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充气的救生气囊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自动充气的救生气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充气的救生气囊。


背景技术:

2.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中较为常用的设备,在水中套在身上可提供稳定的浮力,广泛应用于船舶航运、抗洪救灾以及水上休闲活动等领域。现有的救生圈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实心救生圈,采用聚苯乙烯塑料制成实心结构,由于塑料材料本身强度不够,导致塑料容易破损,使用寿命短,且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另一种是充气式救生圈,此类救生圈为空心结构,使用时通过气筒或人工吹气对救生圈内部进行充气,充气过程缓慢,使用麻烦。现有的自动充气救生圈结构简单,不具备其他功能,大大降低救援速度和生还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充气的救生气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充气的救生气囊,包括防水外壳、内囊和填充有二氧化碳的储气罐,所述内囊可拆卸地置于所述防水外壳内部,所述内囊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储气罐置于所述防水外壳内并与所述开口相连通,其瓶口处设置有刺破装置,所述防水外壳内部设置有led灯带、水位仪和北斗定位装置,所述水位仪与所述刺破装置信号连接,所述防水外壳的外部内圆周上设置有防脱落固定带,所述防脱落固定带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扣,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连接扣相连接或相远离,所述防水外壳的外部外圆周上设置有反光带和防扎破保护带,所述防水外壳的外部外圆周上可是有若干个连接带环,所述防扎破保护带穿入所述连接带环内。
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脱落固定带的两端上设置有若干个调节孔和固定块,所述防脱落固定带的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所述连接扣和卡扣进行对折,同一端相应的所述调节孔相对应,所述固定块依次穿过相应的调节孔进行固定。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水外壳的外部外圆周上设置有若干个把手,所述把手呈中心对称设置。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水外壳和所述内囊的材质为eva。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气罐与所述内囊的所述开口之间通过导气管进行连接,所述导气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开口内,另一端与所述储气罐的出气口相连接。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囊的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导气管的外侧面紧密接触。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脱落固定带的中部缝合或粘设在防水外壳的外部内圆周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当水位仪检测到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将信号发送给刺破装置,刺破装置将储气罐的瓶口刺破,储气罐内的二氧化碳充气至内囊内,使内囊和防水外壳迅速膨胀,实现快速自动充气,通过led灯带与反光带相配合持续发出强光,使得人员更容易被察觉,提高获救率,通过北斗定位装置对人员进行实时定位,有效提高救援效率,穿戴时,防脱落固定带套设在人员腰部上,将卡扣卡入连接扣内进行锁紧固定,使防脱落固定带与腰部紧密贴合,避免救生气囊从人体上脱落,通过防扎破保护带避免防水外壳被外部位置划破,保证防水外壳的使用强度,能够有效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防脱落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防水外壳;2、内囊;21、开口;3、储气罐;4、刺破装置;5、led灯带;6、水位仪;7、北斗定位装置;8、防脱落固定带;81、连接扣;82、卡扣;83、调节孔;84、固定块;9、反光带;10、防扎破保护带;11、连接带环;12、把手;13、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8.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19.如图1

3所示,一种自动充气的救生气囊,包括防水外壳1、内囊2和填充有二氧化碳的储气罐3,所述内囊2可拆卸地置于所述防水外壳1内部,所述内囊2上设置有开口21,所
述储气罐3置于所述防水外壳1内并与所述开口21相连通,其瓶口处设置有刺破装置4。所述防水外壳1内部设置有led灯带5、水位仪6和北斗定位装置7,所述水位仪6与所述刺破装置4信号连接。北斗定位装置7对人员进行实时定位,有效提高救援效率。所述防水外壳1的外部内圆周上设置有防脱落固定带8,所述防脱落固定带8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扣81,另一端设置有卡扣82,所述卡扣82与所述连接扣81相连接或相远离。穿戴时,防脱落固定带8套设在人员腰部上,将卡扣82卡入连接扣81内进行锁紧固定,使防脱落固定带8与腰部紧密贴合。所述防水外壳1的外部外圆周上设置有反光带9和防扎破保护带10,所述防水外壳1的外部外圆周上可是有若干个连接带环11,所述防扎破保护带10穿入所述连接带环11内。防扎破保护带10避免防水外壳被外部位置划破,保证防水外壳1的使用强度,能够有效保护人员生命安全。连接带环11使得防水外壳与防扎破保护带10的连接更加紧密稳定。led灯带5与反光带9相配合持续发出强光,使得救援目标更加明显,提高救援效率。救生气囊未充气时整体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且避免因体积过大造成过度拥挤。当水位仪6检测到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将信号发送给刺破装置4,刺破装置4将储气罐3的瓶口刺破,储气罐3内的二氧化碳充气至内囊2内,使内囊2和防水外壳1迅速膨胀,实现快速自动充气。其中,刺破装置4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应知晓的公知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20.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防脱落固定带8的两端上设置有若干个调节孔83和固定块84,所述防脱落固定带8的两端分别穿过相应的所述连接扣81和卡扣82进行对折,同一端相应的所述调节孔83相对应,所述固定块84依次穿过相应的调节孔83进行固定。通过调节孔83的设置,使得防脱落固定带8的长度能够根据不同人员的腰围进行调整,使得防脱落固定带8与腰部紧密贴合,避免救生气囊从人体上脱落,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21.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防水外壳1的外部外圆周上设置有若干个把手12,所述把手12呈中心对称设置,便于取放穿戴和救援。其中,所述防水外壳1和所述内囊2的材质为eva,使用寿命长。
22.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储气罐3与所述内囊2的所述开口21之间通过导气管13进行连接,所述导气管13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开口21内,另一端与所述储气罐3的出气口相连接。其中,所述内囊2的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密封圈(图未示),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导气管13的外侧面紧密接触,避免出现漏气的现象。
23.具体地,所述防脱落固定带8的中部缝合或粘设在防水外壳1的外部内圆周上,使得防脱落固定带8与防水外壳1的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出现脱落分离的现象。
24.本实用新型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当水位仪6检测到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将信号发送给刺破装置4,刺破装置4将储气罐3的瓶口刺破,储气罐3内的二氧化碳充气至内囊2内,使内囊2和防水外壳1迅速膨胀,实现快速自动充气,通过led灯带5与反光带9相配合持续发出强光,使得人员更容易被察觉,提高获救率,通过北斗定位装置7对人员进行实时定位,有效提高救援效率,穿戴时,防脱落固定带8套设在人员腰部上,将卡扣82卡入连接扣81内进行锁紧固定,使防脱落固定带8与腰部紧密贴合,避免救生气囊从人体上脱落,通过防扎破保护带9避免防水外壳1被外部位置划破,保证防水外壳1的使用强度,能够有效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25.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