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船舶过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运输的船舱过桥。


背景技术:

2.组合式船舱过桥用于在船舶开完工艺孔后,连接船舶外板与内纵壁,便于船舱内部的货物运输以及人员进出。现有的船舱过桥普遍是由多块板架通过普通焊接及拼接而成,其存在的缺点是:由于需要使用多块板架进行拼接,在船舱内部的安装速度慢,施工周期比较长;同时安装每块板架的散件较多,在运输过程中占用空间比较大,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桥不便于装运并且安装速度慢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包括,骨架单元,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承载梁,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承载梁的折叠杆,所述折叠杆与所述承载梁铰接;承载单元,包括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承载梁的配合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两侧设置有固定钩,所述固定钩与所述承载梁的侧面配合。
6.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板的两侧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等距的第一凹槽,并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距离相等。
7.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承载梁的宽度。
8.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单元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位于两侧的所述承载梁上,并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
9.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折叠杆包括铰接在同一根所述承载梁上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所述承载梁上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铰接。
10.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交叉设置,并且在交叉点进行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交叉设置,并且在交叉点设置进行铰接;所述承载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滑动配合。
11.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折叠杆还包括第二支撑筒,所述第二支撑筒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所述承载梁的铰接处。
12.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梁
为h型钢。
13.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骨架单元可以折叠,便于运输,在安装过程中可直接进行安装,无需现场组装,省时省力;承载板的设置既能满足在承载板上运输货物,又能对对骨架单元进行固定,使骨架单元定型,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实例1中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结构图。
16.图2为实例1中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折叠杆示意图。
17.图3为实例1中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承载板示意图。
18.图4为实例1中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的第一支撑筒示意图。
19.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骨架单元100、固定单元200、承载梁101、折叠杆102、第一连杆102a、第二连杆102b、第三连接杆102c、第四连接杆102d、第二支撑筒102e、承载板201、固定钩201a、第一凹槽201b、支撑板202。
具体实施方式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实施例1
22.参照图1~4,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便于运输的组合式船舱过桥包括骨架单元100和固定单元200。
23.骨架单元100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承载梁101,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承载梁101的折叠杆102,所述折叠杆102与所述承载梁101铰接。
24.承载单元200包括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承载梁101的配合的承载板201,所述承载板201两侧设置有固定钩201a,所述固定钩201a与所述承载梁101的侧面配合。
25.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201的两侧交错设置有若干个等距的第一凹槽201b,并且所述第一凹槽201b的宽度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201b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两块承载板201能够完美的拼接在一起。
26.较佳的,所述第一凹槽201b的深度大于所述承载梁101的宽度。第一凹槽201b的深度优选为承载梁101的宽度加上固定钩201a的厚度,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使相邻的两块承载板201无缝拼接在一起,另一方面,承载梁101的位置也可以通过承载板201进行限位。
2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单元200还包括支撑板202,所述支撑板202设置于位于两侧的所述承载梁101上,并与所述第一凹槽201b配合。支撑板202的作用是支撑整个过桥。
28.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杆102包括铰接在同一根所述承载梁101上的第一连杆102a和第二连杆102b,以及连接在相邻的所述承载梁101上的第三连杆102c和第四连杆102d;所述第一连杆102a和所述第三连杆102c铰接,所述第二连杆102b和所述第四连杆102d铰接
2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102a和所述第二连杆102b交叉设置,并且在交叉点进行铰接,所述第三连杆102c和所述第四连杆102d交叉设置,并且在交叉点设置进行铰接;所述承载梁10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滑槽101a,两个所述滑槽101a分别与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连杆102a和所述第三连杆102c滑动配合。这样设置是进一步使骨架单元100更加稳定,不会产生晃动,安全性更好。
30.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杆102还包括第二支撑筒102e,所述第二支撑筒102e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102a、第二连杆102b、第三连杆102c和第四连杆102d与所述承载梁101的铰接处。第二支撑筒102e起到支撑各个连杆的同时还能起到防止各个连杆上下晃动的作用。
31.优选的,所述承载梁101为h型钢。
32.综上所述,事先将承载梁101和折叠杆102组装好,当本发明所述过桥结构运输到指定地点后,拉动两边的承载梁101,使过桥结构散开,到一定距离后,将承载板201搭接在承载梁101上,将所有的承载板201搭接好后,将支撑板202连接在最边上的承载板201上,起到整体支撑,最后再将支撑板202固定即可。
33.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发明作出具体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应该理解为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进行修改或改进,这些修改和改进都在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