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沥青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沥青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一般涉及大型工业设备沥青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中转装置。


背景技术:

2.沥青混合料普遍用于道路建设工程中,在生产沥青混合料之前需通过沥青中转装置将待混合的沥青进行暂存和加热。但现有的沥青中转装置无法便捷地做到在施工暂停后,将装置内的沥青排出。只能在需要时通过在沥青中转装置内加设泵体和管路的方法实现,这种方式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沥青中转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4.该沥青中转装置包括:
5.工作罐,所述工作罐上设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
6.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上的第一通口用于输入沥青,所述第一三通阀上的第二通口通过第二导管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7.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上的第四通口用于排出沥青,所述第二三通阀上的第五通口通过第三导管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
8.泵体,所述泵体输入端通过第四导管与所述第一三通阀上的第三通口连通,所述泵体输出端通过第五导管与所述第二三通阀上的第六通口连通;
9.当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三通口连通且所述第五通口与第六通口连通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10.当所述第二通口与第三通口连通且所述第四通口与所述第六通口连通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11.进一步,还包括储存罐,所述储存罐上设有第二进口、第二出口;
12.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第六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连通,所述第二进口通过第七导管与所述第三导管连通;
13.位于所述第六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连通处至所述第一出口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管内,设有第一阀门;
14.位于所述第三导管与所述第七导管连接处至所述第一进口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导管内,设有第二阀门。
15.进一步,所述第六导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七导管上设有第四阀门;
16.当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第三通口连通,所述第五通口与所述第六通口连通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三工作状态。
17.进一步,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的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沥青,所述过滤装置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一通口连通。
18.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管、所述第二导管、所述第三导管、所述第四导管、所述第五导
管、所述第六导管、所述第七导管外壁上均设有保温结构。
19.进一步,所述保温结构包括内管和与所述内管同轴设置且套于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
20.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两端的端部分别连接,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为真空状态。
21.进一步,所述工作罐上设有保温装置。
22.进一步,所述储存罐上设有加热装置。
23.进一步,所述工作罐为多个,且为串联设置。
24.进一步,所述储存罐为多个,且为串联设置。
25.本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26.调节所述第一三通阀和所述第二三通阀,使得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三通口连通且所述第五通口与所述第六通口连通,此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泵体将沥青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所述第四导管抽入所述泵体内,再通过所述第五导管、第二三通阀、第三导管将沥青送入所述工作罐中,完成沥青的输入;
27.调节所述第一三通阀和所述第二三通阀,使得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第三通口连通且所述第四通口与所述第六通口连通,此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泵体将所述工作罐中的残留沥青通过所述第二导管、第一三通阀、第四导管抽入所述泵体内,再通过所述第五导管、第二三通阀,在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四通口排出该装置,完成该装置内残留沥青的排出。
28.当施工暂停时,无需对沥青中转装置另外增加管路和泵体,即可实现将装置内残留的沥青排出,避免了残留的沥青在装置内凝固,造成装置堵塞,影响装置再次使用,一体化的管路设计,使得残留沥青的排出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2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沥青中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号:1、工作罐;11、第一进口;10、第一出口;3、第一三通阀;31、第一通口;32、第二通口;62、第二导管;4、第二三通阀;44、第四通口;45、第五通口;63、第三导管;5、泵体;64、第四导管;33、第三通口;65、第五导管;46、第六通口;2、储存罐;21、第二进口;20、第二出口;66、第六导管;67、第七导管;621、第一阀门;632、第二阀门;663、第三阀门;674、第四阀门;61、第一导管;7、过滤装置;12、输出口;8、沥青池;9、沥青车。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4.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沥青中转装置,包括:
35.工作罐1,所述工作罐1上设有第一进口11、第一出口10;
36.第一三通阀3,所述第一三通阀3上的第一通口31用于输入沥青,所述第一三通阀3上的第二通口32通过第二导管62与所述第一出口10连通;
37.第二三通阀4,所述第二三通阀4上的第四通口44用于排出沥青,所述第二三通阀4上的第五通口45通过第三导管63与所述第一进口11连通;
38.泵体5,所述泵体5输入端通过第四导管64与所述第一三通阀3上的第三通口33连通,所述泵体5输出端通过第五导管65与所述第二三通阀4上的第六通口46连通;
39.所述第一三通阀3为合流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4为分流三通阀。当所述第一通口31与所述第三通口33连通且所述第五通口45与第六通口46连通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
40.当所述第二通口32与第三通口33连通且所述第四通口44与所述第六通口46连通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41.调节所述第一三通阀3和所述第二三通阀4,使得所述第一通口31与所述第三通口33连通且所述第五通口45与所述第六通口46连通,此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泵体将沥青通过所述第一三通阀3、所述第四导管64抽入所述泵体5内,再通过所述第五导管65、第二三通阀4、第三导管63将沥青送入所述工作罐1中,完成沥青的输入;
42.调节所述第一三通阀3和所述第二三通阀4,使得所述第二通口32与所述第三通口33连通且所述第四通口44与所述第六通口46连通,此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泵体5将所述工作罐1中的残留沥青通过所述第二导管62、第一三通阀3、第四导管64抽入所述泵体5内,再通过所述第五导管65、第二三通阀4,在所述第二三通阀4的第四通口44排出该装置,完成该装置内残留沥青的排出,优选地,所述第二三通阀4的第四通口44与沥青车9上的沥青罐连接,所述沥青车9用于收集该装置内排出的沥青,并转运至制定储存位置。
43.当施工暂停时,无需对沥青中转装置另外增加管路和泵体,即可实现将装置内残留的沥青排出,避免了残留的沥青在装置内凝固,造成装置堵塞,影响装置再次使用,一体化的管路设计,使得残留沥青的排出更为便捷。
44.其中在将沥青在该装置中储存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储存罐2,所述储存罐2上设有第二进口21、第二出口20;
45.所述第二出口20通过第六导管66与所述第二导管62连通,所述第二进口21通过第七导管67与所述第三导管63连通;
46.位于所述第六导管66与所述第二导管62连通处至所述第一出口10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导管62内,设有第一阀门621;
47.位于所述第三导管63与所述第七导管67连接处至所述第一进口11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三导管63内,设有第二阀门632。
48.通过上述方式,所述储存罐2与所述工作罐1之间形成并联关系,在启用所述工作罐1之前,将所述第一阀门621和所述第二阀门632关闭,将该装置调节到第一工作状态,沥青将被所述泵体5抽入所述储存罐2中;
49.由于所述储存罐2与所述工作罐1之间为并联关系,将所述第一阀门621和所述第
二阀门632关闭,将该装置调节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储存罐2内的残留沥青也将被所述泵体5抽出;
50.所述储存罐2用于暂存沥青,为所述工作罐1对沥青的加工做好准备,提高了所述工作罐1的工作效率,也即提高了该装置对沥青的中转能力。
51.其中在将所述储存罐2中的沥青转入所述工作罐1内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导管66上设有第三阀门663,所述第七导管67上设有第四阀门674;
52.当关闭所述第一阀门621和第四阀门674,所述第二通口32与所述第三通口33连通,所述第五通口45与所述第六通口46连通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三工作状态。
53.当关闭所述第一阀门621和第四阀门674,调节所述第一三通阀3和所述第二三通阀4,使得所述第二通口32与所述第三通口33连通,所述第五通口45与所述第六通口46连通时,所述沥青中转装置处于第三工作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泵体5通过所述第二出口20、所述第六导管66、所述第一三通阀3、第四导管64抽入所述泵体5内,再通过所述第五导管、所述第二三通阀4、第三导管63、第一进口11抽入所述工作罐1中,实现将所述储存罐2中的暂存沥青转入所述工作罐1中的功能。这样无需关闭所述工作罐1及增加另外的泵体和管路就能实现将沥青从所述储存罐2转运至所述工作罐1中的功能。这样一体化的管路设计,为沥青在该装置内的转运提供了极大地操作便利性,提高了该装置的中转效率。
54.其中在对待导入该装置的沥青的预处理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过滤装置7;所述过滤装置7的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沥青,所述过滤装置7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导管61与所述第一通口31连通。
55.在沥青进入该装置前一般会汇集在沥青池8等较大容器中,上述沥青容器一般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沥青在进入中转装置前会有较多杂质,为保证进入中转装置中的沥青不至堵塞中转装置中的管道和设备,在所述第一通口31上设置所述第一导管61,一方面可将沥青从沥青池8中抽出;另一方面,通过在所述第一导管61内设置过滤装置7,可以将还未进入该装置的沥青中的杂质进行有效过滤,这样有效地增加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对沥青的中转效率。
56.其中在各导管的保温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管61、所述第二导管62、所述第三导管63、所述第四导管64、所述第五导管65、所述第六导管66、所述第七导管67外壁上均设有保温结构。
57.该装置有时会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沥青在该装置中转移时,会因温度降低而有可能凝固或流动性达不到输出使用标准,现在所述第一导管61、所述第二导管62、所述第三导管63、所述第四导管64、所述第五导管65、所述第六导管66、所述第七导管67外壁上均设置保温结构,可以有效保持沥青在该装置内的流动性并放置凝固,提高该装置的转运效率。
58.其中在所述保温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结构包括内管和与所述内管同轴设置且套于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
59.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两端的端部分别连接,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为真空状态。
60.所述保温结构采用内外管结构并将内外管之间抽成真空状态,这样有效防止了所述保温结构内部的各导管管壁上的热量散失到外界空气中,有效提高了所述保温结构的保温效果。
61.其中在所述工作罐1附加功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罐1上设有保温装置。
62.由于沥青在排出该装置时需要达到合适的温度,才能有利于与其他物料混合并搅拌,所以在所述工作罐1上设置保温装置,可将所述工作罐1内沥青的温度适当加热,并使之保持适于输出的状态,提高该装置的转运效率。
63.优选地,所述工作罐1上还设有用于将该装置内沥青排出的输出口12。沥青通过所述输出口12进入拌和装置以制造成品道路铺设材料。
64.其中在所述储存罐2附加功能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储存罐2上设有加热装置。
65.所述储存罐2用于暂时储存该装置中的沥青,并随着所述工作罐1内的沥青的逐渐使用,通过调节上述阀门和管路将所述储存罐2内暂存的沥青转运至所述工作罐1内。但在暂存沥青时,随着沥青温度不断降低,流动性也会随之变差,因此在所述储存罐2上设置加热装置后,可有效将暂存在所述储存罐2内的沥青加热至所需温度,以便转运至所述工作罐1后能快速使用,提高了该装置的转运效率。
66.其中在所述工作罐1的设置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罐1为多个,且为串联设置。
67.将所述工作罐1设置为多个且串联的结构,可以有效提升该装置对沥青的输出流量,可同时满足较大工程所需的沥青。
68.其中在所述储存罐2的设置方式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储存罐2为多个,且为串联设置。
69.将所述储存罐2设置为多个且串联的结构,可以有效提升该装置对沥青的储存量,以满足所述工作罐1大流量输出时对该装置内储存的沥青需要。
70.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