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打捞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定浮力水下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2.潜水打捞作为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海洋石油资源开发、船舶工业发展、海洋工程服务、临港码头航道建设、航海保驾护航、水电大坝维护、应急救助打捞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降落伞式水下空气提升袋作为潜水员水下起重作业中最常见的工具,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气体可被压缩的特性致使水下空气提升袋在不同的水深时因水压变化而会造成水下空气提升袋浮力的变化,可能引起以下事故:
3.当水下空气提升袋所起吊的重物因涌浪或者其他意外事件下沉一定深度以后,水下空气提升袋内的气体被压缩,造成水下空气提升袋的浮力变小而产生向下的加速度并开始下沉;随着水下空气提升袋的下沉,水压不断增大,水下空气提升袋内的空气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大,体积不断变小,向下的加速度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水下起重失效。
4.相反,当水下空气提升袋所起吊的重物因涌浪或者其他意外事件上浮一定深度以后,水压变小,水下空气提升袋内的气体体积增大,造成水下空气提升袋的浮力增大而产生向上的加速度并开始上浮;随着水下空气提升袋的上浮,水压不断减小,水下空气提升袋内的空气受到的压力继续减小,体积继续增大,向上的加速度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放漂。
5.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规范水下空气提升袋的操作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水下空气提升袋作业安全要求》、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ractor association,简称imca)2016年7月颁布的《guidance on open parachute type underwater air lift bags》等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操作方面的要求,但风险仍然存在,仍有因措施执行不到位或者控制措施失效造成放漂或者起重失效事故,对水下作业的潜水员及水面的作业船舶带来风险。
6.可见,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因措施执行不到位或者控制措施失效造成放漂或者起重失效事故会对水下作业的潜水员及水面的作业船舶带来风险。
7.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恒定浮力水下提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措施执行不到位或者控制措施失效造成放漂或者起重失效事故会对水下作业的潜水员及水面的作业船舶带来风险的问题。
9.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恒定浮力水下提升装置,包括:
10.气体容纳组件,用于容纳气体;
11.充放气组件,用于对所述气体容纳组件内部充放气;所述充放气组件设置于所述气体容纳组件上;
12.感应组件,用于感应所述气体容纳组件的加速度参数;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
气体容纳组件上;
13.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感应组件的感应值控制所述充放气组件充放气;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充放气组件和所述感应组件连接;
14.电源组件,用于为各零件供电;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气体容纳组件上,且分别与所述充放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15.优选地,所述气体容纳组件包括:水下空气提升袋,所述感应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上,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具有通气口,所述充放气组件封堵设置于所述通气口处。
16.优选地,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呈降落伞状。
17.优选地,所述气体容纳组件还包括:扣环,所述扣环设置于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的底端。
18.优选地,所述充放气组件包括:自动充气阀和自动排气阀,其中,所述自动充气阀设置于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的通气口处,所述自动排气阀设置于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的通气口处,所述自动充气阀和所述自动排气阀共同封堵所述通气口。
19.优选地,所述充放气组件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分别与所述自动充气阀和所述自动排气阀连接。
20.优选地,所述通气管具有第一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其中,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自动充气阀连接,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自动排气阀连接,所述第一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连接。
21.优选地,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气体容纳组件上。
22.优选地,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集成于所述充放气组件中。
23.优选地,所述感应组件还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充放气组件。
2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恒定浮力水下提升装置,可以根据水下空气提升袋的加速度参数而自动调整水下空气提升袋的充放气,从而保证水下空气提升袋在水中工作时浮力恒定,满足水中作业需要,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恒定浮力水下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恒定浮力水下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9.请参阅图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定浮力水下提升装置,包括:
30.气体容纳组件10,用于容纳气体;
31.充放气组件20,用于对所述气体容纳组件10内部充放气;所述充放气组件20设置于所述气体容纳组件10上;
32.感应组件30,用于感应所述气体容纳组件10的加速度参数;所述感应组件30设置于所述气体容纳组件10上;
33.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感应组件30的感应值控制所述充放气组件20充放气;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充放气组件20和所述感应组件30连接;
34.电源组件,用于为各零件供电;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气体容纳组件10上,且分别与所述充放气组件20、所述感应组件30和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35.当使用此恒定浮力水下提升装置时,感应组件30可以感应气体容纳组件10在水中的加速度方向,当感应到其加速度方向向上时,说明其浮力大于重力,为保证其浮力恒定,此时控制组件控制充放气组件20从气体容纳组件10内部向外放气直至浮力与重力二者相等;当感应到其加速度方向向下时,说明其重力大于浮力,为保证其浮力恒定,此时控制组件控制充放气组件20向气体容纳组件10内部充气直至浮力与重力二者相等。
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容纳组件10包括:水下空气提升袋11,所述感应组件30、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电源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11上,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11具有通气口,所述充放气组件20封堵设置于所述通气口处。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水下空气提升袋11内部充有空气,水下空气提升袋11只具有一个通气口,充放气组件20完全封堵此通气口,水下空气提升袋11内部只能通过通气口处的充放气组件20与外界进行空气沟通。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11呈降落伞状。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容纳组件10还包括:扣环12,所述扣环12设置于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11的底端。
4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扣环12用于供作业人员固定重物。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充放气组件20包括:自动充气阀21和自动排气阀22,其中,所述自动充气阀21设置于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11的通气口处,所述自动排气阀22设置于所述水下空气提升袋11的通气口处,所述自动充气阀21和所述自动排气阀22共同封堵所述通气口。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充气阀21只允许外界向水下空气提升袋11内部充气,自动排气阀22只允许从水下空气提升袋11内部向外界放气。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充放气组件20还包括:通气管23,所述通气管23分别与所述自动充气阀21和所述自动排气阀22连接。
4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23具有第一出口、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其中,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自动充气阀21连接,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自动排气阀22连接,所述第一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连接。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组件30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气体容纳组件10上。
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感应水下空气提升袋11的运动加速度方向,从而向控制组件发送信号,使其控制充放气组件20执行充放气操作。
4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加速度传感器集成于所述充放气组件20中。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组件30还包括:信号线31,所述信号线31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充放气组件20。
4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加速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通过信号线31传输至充放气组件20中。
5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恒定浮力水下提升装置,可以根据水下空气提升袋的加速度参数而自动调整水下空气提升袋的充放气,从而保证水下空气提升袋在水中工作时浮力恒定,满足水中作业需要,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