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只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观测船技术。
背景技术:2.水下观测时,需要训练有素的潜水员穿戴潜水设备或驾驶船只使用昂贵的设备甚至驾驶潜艇潜入水下才能进行观测作业。尤其是需要长时间进行水下观测作业时,潜水员长时间潜入水底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潜水员还会受水温的影响,潜水时间和设备负重也有限;有些场景,如果人不亲历水下而只凭设备无法更好的观测水下事物;然而,使用潜艇造价比较高,后期维护和使用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深体水下观测船,工作人员可以在不佩戴任何装备的情况下长时间在水下进行观测,还能够在船舱中驾驶水下观测船前进、后退或转弯,到需要的地方进行观测;很好地保护工作人员安全,且还能装载大量仪器设备,且不受天气和温度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深体水下观测船的制造、使用和维护成本较低。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深体水下观测船,包括船舱和至少一个浮筒,所述的浮筒连接于船舱的上方,船舱上设有透明观测窗,船舱的顶部设置有入口通道,船舱的底部设置有摇摆式配重组件;
6.所述的船舱和/或浮筒上设置有推进器;
7.所述船舱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平衡调节装置。
8.所述的浮筒内设有安全气囊;
9.或者,安全气囊设置于安全气囊筒内,安全气囊筒通过连接件与浮筒和/或船舱相连。
10.所述的摇摆式配重组件包括配重块和至少两个配重块吊爪,所述的配重块上设有与所述配重块吊爪的下部相配合的t型滑梁。
11.所述的摇摆式配重组件还包括配重块定位卡,配重块定位卡通过定位卡螺母锁紧固定所述配重块。
12.所述配重块吊爪的上部与所述船舱的底部铰接。
13.所述配重块吊爪的上部通过重力安全调节组件与所述船舱相连,所述的重力安全调节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z型杠杆和钩爪连接件,z型杠杆的长臂端设有导磁体,所述的船舱上设有与所述导磁体配合的电磁铁,z型杠杆的折弯处通过安装座与所述船舱铰接,z型杠杆的短臂端设有爪钩,钩爪连接件的上部设有与所述爪钩配合的爪钩卡槽,钩爪连接件的下部与所述的配重块吊爪铰接;
14.所述的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吸附导磁体,两个爪钩对称插入爪钩卡槽内,摇摆式配重组件为挂接状态;
15.所述的电磁铁断电时,在摇摆式配重组件的重力作用下,两个爪钩从爪钩卡槽内脱出,摇摆式配重组件为脱离状态。
16.所述船舱的底部设有起落架,起落架的端部设有导向装置,所述的导向装置由导向杆和减震导向轮构成,减震导向轮设于导向杆的端部。
17.所述的平衡调节装置包括外壳、配重滑块和滑块定位框,外壳安装于所述船舱内,外壳内设有两个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架设有丝杆,丝杆与轴承座轴承连接,丝杆的一端设为动力连接件;配重滑块内设有让出所述丝杆的纵向条形通孔,配重滑块的底部通过滑动支撑机构置于所述船舱或外壳内,支撑状态下,所述丝杆不承受所述配重滑块的重力;所述的滑块定位框设置在所述的配重滑块上,滑块定位框与丝杆螺纹配合。
18.所述配重滑块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滑块定位框配合的卡槽,卡槽可以起到对滑块定位框进行限位的作用,所述的滑动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配重滑块底部的至少一个滚轮组件。
19.所述的船舱内设有单通道折叠座椅,所述的单通道折叠座椅包括结构对称的支撑梁、扶手支撑板、扶手、扶手支撑和扶手支撑止挡,还包括坐板和靠背板;
20.所述的支撑梁固定安装在所述的船舱内,扶手支撑板与支撑梁相连,所述的扶手支撑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扶手支撑板铰接,另一端与扶手铰接,所述的扶手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限制扶手支撑转动角度的扶手支撑止挡;
21.所述的坐板与其中一侧的支撑梁铰接,使得坐板可水平翻转收纳;所述的靠背板与其中一侧的支撑梁铰接,使得靠背板可竖直翻转收纳,坐板和靠背板同时收纳时形成行走通道。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1)本实用新型设有浮筒,浮筒能够使整个船身部分漂浮在水面上,增加了船身稳定性。船舱上有观测窗,这样船内人员不用使用价格高昂的潜艇或佩戴潜水用具就能够潜入水下更好的进行水下观测;在船舱内还能够承载和使用需要的仪器设备,而且不用做任何防水保护措施,即可在船舱内进行高效的水下观测作业。
24.2)本实用新型设有安全气囊,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进一步增加船只浮力,可防止船舱或浮筒被损坏漏水时沉入水底,提高了船只安全性。
25.3)本实用新型船舱内设有平衡调节装置,可调节船只各方位的配重,从而调节船身倾斜角度和平衡姿态。
26.4)本实用新型船舱的底部设置有摇摆式配重组件,使得配重块始终竖直朝向地球引力,能有效缓解和消除船身晃动和震动,有效提高了船只行进时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并且使船身吃水更深,船内人员可实现深体观测。
27.另外,摇摆式配重组件中的配重块可前后滑动调节位置,也可预先调节船只前后配重。
28.5)船舱底部设有重力安全调节组件,在发生危险时,如船舱漏水或检修时,可以主动释放配重,减少船体重力,避免船体沉入水下或便于检修调转。在实现摇摆式配重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配重脱离功能。
29.6)船舱内设有单通道折叠座椅,展开时可正常乘坐,折叠收纳时可形成行走通道,特别适用于本实用新型船舱内的狭窄单通道使用环境。
30.7)平衡调节装置在运作的过程中,通过滑块定位框与丝杆的配合,丝杆转动驱动滑块定位框移动,从而推动配重滑块移动,配重滑块承重在船舱的底板或外壳上,不会给丝杆加压,保证了丝杆能够顺滑运作,且有效延长了丝杆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平衡调节装置功耗。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轴测图一;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轴测图二;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重力安全调节组件挂接状态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重力安全调节组件脱离状态示意图;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z型杠杆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平衡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支撑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本实用新型配重滑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单通道折叠座椅展开状态示意图;
4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单通道折叠座椅收纳状态示意图;
43.图13为本实用新型总控制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4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深体水下观测船,包括船舱1和两个浮筒2,浮筒2安装在浮筒框内,所述的浮筒框通过斜支撑对称连接于船舱1的上方,船舱1上设有透明观测窗,船舱1的顶部设置有入口通道3,船舱1的底部设置有摇摆式配重组件4;所述的船舱1和/或浮筒2上设置有推进器8;所述船舱1的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平衡调节装置。
47.所述船舱1的底部设有起落架9,起落架9的端部设有导向装置,所述的导向装置由导向杆901和减震导向轮902构成,减震导向轮902设于导向杆901的端部。作为一种实施例,导向杆901为斜开口的,减震导向轮902外轮廓的宽度大于所述船舱1的宽度。
48.如图3所示,深体水下观测船可以做成热气球形状,球形浮筒形状与热气球的球体相似,入口通道3穿过球形浮筒2与球形浮筒2齐高或高于球形浮筒2,人员同样通过伸缩梯可以下到船舱1内。安全气囊7设置在球形浮筒2内,也可以设置在船体低于水面的其它部位。沉入水下的船舱1与热气球的吊篮相似,同样在船舱下部安装配重,推进器8可以安装在球形浮筒2和/或船舱1上。
49.如图4所示,深体水下观测船还可以做成飞艇形状,飞艇浮筒2形状与飞艇的气舱
相似,入口通道3穿过飞艇气舱型浮筒2与飞艇气舱型浮筒2齐高或高于飞艇气舱型浮筒2,人员同样通过伸缩梯可以下到船舱1内。安全气囊7设置在飞艇气舱型浮筒2内,也可以设置在船体低于水面的其它部位。沉入水下的船舱1与飞艇驾驶舱相似,同样在船舱1下部安装配重。推进器8可以安装在飞艇气舱型浮筒2和/或船舱1上。
50.所述的浮筒2内设有安全气囊7;或者,安全气囊7设置于安全气囊筒2003内,安全气囊筒2003通过连接件与浮筒框2001和/或船舱1相连。
51.如图5~图7所示,所述的摇摆式配重组件4包括配重块401和至少两个配重块吊爪402,所述的配重块401上设有与所述配重块吊爪402的下部相配合的t型滑梁403。
52.所述的摇摆式配重组件4还包括配重块定位卡404,配重块定位卡404通过定位卡螺母405锁紧固定所述配重块401(t型滑梁403)。
53.所述配重块吊爪402的上部可直接与所述船舱1的底部铰接。
54.所述配重块吊爪402的上部还可通过重力安全调节组件与所述船舱1相连,所述的重力安全调节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z型杠杆501和钩爪连接件502,z型杠杆501的长臂端设有导磁体503,所述的船舱1上设有与所述导磁体503配合的电磁铁504,z型杠杆501的折弯处通过安装座与所述船舱1铰接,z型杠杆501的短臂端设有爪钩505,钩爪连接件502的上部设有与所述爪钩505配合的爪钩卡槽506,钩爪连接件502的下部与所述的配重块吊爪402铰接;所述的电磁铁504通电时,电磁铁504吸附导磁体503,两个爪钩505对称插入爪钩卡槽506内,摇摆式配重组件4为挂接状态;
55.所述的电磁铁504断电时,在摇摆式配重组件4的重力作用下,两个爪钩505从爪钩卡槽506内脱出,摇摆式配重组件4为脱离状态。
56.如图8~图10所示,所述的平衡调节装置包括外壳601、配重滑块605和滑块定位框606,外壳601安装于所述船舱1内,外壳601内设有两个轴承座602,两个轴承座602之间架设有丝杆603,丝杆603与轴承座602轴承连接,丝杆603的一端设为动力连接件604;配重滑块605内设有让出所述丝杆603的纵向条形通孔607,配重滑块605的底部通过滑动支撑机构置于所述船舱1或外壳601内,支撑状态下,所述丝杆603不承受所述配重滑块605的重力。
57.所述的滑块定位框606设置在所述的配重滑块605上,滑块定位框606与丝杆603螺纹配合。
58.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8所示,所述的滑块定位框606为u型,套接在所述的配重滑块605上,滑块定位框606的两端与丝杆603螺纹配合。
59.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滑块定位框606也可以设计为单体结构,插入所述的配重滑块605内,滑块定位框606与丝杆603螺纹配合。
60.所述配重滑块605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滑块定位框606配合的卡槽608,卡槽608可以起到对滑块定位框606进行限位的作用,所述的滑动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配重滑块605底部的至少一个滚轮组件609。
61.平衡调节装置在运作的过程中,通过滑块定位框606与丝杆603的配合,动力连接件604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带动丝杆603转动驱动滑块定位框606移动,从而带动配重滑块605移动,配重滑块605承重在船舱1的底板或外壳601上,不会给丝杆603加压,减少了丝杆603转动阻力,保证了丝杆603能够顺滑运作,且有效延长了丝杆603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平衡调节装置功耗。
62.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的船舱1内设有单通道折叠座椅,所述的单通道折叠座椅包括结构对称的支撑梁1001、扶手支撑板1002、扶手1003、扶手支撑1004和扶手支撑止挡1005,还包括坐板1006和靠背板1007;
63.所述的支撑梁1001固定安装在所述的船舱1内,扶手支撑板1002与支撑梁1001相连,所述的扶手支撑1004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根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扶手支撑板1002铰接,另一端与扶手1003铰接,所述的扶手支撑板1002上设有用于限制扶手支撑1004转动角度的扶手支撑止挡1005;
64.所述的坐板1006与其中一侧的支撑梁1001铰接,使得坐板1006可纵向翻转收纳;所述的靠背板1007与其中一侧的支撑梁1001铰接,使得靠背板1007可横向翻转收纳,坐板1006和靠背板1007同时收纳时形成行走通道1008。
6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深体水下观测船,相比普通船,其船身更深,船身有支撑杆,支撑着浮筒,浮筒能够使整个船身部分漂浮在水面上,进一步增加船身稳定性;浮筒内有安全气囊,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进一步增加船只浮力,防止船舱被损坏漏水时沉入水底;船舱内人员不用携带任何装备的情况下,通过观测窗可以观测水下和水上景物;船舱内还能够承载和使用需要的仪器设备,而且不用做任何防水保护措施,即可在船舱内进行水下观测作业。船舱外有推进器,通过船舱内的控制系统和/或上位机遥控器可以控制船前进、后退或转弯;船底部有重力安全调节组件,重力安全调节组件能够增加船身吃水深度和稳定性,在发生危险时,如船舱漏水或检修时可以释放脱落,减少船体重力,避免船体沉入水下或便于检修调转;底部的起落架上还安装有导向装置,在船体进入特定区域或空间时起导向作用。
66.具体的,船身上部入口通道设有梯子,便于人员进出船舱;舱内有凳子用于人员乘坐。如图13所示,舱内还有控制系统、无线传输系统等,控制系统控制整个船的工作,无线传输系统实现船舱内部和外界远程数据交换;安全控制系统不但检测船内外安全参数还可以实现声光和无线报警功能;船舱内外还有灯光照明系统,为船舱内外照明,便于工作人员查看船舱内外情况;多媒体系统还能提供音视频播放功能;音视频系统能够拍摄和记录船舱内外音视频数据,同时也能在多媒体系统上播放;安全控制系统不但检测船内外安全参数还可以实现声光和无线报警功能;平衡系统由平衡控制模块、平衡装置和平衡控制器等组成,可以通过舱内主控制台和/副控制台手动调节平衡控制器调节整个船身倾斜角度和平衡姿态,也可以通过操纵台选择自动模式让平衡系统自动调节船身倾斜角度和平衡姿态,让驾驶者获得更加舒适的角度。新风温控系统可以为船舱提供新鲜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舱内外所有设备设施都与控制系统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和操纵杆通过传输系统实现船舱内部和外部设备设施的控制,还可以通过网络模块与云平台连接,实现与上位机的信息数据交换;控制整个船的工作;供电系统为整个船提供电能。
67.具体的,一种深体观测船,由船舱主体、浮筒支撑、左浮筒、右浮筒、安全气囊、侧翼、尾翼、观测窗、内框、密封圈、透明板(玻璃)、主风道、管道、内框、配重块、顶盖、推进器、导向装置、天线、声光报警器、驾驶员新型座椅、非驾驶员新型座椅、操纵杆、控制面板、多媒体面板、控制箱、伸缩梯以及控制系统和/或与控制系统相连接的安全控制系统、平衡装置、新风温控系统、音视频记录系统、多媒体系统、灯光系统、供电系统等组成。
68.船舱主体由入口通道、舱体、观测窗框、斜支撑、横梁、外摄像头安装座、天线安装座、盖板安装座、左侧翼支撑、右侧翼支撑、加强筋、左尾翼、右尾翼、右浮筒框、左浮筒框、左
浮筒框防撞胶卡、右浮筒框防撞胶卡、配重块支撑、下推进器支撑、吊耳、前挡板、侧槽、左侧槽、右侧槽、左支撑板、右支撑板和主机室等组成。
69.入口通道在舱体的上方,比舱体截面积小,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整个船体的排水量,还能够减小船体在水下的阻力,入口处有设备室,用来安装新风温控系统等设备。船舱主体的两侧通过斜支撑、横梁将左浮筒框和右浮筒框支撑固连在舱体和入口通道两边,并由左侧翼支撑、右侧翼支撑、加强筋和/或更多的加强筋连接加固;加强筋设置了尾翼,加强筋可以在左浮筒框和右浮筒框的上下左右各个位置;左浮筒框和右浮筒框的侧边分别有左浮筒框防撞胶卡和右浮筒框防撞胶卡,用来安装防撞胶;横梁上有摄像头安装座,用来安装摄像头;横梁上有天线安装座,用来安装天线。船舱主体的入口处还有盖板安装座,舱体后部安装有推进器支撑,推进器支撑也可以安在船舱主体外部任意地方;船舱主体下部设置有配重块支撑,让船舱主体放置时更加稳定;船舱主体设置有吊耳,用于吊装时挂钩;船舱主体上下左右还开有观测窗框;舱内底部有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两边分别有左侧槽和右侧槽,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中间还设置有主机室,所述主机室也可以设置在左侧槽和/或右侧槽等地方。
70.深体观测船左浮筒框和右浮筒框分别安装有左浮筒和右浮筒,左浮筒和右浮筒,左侧翼支撑和右侧翼支撑安装有左翼和右翼,加强筋上安装有检测模块室。
71.船舱主体上部入口盖板安装座上设置了盖板,盖板扣下关闭时可以遮风挡雨,防止异物进入船舱起到保护作用,打开盖板候人员可以进出船舱。
72.船舱主体的外部还设置有前照灯、灯、侧灯和尾灯,不但可以用来水下照明,还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73.推进器支撑上安装有上推进器和下推进器,也可以根据需要安装更多的推进器。
74.浮筒周围的左浮筒框防撞胶卡和右浮筒框防撞胶卡上安装有防撞胶,防止和减小发生碰撞对船身造成损伤,提高安全。
75.观测窗由前窗、上前窗、天窗、侧窗等组成,观测窗框安装有透明材料,将水与船舱内部隔开,避免水进入船舱内部,船舱内人员不用携带任何装备的情况下,通过观测窗可以观测水下和水上景物,船舱内可以安装和/或存放需要设备仪器,进一步的让工作人员更好的进行水下观测工作。
76.船舱内部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用来安装驾驶员新型座椅和非驾驶员新型座椅,在较窄的空间内便于人员乘坐、行走、安放设备以及检修维护。支撑板的左侧槽和右侧槽用来安放平衡装置和供电设备。
77.入口通道安有盖板,防止雨水等异物进入船舱,打开盖板通过伸缩梯进入船舱。入口通道处还有设备通道和设备室,设备通道和设备室设置有安装板,用来安装新风温控系统主机和/或其他设备,安装板还设置有检测窗,便于安装、检测和维护设备通道内的设备仪器。
78.船身的船舱主体上还有观测窗,用于船舱内人员观测水下和水上景物。
79.船舱主体的内壁还安装有管道,用来布线和通风,内摄像头、音响和照明灯。
80.横梁上安装了摄像头,辅助舱内查看外部景物;内摄像头还可以安在船舱主体的其他部位。
81.横梁上安装了天线,增强物联网深体观测船的通讯信号强度;天线上还有警示灯,
警示灯可以显示各种颜色,以向外界简要表达信息;例如绿色表示正常,黄色表示需要帮助,红色表示有紧急事情发生。
82.船体的底部安装有起落架,船体停泊在平台上浮力小于自身重量,起落架可以支撑和稳固船身停在平台上。
83.船身底部起落架上安装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主要由导向杆和减震导向轮等组成,船体进入特定区域和空间时能够起导向作用,纠正船体行驶方向,使船体按规定的线路行驶。减震导向轮与导向杆配合外轮廓比船舱主体下部宽,并且又减震作用,避免对船体造成损伤。
84.配重块不但能够左右自由摆动还能够前后滑动,配重块前后滑动可以来调整整个船体前后的倾斜角度;进一步的由于船内外设备设施重量分布不均,船身在水下倾斜角度会发生变化,根据需要通过调整配重块的重量和/或前后位置,可以调节船身前后左右的倾斜角度,使其达到需要的倾斜角度或水平。当调整到需要的角度时,用配重块定位卡卡在配重块滑梁上,这样就能够固定配重块,使其不能滑动,从达到保持船体前后倾斜角度的作用。配重块吊爪与钩爪连接件呈铰链连接,并且可以围绕穿销转动,从而让配重块可自由摆动;当船体发生倾斜和摇晃时,配重块的自由摆动不但可以消除船体的倾斜和摇晃,配重块能够增加船身总量,使得船身重心向下,与浮筒配合可以让船漂浮在水面上;还始终给予船体一个垂直向下的离心力,与浮筒配合可以让船漂浮在水面上。配重块可以设置为1个或多个。
85.船舱主体上设置有观测窗框,观测窗框上安装有压条、密封条、透明物质等部件,压条紧固的压在密封条和透明物质上,使密封条和/透明物质粘着在观测窗框上,将水隔绝在船舱外面,确保舱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透明物质可以为玻璃和/或耐力板等,船舱内人员可以透过观测窗看到水下和水上的景物。
86.伸缩梯可分为上下两节或者多节,这里以两节为例;伸缩梯上节和伸缩梯下节之间可以固定滑动来增加和缩短变换长度,伸缩梯上节和伸缩梯下节分别有上止挡和下止挡,可以控制伸缩梯上节和伸缩梯下节最大展开行程,防止两者分离。使用时,伸缩梯下节伸出,增加长度,人员就可以攀爬伸缩梯进出船舱内;当不用试伸缩梯下节可以缩回伸缩梯上节内,给船舱内部腾出更多空间。
87.新型座椅,主要应用在较狭窄的空间通道,尤其是像本实用新型物联网深体观测船这样的单通道,既可展开变形为可以座靠的座椅,也能够收拢变形成方便通行的通道。
88.新型座椅由左支撑梁、右支撑梁、左扶手支撑板、右扶手支撑板、左扶手、右扶手、坐板、靠背板、扶手支撑、左扶手支撑止挡和右扶手止挡等组成;左支撑梁和右支撑梁对整个新型座椅起定位固定作用,左扶手支撑板固定在左支撑梁左侧,左扶手通过扶手支撑连接在左扶手支撑板上,并且能够左右移动;扶手支撑两两组合使得左扶手无论左移还是右移都能一直保持扶手与左扶手支撑板保持平行或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左扶手支撑止挡安装在扶手支撑板上,通过限制左扶手支撑转动角度,限制左扶手左右移动的距离;防止扶手移动超过安全行程损坏船舱以及船舱内的设备设施和/或人员,让乘坐人员能够舒适的放置手臂;右扶手原理与左扶手相同。
89.乘坐时,坐板可以平架在左支撑梁和右支撑梁上,其中一端与左支撑梁或右支撑梁铰链连接,这里以右支撑梁为例;靠背板竖立架靠在左支撑梁和右支撑梁上立柱上,其中
一端与左支撑梁或右支撑梁铰链连接,这里以与左支撑梁为例;这样人员就可以座靠在新型座椅上。
90.需要通行时,首先将左扶手移到右边,右扶手移到左边,坐板就能够向左边翻开;同时靠背板也能够向右展开,新型座椅中间就腾出通道,便于通行。当需要座靠时,可以放下坐板和靠背板,将左扶手右移、右扶手左移;这样就能够变形成为一种可以座靠带扶手的椅子。
91.新型驾驶员座椅,其基本结构原理与新型座椅相同,不同的是左扶手和右扶手进行设备和部件的加装,在左扶手和/或右扶手上连接了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报警器、多媒体控制器和显示屏等。新型驾驶员座椅一般安装在船舱内最前端,但也不局限于安装在第二、第三或者后端等其他位置。
92.右扶手上有操纵手柄,驾驶人员通过操纵手柄可以控制船前进、后退或转弯;通过控制面板和/或控制屏可以控制摄像头、灯光、音响、推进器、新风温控系统等设备;多媒体控制屏可以控制播放音视频;紧急报警器可以再与到紧急情况下按压和/或旋转发出或取消报警信号。
93.控制面板上有新风温控系统控制器,可以调节风力的大小和温度。
94.控制面板上有平衡装置控制器,控制器有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选择手动模式时通过手动操纵操纵控制器调节平衡装置改变船体倾斜角度,通过倾斜仪可以查看船身倾斜角度和是否水平;按压自动模式时系统能够根据选择设置自动调节船身倾斜角度。入口通道的地方也安装有平衡装置控制器,便于工作人员在外部调整船的倾斜角度,也可以用遥控器控通过无线的方式遥控控制系统调节平衡装置使船身达到想要的倾斜角度或水平。
95.入口通道处有设备室,设备室内安装有新风温控系统主机等仪器设备,入口通道空气通过新风温控系统过滤和温度调节后,进入主风道,然后经过管道,由内框输出,向整个舱室提供新鲜和温度适宜的空气;最后由入口排出实现整个船舱的换气。
96.浮筒由筒身、推进器安装座、防撞胶和挂钩等组成,筒身由密度很轻、质量很小的物质做成,其浮力大于整个船体的重量,能够让船漂浮在水面上。整个浮筒呈长条形,能够减小船在水下行驶的阻力;浮筒内部还有安全气囊,能够在船舱渗水和/或浮力被破坏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整个船体的浮力,防止船完全沉入水下。浮筒的前端有挂钩,物联网深体观测船发生故障不能正常运用需要被救援和被牵引时使用,或者在进入停机坪等场景是牵引使用。浮筒的尾部有推进器安装座,可以安装推进器;防撞胶可以减小避免船体发生碰对船身造成的损伤,提高安全。
97.平衡装置由外壳、轴承座、丝杆、动力连接件、滑块、滑块定位框等组成,外壳内两端有轴承座,用来承载丝杆,丝杆一端与动力连接件连接,滑块定位框和滑块串在丝杆上,滑块可以顺着丝杆左右滑动;动力连接件可以连接外部旋转动力使得丝杆旋转,丝杆旋转能够控制定位框在丝杆上移动,从而带动滑块滑动;由于滑块具有一定的重量,滑块的滑动就能调整船体前后重量,从而达到调整船身在水下姿态的目的。
98.如图13所示,水下观测船控制系统由主机、安全控制系统、平衡系统、新风温控系统、音视频记录系统、多媒体系统、灯光系统、供电系统以及地面单元等组成。所述物联网深体观测船主机和安全系统与平衡系统、新风温控系统、音视频记录系统、多媒体系统、灯光系统、供电系统、上位机以及地面单元等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的方式连接。
99.所述安全控制系统由人机界面、控制器、控制面板、扩展模块、通讯模块、电源控制模块、指示灯、开关/按钮、继电器、plc逻辑编程控制器、显示模块、逻辑控制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定位巡航模块以及检测模块等组成。不但能够通过人机界面和控制器本地操控其他系统设备设施和设置系统参数;还能使用上位机、地面单元远程控制器本地操控其他系统设备设施和设置系统参数。安全控制系统还具有安全检测功能,可以将其他系统的工作数据信息收集分析保存,并发送给云平台服务器,通过上位机和地面单元可以远程掌握船体工况以及设备仪器测试的数据信息;也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对船体的要操控。安全控制系统带有液体检测仪,如果有水侵入船舱内和/或液位超过安全界限,可以自动或手动按压报警按钮向控制系统发出报警信息,甚至控制打开安全气囊,增加船体浮力;重力安全调节组件开锁,配重块脱落,减小船体重量;同时向外界发出声光报警,并且通过无线传输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报警信息; 进一步确保安全。
100.所述平衡系统由平衡控制模块、平衡装置和平衡控制器等组成,可以通过舱内主控制台和/副控制台手动调节平衡控制器调节整个船身倾斜角度和平衡姿态,也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和/或操纵台选择自动模式让平衡系统自动调节船身倾斜角度和平衡姿态;船外的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平衡系统调节船身倾斜角度和平衡姿态。
101.所述新风温控系统由控制屏、新风温控系统控制器、风机、物理净化装置、负离子发生器、新风温控系统主机、制热设备、温控模块、风道和内框等组成。通过人机界面、操控控制屏和/或新风温控系统控制器就能够调整进入船舱内部新鲜空气的风量和温度。
102.所述音视频记录系统由摄像头、拾音器、显示屏、录像机交换机、视频播放器、音频播放器、麦克风、对讲机等组成,可以采集船舱内外影音信息数据储存并上传。船舱内外都安装有摄像头,舱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显示屏查看舱内外影像。所述音视频记录系统还能够通过安全控制系统连接到云平台服务器以及互联网,实现数据交换;让船舱内的工作人员能够与外界视频和语音通话;同时还能够远程实时查看和记录舱内情况。
103.所述多媒体系统由多媒体控制屏、多媒体控制器、音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等组成,能够根据选择和需要播放音视频;多媒体系统也可以冗余音视频记录系统,共享多媒体控制屏、多媒体控制器、频播放器、视频播放器;所述多媒体系统还能够通过安全控制系统连接到云平台服务器以及互联网,实现数据交换。
104.所述灯光系统由前照灯、远光灯、近光灯、装饰灯、氛围灯、远红外灯、报警灯、灯光控制器以及灯光控制模块等组成,可以通过人机界面和/或灯光控制器可以开启和关闭各灯光以及调节各灯光亮度、颜色、闪亮、常亮方式;为船舱内外照明,便于工作人员更好的观测船舱内外情况,尤其是夜晚等光线不好的情景。
105.所述供电单元,由变压器、副变压器、电源保护模块、充电器、主供电控制模块、副供电控制模块、主供电电池、副供电电池、供电控制模块等组成,受安全控制单元控制,优先有主供电模块和主供电电池为所有系统提供电能,当主供电模块故障自动转为副供电模块控制供电;当主供电电池故障或亏电时,自动转换由副供电电池供电,同时云平台服务器和上位机可通过通信网络对供电单元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参数记录分析。
106.地面单元由无线通讯模块、服务器、控制台、逻辑控制模块、信号灯/指示灯、继电器、plc逻辑编程控制器、显示模块、音视频多媒体、储存模块、输入/输出模块、信号基站等组成,能够与物联网深体观测船进行远程数据交换,实现远程控制控制其工作和设定参数。
10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