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载货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
背景技术:2.载货电梯是一种用于提升货物的电梯,但现有载货电梯缺少稳定组件,提升大重量物品时不便于进行停靠,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3.现有载货电梯缺少稳定组件,提升大重量物品时不便于进行停靠,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以解决现有载货电梯缺少稳定组件,提升大重量物品时不便于进行停靠,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一种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包括箱体、稳定组件、放置组件和稳定槽,所述稳定组件安装在箱体的下方;所述放置组件设置在箱体内部的下方;所述稳定槽采用多个,且稳定槽开设在箱体内部下方的四个角部;
6.所述稳定组件包括安装板、立板、伸缩杆、稳定板和橡胶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箱体下方的中间位置;所述立板采用多个,且立板安装在安装板的下方四个角部;所述伸缩杆采用多个,且伸缩杆安装在立板相互背离一侧的下方;所述稳定板安装在伸缩杆的末端;所述橡胶板安装在稳定板背离伸缩杆的一侧。
7.优选的,所述放置组件包括放置板、支撑板、固定板和插杆,所述放置板设置在箱体的内部下方;所述支撑板采用两个,且支撑板安装在放置板下方的两端,该放置板位于箱体的内部下方;所述固定板采用两个,且固定板安装在放置板的两端,该固定板开设有通孔;所述插杆设置在固定板的通孔上,且插杆的下端位于稳定槽的内部。
8.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前侧采用敞口式设置;所述稳定槽对称设置,且稳定槽采用圆柱形,该稳定槽的深度等于箱体下部厚度的四分之三。
9.优选的,所述立板对称设置,且立板平行设置;所述伸缩杆通过导线与载货电梯的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稳定板与立板平行设置;所述橡胶板的尺寸与稳定板的尺寸匹配,且橡胶板的边沿与稳定板的边沿对齐。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对称设置,且支撑板的下端与箱体内部的下方贴合;所述固定板对称设置,且固定板的通孔与稳定槽对齐;所述插杆的尺寸与稳定槽的尺寸匹配,且插杆的上端位于固定板的上方。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的稳定组件的设置,当载货电梯的控制系统感应到平层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杆通电运行,伸缩杆推动稳定板和橡筋板移动,使橡胶板与载货电梯内部
两侧的侧板抵触,便于提升大重量物品时进行箱体的停靠,通过橡胶板与侧板贴合提高箱体停靠的稳定性,避免不安全情况的发生,提高载货电梯的安全性能。
13.2.本实用新型的放置组件的设置,使用时,插杆的下端插入稳定槽内,通过插杆和固定板实现对放置板的固定,避免提升时放置组件出现移动的现象,且便于将人员站在放置板上进行人员的提升,实现载货电梯的载物载人的多用途性能。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和稳定槽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稳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
19.1-箱体,2-稳定组件,21-安装板,22-立板,23-伸缩杆,24-稳定板,25-橡胶板,3-放置组件,31-放置板,32-支撑板,33-固定板,34-插杆,4-稳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1.实施例:
22.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包括箱体1、稳定组件2、放置组件3和稳定槽4,稳定组件2安装在箱体1的下方;放置组件3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下方;稳定槽4采用多个,且稳定槽4开设在箱体1内部下方的四个角部;箱体1的前侧采用敞口式设置;稳定槽4对称设置,且稳定槽4采用圆柱形,该稳定槽4的深度等于箱体1下部厚度的四分之三。
24.本实施例中,稳定组件2包括安装板21、立板22、伸缩杆23、稳定板24和橡胶板25,安装板21安装在箱体1下方的中间位置;立板22采用多个,且立板22安装在安装板21的下方四个角部;伸缩杆23采用多个,且伸缩杆23安装在立板22相互背离一侧的下方;稳定板24安装在伸缩杆23的末端;橡胶板25安装在稳定板24背离伸缩杆23的一侧;立板22对称设置,且立板22平行设置;伸缩杆23通过导线与载货电梯的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相连;稳定板24与立板22平行设置;橡胶板25的尺寸与稳定板24的尺寸匹配,且橡胶板25的边沿与稳定板24的边沿对齐;当载货电梯的控制系统感应到平层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杆23通电运行,伸缩杆3推动稳定板24和橡筋板25移动,使橡胶板25与载货电梯内部两侧的侧板抵触,便于提升大重量物品时进行箱体1的停靠,通过橡胶板25与侧板贴合提高箱体1停靠的稳定性,避免不安全情况的发生,提高载货电梯的安全性能。
25.本实施例中,放置组件3包括放置板31、支撑板32、固定板33和插杆34,放置板31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下方;支撑板32采用两个,且支撑板32安装在放置板31下方的两端,该放置板31位于箱体1的内部下方;固定板33采用两个,且固定板33安装在放置板31的两端,该固定板33开设有通孔;插杆34设置在固定板33的通孔上,且插杆34的下端位于稳定槽4的内部;支撑板32对称设置,且支撑板32的下端与箱体1内部的下方贴合;固定板33对称设置,且固定板33的通孔与稳定槽4对齐;插杆34的尺寸与稳定槽4的尺寸匹配,且插杆34的上端位
于固定板33的上方;使用时,插杆34的下端插入稳定槽4内,通过插杆34和固定板33实现对放置板31的固定,避免提升时放置组件3出现移动的现象,且便于将人员站在放置板31上进行人员的提升,实现载货电梯的载物载人的多用途性能。
26.工作原理
27.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当载货电梯的控制系统感应到平层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杆23通电运行,伸缩杆3推动稳定板24和橡筋板25移动,使橡胶板25与载货电梯内部两侧的侧板抵触,便于提升大重量物品时进行箱体1的停靠,通过橡胶板25与侧板贴合提高箱体1停靠的稳定性,避免不安全情况的发生,提高载货电梯的安全性能,插杆34的下端插入稳定槽4内,通过插杆34和固定板33实现对放置板31的固定,避免提升时放置组件3出现移动的现象,且便于将人员站在放置板31上进行人员的提升,实现载货电梯的载物载人的多用途性能。
28.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稳定组件(2)、放置组件(3)和稳定槽(4),所述稳定组件(2)安装在箱体(1)的下方;所述放置组件(3)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下方;所述稳定槽(4)采用多个,且稳定槽(4)开设在箱体(1)内部下方的四个角部;所述稳定组件(2)包括安装板(21)、立板(22)、伸缩杆(23)、稳定板(24)和橡胶板(25),所述安装板(21)安装在箱体(1)下方的中间位置;所述立板(22)采用多个,且立板(22)安装在安装板(21)的下方四个角部;所述伸缩杆(23)采用多个,且伸缩杆(23)安装在立板(22)相互背离一侧的下方;所述稳定板(24)安装在伸缩杆(23)的末端;所述橡胶板(25)安装在稳定板(24)背离伸缩杆(23)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组件(3)包括放置板(31)、支撑板(32)、固定板(33)和插杆(34),所述放置板(31)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下方;所述支撑板(32)采用两个,且支撑板(32)安装在放置板(31)下方的两端,该放置板(31)位于箱体(1)的内部下方;所述固定板(33)采用两个,且固定板(33)安装在放置板(31)的两端,该固定板(33)开设有通孔;所述插杆(34)设置在固定板(33)的通孔上,且插杆(34)的下端位于稳定槽(4)的内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前侧采用敞口式设置;所述稳定槽(4)对称设置,且稳定槽(4)采用圆柱形,该稳定槽(4)的深度等于箱体(1)下部厚度的四分之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22)对称设置,且立板(22)平行设置;所述伸缩杆(23)通过导线与载货电梯的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稳定板(24)与立板(22)平行设置;所述橡胶板(25)的尺寸与稳定板(24)的尺寸匹配,且橡胶板(25)的边沿与稳定板(24)的边沿对齐。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2)对称设置,且支撑板(32)的下端与箱体(1)内部的下方贴合;所述固定板(33)对称设置,且固定板(33)的通孔与稳定槽(4)对齐;所述插杆(34)的尺寸与稳定槽(4)的尺寸匹配,且插杆(34)的上端位于固定板(33)的上方。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途大载重量的载货电梯,包括箱体、稳定组件、放置组件和稳定槽;本实用新型中,稳定组件的设置,当载货电梯的控制系统感应到平层信号时,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杆通电运行,伸缩杆推动稳定板和橡筋板移动,使橡胶板与载货电梯内部两侧的侧板抵触,便于提升大重量物品时进行箱体的停靠,通过橡胶板与侧板贴合提高箱体停靠的稳定性,避免不安全情况的发生,提高载货电梯的安全性能;放置组件的设置,使用时,插杆的下端插入稳定槽内,通过插杆和固定板实现对放置板的固定,避免提升时放置组件出现移动的现象,且便于将人员站在放置板上进行人员的提升,实现载货电梯的载物载人的多用途性能。的载物载人的多用途性能。的载物载人的多用途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米高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