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变电站线路搭接用牵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变电站线路搭接用牵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电站线路搭接用牵引机构。


背景技术:

2.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在变电站搭建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线路搭接牵引机构来对线路进行连接,但现有的线路搭接牵引机构存在一定的缺陷。
3.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817570a),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外侧安装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一侧连接有固定框架,且固定框架内部安装有牵引传动机构,所述固定框架外臂连接有固定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夹紧机构的作用下,通过将其线缆缠绕在绕线桩上,之后将其第二压线盘上开设开口套接在绕线桩上外螺纹杆上,之后对其外螺纹杆上进行锁紧手拧螺栓,从而实现对其绕线桩上缠绕的线缆进行压紧工作,且同时第一压线盘能够通过自身内部连接的第一轴承的内环与之支撑架所连接转轴之间固定连接,从而当线缆在牵引过程中,便于缠绕在绕线桩上的线缆能够进行转动收放工作。
4.上述专利虽然实现了对线缆进行压紧工作,便于线缆进行自动收放工作以及便于对其线缆进行自动化牵引工作等目的,但是上述专利所提到的线路牵引装置的适用范围低,只能用于地面线缆的牵引工作,不能用于空中的线缆牵引工作,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实用性,且上述专利所提到了线路牵引设备的角度不能灵活的调节,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现场的实际使用需求来对线缆的方向进行灵活的转换,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不便,从而降低了设备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线路搭接用牵引机构,解决了现有的变电站线路搭接用牵引机构不能用于空中线缆牵引工作和在牵引过程中线缆的方向不能灵活转换的问题。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变电站线路搭接用牵引机构,包括底座和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一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固定安装有卷筒,所述卷筒的表面固定卷绕有线缆,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板的一侧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牵引柱,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牵引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牵引柱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牵引柱的内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贯穿内槽并延伸至内槽的外部,所述牵引柱表面的另
一侧且位于第一转动杆的后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延伸至内槽外部一端的表面和从动杆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与线缆相配合使用的导向轮,所述第一转动杆和从动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
7.优选的,所述牵引柱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线缆相适配的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设置有多个且呈等距均匀分布于牵引柱表面的另一侧,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小齿轮,所述联动杆的一端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所述联动杆延伸至底座外部的一端与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部且位于联动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小齿轮相啮合的大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底座内腔的顶部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适配的环形滑槽。
9.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
10.优选的,所述底座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
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面板。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线路搭接用牵引机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变电站线路搭接用牵引机构,通过底板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板的一侧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牵引柱,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牵引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牵引柱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配合使用的滑槽,第一转动杆延伸至内槽外部一端的表面和从动杆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与线缆相配合使用的导向轮,第一转动杆和从动杆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使设备能够辅助工作人员对线缆进行牵引工作,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够满足空中的线路牵引,确保变电站线路搭接的正常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进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15.(2)、该变电站线路搭接用牵引机构,通过联动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小齿轮,联动杆延伸至底座外部的一端与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小齿轮相啮合的大齿轮,使设备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使用需求对线缆的方向进行灵活的转换,给工作人员的使用提供了方便,从而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进而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侧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的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牵引柱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20.图中:1、底座;2、底板;3、连接板;4、连接柱;5、卷筒;6、线缆;7、牵引柱;8、电动伸缩杆;9、连接杆;10、内槽;11、第一电机;12、第一转动杆;13、从动杆;14、导向轮;15、齿轮;
16、限位套筒;17、联动杆;18、小齿轮;19、第二电机;20、第二转动杆;21、大齿轮;22、第二滑块;23、环形滑槽;24、万向轮;25、把手;26、控制开关面板;27、第一滑块;28、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线路搭接用牵引机构,包括底座1和底板2,底板2顶部一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3,两个连接板3相对的一面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柱4,两个连接柱4之间固定安装有卷筒5,卷筒5的表面固定卷绕有线缆6,底板2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板3的一侧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牵引柱7,底板2的顶部且位于牵引柱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8,电动伸缩杆8,通过控制开关面板26进行控制,电动伸缩杆8的伸缩端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27,牵引柱7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一滑块27相配合使用的滑槽28,牵引柱7的内部开设有内槽10,内槽10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为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开关面板26进行控制,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12,第一转动杆12的一端贯穿内槽10并延伸至内槽10的外部,牵引柱7表面的另一侧且位于第一转动杆12的后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从动杆13,第一转动杆12延伸至内槽10外部一端的表面和从动杆13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与线缆6相配合使用的导向轮14,连个导向轮14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线缆6的尺寸,第一转动杆12和从动杆13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15,牵引柱7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与线缆6相适配的限位套筒16,限位套筒16设置有多个且呈等距均匀分布于牵引柱7表面的另一侧,底座1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7,联动杆17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小齿轮18,联动杆17的一端贯穿底座1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联动杆17延伸至底座1外部的一端与底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座1内腔的底部且位于联动杆1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9,第二电机19为伺服电机,通过控制开关面板26进行控制,第二电机1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20,第二转动杆2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小齿轮18相啮合的大齿轮21,第二转动杆20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底座1内腔的顶部转动连接,底板2底部的两侧均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2,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二滑块22相适配的环形滑槽23,底座1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4,底座1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把手25,底座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面板26。
23.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4.使用时,使用者将设备通过万向轮24和把手25的配合移动至使用地点,随后将卷筒5表面卷绕的线缆6一端引出,随后工作人员转动卷筒5,再将转动导出的线缆6贯穿多个限位套筒16并从两个导向轮14之间穿插至牵引柱7的另一端,随后通过控制开关面板26上的伸缩杆开关启动电动伸缩杆8,在电动伸缩杆8、连接杆9、第一滑块27和滑槽28的配合将牵引柱7转动至合适高度,随后再次通过控制开关面板26的第一电机开关启动第一电机11,达到带动第一转动杆12进行转动,并在两个齿轮15的配合下将带动从动杆13进行转动,同时在两个导向轮14的配合和人工辅助转动卷筒5达到对线缆6的输送,当在使用的过程中需
要对线缆6的角度进行调整时,通过控制开关面板26的第二电机开关启动第二电机19,使第二转动杆20进行旋转,随后在小齿轮18和大齿轮21的啮合下达到带动联动杆17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在不影响线缆6正常输送的前提下进行角度的转换。
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