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天然林防火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天然林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2.目前,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态功能最完备、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保护天然林就是保护最重要的生态屏障。火灾会给天然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甚至会导致天然林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3.相关技术中,森林防火保护常采用防火隔离带预防火灾,在森林中设置有若干条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消除路径上的可燃物,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最大化减少火灾给森林带来的损害。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天然林起火时,风会吹起火苗,防火防火隔离带无法阻隔空中的火苗,火苗容易飘过防火隔离带有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受灾。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降低火苗飘过隔离带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天然林保护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天然林保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天然林保护结构,包括用于挖设在天然林内的若干水渠,若干所述水渠分割天然林,所述水渠与天然林之间的地面上固定有若干支杆,若干支杆沿所述水渠形成的分割线依次设置,相邻所述支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拦火苗的拦火网,所述拦火网的网面朝向天然林,所述拦火网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抽取水渠内的水并喷淋所述拦火网的喷淋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天然林起火时,风将火苗吹至拦火网上,拦火网将火苗挡下,然后消防人员驱动喷淋组件,喷淋组件抽取水渠内的水,喷淋组件通过喷淋端朝向拦火网的网面喷射水流,拦火网的网面上形成水帘,水帘冲刷火苗,有利于降低了火苗飘过水渠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设置在水渠内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输水端连接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沿所述拦火网顶边设置,且所述喷淋管的喷淋端朝向所述拦火网的网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防人员驱动水泵,水泵的抽取水渠内的水并输送至喷淋管内,接着喷淋管通过喷淋端朝向拦火网的网面喷射水流,使拦火网的网面上形成水帘,水帘冲刷拦火网上的火苗,有利于降低火苗飘过拦火网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水泵的电线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水渠的一侧,地面上开设用于存放所述蓄电池的土坑,所述水渠和所述土坑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水泵的电线通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上套设有防水壳。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将防水壳套设于蓄电池上并存放于土坑中,然后将土坑填满沙土,蓄电池方便了消防人员启动水泵,防水壳有利于降低蓄电池因进水短路而损坏的可能性。
13.可选的,所述通孔内穿接有防水筒,所述防水筒的一端密封连接水泵,且所述防水
筒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所述防水壳,所述水泵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线位于防水筒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筒将水与电线隔开,有利于避免水泵的电线进水短路,从而保护了水泵和蓄电池,进而延长了水泵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15.可选的,所述拦火网与天然林之间设置有若干固定杆一,所述固定杆一上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上收卷有防火布。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防人员需要使用防火布时,从固定杆一上将防火布拉出即可使用,方便了消防人员使用防火布应急,有利于辅助消防人员作业。
17.可选的,所述防火布的拉出端连接有锁钩,所述固定杆一上固定有供所述锁钩挂接的固定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防人员将锁钩朝向相邻固定杆一拉出,锁钩拉出防火布,接着将锁钩挂接固定环,固定环配合滚筒张紧防火布,防火布形成第二重保护,有利于避免火势蔓延,且降低了火苗飘过水渠的可能性。
19.可选的,所述天然林内设置有若干固定杆二,所述固定杆二的侧壁上螺纹穿接有若干用于穿接防火布的螺钉,所述固定杆二上设置有用于存放所述螺钉的收纳盒。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防人员作业时,可将固定杆一上的防火布取出,接着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杆二上并使防火布张紧,防火布形成更小范围的防火带,实现迅速缩小受灾范围,有利于减小火灾对天然林造成的损害,收纳盒方便消防人员取用螺钉。
21.可选的,所述水渠与天然林之间的地面上沿所述水渠形成的分割线铺设有石灰粉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灰粉层能够改变土壤酸碱度,使石灰粉层覆盖的区域长时间无法生长植物,实现长时间消除可燃物,有利于避免火势蔓延。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天然林起火时,风将火苗吹至拦火网上,拦火网将火苗挡下,然后消防人员驱动喷淋组件,喷淋组件抽取水渠内的水,喷淋组件通过喷淋端喷射水流,有利于降低了火苗飘过水渠的可能性;
25.2.驱动水泵,蓄电池向水泵供电,水泵的抽取水渠内的水并输送至喷淋管内,接着喷淋管通过喷淋端喷射水流,蓄电池方便了消防人员驱动水泵,从而迅速降低火苗飘过拦火网的可能性;
26.3.将固定杆一上的防火布取出,接着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杆二上并使防火布张紧,防火布形成更小范围的防火带,实现迅速缩小受灾范围,有利于减小火灾对天然林造成的损害,收纳盒方便消防人员取用螺钉。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地面、天然林、固定杆一、固定杆二、拦火网、支杆、水渠和石灰粉层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固定杆一、固定杆二、支杆、防火布、滚筒、拦火网、喷淋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防火布、拉绳、锁钩、固定环、水泵、防水筒、防水壳和蓄电池的局部剖视图。
30.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地面;11、天然林;12、土坑;13、通孔;14、石灰粉层;2、水渠;21、支杆;22、拦火网;3、喷淋组件;31、水泵;311、防水筒;32、蓄电池;321、防水壳;33、喷淋管;4、固定杆一;41、滚筒;42、防火布;421、拉绳;422、锁钩;43、固定环;5、固定杆二;51、螺钉;52、收纳盒。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然林保护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天然林保护结构包括挖设在天然林11内的若干水渠2,若干水渠2分割天然林11并形成若干条分割线,本技术实施例以一道水渠为例。水渠2与天然林11之间的地面1上固定有若干支杆21,若干支杆21沿水渠2的分割线依次均匀设置,相邻支杆21之间设置有拦火网22,本技术实施例中拦火网22可设置为铁丝网,拦火网22的网面纵向设置,拦火网22的相背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两相邻支杆21的杆壁且一一对应,拦火网22的一侧设置有喷淋组件3,喷淋组件3的抽水端位于水渠2内,喷淋组件3的喷淋端朝向拦火网22的网面。
34.施工人员按要求挖设水渠2,然后将支杆21固定在地面1上,接着在支杆21之间安装拦火网22,最后将水渠2与河流连通,同时水渠2可积蓄雨水。天然林11起火时,风将火苗吹至拦火网22上,拦火网22将火苗挡下,有利于降低火苗飘过水渠2的可能性,然后消防人员驱动喷淋组件3,喷淋组件3抽取水渠2内的水,接着喷淋组件3通过喷淋端朝向拦火网22的网面喷射水流,拦火网22的网面上形成水帘,拦火网22配合水帘浇灭火苗,有利于避免火苗穿过拦火网22的网孔,进一步降低了火苗飘过水渠2的可能性。
35.参照图2和图3,喷淋组件3包括设置在水渠2内的水泵31,水泵31的输水端连接有喷淋管33,喷淋管33安装在拦火网22的顶部,喷淋管33的两端连接位于水渠2形成的分割线两端的支杆21,且喷淋管33的喷淋端朝向拦火网22的网面。
36.施工人员将水泵31安装在水渠2内,并将水泵31的电线连接蓄电池32,然后将喷淋管33安装至拦火网22上并连通水泵31。消防人员作业时,驱动水泵31,蓄电池32向水泵31供电,水泵31的抽取水渠2内的水并输送至喷淋管33内,接着喷淋管33通过喷淋端朝向拦火网22的网面喷射水流,使拦火网22的网面上形成水帘,蓄电池32方便了消防人员驱动水泵31,从而迅速降低火苗飘过拦火网22的可能性。
37.参照图3,水泵31的电线连接有蓄电池32,蓄电池32位于水渠2的一侧的地面1上,地面1上开设有供蓄电池32存放的土坑12,土坑12与水渠2之间开设有通孔13,通孔13的一端朝向水泵31,且通孔13的另一端朝向蓄电池32。蓄电池32上套设有防水壳321,防水壳321的覆盖蓄电池32的表面,且水泵31的电线贯穿防水壳321的侧壁并连接蓄电池32。施工人员将防水壳321套设于蓄电池32上并存放于土坑12中,接着将水泵31的电线穿接通孔13,使水泵31的电线贯穿防水壳321的侧壁并连接蓄电池32,然后将土坑12填满沙土,尽量避免了蓄电池32进水短路,有利于延长蓄电池32的使用寿命。
38.参照图3,通孔13穿接有防水筒311,防水筒311的两端伸出通孔13,防水筒311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水泵31的侧壁和防水壳321的侧壁且一一对应,水泵31的电线穿接防水筒311,尽量避免了水泵31的电线进水短路,有利于保护水泵31和蓄电池32。
39.参照图2,拦火网22背离水渠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杆一4,固定杆一4固定在地面1上,固定杆一4沿纵向延伸,且若干固定杆一4沿水渠2形成的分割线依次均匀设置。固定杆一4的顶端套设有滚筒41,滚筒41转动连接在固定杆一4上,滚筒41上收卷有防火布42。消防人员需要使用防火布42时,从固定杆一4上将防火布42拉出即可使用,方便了消防人员使用防火布42应急。
40.参照图3,防火布42的顶边和底边分别固定连接有拉绳421,本技术实施例中拉伸421可设置为钢丝绳,两拉绳421上均固定连接有锁钩422,锁钩422设置于防火布42的拉出端,防火布42呈铺开状态时,拉绳421沿防火布42的顶边延伸至防火布4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杆一4的杆壁上对应锁钩422固定有固定环43,且锁钩422与固定环43一一对应。
41.消防人员朝向相邻的固定杆一4拉动两锁钩422,锁钩422带动拉绳421拉出防火布42,然后将两锁钩422分别挂接相邻的固定杆一4上对应的两固定环43,两固定环43配合滚筒41张紧防火布42,防火布42形成第二重保护,有利于避免火势蔓延,且降低了火苗飘过水渠2的可能性。
42.参照图1和图4,天然林11内设置有若干固定杆二5,固定杆二5固定于地面1上,且固定杆二5沿纵向延伸。固定杆二5的侧壁上螺纹穿接有若干螺钉51,若干螺钉51沿纵向依次均匀设置。固定杆二5的侧壁上固定有收纳盒52,收纳盒52内可预置螺钉51和螺丝刀,方便了消防人员取用。
43.为了尽可能地保护天然林11,消防人员作业时,可将固定杆一4上的防火布42取出,接着通过螺钉51固定在固定杆二5上并使防火布42张紧,从而调整防火布42围挡并形成更小范围的防火带,实现迅速缩小受灾范围,有利于减小火灾对天然林11造成的损害。
44.参照图1,水渠2与天然林11之间的地面1上设置有石灰粉层14,石灰粉层14沿水渠2形成的分割线铺设至水渠2形成的分割线的两端。
45.石灰粉层14有利于改变土壤酸碱度,石灰粉层14覆盖的区域不利于生长植物,有利于长时间消除可燃物,从而进一步避免火势蔓延。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天然林保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天然林11起火时,风将火苗吹至拦火网22上,拦火网22将火苗挡下,消防人员作业时,驱动水泵31,蓄电池32向水泵31供电,水泵31的抽取水渠2内的水并输送至喷淋管33内,接着喷淋管33通过喷淋端朝向拦火网22的网面喷射水流,使拦火网22的网面上形成水帘,接着依次拉动各固定杆一4上的锁钩422,锁钩422带动拉绳421拉出防火布42,然后将锁钩422挂接固定环43,固定环43配合滚筒41张紧防火布42,防火布42形成第二重保护;消防人员需要使用防火布42时,从固定杆一4上将防火布42拉出即可使用;需要缩小受灾范围时,将固定杆一4上的防火布42取出,接着通过螺钉51将防火布42固定在固定杆二5上并使防火布42张紧,从而调整防火布42围挡并形成更小范围的防火带。
47.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