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包装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


背景技术:

2.食品包装袋,是包装设计的一种,生活中为了便于保鲜、储存食品,从而产生了产品包装袋。食品包装袋是指直接与食品接触,用于盛装和保护食品的容器。
3.如今的技术手段中,常会使用到一种环保可降解材料制成的食品包装袋,而现有的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够将袋口撕开合适的大小,从而对其内的食品进行合理的倾倒或取食,且不利于对取食产生的食品垃圾进行临时处理,实用性差,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从而有效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具有能够将袋口撕开合适的大小,从而对其内的食品进行合理的倾倒或取食和利于对取食产生的食品垃圾进行临时处理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包括可降解包装袋主体、包装袋底托以及包装袋封袋口,所述包装袋底托和所述包装袋封袋口分别连接于所述可降解包装袋主体的下方和上方,所述包装袋封袋口的表面上设有多条开封线和开封弧线以及单条开封横线,所述包装袋封袋口上靠近所述开封横线的边侧位置处设有撕口,所述包装袋封袋口内的两侧面是哪个分别设有第一主卡条和第一辅卡条,所述可降解包装袋主体的外侧连接有垃圾袋,所述垃圾袋的一侧内壁上设有一号内袋和二号内袋,所述一号内袋和所述二号内袋的内部分别设有湿纸巾和干纸巾。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垃圾袋内壁上靠近上开口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二主卡条,所述可降解包装袋主体外壁上与第二主卡条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二辅卡条,且所述第一主卡条和第二主卡条的一侧均一体成型有凸条,所述第一辅卡条和第二辅卡条上与凸条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之适配的凹槽,凸条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主卡条、所述第一辅卡条、第二主卡条和第二辅卡条均为橡胶构件。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内袋和所述二号内袋的顶部均设有开缝。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封线和所述开封弧线为连续结构,且所述包装袋封袋口上设有多个抠槽,抠槽内的上侧边处设置有防护条,防护条为硅胶构件。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垃圾袋和所述可降解包装袋主体上靠近所述第二主卡条和所述第二辅卡条的位置处以及所述包装袋封袋口上靠近所述第一主卡条和所述第一辅卡条的位置处均设有磁条,两部分磁条磁吸连
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垃圾袋的两侧均设有折边,所述折边处相对的两侧壁面间设有多个弹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包装袋封袋口上设有的多个开封线,以及开封横线的设置,使得人员可依据实际情况将包装袋封袋口处的一侧撕开合适的开口,配合第一主卡条与第一辅卡条之间凸条和凹槽的撕扯式卡接设计,令可降解包装袋主体的顶部可进行正常的食品倾倒取食处理,且在食品倾倒取食完成后,能够进行快速的可降解包装袋主体顶部开口的封闭操作,使得可降解包装袋主体内原装的食品保持正常的新鲜度,不易发生受潮等情况,结构简单,方便人员操作,解决了原先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够将袋口撕开合适的大小,从而对其内的食品进行合理的倾倒或取食的问题。
1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垃圾袋的设计,便于人员将取食食品产生的垃圾置于垃圾袋与可降解包装袋主体之间形成的垃圾腔中进行临时储放,且利用垃圾袋两侧折边及折边处设有的弹簧,能够在第二主卡条与第二辅卡条分离使,将垃圾袋口撑开,便于垃圾的快速储放,同时通过垃圾袋内壁上设有的一号内袋内的湿纸巾和二号内袋内的干纸巾,方便人员对取食过食品的嘴部周边进行快速清洁处理,实用性强,有效解决了原先不利于对取食产生的食品垃圾进行临时处理,实用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向剖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正向透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弹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可降解包装袋主体;2、包装袋底托;3、包装袋封袋口;4、垃圾袋;5、抠槽;6、第一主卡条;7、第一辅卡条;8、第二主卡条;9、第二辅卡条;10、一号内袋;11、湿纸巾;12、开封线;13、开封横线;14、开封弧线;15、防护条;16、撕口;17、二号内袋;18、干纸巾;19、凸条;20、凹槽;21、磁条;22、折边;2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包括
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包装袋底托2以及包装袋封袋口3,包装袋底托2和包装袋封袋口3分别连接于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的下方和上方,包装袋封袋口3的表面上设有多条开封线12和开封弧线14以及单条开封横线13,包装袋封袋口3上靠近开封横线13的边侧位置处设有撕口16,包装袋封袋口3内的两侧面是哪个分别设有第一主卡条6和第一辅卡条7,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的外侧连接有垃圾袋4,垃圾袋4的一侧内壁上设有一号内袋10和二号内袋17,一号内袋10和二号内袋17的内部分别设有湿纸巾11和干纸巾18,本实施方案中,利用相应的连接构件和结构,使食品取食过程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
23.具体的,垃圾袋4内壁上靠近上开口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二主卡条8,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外壁上与第二主卡条8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二辅卡条9,且第一主卡条6和第二主卡条8的一侧均一体成型有凸条19,第一辅卡条7和第二辅卡条9上与凸条19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与之适配的凹槽20,凸条19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且第一主卡条6、第一辅卡条7、第二主卡条8和第二辅卡条9均为橡胶构件,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卡条6与第一辅卡条7之间凸条19和凹槽20的撕扯式卡接设计以及第二主卡条8和第二辅卡条9之间凸条19和凹槽20的撕扯式卡接设计,使得相应的袋口能够被较好的封闭住,且本实用新型中,包装袋为可降解纸袋。
24.具体的,一号内袋10和二号内袋17的顶部均设有开缝,本实施例中,开缝的设计,便于对湿纸巾11和干纸巾18的取用,且湿纸巾11和干纸巾18均带有包装。
25.具体的,开封线12和开封弧线14为连续结构,且包装袋封袋口3上设有多个抠槽5,抠槽5内的上侧边处设置有防护条15,防护条15为硅胶构件,本实施例中,人员可利用包装袋封袋口3上的抠槽5对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进行相应的提拉携运操作,结构简单,利于人员操作。
26.具体的,垃圾袋4和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上靠近第二主卡条8和第二辅卡条9的位置处以及包装袋封袋口3上靠近第一主卡条6和第一辅卡条7的位置处均设有磁条21,两部分磁条21磁吸连接,本实施例中,两部分磁条21磁吸连接的设置,使得垃圾袋4的上开口处以及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上开口处的连接牢靠性更强,不易发生泄气,炸口等情况,安全性高。
27.具体的,垃圾袋4的两侧均设有折边22,折边22处相对的两侧壁面间设有多个弹簧23,本实施例中,利用垃圾袋4两侧折边22及折边22处设有的弹簧23,能够在第二主卡条8与第二辅卡条9分离使,将垃圾袋4的袋口撑开,便于垃圾的快速储放。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在需要对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内的食品进行取食操作时,可依据实际情况,在撕口16处进行手动撕扯,其中通过包装袋封袋口3上设有的多个开封线12,以及开封横线13的设置,使得人员可依据实际情况将包装袋封袋口3处的一侧撕开合适的开口,配合第一主卡条6与第一辅卡条7之间凸条19和凹槽20的撕扯式卡接设计,令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的顶部可进行正常的食品倾倒取食处理,且在食品倾倒取食完成后,能够进行快速的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顶部开口的封闭操作,使得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内原装的食品保持正常的新鲜度,不易发生受潮等情况,结构简单,方便人员操作,并且人员可利用包装袋封袋口3上的抠槽5对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进行相应的提拉携运操作,而在实际取食的过程中,通过垃圾袋4的设计,便于人员将取食食品产生的垃圾置于垃圾袋4与可降解包装袋主体1之间形成的垃圾腔中进行临时储放,且利
用垃圾袋4两侧折边22及折边22处设有的弹簧23,能够在第二主卡条8与第二辅卡条9分离使,将垃圾袋4的袋口撑开,便于垃圾的快速储放,同时通过垃圾袋4内壁上设有的一号内袋10内的湿纸巾11和二号内袋17内的干纸巾18,方便人员对取食过食品的嘴部周边进行快速清洁处理,实用性强,使食品取食过程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了对环保可降解食品包装袋高效稳定的使用操作。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