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介质传输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介质传输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质传输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2.图像形成设备是通过成像处理技术在介质(例如纸张)上形成图像的设备。
3.现有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主体上的排纸机构,其中,纸张经过成像处理后被搬运至排纸机构,经排纸机构排出。排纸机构包括沿纸张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排纸托盘和第二排纸托盘,第一排纸纸盘的上游安装有排纸辊组,利用图像形成设备打印大尺寸纸张时(例如a4尺寸纸张),纸张的先端可以达到取纸口且不超过第二排纸托盘。
4.然而,若利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打印小尺寸纸张(例如a5尺寸纸张)时,纸张被排出到第一排纸托盘,且距离取纸口较远,不便于用户取出打印纸张。为了解决该问题,有厂家通过在图像形成设备上设置推动单元,通过推动单元推动可移动板将纸张推出排纸盘。由于推动单元的移动距离较长,导致图像形成设备尺寸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传输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其能够便于用户取出打印纸张,同时缩小推动单元的移动距离,以减少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介质传输装置,其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上,并靠近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排纸辊组;所述介质传输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排纸托盘、第二排纸托盘、推杆及与所述推杆连接的推杆移动单元;沿介质传输方向,所述第一排纸托盘和所述第二排纸托盘依次设置,所述推杆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排纸托盘上;所述推杆移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推杆在第一排纸托盘上移动;所述推杆移动单元包括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其中,第一移动单元沿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二移动单元沿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与所述推杆连接。
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移动单元还包括曲柄连杆机构及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在所述本体上,其延伸方向与所述推杆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对设置,并移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曲柄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移动单元沿所述第一齿条移动。
9.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单元为齿轮,所述第一移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齿条转动同时进行平移;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为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配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移动单元与所述第一移动单元啮合,并相对所述第一移动单元移动,使得所述第二移动单元相对所述第一齿条平移。
1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移动单元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圆盘曲柄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圆盘曲柄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圆盘曲柄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配合的插接孔;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圆盘曲柄的插接孔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齿轮的中心孔连接。
1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介质传输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圆盘曲柄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圆盘曲柄转动。
1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第一端靠近所述排纸辊组设置,第二端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排纸托盘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二排纸托盘的第二端斜向上延伸。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纸托盘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第二端的下方;所述第二排纸托盘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排纸托盘的第二端的连接,且两者之间的连接处形成限挡部。
1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纸托盘的第二端可设置有延伸部。
1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介质传输装置。
17.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传输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传输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其中介质传输装置包括沿介质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排纸托盘和第二排纸托盘,且推杆移动设置在第一排纸托盘上,且推杆的移动方向与介质传输方向一致;在推杆移动单元的带动下,推杆可将介质推送至取纸口,以便于图像形成设备打印小尺寸纸张时,方便取出打印纸张。
19.其中,推杆移动单元包括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第一移动单元沿推杆的移动方向移动,并能够带动第二移动单元沿推杆的移动方向移动,即推杆的移动距离可包括第一移动单元的移动位移和第二移动单元的位移。
20.与相关技术中仅通过一个推动单元推动推杆相比,在相同的推杆的移动位移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推杆移动单元各移动单元所需的移动长度更短,即各移动单元所需的安装空间更小,有利于缩小整个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
21.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传输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的推杆移动单元与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个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传输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0-第一排纸托盘;
ꢀꢀꢀꢀꢀꢀꢀꢀꢀꢀꢀ
20-第二排纸托盘;
30.21-限挡部;
ꢀꢀꢀꢀꢀꢀꢀꢀꢀꢀꢀꢀꢀꢀꢀꢀꢀ
22-延伸部;
31.30-推杆;
ꢀꢀꢀꢀꢀꢀꢀꢀꢀꢀꢀꢀꢀꢀꢀꢀꢀꢀꢀ
40-第一移动单元;
32.50-第二移动单元;
ꢀꢀꢀꢀꢀꢀꢀꢀꢀꢀꢀ
60-第一齿条;
33.71-连杆;
ꢀꢀꢀꢀꢀꢀꢀꢀꢀꢀꢀꢀꢀꢀꢀꢀꢀꢀꢀ
72-圆盘曲柄;
34.80-驱动电机;
ꢀꢀꢀꢀꢀꢀꢀꢀꢀꢀꢀꢀꢀꢀꢀ
91-第一传感器;
35.92-第二传感器;
ꢀꢀꢀꢀꢀꢀꢀꢀꢀꢀꢀꢀꢀ
93-第三传感器;
36.94-第四传感器;
ꢀꢀꢀꢀꢀꢀꢀꢀꢀꢀꢀꢀꢀ
100-图像形成设备;
37.101-本体;
ꢀꢀꢀꢀꢀꢀꢀꢀꢀꢀꢀꢀꢀꢀꢀꢀꢀꢀ
1011-取纸口;
38.102-纸张存储单元;
ꢀꢀꢀꢀꢀꢀꢀꢀꢀꢀ
103-搓纸机构;
39.104-搬送单元;
ꢀꢀꢀꢀꢀꢀꢀꢀꢀꢀꢀꢀꢀꢀ
105-处理盒;
40.106-转印装置;
ꢀꢀꢀꢀꢀꢀꢀꢀꢀꢀꢀꢀꢀꢀ
107-定影装置;
41.108-排纸机构;
ꢀꢀꢀꢀꢀꢀꢀꢀꢀꢀꢀꢀꢀꢀ
1081-排纸辊组;
42.109-介质传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3.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图像形成设备沿纸张的传输方向,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排纸托盘和第二排纸托盘,当图像形成设备打印小尺寸纸张时,纸张被排出到第一排纸托盘,且距离取纸口较远,不便于用户取出打印纸张。为此,现有的图像形成设备上设置推动单元,推动单元推动可移动板将纸张推出排纸盘,且推动单元的移动距离与纸张所需的移动距离一致。由于纸张所需的移动距离较长,导致推动单元的移动长度较长,从而导致图像形成设备尺寸增大。
4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传输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其中介质传输装置包括第一排纸托盘、第二排纸托盘、推杆以及推杆移动单元,推杆移动设置在第一排纸托盘上,在推杆移动单元的带动下,推杆可将介质推送至取纸口,以便于图像形成设备打印小尺寸纸张时,方便取出打印纸张。
45.再者推杆移动单元包括第一移动单元和第二移动单元,第一移动单元沿推杆的移动方向移动,并能够带动第二移动单元沿推杆的移动方向移动,即推杆的移动距离可包括第一移动单元的移动位移和第二移动单元的位移。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推杆移动单元各移动单元所需的移动长度更短,有利于缩小整个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
46.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100,其可以是打印机。打印机包括本体101和设置本体101内的纸张存储单元102、搓纸机构103处理盒105、转印装置106、定影装置107以及排纸机构108。
48.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工作过程如下: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位于纸张存储单元102上方的搓纸机构103将纸张从纸张存储单元102取出,搬送单元104将纸张经搬送通道搬送到形成在处理盒105与转印装置106之间的夹挤区,纸张经过处理盒105与转印装置106之间夹挤区后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接着,纸张被搬送至定影装置107,纸张上的图像在定影装置107的高压高热的作用下被固定在纸张上,纸张经过定影装置107处理后,被搬送至排纸机构108,最后从排纸机构108排出。
49.为解决图像形成设备100打印小尺寸纸张,而打印后的纸张距离取纸口1011较远,不便于将打印后的纸张取出。本实施例沿着纸张传输的方向,在排纸机构108的后方设置有介质传输装置109,用于将打印好的小尺寸纸张推送至取纸口1011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介质指的是打印的纸张,因此,沿介质传输方向也可称为沿纸张传输方向。
50.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传输装置109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本体101上,并且介质传输装置109的一端靠近排纸机构108的排纸辊组1081设置,以使仅排纸辊组1081排出的纸张可传输至介质传输装置109上。
51.沿纸张传输方向,介质传输装置109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排纸托盘10和第二排纸托盘20,其中,第一排纸托盘10的第一端靠近排纸辊组1081设置,并可位于排纸辊组1081的下方;第一排纸托盘10的第二端靠近第二排纸托盘20的第一端设置,第二排纸托盘20的第二端靠近取纸口1011设置。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传输装置109还包括推杆30以及与推杆30连接的推杆移动单元,其中,推杆30可移动地安装在第一排纸托盘10上。示例性地,沿纸张传输方向,第一排纸托盘10设置有用于安装推杆30的滑槽,推杆30插接在滑槽内,且至少部分推杆30凸出于第一排纸托盘10的表面。
53.当推杆30处于初始状态时,推杆30位于第一排纸托盘10的第一端,并靠近排纸辊组1081设置。当推杆30处于工作状态时,推杆30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朝向第一排纸托盘10的第二端移动(图2中a方向),以将传输至第一排纸托盘10上的纸张推送至第二排纸托盘20。
54.推杆移动单元设置在本体101上,推动移动单元与推杆30位于第一排纸托盘10下方的一端连接,并能够为推杆30提供驱动力使得推杆30沿着滑槽移动。
55.本实施例中的推杆移动单元包括第一移动单元40和第二移动单元50,第一移动单元40和第二移动单元50分别移动安装在本体101上,且各移动单元的移动方向与推杆30的移动方向一致,即第一移动单元40和第二移动单元50分别能够沿着推杆30的移动方向相对本体101移动。第二移动单元50与第一移动单元40连接,并且第二移动单元50可相对第一移动单元40移动。
56.如图3所示,上述推杆30可连接在第二移动单元50的一端。例如,第一移动单元40的移动位移为l1,第二移动单元50相对第一移动单元40的移动位移为l2,或者说第二移动单元50在第一移动单元40上移动位移为l2,则推杆30的移动位移位l=l1+l2,因此,推杆30在第一排纸托盘10上的移动位移为第一移动单元40的移动位移和第二移动单元50的移动位移之和;即在推杆30的所需的移动位移一定的情况下,第一移动单元40和第二移动单元50
在本体101上的所需的移动距离较短。
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介质传输装置109,其包括沿纸张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排纸托盘10和第二排纸托盘20,推杆30移动设置在第一排纸托盘10上,在推杆移动单元的带动下,推杆30可将介质推送至取纸口1011;如此设置,以便于图像形成设备100打印小尺寸纸张时,方便取出打印纸张。
58.再者,推杆移动单元包括相互移动设置第一移动单元40和第二移动单元50,与相关技术中通过推动单元推动可移动板将纸张推出排纸盘相比,在相同的推杆30的移动位移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推杆移动单元各移动单元所需的移动长度更短,即移动单元所需的安装空间更小,有利于缩小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尺寸。
5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推杆移动单元还包括曲柄连杆机构和第一齿条60,其中,第一齿条60用于限制第一移动单元40的移动方向,曲柄连杆机构为第一移动单元40提供驱动力,以使第一移动单元40沿第一齿条60移动。
60.具体地,第一齿条60固定在本体101上,且第一齿条60在本体101上的延伸方向与推杆30的移动方向一致。第一移动单元40安装在第一齿条60上,并可沿第一齿条60移动,第一移动单元40可以是与第一齿条60啮合的齿轮,且第一移动单元40能够相对第一齿条60转动,同时进行平移。
61.曲柄连杆机构包括连杆71及圆盘曲柄72,其中,连杆71的一端与齿轮连接,连杆71的另一端与圆盘曲柄72连接。当圆盘曲柄72动作时,可带动连杆71远离圆盘曲柄72的一端移动,即连杆71可带动齿轮沿第一齿条60滚动。
62.相应的,第二移动单元50可以是与第一移动单元40配合的第二齿条,且第二移动单元50相对第一移动单元40可移动,使得第二移动单元50相对第一齿条60平移。示例性地,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60相对设置,并且第一齿条60和第二齿条分别与齿轮的两侧啮合;第二齿条滑动安装在本体101上,本体101上设置有滑槽,第二齿条嵌设在滑槽内,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推杆30的移动方向一致。
63.当曲柄连杆机构动作时,可带动齿轮沿第一齿条60滚动,可进一步带动第二齿条相对本体101滑动,推杆30设置在第二齿条的一端,可带动推杆30朝向第一排纸托盘10的第二端移动。
6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介质传输装置109还包括驱动机构。例如,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80,驱动电机80与曲柄连杆机构连接,并使得曲柄连杆机构动作。示例性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圆盘曲柄72,圆盘曲柄72设置有与连杆71连接的插接孔,圆盘曲柄72与驱动电机80连接,驱动电机80可带动圆盘曲柄72转动,以使连杆71与圆盘曲柄72的连接端位置发生变化。
65.为便于将连杆71与齿轮、圆盘曲柄72连接,连杆7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柱。连杆71呈扁平状结构,两个连接柱可位于连杆71的同一侧面上,或者两个连接柱可分别位于连杆71的相对设置的侧面上。其中一个连接柱插接至圆盘曲柄72的插接孔内,另一端连接柱插接至齿轮的中心孔内。
66.连杆71与圆盘曲柄72的连接柱随着圆盘曲柄72旋转形成的轨迹圆,轨迹圆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齿条60供齿轮移动的有效长度,防止齿轮从第一齿条60上脱落;再者,上述推杆30的所需的移动位移一定的情况下,第一移动单元40和第二移动单元50在本体101上
的所需的移动距离较短,相应的,圆盘曲柄72的尺寸可缩小,进一步减小圆盘曲柄72的安装空间,有利于缩小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尺寸。
67.可理解的是,圆盘曲柄72在驱动电机80的作用下,其可以正、反转,以使齿轮在第一齿条60上往复移动,即可实现推杆30在第一排纸托盘10上往复移动。
68.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排纸托盘10和第二排纸托盘20可倾斜设置在本体101上。具体地,第一排纸托盘10的第一端靠近排纸辊组1081设置,第一排纸托盘10的第二端斜向上设置,并靠近第二排纸托盘20的第一端设置,第二排纸托盘20的第二端斜向上设置。如此设置,可在第一排纸托盘10和第二排纸托盘20的下方形成推杆移动单元的安装空间,可优化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内部空间布局,以能够缩小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整体尺寸。
69.如图4所示,第二排纸托盘20的第一端可设置在第一排纸托盘10的第二端的下方,并且第二排纸托盘20的第一端与第一排纸托盘10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第一排纸托盘10和第二排纸托盘20的连接处形成限挡部21。如此设置,被推杆30推送至第二排纸托盘20上的纸张的一端与限挡部21抵接,可有效防止推送至第二排纸托盘20上的纸张因重力回退至第一排纸托盘10上,以及能够增加堆放至第二排纸托盘20的纸张积载量。
70.继续参阅图4,第二排纸托盘20的第二端设置有延伸部22,延伸部22可以是水平延伸部,其延伸方向与纸张传输方向相同,并且延伸部22可延伸至取纸口1011外部。如此设置,可使打印机在打印较大尺寸的纸张(例如,a4尺寸纸张)时,纸张被传输至第二排纸托盘20时,可防止纸张的先端超出打印机正面而导致纸张因自重掉落的现象。
7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100还包括多个传感器,各传感器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器信号连接;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纸张在介质传输装置109上的传输状态及纸张的大小,并将获得的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据此控制介质传输装置109的工作状态。
72.例如,在纸张传输方向上,第一排纸托盘10的上游设置排纸辊组1081。第一排纸托盘10上游设置有第一传感器91,第一传感器91设置在排纸辊组1081远离第一排纸托盘10的一侧,第一传感器91用于检测第一排纸托盘10上是否存在纸张。
73.排纸辊组1081的下游设置有第二传感器92,第二传感器92位于第一排纸托盘10靠近排纸辊组1081的一端,第二传感器92用来检测是否有纸张卡住,同时也可用来检测纸张的尺寸大小。
74.第一排纸托盘10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传感器93,第三传感器93用来检测推纸时是否有纸张卡住,第二排纸托盘2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四传感器94,第四传感器94用于检测第二排纸托盘20中是否存在纸张。
75.利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设备100(打印机)打印纸张时,参阅图2,若当图像形成设备100接收到a4尺寸或其他长尺寸纸张的打印作业命令后,打印机的控制器不发送信号启动驱动电机80,该介质传输装置109保持在初始状态。
76.经排纸机构108排出的纸张落在排纸辊组1081后方的第一排纸托盘10上,纸张的尾端可与推杆30平齐位置,而且纸张的先端落在第二排纸托盘20的延伸部22上,以便用户取出纸张,同时防止纸张自身重力而掉落。
77.如图5所示,当打印机接收a5尺寸或其他较短尺寸的纸张的打印命令后,纸张经排
纸辊组1081后落入第一排纸托盘10上,打印机的第一传感器91检测到第一排纸托盘10内有纸,则打印机的控制器启动驱动电机80工作。
78.该驱动电机80驱动圆盘曲柄7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圆盘曲柄72带动连杆71移动,连杆71带动齿轮在纸张传输方向上沿第一齿条60移动。第二齿条与齿轮啮合,从而第二齿条沿纸张传输方向移动,推杆30在第二齿条的带动下向第二排纸托盘20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纸张推向第二排纸托盘20,便于纸张取出。
79.当纸张被推到第二排纸托盘20后,打印机的控制器使驱动电机80反转,该驱动电机80驱动圆盘曲柄72沿与原来相反的方向旋转,圆盘曲柄72带动连杆71移动,连杆71带动齿轮在与纸张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沿第一齿条60移动,第二齿条与齿轮啮合,第二齿条沿与纸张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推杆30在第二齿条的带动下回到原位。因此,推杆30从初始位置将纸张推送至第二排纸托盘20上,然后在回到初始位置,形成一个搬送周期。
80.需要说明的是,当连续打印较短纸张时,一个搬送周期的时间t1要根据纸间距计算出的时间t2决定,且一个搬送周期的时间必须小于纸间距计算出的时间,即t1《t2;如此设置,可提升介质传输装置109的可靠性,保证每个较短纸张可被推送至取纸口1011,以方便取出。
81.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82.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83.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8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