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安全带扣环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安全带扣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与安全带扣环有关。


背景技术:

2.基于工作安全的规范要求,作业人员在从事高空作业时,须做好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例如:传统的安全带是一端固接于支撑物,而另一端是固接于使用者所穿着的穿着式安全带的扣环上。当使用者不慎坠落时,所述穿着式安全带及安全带可吊拉使用者,防止自高处坠落造成伤亡的憾事发生。
3.然而,传统的防坠安全带大多是以固定长度的带体直接连接于使用者及支撑物,且在使用者与支撑物之间并未连接有其他缓冲装置,因此当使用者从高处坠落时,常会发生使用者被安全带急速勒住而造成身体严重伤害的意外。
4.另外,在使用传统之安全带连接器时,使用者容易因操作不慎而使上述安全带连接器脱离穿着式安全带之可供穿置部位,并且不易恢复安全锁扣状态,对高空作业的使用者来说在操作上极为不便。
5.除此之外,若因操作不慎使上述安全带连接器脱离穿着式安全带,则高空作业的使用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坠落意外,此时将没有其他替代防护措施可用以保护使用者。
6.据此,目前亟需一种新颖的安全带扣环,以改善传统安全带连接器直接连接于安全带,而造成使用者身体严重伤害的意外,且改善传统安全带因操作不慎而容易脱离穿着式安全带的问题,并且提供替代防护措施,进而提供使用者更完善的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扣环,用以改善传统安全带连接器直接连接于安全带,而造成使用者身体严重伤害的意外,且改善传统安全带因操作不慎而容易脱离穿着式安全带的问题,并且提供替代防护措施,进而提供使用者更完善的安全保障。
8.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带扣环,是用以连接至少一条安全带与一穿着式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上设有一扣环,而所述穿着式安全带供使用者穿着;所述安全带扣环包括一扣环装置、一安全带环装置及一可破坏连接件;所述扣环装置用于连接于所述穿着式安全带,所述扣环装置包括一第一连接部;所述安全带环装置,用于供所述扣环套置其上,所述安全带环装置包括一第二连接部;所述可破坏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当所述扣环装置及所述安全带环装置中的至少一者受一预定的外力拉扯时,所述可破坏连接件受破坏而使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
9.本实用新型之效果在于,安全带扣环的扣环装置及安全带环装置可分别连接替代防护装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时,所述替代防护装置可为使用者提供即时保护;安全带扣环的扣环装置及安全带环装置分别连接于缓冲包的缓冲带的两端,其中扣环装置直接连接于使用者的穿着式安全带,而安全带环装置则是直接连接于安全带,因
此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时,缓冲包立即提供缓冲效果,以避免使用者身体因急速勒住而造成严重伤害,进而提供使用者更完善的安全防护。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安全带扣环的立体图。
11.图2为图1的分解图。
12.图3a为图2之侧视分解图。
13.图3b为图3a的组合侧视图,且包括一缓冲包。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安全带扣环的扣环装置的分解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安全带扣环的扣环装置的前视图。
16.图6为图5中剖面线6

6的剖视图。
17.图7为图5中剖面线7

7的剖视图。
1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安全带扣环的扣环装置的俯视图。
19.图9为图8中剖面线9

9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本实用新型]
[0022]
1:安全带扣环
[0023]
10:扣环装置
[0024]
11:第一穿设孔
[0025]
12:第二穿设孔
[0026]
101:本体
[0027]
102:第一连接部
[0028]
103:容槽
[0029]
14:第一锁掣件
[0030]
141:定位销
[0031]
142:控制件
[0032]
143:弹性件
[0033]
15:安全栓
[0034]
15a:第一端
[0035]
15b:第二端
[0036]
151:第一固定部
[0037]
152:第二固定部
[0038]
153:容孔
[0039]
16:第二锁掣件
[0040]
161:控制销
[0041]
162:定位块
[0042]
163:弹性件
[0043]
166:凹槽
[0044]
20:安全带环装置
[0045]
202:第二连接部
[0046]
30:可破坏连接件
[0047]
32:第一固定销
[0048]
34:固定块
[0049]
36:固定套
[0050]
38:第二固定销
[0051]
b:缓冲包
[0052]
s: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3b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安全带扣环1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a为图2之侧视分解图;图3b为图3a的组合侧视图,且包括一缓冲包。
[0054]
在图1及图2中,所述安全带扣环1是用以连接至少一条安全带与一穿着式安全带,所述安全带上设有一扣环s,所述穿着式安全带供使用者穿着。所述安全带扣环1包括一扣环装置10、一安全带环装置20及一可破坏连接件30。
[0055]
所述扣环装置10用于连接于所述穿着式安全带,所述扣环装置10包括一第一连接部102;所述安全带环装置20用于供所述扣环s套置其上,所述安全带环装置20包括一第二连接部202;所述可破坏连接件30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0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2。当所述扣环装置10、所述安全带环装置20或其组合受一预定的外力拉扯时,所述可破坏连接件30受破坏而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0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2彼此分离。
[0056]
如图2及图3a所示,所述安全带环装置20包括一环体22、作为所述第二连接部202的一固定块34及一固定套36,所述可破坏连接件30是一连接销32,其中所述固定套36与所述固定块34组合构成一环圈,所述安全带环装置20的所述环体22是穿设于所述环圈内,且所述连接销32穿设且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2及作为所述第二连接部202的所述固定块34。所述可破坏连接件30还包括至少一个铆钉38,其中所述固定套36与所述固定块34组合构成一环圈,所述固定块34及所述固定套36是借由所述至少一个铆钉38彼此固定。
[0057]
在图2及图3a中,所述固定块3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套36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连接销3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至少一个铆钉38的数量为四个。各所述固定块34单独与所述多个固定套36中的一个组合构成所述环圈,且借由所述多个铆钉38中的两个,使所述固定块34与所述固定套36彼此固接。各所述连接销32是设置于所述两个铆钉38之间,且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2及所述固定块34。
[0058]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销32的材质拉剪强度及抗拉强度小于所述铆钉38的材质拉剪强度及抗拉强度;因此,当所述扣环装置10及所述安全带环装置20中的至少一者受所述预定的外力拉扯时,相较于所述铆钉38,所述连接销32先受所述外力破坏而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0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2彼此分离。
[0059]
所述外力包括施加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2及所述第二连接202部之间的一剪切力,且所述剪切力可将所述连接销32截断,但不能先将所述铆钉38截断。
[0060]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带扣环1包括一缓冲包b,所述扣环装置
10及所述安全带环装置20是分别连接于所述缓冲包b的两个端缘,如图3b所示。当所述可破坏连接件30受所述外力破坏而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0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2彼此分离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扣环1的所述扣环装置10及所述安全带环装置20是分别连接替代防护装置(即缓冲包b),而所述替代防护装置可为使用者提供即时保护。
[0061]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0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02彼此分离时,所述缓冲包b用于减缓所述扣环装置10及所述安全带环装置20彼此分离的速率。详言之,替代防护装置(即缓冲包b)包括缓冲带,所述缓冲带是将至少一条带体经多次弯折成一弯折层叠结构,且将所述弯折层叠结构利用车缝或编织方式固定;当所述缓冲带受外力拉扯时,所述弯折层叠结构中的车缝处或编织处会依序且缓慢地断裂,进而让使用者免于直接坠落或突然勒停所造成的生命危害。
[0062]
接着请参考图4至图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安全带扣环1的扣环装置10的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安全带扣环1的扣环装置10的前视图;图6为图5中剖面线6

6的剖视图;图7为图5中剖面线7

7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之安全带扣环1的扣环装置10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剖面线9

9的剖视图。
[0063]
所述扣环装置10包括一本体101、一安全栓15、一第一锁掣件14及一第二锁掣件16。
[0064]
所述本体101用于连接于所述穿着式安全带,所述本体101具有一第一穿设孔11及一第二穿设孔12。
[0065]
所述安全栓15用于供所述扣环s套置其上,所述安全栓15具有一第一固定部151位于所述安全栓15的一第一端15a,以及一第二固定部152位于所述安全栓15的所述第一端15a及一第二端15b之间。相较于所述第一端15a,所述第二固定部152更靠近所述第二端15b。
[0066]
所述安全栓15的所述第一端15a穿过所述本体101的所述第二穿设孔12后,可受操控地相对于所述本体101在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间移动。当所述安全栓15的所述第一端15a再穿入所述本体101的所述第一穿设孔11时,所述安全栓15是相对于所述本体101位于所述关闭位置,同时所述安全栓15的所述第一固定部151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孔11内,而所述第二固定部152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二穿设孔12内。
[0067]
所述第一锁掣件14设置邻近所述本体101的所述第一穿设孔11,且可被操作地在所述本体101上的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一锁掣件14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一固定部151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孔11内时,可限制所述安全栓15的所述第一固定部151位于所述关闭位置。
[0068]
所述第二锁掣件16穿设于所述安全栓15的所述第二端15b内,且可被操作地在所述安全栓15内的一第三位置和一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二锁掣件16位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第二固定部15b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二穿设孔12内时,可限制所述安全栓15的所述第二固定部15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
[0069]
在图4至图9中,所述本体101进一步包括一容槽103连通于所述第一穿设孔11;所述第一锁掣件14包括一定位销141、一控制件142及一弹性件143,其中所述定位销141、所述控制件142及所述弹性件143是设置于所述容槽103中,所述弹性件143设置于所述容槽103底部且顶推所述定位销141,使所述定位销141凸伸于所述第一穿设孔11内。
[0070]
所述控制件142连接于所述定位销141,且用以控制所述定位销141在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定位销141位于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一固定部151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孔11内时,所述定位销141限制所述安全栓151的所述第一固定部151位于所述关闭位置;反之,当定位销141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定位销141未限制所述安全栓15的所述第一固定部151位于所述关闭位置。
[0071]
所述安全栓15进一步包括一容孔153连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152;所述第二锁掣件16包括一控制销161、一定位块162及一弹性件163,其中所述控制销161、所述定位块162及所述弹性件143是设置于所述容孔153中,所述弹性件163设置于所述容孔153底部且顶推所述控制销161,使所述定位销161可受操控地沿所述安全栓15的长轴向移动。
[0072]
所述定位块16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152内,且可受控制销161推抵而凸出所述第二固定部152。当所述控制销161位于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固定部152位于所述第一穿设孔11及所述第二穿设孔12之间,且所述定位块162凸出所述第二固定部152时,所述定位块162限制所述安全栓151的所述第二固定部15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反之,当所述控制销161位于第四位置时,所述定位块162落入所述控制销161的凹槽164中,而未凸出所述第二固定部152,故而未限制所述安全栓15的所述第二固定部15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
[0073]
综上可知,当所述第一锁掣件14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二锁掣件16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安全栓151无法在所述开启位置及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以及,当所述第一锁掣件14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但所述第二锁掣件16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或所述第一锁掣件14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但所述第二锁掣件16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安全栓151无法在所述开启位置及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
[0074]
唯独当所述第一锁掣件14位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锁掣件16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安全栓151方可在所述开启位置及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自由移动,进而提供双重锁定的保护效果,以改善传统安全带连接器因操作不慎而容易脱离穿着式安全带的问题。
[0075]
借由本实用新型之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扣环的扣环装置及安全带环装置可分别连接替代防护装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时,所述替代防护装置可为使用者提供即时保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带扣环的扣环装置及安全带环装置分别连接于缓冲包的缓冲带的两端,其中扣环装置直接连接于使用者的穿着式安全带,而安全带环装置则是直接连接于安全带,因此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彼此分离时,缓冲包立即提供缓冲效果,以避免使用者身体因急速勒住而造成严重伤害,进而提供使用者更完善的安全防护。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全带扣环的扣环装置提供了双重锁定的保护效果,可借以改善传统安全带连接器因操作不慎而容易脱离穿着式安全带的问题。
[007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