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布风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


背景技术:

2.随着船舶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的发展,船东对船舶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噪声是衡量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船舶上层建筑距离机械设备处所较远,空调系统对舱室噪声的贡献占比较多。若空调系统噪声不理想,将极大的影响舱室的舒适性。
3.空调系统噪声主要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是空调器工作时由运动部件产生的机械噪声,另一部分是气体流经空调器和管路产生的气动噪声。空调系统噪声是宽频噪声,在各个频段均维持较高水平。要降低空调系统噪声,不仅要对空调器和供风管路进行优化设计,还必须保证空调系统终端的布风器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布风器是船舶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空调供风以较大风速吹向舱室,使供风和室内空气充分混合,保证室内温度和风速分布均匀,一般兼具室内气候调节和降噪功能,但是现有布风器存在降噪效果差、构造复杂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的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
5.一种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包括:
6.静压箱箱体,所述静压箱箱体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进风管相连通,出风口与散流盘相连接,其中,所述进风管的截面小于所述静压箱箱体的内腔截面;
7.漏斗形进风网,所述静压箱箱体内的气流经漏斗形进风网进入螺旋流道;
8.导流圆筒,所述导流圆筒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导流圆筒和螺旋叶片组成螺旋流道;
9.螺旋叶片,缠绕在叶片支撑杆上的螺旋叶片为吸声结构,能降低通风系统中的噪声;
10.静压箱箱体内壁和导流圆筒外壁贴覆吸声材料。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斗形进风网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静压箱箱体的内部上方,所述漏斗形进风网的底部与所述导流圆筒相连接,其中,所述漏斗形进风网上设有多排进风扁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漏斗形进风网的底部内径与所述导流圆筒的内径相同。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叶片包括刚性夹持板和柔性吸声材料,所述刚性夹持板夹持在所述柔性吸声材料的两侧,且所述刚性夹持板与所述叶片支撑杆固定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刚性夹持板为冲孔镀锌钢板,所述柔性吸声材料为岩
棉或超细玻璃棉。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叶片的垂向长度和所述导流圆筒的高度相同。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声材料包括岩棉或超细玻璃棉,所述岩棉或超细玻璃棉的表面包覆无纺布。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流盘通过螺栓固定于静压箱底部的出风口上,所述散流盘由四个直径递增的喇叭口形导流罩组合而成,其中,相邻两个导流罩之间,内侧所述导流罩大端直径大于外侧所述导流罩小端直径。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片支撑杆的顶部与所述静压箱箱体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管上设有电动蝶阀。
20.上述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通过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中,通过进风管将空调系统供风管路的供风送入到导流圆筒中,螺旋叶片的螺旋状布设大幅增加了声波与吸声结构的接触面积和接触长度,使得供风中的噪声能量被进一步耗散,从而使本发明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同时,由于供风在流经本发明时,其流动方向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因此,不会因遇到障碍物而产生压力骤降,其避免了由压力损失变大而增加的空调耗能,而且减轻了因流动方向大幅度改变引起的涡流效应,降低了气动噪声。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发明的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的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图2沿a

a线的剖视图;
25.图4是本发明图2沿b

b线的剖视图;
26.图5是本发明的散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0.参阅图1

5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包括:静压箱箱体3、漏斗形进风网5、导流圆筒8、螺旋叶片7和吸声材料4。
31.所述静压箱箱体3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所述进风口31与与进风管1相连接,出风口32与散流盘10相连接,其中,所述进风管1的截面小于所述静压箱箱体3的内腔截面;如此,进风管1出口处的截面突变可以降低中、低频噪声。本实施例中,所述静压箱箱体3的侧板和顶板可采用焊接或铆接方式连接,其底板可采用螺栓等可拆卸式连接,以方便后期拆卸检修。
32.漏斗形进风网5,所述静压箱箱体3内的气流经漏斗形进风网5进入螺旋流道;导流圆筒8,所述导流圆筒8设置在所述出风口32处,导流圆筒8和螺旋叶片7组成螺旋流道;螺旋叶片7,缠绕在叶片支撑杆6上的螺旋叶片7为吸声结构,能降低通风系统中的噪声;静压箱箱体3内壁和导流圆筒8外壁贴覆吸声材料4。
33.上述带螺旋叶片的船用空调布风器,通过带螺旋叶片7的船用空调布风器中,通过进风管1将空调系统供风管路的供风送入到导流圆筒8中,螺旋叶片7的螺旋状布设大幅增加了声波与吸声结构的接触面积和接触长度,使得供风中的噪声能量被进一步耗散,从而使本发明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同时,由于供风在流经本发明时,其流动方向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因此,不会因遇到障碍物而产生压力骤降,其避免了由压力损失变大而增加的空调耗能,而且减轻了因流动方向大幅度改变引起的涡流效应,降低了气动噪声。
3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漏斗形进风网5的顶部固定在所述静压箱箱体3的内部上方,所述漏斗形进风网5的底部与所述导流圆筒8相连接,其中,所述漏斗形进风网5上设有多排进风扁孔51。本实施例中,多排进风扁孔51的设置可以使供风从各个方向均匀地进入到漏斗形进风网5中,以减少气流对吸声结构的冲击。
3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漏斗形进风网5的底部内径与所述导流圆筒8的内径相同。如此,漏斗形进风网5的供风可以平稳地进入到导流圆筒8,其能避免截面变化造成的供风风压变化,降低对吸声结构的冲击。
36.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声结构包括刚性夹持板71和柔性吸声材料72,所述刚性夹持板71夹持在所述柔性吸声材料72的两侧,且所述刚性夹持板71与所述叶片支撑杆6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刚性夹持板71为冲孔镀锌钢板,所述柔性吸声材料为岩棉或超细玻璃棉。所述刚性夹持板71承担支撑和保护柔性吸声材料72的作用,且有抗式吸声作用。
37.可选地,所述螺旋叶片7的垂向长度和所述导流圆筒8的高度相同。如此,可以保证声波与吸声结构的接触面积和接触长度,提高吸噪效果。可选地,螺旋叶片7的外径应与导流圆筒8的内径匹配,以保证安装后紧靠导流圆筒8的内壁无晃动。
3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声材料4包括岩棉或超细玻璃棉,所述岩棉或超细玻璃棉的表面包覆无纺布。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吸噪效果。
3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散流盘10通过螺栓固定于静压箱3底部的出风口32上,所述散流盘10由四个直径递增的喇叭口形导流罩组合而成,其中,相邻两个导流罩之间,内侧所述导流罩大端直径应大于外侧所述导流罩小端直径。如此,可以避免螺旋叶片7的流道出风向下直接吹出。
4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叶片支撑杆6的顶部与所述静压箱箱体3的顶部可拆卸式连接。如此,方便拆卸维护螺旋叶片7。
41.可选地,所述进风管1上设有电动蝶阀2。电动蝶阀2可以实现多档风量调节。
4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43.空调系统供风管路由侧方的进风管1进入静压箱箱体3内,截面的突然膨胀使阻抗突变,可以实现中、低频噪声的消声;随后,供风在静压箱箱体3中流动,静压箱箱体3和导流圆筒8表面贴覆的吸声材料4会吸收并耗散声波的能量,实现中、高频噪声的吸声;随后,供风经过漏斗形进风网5进入螺旋叶片7的流道,该螺旋叶片7的吸声结构能够进一步进行吸声;最后,供风经静压箱箱体3的出风口32进入散流盘10并吹向舱室,供风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实现布风。
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