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拆装方便、便于运输的太阳能板组件。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太阳能板可见于我们的身边,现有的一种太阳能板,其呈一定的柔软性;因而导致其在运输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易发生断裂,尤其是大面积的柔性太阳能板在这方面的缺陷更为显著;而如果这种太阳能板分成若干块小面积的太阳能板,在后期又存在组装复杂的不足。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装方便、便于运输的太阳能板组件,其通过将太阳能板分成面积更小的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并将其可拆卸式安装于固定支架上,在运输时,将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拆下后运输,相较于整个一大块太阳能板而言,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太阳能板特性导致的损坏,同时,拆装方便,方便了后续厂家的组装和维修;再者,固定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的优势。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拆装方便、便于运输的太阳能板组件;包括有固定支架、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所述固定支架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
6.所述第一太阳能板设置有和第一连接通孔适配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太阳能板设置有和第二连接通孔适配的第二连接孔;
7.安装时,所述第一太阳能板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一连接通孔对应,并通过第一螺丝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能板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二连接通孔对应,并通过第二螺丝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太阳能板可拆卸式安装于固定支架的左侧,第二太阳能板可拆卸式安装于固定支架的右侧。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支架的上侧面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若干加强筋的上侧面为太阳能板的支撑面;且所述若干加强筋的上侧面和固定支架的上侧面保持有布线间隙。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若干加强筋包括环状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围构的区域内。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若干加强筋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前侧的第二加强筋、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后侧的第三加强筋;其中:
11.所述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均为横向布置,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第三加强筋中心通过一纵向布置的第四加强筋连接;以及,所述第四加强筋和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交于第一
交点、第二交点。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直边、第二直边;所述第一直边、第二直边的左端通过第一弧形边连接,所述第一直边、第二直边的右端通过通过第二弧形边连接;其中:
13.所述第一交点位于第一直边的中点,所述第二交点位于第二直边的中点,且所述第一直边于第一交点处向左、右侧渐低设置;所述第二直边于第二交点处向左、右侧渐低设置。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具有前后布置的三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具有前后布置的三个;相应地,所述第一连接孔为前后布置的三个,所述第二连接孔为前后布置的三个;
15.且,所述固定支架于第一连接通孔和第二连接通孔之间设置有用于锁定固定支架的锁定孔。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的前侧设置有第一过线槽,后侧设置有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前侧设置有第三过线槽,后侧设置有第四过线槽。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折边,后端设置有第二折边。
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太阳能板包括第一塑胶底壳和设置于第一塑胶底壳上的第一光伏板,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第一塑胶底壳;且所述塑胶底壳于第一连接孔中注塑成型有第一连接螺母;
19.所述第二太阳能板包括第二塑胶底壳和设置于第二塑胶底壳上的第二光伏板,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第二塑胶底壳;且所述塑胶底壳于第二连接孔中注塑成型有第二连接螺母;
20.安装时,所述第一螺丝从固定支架的下侧面穿过第一连接通孔连接于第一连接螺母,所述第二螺丝从固定支架的下侧面穿过第二连接通孔连接于第二连接螺母。
2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太阳能板分成面积更小的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并将其可拆卸式安装于固定支架上,在运输时,将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拆下后运输,相较于整个一大块太阳能板而言,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太阳能板特性导致的损坏,同时,拆装方便,方便了后续厂家的组装和维修;再者,固定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的优势;
22.其次,固定支架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合理布置加强筋有效地提高了结构强度,满足使用的要求。
23.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仰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图;
28.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俯视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前视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侧视图。
32.附图标识说明:
33.10、固定支架;101、第一加强筋;1011、第一直边;1012、第二直边;1013、第一弧形边连接;1014、第二弧形边;102、第二加强筋;103、第三加强筋;104、第四加强筋;1041、第一交点;1042、第二交点;105、第一过线槽;106、第二过线槽;107、第三过线槽;108、第四过线槽;11、第一连接通孔;12、第二连接通孔;13、锁定孔;14、第一折边;15、第二折边;20、第一太阳能板;21、第一连接孔;30、第二太阳能板;31、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35.参照附图1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拆装方便、便于运输的太阳能板组件;包括有固定支架10、第一太阳能板20和第二太阳能板30;所述固定支架10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11,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12;
36.所述第一太阳能板20设置有和第一连接通孔11适配的第一连接孔21;所述第二太阳能板30设置有和第二连接通孔12适配的第二连接孔31;
37.安装时,所述第一太阳能板20的第一连接孔21和第一连接通孔11对应,并通过第一螺丝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能板30的第二连接孔31和第二连接通孔12对应,并通过第二螺丝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太阳能板20可拆卸式安装于固定支架10的左侧,第二太阳能板30可拆卸式安装于固定支架10的右侧。
38.如此,通过将太阳能板分成体积(面积)更小的第一太阳能板20、第二太阳能板30并将其可拆卸式安装于固定支架10上,在运输时,将第一太阳能板20、第二太阳能板30拆下后运输,相较于整个一大块太阳能板而言,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太阳能板特性(由于太阳能具有一定的软性,面积越大时,其软性更明显,容易发生断裂)导致的损坏,同时,拆装方便,方便了后续厂家的组装和维修;再者,固定支架10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的优势。
3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10的上侧面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若干加强筋的上侧面为太阳能板的支撑面;且所述若干加强筋的上侧面和固定支架10的上侧面保持有布线间隙;通过设置加强筋,进一步加强了固定支架10的结构强度,使其能够满足对太阳能板的支撑要求;同时,保留有布线空间,便于导线的布置。
40.具体地说,所述若干加强筋包括环状的第一加强筋101,所述第一连接通孔11、第二连接通孔12设置于第一加强筋101围构的区域内;还包括有设置于第一加强筋101前侧的第二加强筋102、设置于第一加强筋101后侧的第三加强筋103;其中:
41.所述第二加强筋102、第三加强筋103均为横向布置,且所述第二加强筋102、第三加强筋103中心通过一纵向布置的第四加强筋104连接;以及,所述第四加强筋104和所述第一加强筋101相交于第一交点1041、第二交点1042。安装时,所述第一太阳能板20设置于第
四加强筋104的左侧,所述第二阳能板设置于第四加强筋104的右侧;如此,通过加强筋的合理布置,有效地提高了固定支架10的结构强度。
42.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加强筋10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直边1011、第二直边1012;所述第一直边1011、第二直边1012的左端通过第一弧形边1013连接,所述第一直边1011、第二直边1012的右端通过通过第二弧形边1014连接;其中:
43.所述第一交点1041位于第一直边1011的中点,所述第二交点1042位于第二直边1012的中点,且所述第一直边1011于第一交点1041处向左、右侧渐低设置;所述第二直边1012于第二交点1042处向左、右侧渐低设置。同样的,所述第二加强筋102、第三加强筋103均为中心点向两侧降低设置,如此,加强筋的上侧面能够更加符合太阳能板的底侧,使其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44.应用时,所述第一连接通孔11具有前后布置的三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12具有前后布置的三个;相应地,所述第一连接孔21为前后布置的三个,所述第二连接孔31为前后布置的三个;且,所述固定支架10于第一连接通孔11和第二连接通孔12之间设置有用于锁定固定支架10的锁定孔13。通过锁定孔13将固定支架10锁定于某一处,从而使得整个太阳能板组件被固定在一处。
4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通孔11的前侧设置有第一过线槽105,后侧设置有第二过线槽106;所述第二连接通孔12前侧设置有第三过线槽107,后侧设置有第四过线槽108;通过过线槽的设计,能够方便后续安装时,太阳能板的线路布置,使其更加美观;且其于连接通孔的前、后侧均设置有过线槽,能够更加方便后期的太阳能板和固定支架10的组装,降低了定位难度。
46.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架10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折边,后端设置有第二折边,其能够有效地进一步提高固定支架10的结构强度。
47.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太阳能板20包括第一塑胶底壳和设置于第一塑胶底壳上的第一光伏板,所述第一连接孔21设置于第一塑胶底壳;且所述塑胶底壳于第一连接孔21中注塑成型有第一连接螺母;
48.所述第二太阳能板30包括第二塑胶底壳和设置于第二塑胶底壳上的第二光伏板,所述第二连接孔31设置于第二塑胶底壳;且所述塑胶底壳于第二连接孔31中注塑成型有第二连接螺母;
49.安装时,所述第一螺丝从固定支架10的下侧面穿过第一连接通孔11连接于第一连接螺母,所述第二螺丝从固定支架10的下侧面穿过第二连接通孔12连接于第二连接螺母。以及,所述光伏板可以通过胶水连接等方式设置于塑胶底壳上,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需说明的是:于附图中显示的第一太阳能板20也可以指示为第一塑胶底壳,第二太阳能板30也可以指示为第二塑胶底壳。
50.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太阳能板分成面积更小的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并将其可拆卸式安装于固定支架上,在运输时,将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拆下后运输,相较于整个一大块太阳能板而言,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太阳能板特性(由于太阳能具有一定的软性,面积越大时,其软性更明显,容易发生断裂)导致的损坏,同时,拆装方便,方便了后续厂家的组装和维修;再者,固定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的优势;
51.其次,固定支架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合理布置加强筋有效地提高了结构强度,满足使用的要求。
5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