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高海拔使用的正压动力送风呼吸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海拔使用的正压动力送风呼吸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海拔使用的正压动力送风呼吸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人出门旅游,特别是到海拔较高的地区,然而经常在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难免在到高海拔地区后出现缺氧的情况,特别是很多老人与小孩,出现缺氧的情况就会非常危急。而现有的装置通常是通过氧气罐来解决出现的危急,并且携带非常不便,实用成本高,不可重复或长时间使用,那么就需要一种能够长时间使用,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的高海拔呼吸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海拔使用的正压动力送风呼吸防护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海拔使用的正压动力送风呼吸防护装置,包括支撑背板、吸附制氧器、束腰带、肩带、微型气泵、进气管、出气管、氧气浓度调节件、伸缩管和呼吸面罩,所述束腰带设于支撑背板底部,所述肩带设于支撑背板上部,所述肩带对称设有两组,所述吸附制氧器设于支撑背板上,所述微型气泵设于支撑背板上,所述微型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气管与吸附制氧器底部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调节阀一,通过调节阀一控制进入吸附制氧器内空气的流量,所述出气管设于吸附制氧器的顶部,所述氧气浓度调节件连接于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伸缩管的一端连接于氧气浓度调节件上,所述伸缩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呼吸面罩,微型气泵吸入空气,沿进气管进入吸附制氧器中,制取的氧气流经出气管和伸缩管,经呼吸面罩供人体使用,氧气浓度调节件的设置,可适当调节氧气浓度,通过将制得的氧气与空气混合,一方面延长吸附制氧器的单次使用时长,另一方面氧气浓度过高对正常健康人体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5.优选的,所述吸附制氧器包括吸附筒、分隔板和制氧分子筛,所述分隔板将吸附筒分隔为若干个相同的填充区,所述制氧分子筛设于填充区内,将吸附筒划分填充区,是因为吸附筒的尺寸远大于制氧分子筛的尺寸,当空气流经制氧分子筛的填充区域内,会发生不同方向的混合,会降低制氧分子筛的吸附效率,因而借助分隔板将吸附筒划分为多个填充区,有助于空气流动接近平推流,有助于提高吸附效率。
6.优选的,所述氧气浓度调节件包括支管和文丘里混合器,所述文丘里混合器设于出气管的端部,所述伸缩管与文丘里混合器的端部连接,所述支管的一端连接于进气管上,所述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文丘里混合器上,支管从进气管中引入一定量的空气与经吸附制氧器出口的氧气在文丘里混合器中混合,降低进入伸缩管中的氧气的浓度,达到正常使用的范围,所述支管上设有调节阀二,通过调节阀二控制进入支管的空气的流量。
7.优选的,所述束腰带包括束带一、束带二、公扣和母扣,所述束带一和束带二对称
设于支撑背板底部,所述公扣设于束带一的端部,所述母扣设于束带二的端部,通过公扣与母扣配合,将束带一和束带二连接,并借助肩带一和肩带二配合,进而将支撑背板固定于人体后背上。
8.优选的,所述支撑背板内侧设有与人体后背贴合的硅胶垫,背负的时候更为舒适。
9.优选的,所述吸附制氧器上设有抱箍,所述抱箍与支撑背板连接,有助于加强吸附制氧器与支撑背板的连接。
10.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海拔使用的正压动力送风呼吸防护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微型气泵工作,抽取外界空气进入吸附制氧器中,吸附制氧器内分区填充制氧分子筛,使流入吸附制氧器内的空气以接近平推流的形式流经制氧分子筛,有助于提高制氧效率,同时制氧分子筛可通过脱附再生重新使用,成本较低;氧气浓度调节件的设置可调节进入呼吸面罩内氧气的浓度,达到适宜使用的浓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海拔使用的正压动力送风呼吸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海拔使用的正压动力送风呼吸防护装置的支撑背板的侧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海拔使用的正压动力送风呼吸防护装置的吸附制氧器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14.其中,1、支撑背板,2、吸附制氧器,3、束腰带,4、肩带,5、微型气泵,6、进气管,7、出气管,8、氧气浓度调节件,9、伸缩管,10、呼吸面罩,11、调节阀一,12、吸附筒,13、分隔板,14、制氧分子筛,15、支管,16、文丘里混合器,17、调节阀二,18、束带一,19、束带二,20、公扣,21、母扣,22、硅胶垫,23、抱箍,24、填充区。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特征或连接关系没有进行详细描述的部分均为采用的现有技术。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如图1

3所示,一种高海拔使用的正压动力送风呼吸防护装置,包括支撑背板1、吸附制氧器2、束腰带3、肩带4、微型气泵5、进气管6、出气管7、氧气浓度调节件8、伸缩管9和呼吸面罩10,所述束腰带3设于支撑背板1底部,所述肩带4设于支撑背板1上部,所述肩带4对称设有两组,所述吸附制氧器2设于支撑背板1上,所述微型气泵5设于支撑背板1上,所述微型气泵5的输出端通过进气管6与吸附制氧器2底部连接,所述微型气泵5内设蓄电池,所述
进气管6上设有调节阀一11,所述出气管7设于吸附制氧器2的顶部,所述氧气浓度调节件8连接于进气管6和出气管7,所述伸缩管9的一端连接于氧气浓度调节件8上,所述伸缩管9的另一端连接于呼吸面罩10。
19.所述吸附制氧器2包括吸附筒12、分隔板13和制氧分子筛14,所述分隔板13将吸附筒12分隔为若干个相同的填充区24,所述制氧分子筛14设于填充区24内。
20.所述氧气浓度调节件8包括支管15和文丘里混合器16,所述文丘里混合器16设于出气管7的端部,所述伸缩管9与文丘里混合器16的端部连接,所述支管15的一端连接于进气管6上,所述支管15的另一端连接于文丘里混合器16上,所述支管15上设有调节阀二17。
21.所述束腰带3包括束带一18、束带二19、公扣20和母扣21,所述束带一18和束带二19对称设于支撑背板1底部,所述公扣20设于束带一18的端部,所述母扣21设于束带二19的端部。
22.所述支撑背板1内侧设有与人体后背贴合的硅胶垫22。
23.所述吸附制氧器2上设有抱箍23,所述抱箍23与支撑背板1连接。
24.具体使用时,将支撑背板1背负于后背上,将公扣20与母扣21连接,之后启动微型气泵5,抽取外部空气进入吸附制氧器2中,调节调节阀一11和调节阀二17的开度,控制进入吸附制氧器2和流经支管15的空气的流量,空气流经吸附制氧器2内的制氧分子筛14,氮气被吸附,氧气得到提纯,之后与流经文丘里混合器16的空气混合,降低氧气浓度,以达到人体最适宜的范围,最后沿伸缩管9经呼吸面罩10供人体呼吸;使用一定时间后,制氧分子筛14吸附饱和,制备氧气的能力下降,可对制氧分子筛14脱附再生,进而可重复使用。
2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