动,当左辅助杆121顶端向下移动后,套圈321从左侧辅助杆121上端迅速滑落,支撑架4与套筒装置8迅速下落。
81.套筒装置8下落过程中,带动支撑架4下端的中心板5向下移动,此时活动架10与活动杆11所呈的是v字形,待活动架10下落到牵引架13处时,上面的中心板5与下面的牵引架13,瞬间将活动架10与活动杆11压平,活动杆11向外伸出,推动外套环112和挂耳98沿着连接柱85向外移动,待挂耳98上的小孔99离开连接柱85后,拉伸的弹簧91向上收缩,拉动钢丝绳92向上移动。
82.支撑架4与套筒装置8沿着中心杆1继续下落,套筒81顺着被困人员的手臂向下滑动,由于事先救援人员已根据被困人员的身高、年龄、体重,调整好了拉手14的套管141和u字形内芯142的距离,因此待套筒81下端的底圈83向下移动到达被困人员手腕下方后,支撑架4与套筒装置8停止。
83.套筒装置8两侧的弹簧91同时向上收缩,钢丝绳92也同时向上移动。钢丝绳92向上
拉动过程中,圆环921部位收缩,钢丝绳92分别向左钢丝绳锁923和右钢丝绳锁924的开口方向拉出,左钢丝绳锁923和右钢丝绳锁924内侧逐渐靠近套接螺母922,外侧套接的弹簧被压缩,防滑保护垫95收缩,防滑保护垫95抓紧被困人员手腕下方位置处。根据被困人员的身高、体重,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防滑保护垫95,以便防滑保护垫95收缩后能够有效抓紧被困人员手腕下方位置,不会造成二次伤害。套筒81侧壁下端开设通孔,钢丝绳92从左钢丝绳锁923和右钢丝绳锁924套接的弹簧外侧,穿过通孔伸到套筒81侧壁外表面;通孔直径大于钢丝绳92的直径,小于弹簧圈直径。
84.左钢丝绳锁923、右钢丝绳锁924、套筒钢丝绳锁93,均为单向锁紧。左钢丝绳锁923开口向左,右钢丝绳锁924开口向右,防止圆环921收缩后,救援人员向上拉动所述救援装置时,圆环921由于被困人员的重力作用向下坠,而将圆环921反向撑开,从被困人员手腕下方处滑落;套筒钢丝绳锁93,防止救援人员向上拉动救援装置时,钢丝绳92被向下抽出,不能有效抓紧被困人员手腕下方处。
85.通过探照灯51、摄像头15,以及救援人员在地面上配置的显示器,观察到被困人员被防滑保护垫95抓紧后,向上拉动绳索,带动被困人员逐渐上升,直到被救出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