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船舶舱门液压控制系统的阀箱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船舶舱门液压控制系统的阀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舱门液压控制系统用的阀箱。


背景技术:

2.船舶舱门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阀组通常安装于舱门附近,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将控制阀组安装于具有密封性能的阀箱内,通常在阀箱的箱体与箱盖之间设置密封垫,然后通过连接件将箱盖连接于箱体上,连接件一般采用螺纹连接件,如螺栓、螺母配合将箱盖与箱体连接,或者在箱体上铰接螺杆,将螺杆转动至箱盖开设的插孔中,在通过螺杆上螺纹连接的螺母将箱盖压于箱体上,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船舶常常处于颠簸晃动之中,阀箱也一直处于晃动中,螺母在长期晃动、颤动中容易松脱,从而导致连接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船舶舱门液压控制系统的阀箱,以此解决螺纹连接带来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舱门液压控制系统的阀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5.箱体;
6.箱盖,所述箱盖的一侧铰接于所述箱体;
7.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箱盖的另一侧,所述连接板开设有定位槽;
8.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与箱体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9.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箱体,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定位槽中;
10.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铰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定位板具有施力面,所述施力面用于将所述连接柱定位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板的板面还开设有插孔;
11.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并插设于所述插孔中。
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定位柱之间并用于将所述定位柱推入所述插孔中。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弹性件可以实现定位柱自动插入插孔的动作,并且使定位柱保持定位于插孔中。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于所述连接柱外侧。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橡胶套可以降低磨损,并且减小安装、加工带来的尺寸误差,使得驱动面通过橡胶套可以将连接柱紧压于定位槽中。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操纵杆,所述操纵杆连接于所述定位板并伸出至所述定位板的外侧。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操纵杆便于人工驱动定位板运动。
1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上相对于所述施力面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受力面,所述受力面用于在所述连接柱进入所述定位槽中时受所述连接柱的推力,以此将所述定位板推出至所述定位槽的外侧。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受力面,使得连接柱在进入定位槽中时可以将定
位板推动至定位槽的两侧。
17.进一步地:同一块所述连接板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连接组件。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两侧限位,以此提高连接杆定位的稳定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定位柱插接于定位板的方式将定位板定位,由定位板将连接柱压紧于定位槽中,以此改变原有螺纹连接的结构,从而避免螺纹连接带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22.图3为图2中沿b-b的剖视图;
23.图4为受力面受力的示意图。
24.其中,
25.1箱体;
26.2箱盖;
27.3连接板,301定位槽,302槽体,303滑槽一,304滑槽二,305封板;
28.4连接组件,401连接柱,402定位板,403定位柱,404施力面,405插孔,406操纵杆,407弹性件,408凸台,409块体,410橡胶套,411受力面;
29.5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机械连接的方式可以在现有技术中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粘接、销连接、键连接、弹性变形连接、卡扣连接、过盈连接、注塑成型的方式实现结构上的相连;也可以是电连接,通过电传递能源或者信号;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具体实施例
32.如图1、2、3所示,一种船舶舱门液压控制系统的阀箱,包括:箱体1、箱盖2、连接板3、连接组件4、密封垫5,箱盖2的一侧铰接于箱体1,连接板3焊接于箱盖2的另一侧,连接板3伸出至箱盖2外侧的端部开设有定位槽301,密封垫5连接于箱盖2上并设置于箱盖2与箱体1之间,连接组件4设置于连接板3与箱体1之间,连接组件4用于将箱盖2定位于箱体1,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柱401、定位板402、定位柱403,连接柱401的一端铰接于箱体1,连接柱401的另一端转动插设于定位槽301中,定位板402铰接于连接板3,定位板402具有施力面404,施
力面404用于将连接柱401压紧于定位槽301中,定位板402的板面还开设有插孔405,定位柱403连接于连接板3并插设于插孔405中,通过采用插接连接的方式替代螺纹连接,以此避免螺纹连接在晃动过程中容易松脱的问题。
33.如图1所示,连接板3至少有一块,应根据箱体1、箱盖2尺寸设计,当其尺寸较小,采用一块连接板3与连接组件4配合即可以使箱盖2稳定定位于箱体1上时,采用一块连接板3即可,当采用多块连接板3时,连接板3应当依次间隔排列于箱盖2的同一侧边上。
34.如图2所示,同一块连接板3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对称设置于定位槽301的两侧,具体的,定位槽301的两侧槽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槽体302,槽体302为通槽,定位板402铰紧于通槽中,即定位板402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不会发生转动,以此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便于人工操纵。
35.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4还包括:操纵杆406,操纵杆406连接于定位板402背离定位槽301的端面,操纵杆406穿过槽体302伸出至连接板3的外侧,通过操纵杆406便于人工手动控制定位板402的转动角度。
36.如图3所示,连接组件4还包括:弹性件407,弹性件407设置于连接板3与定位柱403之间并用于将定位柱403推入插孔405中,具体的,连接板3开设有滑槽一303,定位柱403滑动插设于滑槽一303中,定位柱403外周凸设有环形的凸台408,凸台408滑动插设于滑槽一303侧壁对应开设的滑槽二304中,连接板3上还连接有封板305,封板305用于将滑槽二304封闭,弹性件407设置于封板305与凸台408之间,弹性件407采用圆柱压缩弹簧,圆柱压缩弹簧套设于定位柱403外侧,定位柱403的下端为定位端,定位端用于插设于插孔405中,定位柱403的上端伸出至封板305的外侧并连接有块体409,通过人工手持块体409,从而便于驱动定位柱403运动。
37.如图2所示,连接组件4还包括:橡胶套410,橡胶套410套设于连接柱401外侧,通过设置橡胶套410,使得施力面404将连接柱401压紧于定位槽301中时,由施力面404和定位槽301的槽壁对橡胶套410施力,一方面可以减少磨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安装尺寸、加工尺寸的误差带来的间隙,使得施力面404、定位槽301的槽壁能够完全紧压于橡胶套410上,以此保持连接柱401在定位槽301中定位的稳定性。
38.如图2所示,定位板402上相对于施力面404的另一侧面设置有受力面411,受力面411用于在连接柱401进入定位槽301中时接受连接柱401的推力,以此将定位板402推出至定位槽301的外侧,具体的,受力面411为斜面,同一块连接板3上的两个受力面411形成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小端朝向定位槽301内设置,连接柱401对受力面411施力原理如图4所示,连接柱401与受力面411接触点产生的推力f与受力面411表面垂直,推力f对铰接点产生的力矩使得定位板402绕铰接点朝向远离定位槽301的方向转动。
39.箱体1与箱盖2的闭合方式如下,将箱盖2转动至与箱体1贴合后,转动连接柱401,连接柱401通过对受力面411施力,推开定位板402后进入定位槽301中,通过手动推动操纵杆406,使得定位板402朝向连接柱401转动并由施力面404将连接柱401压紧于定位槽301中,同时定位柱403在圆柱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进入插孔405中,从而将定位板402定位,以此实现对连接柱401的定位,即实现了箱体1与箱盖2之间的定位,当需要开启箱盖2时,通过块体409将定位柱403从插孔405中抽出,并通过操纵杆406将定位板402转动至定位槽301的外侧,再转动连接柱401,即可以将箱盖2打开。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