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设备布放回收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下设备升降机构及航行设备。
背景技术:2.现有水下设备布放回收装置采用多组平行四边形伸缩栅栏铰接形成断面呈三角形的伸缩架,在伸缩架的中心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与伸缩架连接,由液压油缸驱使伸缩架作伸缩移动;该种水下设备布放回收装置的伸缩架包括多组伸缩栅栏以扩大布放回收的距离,易发生变形,可支撑的水下设备的重量小,尤其是航行设备面对高海况时,水下设备在水下受到阻力更大,伸缩架容易折弯。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设备升降机构及航行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下设备布放回收装置需设置多组伸缩栅栏而导致易变形和易折弯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设备升降机构,包括:
5.基座,设有伸缩槽;
6.第一管体,与所述伸缩槽间隙配合,且能够相对所述基座作伸缩移动;
7.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管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管体作伸缩移动;
8.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管体作伸缩移动;
9.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体上,与所述第二管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二管体作伸缩移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管体插设于第一管体中,且在第二驱动件的驱使下作伸缩移动,第一管体插设于基座中,且在第一驱动件的驱使下作伸缩移动,第二管体和第一管体的管状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栅栏结构在伸缩时机械强度大,不易被折弯。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还开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伸缩槽相邻,所述收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管体露出所述伸缩槽的端部相连。
12.具体地,第一驱动件的伸缩端沿收容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第一管体能够沿伸缩槽的长度方向伸缩移动,第一驱动件的伸缩端与第一管体的露出端部相连。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容槽和伸缩槽相邻设置,收容槽既可以收容第一驱动件,提高第一驱动件的防护性,同时可以缩短第一驱动件和第一管体之间的连接距离,提高动力传递效率。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座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伸缩槽形成于所述座体中,所述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与所述座体的横向
平行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板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设有与所述座体的纵向平行的第二连接面。
15.具体地,第一连接板用于与船体的横向安装面连接,第一连接面与横向安装面对接,第二连接板用于与船体的纵向安装面连接,第二连接面与纵向安装面对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体分别与船体的横向安装面和纵向安装面相连,即船体分别在横向和纵向固定支撑座体,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固定座体,提高了座体的稳定性。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连接所述座体和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所述座体和所述第二连接板。
18.具体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可选为三角形状的板状结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对座体的支撑力,使得座体更稳固地固定于船体上。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还包括罩设于所述座体外的加强座。
21.具体地,加强座与座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对座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支撑力,进一步提高了座体的稳定性。
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还包括罩设于所述座体外的防水罩。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罩用于密封座体在纵向上的端部,防止水溅入座体的内部,造成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短路。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的露出所述伸缩槽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伸缩端铰接。
26.具体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驱动件通过转动销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驱动件的伸缩端可发生细微幅度的转动。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第一连接件和第一驱动件之间的配合程度。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的露出所述伸缩槽的端部设有第一过线件,所述第二管体露出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过线件对应的第二过线件。
29.具体地,用于连接水下设备的线缆穿设于第一过线件的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件的第二过线孔。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线件和第二过线件可以使得连接水下设备的线缆可以沿着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延伸,使得线缆更加规整。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下设备升降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管体露出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的用于与水下设备连接的安装座。
32.具体地,安装座设有两个安装爪,水下设备安装于两个安装爪之间。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水下设备安装便利性。
3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航行设备,包括船体和上述的水下设备升降机构,所述水下设备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船体上。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水下设备升降机构的机械强度,使其不易折弯。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设备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3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设备升降机构的剖视图;
3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座的爆炸图;
4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管体的立体结构图;
4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管体的立体结构图;
4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立体结构图。
43.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44.100-水下设备升降机构;
45.1-基座;2-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4-第一驱动件;5-第二驱动件;6-水下设备;7-安装座;
46.11-座体;12-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第一加强板;15-第二加强板;16-加强座;17-防水罩;21-第一连接件;22-第一过线件;31-第二过线件;71-安装爪。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4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5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设备升降机构100,包括:基座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一驱动件4和第二驱动件5;基座1设有伸缩槽;第一管体2与伸缩槽间隙配合,且能够相对基座1作伸缩移动;第二管体3与第一管体2间隙配合,第二管体3能够相对第一管体2作伸缩移动;第一驱动件4设于基座1上,与第一管体2连接,第一驱动件4用于驱使第一管体2作伸缩移动;第二驱动件5设于第一管体2上,与第二管体3连接,第二驱动件5用于驱使第二管体3作伸缩移动。
52.本实施例提供的水下设备升降机构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53.水下设备升降机构100用于安装于航行设备上,其中基座1固定于船体上,具体可安装于船体的月池位置,基座1沿纵向布置;将水下设备6安装于第二管体3的露出第二管体3的端部上,第一驱动件4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第一驱动件4与第一管体2连接,用于驱使第一管体2相对基座1伸缩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管体3相对基座1伸缩移动,同时第二驱动件5固定设置在第一管体2上,用于驱使第二管体3相对第一管体2伸缩移动,进而使得第二管体3相对基座1伸缩的范围更大。
54.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水下设备升降机构100包括相对基座1可伸缩的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水下设备6的升降距离为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的伸缩距离,满足了水下设备6的长距离的布放回收,同时保证了水下设备升降机构100在升起时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收容至基座1时,占用基座1在伸缩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5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管体3插设于第一管体2中,且在第二驱动件5的驱使下作伸缩移动,第一管体2插设于基座1中,且在第一驱动件4的驱使下作伸缩移动,第二管体3和第一管体2的管状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栅栏结构在伸缩时机械强度大,不易被折弯。
56.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1上还开设有用于收容第一驱动件4的收容槽,收容槽与伸缩槽相邻,收容槽的长度方向与伸缩槽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驱动件4的伸缩端与第一管体2露出伸缩槽的端部相连。
57.具体地,第一驱动件4的伸缩端沿收容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第一管体2能够沿伸缩槽的长度方向伸缩移动,第一驱动件4的伸缩端与第一管体2的露出端部相连。
5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容槽和伸缩槽相邻设置,收容槽既可以收容第一驱动件4,提高第一驱动件4的防护性,同时可以缩短第一驱动件4和第一管体2之间的连接距离,提高动力传递效率。
59.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1包括座体11、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伸缩槽形成于座体11中,第一连接板12设于座体11上,第一连接板12设有与座体11的横向平行的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板13设于座体11上,第二连接板13设有与座体11的纵向平行的第二连接面。
60.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2用于与船体的横向安装面连接,第一连接面与横向安装面对接,第二连接板13用于与船体的纵向安装面连接,第二连接面与纵向安装面对接。
6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体11分别与船体的横向安装面和纵向安装面相连,即船体分别在横向和纵向固定支撑座体11,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固定座体11,提高了座体11的稳定性。
62.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1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第一加强板14连接座体11和第一连接板12,第二加强板15连接座体11和第二连接板13。
63.具体地,第一加强板14和第二加强板15可选为三角形状的板状结构。
6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对座体11的支撑力,使得座体11更稳固地固定于船体上。
65.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1还包括罩设于座体11外的加强座16。
66.具体地,加强座16与座体11、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相接。
6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对座体11、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的支撑
力,进一步提高了座体11的稳定性。
68.在一个实施例中,基座1还包括罩设于座体11外的防水罩17。
6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罩17用于密封座体11在纵向上的端部,防止水溅入座体11的内部,造成第一驱动件4和第二驱动件5的短路。
70.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的露出伸缩槽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件21,第一连接件21与第一驱动件4的伸缩端铰接。
71.具体地,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一驱动件4通过转动销连接,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一驱动件4的伸缩端可发生细微幅度的转动。
7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一驱动件4之间的配合程度。
73.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的露出伸缩槽的端部设有第一过线件22,第二管体3露出第一管体2的端部设有与第一过线件22对应的第二过线件31。
74.具体地,用于连接水下设备6的线缆穿设于第一过线件22的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件31的第二过线孔。
7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线件22和第二过线件31可以使得连接水下设备6的线缆可以沿着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延伸,使得线缆更加规整。
76.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水下设备升降机构100还包括设于第二管体3露出第一管体2的端部的用于与水下设备6连接的安装座7。
77.具体地,安装座7设有两个安装爪71,水下设备6安装于两个安装爪71之间。
7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水下设备6安装便利性。
79.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航行设备,包括船体和上述的水下设备升降机构100,水下设备升降机构100安装于船体上。
8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水下设备升降机构100的机械强度,使其不易折弯。
8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