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收紧浮力装置的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收紧浮力装置的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船用救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收紧浮力装置的救生衣。


背景技术:

2.救生衣(life jacket)又称救生背心,是一种救护生命的服装,设计类似背心,采用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neoprene),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一般使用年限为5-7年,是船上、飞机上的救生设备之一。一般为背心式,用泡沫塑料或软木等制成。穿在身上具有足够浮力,使落水者头部能露出水面。
3.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救生衣结构简单,功能性十分单一,为了提升穿戴后的稳定性,需要在底部安装绑带,但是底部安装绑带没有可调式收纳机构,导致长期拖在外侧,磨损比较严重,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救生衣会的浮力会通过手臂连接端进行拉扯,导致手臂端的摩擦力比较大,舒适性很差,同时救生衣的充气气囊一旦发生破损便无法使用,导致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自动充气收紧浮力装置的救生衣,解决目前市面上的救生衣结构简单,功能性十分单一,为了提升穿戴后的稳定性,需要在底部安装绑带,但是底部安装绑带没有可调式收纳机构,导致长期拖在外侧,磨损比较严重,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救生衣会的浮力会通过手臂连接端进行拉扯,导致手臂端的摩擦力比较大,舒适性很差,同时救生衣的充气气囊一旦发生破损便无法使用,导致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收紧浮力装置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背心、缝接在救生背心外侧面上的浮力泡沫块和自动充气装置,所述的救生背心下端后侧缝接有内置充气气囊的底部支撑罩,所述的底部支撑罩下端连接有底部绑带,所述的底部绑带后侧顶端与救生背心背面缝接固定,所述的救生背心外侧面位于手臂穿戴口内侧面均缝接有环形内部气囊,所述救生背心两侧的浮力泡沫块一侧均缝接有上收纳罩布和下收纳罩布,所述的上收纳罩布内侧面上端和下收纳罩布外面下端均缝接有条形魔术贴,所述的自动充气装置固定安装在上、下收纳罩布连接端之间,所述的救生背心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连通自动充气装置、充气气囊和环形内部气囊内部相连通的内部输气管,所述的救生背心内侧面位于内部输气管外侧黏贴固定有防刮布。
6.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固定,所述的救生背心外侧位于浮力泡沫块外围缝接固定有上收紧绑带和下收紧绑带,所述的上收紧绑带两端缝接固定有二点式卡扣,所述的下收紧绑带两端和底部绑带前端缝接有三点式卡扣,所述的下收紧绑带和底部绑带之间通过三点式卡扣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隐藏收纳和提升耐用性,所述救生背心的手臂穿戴口内侧面
位于环形内部气囊外围具有侧向收纳罩布,所述的侧向收纳罩布近环形内部气囊面边缘位置缝接有相互配合的闭合用魔术贴。
8.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收纳,提升收纳空间,所述的下收纳罩布内侧面上黏贴固定有内部收纳罩布,所述的内部收纳罩布和下收纳罩布组成上端开口的内部储物兜。
9.进一步地,为了配合方便折叠收纳,避免压损,延长使用寿命,所述的底部支撑罩下端缝接有底部连接套,所述的底部支撑罩通过底部连接套套在底部绑带上和底部绑带活动连接,所述的底部支撑罩外侧面上黏贴固定有多个相互配合的底部条形魔术贴,所述的底部支撑罩通过底部条形魔术贴相互粘合折叠收纳在底部绑带外侧。
10.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后侧收纳,所述的救生背心背面上缝接有v型排布的后置收纳绑带,所述的后置收纳绑带非缝接顶端缝接有与三点式卡扣相配合的插扣。
11.进一步地,为了自动对破损处进行修补密封,所述的充气气囊与内部输气管连接端内部和环形内部气囊与内部输气管连接端内部均插接有固体密封液。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收紧浮力装置的救生衣在救生背心下端的底部绑带上连接有内置充气气囊的底部支撑罩,在救生背心两侧的手臂穿戴口内侧缝接有环形内部气囊,在救生背心外侧的上、下收纳罩布连接端之间可拆卸安装有自动充气装置,在落水之后自动充气装置自动启动对充气气囊和环形内部气囊充气,使得底部支撑罩自动展开,提升穿戴者底部的支撑面积,同时环形内部气囊膨胀挤出,收紧手臂穿戴口的内部开口,在保证人员穿戴稳定性的同时提升穿戴舒适度;
14.(2)在内部输气管连接端插接有固体密封液,如果气囊外壁产生破损的话,高压气体会带动固定密封液到破损口位置,通过自动遇水或者人工按压使其与水相融形成胶装物质,从而对气囊破损端进行密封填堵,从而避免泄气,大大提升救生衣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中底部支撑罩的剖视图。
18.图3是本发明中底部支撑罩连接端的剖视图。
19.图中:1.救生背心,2.浮力泡沫块,3.自动充气装置,4.充气气囊,5.底部支撑罩,6.底部绑带,7.环形内部气囊,8.上收纳罩布,9.下收纳罩布,10.条形魔术贴,11.内部输气管,12.防刮布,13.上收紧绑带,14.下收紧绑带,15.二点式卡扣,16.三点式卡扣,17.侧向收纳罩布,18.闭合用魔术贴,19.内部收纳罩布,20.底部连接套,21.底部条形魔术贴,22.后置收纳绑带,23.插扣,24.固体密封液。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21.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收紧浮力装置的救生衣,包括救生背心1、缝接在救生背心1外侧面上的浮力泡沫块2和自动充气装置3,自动充气装置3由内置二氧化碳的
小型钢瓶螺纹连接自动顶针组成,与市面上的遇水自动充气装置的结构原理相同,为直接采购获得,救生背心1下端后侧缝接有内置充气气囊4的底部支撑罩5,底部支撑罩5下端连接有底部绑带6,底部绑带6后侧顶端与救生背心1背面缝接固定,救生背心1外侧面位于手臂穿戴口内侧面均缝接有环形内部气囊7,救生背心1两侧的浮力泡沫块2一侧均缝接有上收纳罩布8和下收纳罩布9,上收纳罩布8内侧面上端和下收纳罩布9外面下端均缝接有条形魔术贴10,自动充气装置3固定安装在上、下收纳罩布连接端之间,救生背心1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连通自动充气装置3、充气气囊4和环形内部气囊7内部相连通的内部输气管11,救生背心1内侧面位于内部输气管11外侧黏贴固定有防刮布12。
22.实施例:底部绑带6可以通过三点式卡扣16向前翻转与下收紧绑带14两端固定连接,用于穿戴固定;也可以向后翻转与后置收纳绑带22的插扣23卡接固定来收纳。当掉落在水里内部时,液体进入自动充气装置3内部,控制内部的阻挡块遇水溶解,顶针受弹簧挤压,戳破钢瓶顶端的密封膜,钢瓶通过内部输气管11向充气气囊4和环形内部气囊7内部充气,充气气囊4通过膨胀使得底部支撑罩5向前撑开,在穿戴者裆部形成一个支撑垫,提升底部接触面积,环形内部气囊7充气膨胀,在提升舒适度的同时提升浮力。
23.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固定,救生背心1外侧位于浮力泡沫块2外围缝接固定有上收紧绑带13和下收紧绑带14,上收紧绑带13两端缝接固定有二点式卡扣15,下收紧绑带14两端和底部绑带6前端缝接有三点式卡扣16,下收紧绑带14和底部绑带6之间通过三点式卡扣16固定连接。
24.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隐藏收纳和提升耐用性,救生背心1的手臂穿戴口内侧面位于环形内部气囊7外围具有侧向收纳罩布17,侧向收纳罩布17近环形内部气囊7面边缘位置缝接有相互配合的闭合用魔术贴18。
25.实施例:在没有充气时,通过闭合用魔术贴18来闭合环形内部气囊7两侧的侧向收纳罩布17外部开口,保证环形内部气囊7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26.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收纳,提升收纳空间,下收纳罩布9内侧面上黏贴固定有内部收纳罩布19,内部收纳罩布19和下收纳罩布9组成上端开口的内部储物兜,进一步地,为了配合方便折叠收纳,避免压损,延长使用寿命,底部支撑罩5下端缝接有底部连接套20,底部支撑罩5通过底部连接套20套在底部绑带6上和底部绑带6活动连接,底部支撑罩5外侧面上黏贴固定有5个相互配合的底部条形魔术贴21,底部支撑罩5通过底部条形魔术贴21相互粘合折叠收纳在底部绑带6外侧。
27.实施例:通过交错排列固定方式安装底部条形魔术贴21,通过折叠黏贴固定来缩小底部支撑罩的收纳面积,将其缩在后侧,避免影响正常行动,也便于提升耐用性和防止折压破损。
28.进一步地,为了配合后侧收纳,救生背心1背面上缝接有v型排布的后置收纳绑带22,后置收纳绑带22非缝接顶端缝接有与三点式卡扣16相配合的插扣23,进一步地,为了自动对破损处进行修补密封,充气气囊4与内部输气管11连接端内部和环形内部气囊7与内部输气管11连接端内部均插接有固体密封液24。
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0.(1)本发明的一种具有自动充气收紧浮力装置的救生衣在救生背心1下端的底部绑带6上连接有内置充气气囊4的底部支撑罩5,在救生背心1两侧的手臂穿戴口内侧缝接有
环形内部气囊7,在救生背心1外侧的上、下收纳罩布连接端之间可拆卸安装有自动充气装置3,在落水之后自动充气装置3自动启动对充气气囊4和环形内部气囊7充气,使得底部支撑罩5自动展开,提升穿戴者底部的支撑面积,同时环形内部气囊7膨胀挤出,收紧手臂穿戴口的内部开口,在保证人员穿戴稳定性的同时提升穿戴舒适度;
31.(2)在内部输气管11连接端插接有固体密封液24,如果气囊外壁产生破损的话,高压气体会带动固定密封液24到破损口位置,通过自动遇水或者人工按压使其与水相融形成胶装物质,从而对气囊破损端进行密封填堵,从而避免泄气,大大提升救生衣的安全性。
32.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