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卤煮原料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卤煮原料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卤煮原料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卤菜是将初步加工和焯水处理后的原料放在配好的卤汁中煮制而成的菜肴。一般可分为红卤、黄卤、白卤三大类。卤菜共分为红卤系列、盐焗系列、麻辣系列、泡椒系列、烤鸭系列、酱香系列、五香系列、海鲜系列、凉拌系列等9大系列,特点是干香、脆嫩、酥烂、爽滑、无汤、不腻、色泽光亮、食用方便、便于携带,由古至今备受人们的喜爱。
3.在卤制的过程中,需要将卤煮的原料倒入带有卤水的汤锅内,在倒入的过程中,若一次性大量倒入原料容易溅起高温汤汁而烫伤工作人员,若将卤煮的原料逐个缓慢的放入带有卤水的汤锅内,会由于放入量较大从而投食缓慢过程较长,卤煮时间差较大,易导致成品质量不均匀,也影响卤制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卤煮原料上料装置,先将原料放于置物架上,再将限位套与锅体的开口端对齐,转动电机工作,将置物架、套杆和原料缓慢放于锅体内,不仅不易溅起卤水,溅起的卤水会被限位套挡住,不会烫伤工作人员,而且原料一同放入锅体内进行卤制,保证成品质量和卤制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卤煮原料上料装置,包括锅体和底座,所述底座上端的右侧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卷线轮,所述卷线轮可在所述支撑架上转动,所述支撑架的后侧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卷线轮,所述底座的左侧竖直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的右侧设有第一定滑轮,所述支撑柱上端的左侧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卷线轮上设有绳体,所述绳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卷线轮,所述卷线轮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并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下端设有呈网状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的下端设有多个支撑块,所述置物架的周侧套设有限位套,所述置物架与限位套滑动配合,所述限位套的周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限位套的一端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滑套与支撑柱滑动配合,所述滑套上设有调节旋钮,所述限位套的下开口端与所述锅体的开口端相匹配,所述套杆、置物架和支撑块的高度之和小于所述锅体内部的高度。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杆上套设有呈网状的按压架,所述按压架与套杆滑动配合,所述按压架与限位套滑动配合。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杆的上端水平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盖体、固定杆和把手,所述盖体上水平开设有贯穿盖体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盖体盖于所述套杆的上端,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所述把手连接于
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套的周侧与所述锅体的周侧相匹配,所述锅体于开口端周侧的左侧、前侧和后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向上转动时高于所述锅体的开口端,所述限位片向下转动时低于所述锅体的开口端。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四个万向轮。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端的右侧竖直设置有推把,所述把手和底座之间设有第一加固杆。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臂和支撑柱之间设有第二加固杆,所述支撑柱与底座之间设有加固板。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其一、本实用新型先将原料放于置物架上,再将限位套与锅体的开口端对齐,转动电机工作,将置物架、套杆和原料缓慢放于锅体内,不仅不易溅起卤水,溅起的卤水会被限位套挡住,不会烫伤工作人员,而且原料一同放入锅体内进行卤制,保证成品质量和卤制效率。
15.其二、本实用新型在卤制成功后,让限位套重新与锅体的开口端对齐,转动电机工作,将置物架、套杆和原料缓慢升起,便于一次性将卤好的原料取出。
16.其三、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套能防止在运输和下料时原料摇晃,便于将放入原料锅体内。
17.其四、本实用新型中的按压架便于将卤煮时浮在卤水上面的原料压下去,防止原料长时间接触空气,氧化发黑,影响卤制的品质。
18.其五、本实用新型在让限位套和锅体的开口端对齐时,可将限位片向上转动,便于限位套从右侧水平移入,与锅体的开口端对齐。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剖面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锅体;11、限位片;2、底座;21、万向轮;22、加固板;3、支撑架;31、卷线轮;32、转动电机;33、绳体;4、支撑柱;41、第一定滑轮;42、支撑臂;43、第二定滑轮;44、第二加固杆;5、连接件;51、盖体;52、固定杆;53、把手;54、第二连接孔;6、套杆;61、置物架;62、支撑块;63、按压架;64、第一连接孔;7、限位套;71、连接杆;72、滑套;73、调节旋钮;8、推把;81、第一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
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一种卤煮原料上料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锅体1和底座2,底座2上端的右侧设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上设有卷线轮31,卷线轮31可在支撑架3上转动,支撑架3的后侧设有转动电机32,转动电机32安装于底座2上,转动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于卷线轮31,底座2的左侧竖直设置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端的右侧设有第一定滑轮41,支撑柱4上端的左侧设有支撑臂42,支撑臂42远离支撑柱4的一端设有第二定滑轮43,卷线轮31上设有绳体33,绳体33的一端连接于卷线轮31,卷线轮3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定滑轮41和第二定滑轮43并连接有连接件5,连接件5可拆卸连接有套杆6,套杆6的下端设有呈网状的置物架61,置物架61的下端设有多个支撑块62,置物架61的周侧套设有限位套7,置物架61与限位套7滑动配合,限位套7的周侧设有连接杆71,连接杆71远离限位套7的一端设有滑套72,滑套72套设于支撑柱4上,滑套72与支撑柱4滑动配合,滑套72上设有调节旋钮73,限位套7的下开口端与锅体1的开口端相匹配,套杆6、置物架61和支撑块62的高度之和小于锅体1内部的高度,具体来说,便于将套杆6、置物板和支撑块62置于锅体1内进行加热,便于锅体1盖盖子。
27.详细的,底座2、支撑架3、卷线轮31、转动电机32、支撑柱4、第一定滑轮41、支撑臂42、第二定滑轮43和绳体33组成升降系统,用于升降套杆6和置物架61,限位套7和置物架61用于放置原料,限位套7能防止在运输和下料时原料摇晃,便于将放入原料锅体1内;在卤煮时,让限位套7与锅体1的开口端对齐后,升降系统控制套杆6和置物架61向下运动,让原料缓慢浸入卤水中,置物架61下端的支撑块62与锅体1的锅底接触,防止置物架61与锅底接触,影响锅体1对卤水和原料进行加热,不仅不易溅起卤水,溅起的卤水会被限位套7挡住,不会烫伤工作人员,而且原料一同放入锅体1内进行卤制,保证成品质量和卤制效率;将原料放于锅体1内后,将连接件5与套杆6断开,移开限位套7,不影响卤煮的过程;当卤制好原料后,让限位套7与锅体1的开口端再次对齐,将连接件5连接于套杆6,升降系统控制套杆6和置物架61向上运动,便于一次性将卤好的原料取出。
28.优选的,套杆6上套设有呈网状的按压架63,按压架63与套杆6滑动配合,按压架63与限位套7滑动配合。具体来说,便于将卤煮时浮在卤水上面的原料压下去,防止原料长时间接触空气,氧化发黑,影响卤制的品质。
29.优选的,套杆6的上端水平开设有第一连接孔64,连接件5包括盖体51、固定杆52和把手53,盖体51上水平开设有贯穿盖体51的第二连接孔54,盖体51盖于套杆6的上端,固定杆52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连接孔54和第一连接孔64,把手53连接于固定杆52的另一端。具体来说,便于连接件5与套杆6连接。
30.优选的,限位套7的周侧与锅体1的周侧相匹配,锅体1于开口端周侧的左侧、前侧和后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片11,限位片11向上转动时高于锅体1的开口端,限位片11向下转动时低于锅体1的开口端。具体来说,便于让限位套7与锅体1的开口端对齐。
31.优选的,底座2的下端设有四个万向轮21。具体来说,便于移动本装置。
32.优选的,底座2上端的右侧竖直设置有推把8,把手53和底座2之间设有第一加固杆81。具体来说,便于移动本装置,增强本装置的稳定性。
33.优选的,支撑臂42和支撑柱4之间设有第二加固杆44,支撑柱4与底座2之间设有加固板22。具体来说,增强本装置的稳定性。
3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