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低高度抗震设计的电梯对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低高度抗震设计的电梯对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高度抗震设计的电梯对重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曳引式电梯,对重系统用于平衡轿厢系统的重量,是保证曳引力的重要部件。随着电梯制造成本压力的增大,对重系统内对重块多采用“水泥”来制作,相比于“铸铁”对重铁,“水泥”对重铁体积增大,整体高度变高,导致整个对重系统的总高度增高。而对重系统总高的增加会影响建筑物的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增加建筑成本,因此开发一款低高度的对重装置显得很有必要。同时,由于近年来地震事故的报道中,电梯的损坏情况较为普遍,对重装置作为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通常未专门做对重装置的防震设计,在遇到地震情况时,电梯对重装置脱轨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电梯对重装置的抗震设计对于实际电梯的使用很有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高度抗震设计的电梯对重装置,增强电梯对重装置的可靠性,降低地震时的损坏程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低高度抗震设计的电梯对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对重立梁,所述对重立梁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两个对重立梁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中央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的两侧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的底端设置有下挡绳杆,两个所述下挡绳杆分别位于导向轮的斜下方;所述对重立梁的底部设置有连接两个对重立梁的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上设置有堆叠的对重铁,所述对重立梁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基部和垂直于基部两边的侧壁,所述对重铁的两端嵌入对重立梁内,所述对重立梁上设置有用于压紧对重铁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对重立梁的内壁相贴合的内压紧部和与对重立梁的外壁相贴合的外压紧部,所述内压紧部和外压紧部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对重立梁的侧面设置有侧装导靴和防脱装置,所述侧装导靴分别靠近对重立梁的上下两端,所述防脱装置位于侧装导靴远离对重立梁的端部的一侧。
6.优选的是,所述防脱装置包括与对重立梁相连的安装部和垂直于安装部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中心设置有可供电梯导轨通过的槽。
7.优选的是,所述对重立梁的侧壁靠近上连接板处设置有用于通过对重铁的放置口,所述放置口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挡板。
8.优选的是,所述内压紧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分别与对重立梁的基部和侧壁相贴合,所述凸部的两侧设置有安装孔。
9.优选的是,所述导向轮的上方设置有防尘罩,所述导向轮的两侧设置有挡绳板。
10.优选的是,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器撞板调节座。
11.优选的是,所述下连接板的底部两侧设置有补偿链悬挂装置。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3.本发明低高度抗震设计的电梯对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对重立梁,对重立梁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两个对重立梁的上连接板,上连接板的中央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的两侧设置有挂板,挂板的底端设置有下挡绳杆,两个下挡绳杆分别位于导向轮的斜下方,下挡绳杆左右分布设计,避免单根下挡绳杆居中设计导致的导向轮的挂板高度过大,这样能够预留更大的空间安装对重铁;对重立梁的底部设置有连接两个对重立梁的下连接板,下连接板上设置有堆叠的对重铁,对重立梁上设置有用于压紧对重铁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与对重立梁的内壁相贴合的内压紧部和与对重立梁的外壁相贴合的外压紧部,与对重立梁6面接触,有极大的摩擦阻力,可以牢固地固定对重铁,避免地震时对重铁脱落;对重立梁的侧面设置有侧装导靴和防脱装置,采用侧装导靴避免安装时将导靴高度记入对重装置总高,降低对重装置的高度;防脱装置根据适配的导轨设计对应的槽尺寸,在地震对重导靴失效时,可以利用防脱装置将对重装置限定在导轨上,减轻地震对电梯对重装置的损坏程度。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15.附图1为本发明低高度抗震设计的电梯对重装置的立体图;
16.附图2为附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17.附图3为附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18.其中:1、对重立梁;101、基部;102、侧壁;103、放置口;104、挡板;2、上连接板;3、导向轮;4、挂板;5、下挡绳杆;6、下连接板;7、对重铁;8、固定装置;801、内压紧部;802、外压紧部;9、侧装导靴;10、补偿链悬挂装置;11、防脱装置;111、安装部;112、加强部;113、槽;12、防尘罩;13、挡绳板;14、缓冲器撞板调节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1.如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低高度抗震设计的电梯对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对重立梁1,对重立梁1的顶部安装有连接两个对重立梁1的上连接板2,两块上连接板2的中央安装有导向轮3,导向轮3上半部分藏于上连接板2中,降低对重装置的总高。导向轮3的前后两侧安装有挂板4,挂板4的底端安装有下挡绳杆5,两个下挡绳杆5分别位于导向轮3的斜下方,安装在导向轮3的左右两侧,避免单根下挡绳杆5居中安装在导向轮3下方,导致挂板4高度过大,使能够预留更大的空间安装对重铁7。导向轮3的上方安装有防尘罩12,导向轮3的两侧安装有挡绳板13,双挡绳板13和双下挡绳杆5设计多重保障,避免地震时钢丝绳从导向轮3脱落。
22.对重立梁1的底部安装有连接两个对重立梁1的下连接板6,下连接板6上堆叠放置对重铁7。下连接板6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器撞板调节座14,下连接板6的底部两侧安装有补偿链悬挂装置10。对重立梁1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基部101和垂直于基部101两边的侧壁102,对重铁7的两端嵌入对重立梁1内。对重立梁1上安装有用于压紧对重铁7的固定装置8,如附图3所示,固定装置8包括与对重立梁1的内壁相贴合的内压紧部801和与对重立梁1的外壁相贴合的外压紧部802,内压紧部801和外压紧部802通过螺栓连接。内压紧部801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凸部,凸部分别与对重立梁1的基部101和侧壁102的内部相贴合,凸部的两侧具有安装孔,外压紧部802呈“几”字型,与对重立梁1的基部101和侧壁102的外部相贴合,螺栓穿过安装孔与外压紧部802上对应的孔锁紧。固定装置8与对重立梁6面接触,有极大的摩擦阻力,可以牢固地固定对重铁7,避免地震时对重铁7脱落。
23.对重立梁1的侧壁102靠近上连接板2处加工有用于通过对重铁7的放置口103,对重铁7从放置口103中取出或放入,放置口103上安装有可拆卸的挡板104。放置口103可极限靠近上连接板2,预留更多的对重铁7放置空间。
24.对重立梁1的侧面安装有侧装导靴9和防脱装置11,侧装导靴9分别靠近对重立梁1的上下两端,防脱装置11位于侧装导靴9远离对重立梁1的端部的一侧。侧装导靴9安装在对重立梁1的侧面避免安装时将导靴高度记入对重装置总高,降低了对重装置的高度,节约了空间。如附图2所示,防脱装置11包括与对重立梁1相连的安装部111和垂直于安装部111的加强部112,加强部112的中心加工有可供电梯导轨通过的槽113。导靴多为塑料件制成,强度较差,在地震时易损坏,本实施例中防脱装置11采用开口角钢设计,强度较高,根据适配的电梯导轨设计对应的槽113尺寸,在地震对重导靴失效时,可以利用防脱装置11将对重装置限定在电梯导轨上,减轻地震对电梯对重装置的损坏程度。
25.本发明低高度抗震设计的电梯对重装置能够预留更大的空间安装对重铁7,可以牢固地固定对重铁7,避免地震时对重铁7脱落,采用侧装导靴9避免安装时将导靴高度记入对重装置总高,降低对重装置的高度,在地震对重导靴失效时,可以利用防脱装置11将对重装置限定在导轨上,减轻地震对电梯对重装置的损坏程度。现有技术的对重装置通常导靴装于立梁端部,导致对重系统的整体高度较高,需要计算导靴的高度在内,导致所需的建筑的顶层高度与底坑深度值较大,增加建筑的成本,本发明增强电梯对重装置的可靠性,有效降低地震时的损坏程度。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