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设备无人投放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需求的逐步提升,水下科考项目对水下探索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在一些投放平台上,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考察及作业项目,对不同的设备和材料进行投放,而在刮风下雨等气象条件下,依靠人工在船体甲板进行设备投放,或人工潜水进行考察,人力消耗及危险性都较大,而目前的投放平台均为固定式结构,受限于布放平台的尺寸,所投放的设备及材料大小均有限,并且在转运过程中,投放平台所占用的空间也较大,不方便对购房平台进行大量拖曳或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投放的设备及材料大小均有限,并且在转运过程中,投放平台所占用的空间也较大,不方便对购房平台进行大量拖曳或携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包括对接框架、船体、控制设备舱、绳索布放总成、水下探测器和探测器固定总成;
6.所述船体的数量为两个;
7.所述对接框架包括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侧框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船体相铰接,第二侧框架的一端与另一个船体相铰接,所述第一横梁的一面和第二横梁的一面铰链连接,所述第一侧框架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铰链连接的一面,所述第二侧框架的领一端铰接于第二横梁和第一横梁铰链连接的一面;
8.所述控制设备舱设置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
9.所述绳索布放总成与船体相连接,并与控制设备舱电连接,绳索布放总成设置于两个船体之间,绳索布放总成上设有绳索和卷收筒,绳索的一端与卷收筒相连接;
10.所述水下探测器与绳索的另一端相连接,并与控制设备舱电连接;
11.进一步地,还包括装配面板和船体横梁,所述绳索布放总成和所述探测器固定总成与装配面板可拆连接,所述船体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船体可拆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探测器固定总成还包括引导滚轮,所述引导滚轮的数量为两个,并通过轮轴连接于装配面板上,两个引导滚轮的弧面相对设置,绳索的侧边与引导滚轮相对设置的弧面相接触。
13.进一步地,所述船体横梁通过插销与船体可拆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装配面板设有投放口,所述投放口贯穿装配面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
1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设备舱还包括天线,所述天线于控制设备舱电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探测器还包括叶轮护罩和流量检测叶轮,所述叶轮护罩等间距布设于水下探测器的侧壁上。
1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设备舱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的顶部相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绳索布放总成选用电动绞车。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设有减重凹槽。
20.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铰接船体的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以及相互铰接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使得布放平台的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可以依靠铰接的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调整角度以调整间距,实现对船体之间放置设备的尺寸适配,方便在收放尺寸较大的设备及物料时,对投放平台进行宽度调整,并且在需要对投放平台进行收纳时,可依靠折叠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实现对投放平台间距的缩短,方便投放平台的拖曳和收纳。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宽度可调式水下设备布放平台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船体;
25.11、装配面板;12、船体横梁;13、引导滚轮;14、投放口;
26.20、对接框架;
27.21、第一侧框架;22、第二侧框架;23、第一横梁;
28.24、第二横梁;25、减重凹槽;
29.30、控制设备舱;
30.31、天线;
31.40、绳索布放总成;
32.41、绳索;42、卷收筒;
33.50、水下探测器;
34.51、叶轮护罩;52、流量检测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36.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下设备固定式布放平台,包括船体10、对接框架20、控制设备舱30、绳索布放总成40和水下探测器50。所述船体10的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设置,两个船体10之间设有间隔空间。所述对接框架20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船体10相连接,对接框架20包括第一侧框架21、第二侧框架22、第一横梁23和第二横梁24,第一侧框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船体10相铰接,第二侧框架22的一端与另一个船体10相铰接,所述第一横梁23的一个侧面和第二横梁24的一个侧面相对设置,并且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第一侧框架21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铰链连接的侧面上,所述第二侧框架
的领一端铰接于第二横梁和第一横梁铰链连接的一面。所述控制设备舱30连接于第一横梁23和第二横梁24的顶部。所述绳索布放总成40连接于装配面板11上,装配面板11通过船体横梁12与船体10相连接,并且绳索布放总成40与控制设备舱30电连接。绳索布放总成40连接于装配面板11上,进而通过船体横梁12与船体10相连接,绳索布放总成40为电动绞车,电动绞车上设有绳索41和卷收筒42,绳索41的一端与卷收筒42相连接,另一端与水下探测器50相连接,并且水下探测器50与控制设备舱30电连接,水下探测器50包括叶轮护罩51和流量检测叶轮52,所述叶轮护罩51等间距布设于水下探测器50的侧壁上。
37.根据上述结构,在水下设备固定式布放平台的使用过程中,依靠两个船体漂浮于水面上,对接框架横跨两个船体进行连接,在展开过程中,通过调整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的倾斜角度,使得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及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相对船体的高度方向距离进行调整,适配待收放的设备及材料,并依靠不同长度的,通过插销连接船体的横梁进行固定。控制设备舱装配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顶面,避免装配在船体装配面板所在区域,出现占用空间及影响设备存放的问题,且避免较小的浪花卷至控制设备舱造成渗水问题。绳索布放总成连接于装配面板上,进而通过船体横梁与船体相连接。在需要收放水下探测器时,作为绳索布放总成的电动绞车收到控制设备舱的释放电信号,通过电机的动力输出轴控制卷收筒转动。卷收筒转动的过程中,环绕卷收筒设置的绳索向下释放水下探测器,直至电动绞车将水下探测器释放至指定深度,停止电动绞车的转动,水下探测器进行指定深度的探测作业,叶轮护罩保护流量检测叶轮,流量检测叶轮通过转速检测水下流速。当需要拉起水下探测器时,控制设备舱发送的收纳电信号,作为绳索布放总成的电动绞车收到控制设备舱的释放电信号,通过电机的动力输出轴控制卷收筒向相反方向转动,拉动绳索及绳索上连接的水下探测器上拉。在折叠收纳的过程中,拆离控制设备舱、装配面板和船体横梁,将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成m字型折叠,使得两个船体侧面相互贴合。通过设置铰接船体的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以及相互铰接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使得布放平台的两个船体之间的间距可以依靠铰接的第一侧框架和第二侧框架调整角度以调整间距,实现对船体之间放置设备的尺寸适配,方便在收放尺寸较大的设备及物料时,对投放平台进行宽度调整,并且在需要对投放平台进行收纳时,可依靠折叠第一侧框架、第二侧框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实现对投放平台间距的缩短,方便投放平台的拖曳和收纳。
38.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绳索布放总成、探测器固定总成可直接依靠横梁连接于船体之间。
39.请参阅图1,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固定总成60还包括引导滚轮13,所述引导滚轮13的数量为两个,并通过轮轴连接于装配面板11上,两个引导滚轮13的弧面相对设置,绳索41的侧边与引导滚轮相对设置的弧面相接触。通过设置相对设置的引导滚轮,在水下探测器收纳和释放的过程中,绳索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引导滚轮的弧面之间移动,避免在收纳过程中绳索与船体或装配面板边缘摩擦,缩短绳索或船体、装配面板的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引导滚轮上设有凹槽,绳索与凹槽接触,方便引导绳索维持在引导滚轮之间的区域内。
40.请参阅图1,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控制设备舱30还包括天线31,所述天线31与控制设备舱30电连接。通过设置天线电连接控制设备舱,方便操作人员以无线的方式进行远
程控制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有线连接控制室的方式进行远程操作。
41.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所述装配面板11设有投放口14,所述投放口贯穿装配面板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通过设置投放口,方便物料由装配面板上方向下投放。
42.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筒61在水平方向的截面为椭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较窄的两侧朝向船体10的前后移动方向,通过设置椭圆形结构的收纳筒,便于降低水流阻力,且为不同尺寸的水下探测器提供定位叉在接触水下探测器侧壁时的固定空间,提高收纳筒对不同尺寸水下探测器的适配能力。
43.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叉电机,固定叉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定位叉相连接,在没有叶轮护罩及流量检测叶轮的情况下,依靠固定叉电机带动定位叉沿铰接点转动,以接触或脱离水下探测器。
44.在上述实施例中,船体可采用圆筒型船体,也可采用流线型船体。
45.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2,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侧框架21、第二侧框架22、第一横梁23和第二横梁24上设有减重凹槽25.通过设置减重凹槽,降低船体上方的重量,降低船体重心。
46.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