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一种口罩,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透视窗可折叠唇语口罩。
背景技术:2.口罩通常以纱布或无纺布、织造布等制成,使用时,佩戴在口鼻部位,对进入肺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隔离气体传播的有害物质,因此口罩的密合性尤为重要。
3.对于听力障碍者而言,唇语沟通十分关键。因此,为了方便听力障碍者之间的唇语沟通,市面上出现了带透视窗的唇语口罩。然而在沟通过程中,面部动作带动唇部动作,也带动口罩活动,使口罩与人的面部贴合不够紧密,密合性差,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密合性好的带透视窗可折叠唇语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口罩主体包括前挡片、上折叠片和下折叠片,前挡片的上端边缘与上折叠片的上端边缘连接,前挡片的下端边缘与下折叠片的下端边缘连接;前挡片安装有呼吸阀,前挡片的中部设有透视窗片;上折叠片上横向设有鼻梁条,上折叠片的内侧与鼻梁条相对应的位置连接有密封垫片;上折叠片的下边缘中部设有豁口。
5.优选地,豁口由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串联形成,第一线段、第二线段对称设置,第一线段、第二线段之间的夹角为115
°‑
125
°
。
6.优选地,上折叠片的下边缘处设有与第一线段连接的第一边缘段、与第二线段连接的第二边缘段,第一边缘段、第二边缘段对称设置;第一线段与第一边缘段之间的夹角为135
°‑
145
°
。
7.优选地,密封垫片与上折叠片的下边缘一致。
8.优选地,还包括佩戴绳,前挡片的左右两端与佩戴绳连接。
9.优选地,上折叠片中部对称设有第一结合线、第二结合线,第一结合线、第二结合线位于上折叠片的上边缘、鼻梁条之间;第一结合线、第二结合线构成“八”字形。
10.优选地,下折叠片的中部对称设有第三结合线、第四结合线,第三结合线、第四结合线构成倒“八”字形。
11.优选地,下折叠片的中部横向设有第五结合线,第三结合线、第四结合线位于下折叠片的下边缘、第五结合线之间。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前挡片上加设呼吸阀、透视窗片,减小呼吸阻力,方便听力障碍者进行唇语沟通。上折叠片的下边缘中部设有豁口,豁口与鼻梁配合,佩戴时既可起到定位作用,豁口的形状又能够更加贴合鼻梁,加强密合性。上折叠片中部设有构成“八”字形的第一结合线、第二结合线,下折叠片中部设有构成倒“八”字形的第三结合线、第四结合线,佩戴时,边缘内收,使得口罩本体更紧密地贴合于使用者的面部,确保良好的密合性。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佩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佩戴绳)折叠状态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符号说明:
18.1.前挡片;2.上折叠片;3.下折叠片;4.呼吸阀;5.透视窗片;6.鼻梁条;7.密封垫片;8.豁口;9.第一线段;10.第二线段;11.第一边缘段;12.第二边缘段;13.佩戴绳;14.第一结合线;15.第二结合线;16.第三结合线;17.第四结合线;18.第五结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1.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透视窗可折叠唇语口罩进行说明。
22.请参阅图1、2,所述带透视窗可折叠唇语口罩,包括口罩主体,口罩主体包括前挡片1、上折叠片2和下折叠片3,前挡片1的上端边缘与上折叠片2的上端边缘连接,前挡片1的下端边缘与下折叠片3的下端边缘连接;前挡片1安装有呼吸阀4,前挡片1的中部设有透视窗片5;上折叠片2上横向设有鼻梁条6,上折叠片2的内侧与鼻梁条6相对应的位置连接有密封垫片7;上折叠片2的下边缘中部设有豁口8。具体地,呼吸阀4可以安装在透视窗片5上,也可以安装在前挡片1上,呼吸阀4采用360度开口式呼吸阀4,确保呼吸阻力更小。
23.透视窗片5的设计,方便听力障碍者进行唇语沟通。进一步地,透视窗片5采用高透防雾片,确保能清晰观察到唇形的变化。豁口8与鼻梁配合,佩戴时可起到定位作用,且豁口8的形状能够更加贴合鼻梁,密封垫片7符合人体鼻梁设计,提高佩戴的舒适度和密合性。
24.请参阅图3,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豁口8由第一线段9、第二线段10串联形成,第一线段9、第二线段10对称设置,第一线段9、第二线段10之间的夹角为115
°‑
125
°
。豁口8形状与人体鼻梁贴合。
25.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折叠片2的下边缘处设有与第一线段9连接的第一边缘段11、与第二线段10连接的第二边缘段12,第一边缘段11、第二边缘段12对称设置;第一线段9与第一边缘段11之间的夹角为135
°‑
145
°
,相应的,第二线段10与第二边缘段12之间的夹角也为135
°‑
145
°
。上折叠片2的下边缘形状与人体面部贴合。
26.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段9与第二线段10、第一线段9与第一边缘段
11、第二线段10与第二边缘段12之间均设有弧形过渡段,使得各线段之间过渡圆滑。
27.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鼻梁条6与密封垫片7的位置相对应,调整鼻梁条6时,密封垫片7受到挤压形变,依然可以紧贴使用者面部,保持良好的密合性。
28.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垫片7与上折叠片2的下边缘一致。在使用者沟通过程中,密封垫片7随着口罩边缘形变,进一步确保密合性。
29.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垫片7的厚度为2
‑
3mm,满足佩戴时密封垫片7的变形需求。
30.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前挡片1的中部设有开口,开口与透视窗片5的外缘连接。具体地,前挡片1、透视窗片5通过超声波工艺焊接在一起。
31.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前挡片1的左右两端连接有佩戴绳13,佩戴绳13可以是挂耳式,也可以是套头式。
32.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折叠片2中部对称设有第一结合线14、第二结合线15,第一结合线14、第二结合线15位于上折叠片2的上边缘、鼻梁条6之间;第一结合线14、第二结合线15构成“八”字形。佩戴时,上折叠片2的上部两侧边缘更好的向内收,从而使上折叠片2的下边缘与人体的面部更好贴合。
33.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下折叠片3的中部对称设有第三结合线16、第四结合线17,第三结合线16、第四结合线17构成倒“八”字形。佩戴时,下折叠片3的边缘更好的向内收,从而使下折叠片3的上边缘与人体的面部更好贴合。
34.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下折叠片3的中部横向设有第五结合线18,第三结合线16、第四结合线17位于下折叠片3的下边缘、第五结合线18之间。下折叠片3的下部两侧边缘更好的向内收,从而使下折叠片3的上边缘与人体的面部更好贴合。
35.具体地,第一结合线14、第二结合线15、第三结合线16、第四结合线17和第五结合线18均是通过热融合形成的,佩戴时,使得口罩本体更紧密地贴合于使用者的面部。
36.本实用新型在前挡片1上加设呼吸阀4、透视窗片5,减小呼吸阻力,方便听力障碍者进行唇语沟通。上折叠片2的下边缘中部设有豁口8,豁口8与鼻梁配合,佩戴时既可起到定位作用,豁口8的形状又能够更加贴合鼻梁,加强密合性。上折叠片2中部设有构成“八”字形的第一结合线14、第二结合线15,下折叠片3中部设有构成倒“八”字形的第三结合线16、第四结合线17,佩戴时,边缘内收,使得口罩本体更紧密地贴合于使用者的面部,确保良好的密合性。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