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


背景技术:

2.救援艇通常用于江边、湖边或海边等休闲区域的救援设施。由于为休闲区域,水面一般平静、且一般不会出现暗流等危险环境。因此救援艇除了安全性和功能性,更加需要的是救援速度以及救援效率。
3.现有技术中,水域救援需要救援艇与救援人员的密切配合。在救援艇上放置足量的救生衣、救生圈及救援绳。通过向救援人员抛投救生衣或救生人员跳入水中亲子救援的方式进行救援。然而救生艇为了满足便捷性以及快速性,载人能力有限,通常只能2

5人。从而导致救援速度快但是救援效率慢。
4.为此,如何能够兼顾安全性以及便捷性的同时提高救援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解决现有救援艇救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包括,船身;所述船身的两侧开设条形插槽,所述船身的船尾设有插孔;还包括,救援模块、连接带及t型插杆;
8.所述救援模块设有扶手杆,所述扶手杆与所述插槽相适配,当所述救援模块安装于所述船身上时,所述扶手杆装配于所述条形插槽内;
9.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救援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船身的船尾固定连接;
10.所述连接带上均匀开设若干固定孔;
11.所述插孔开设内螺纹,所述t型插杆设有外螺纹,所述t型插杆由固定孔穿出后与插孔螺纹连接。
12.其中,所述救援模块包括浮水层和配重层;所述浮水层表面贴装反光条。
13.其中,所述扶手杆通过竖杆与救援模块连接,相邻两个竖杆之间设有安全带。
14.其中,所述安全带的两端设有金属挂扣,所述金属挂扣挂装于所述竖杆上。
15.其中,所述浮水层包括面料层和填充层;所述面料层为尼龙面料,填充层内填充有epe珍珠棉。
16.其中,所述配重层内填充的配重物为玻璃钢。
17.本实用新型的水域高速救援艇可实现轻小便捷的救援艇救援大量落水人员的功能,且整体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廉。救援速度快的情况下,救援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救援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救援模块放入水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救援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根据图1

图3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包括,船身1;所述船身1的两侧开设条形插槽101,所述船身1的船尾设有插孔102;还包括,救援模块3、连接带4及t型插杆5;
24.所述浮水层301包括面料层和填充层;所述面料层为尼龙面料,填充层内填充有epe珍珠棉。通过面料层将填充层包覆,尼龙面料耐磨耐用,可更好的保护epe珍珠棉。epe珍珠棉是非交联闭孔结构,它由低密度聚乙烯脂经物理发泡产生无数的独立气泡构成。具有密度小浮力大的特性。
25.所述配重层302内填充的配重物为玻璃钢。玻璃钢具有成本低、耐磨的特征。在使用时能延长使用寿命。且配中层302在船上使用时相对于浮水层301位于上方,更耐磨的特性使其不易损坏,也避免磕碰造成浮水层301的损坏。
26.所述救援模块3设有扶手杆6,所述扶手杆6与所述插槽101相适配,当所述救援模块3安装于所述船身1上时,所述扶手杆6装配于所述条形插槽101内;
27.所述连接带4的一端与所述救援模块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船身1的船尾固定连接;
28.所述连接带4上均匀开设若干固定孔401;
29.所述插孔102开设内螺纹,所述t型插杆5设有外螺纹,所述t型插杆5由固定孔401穿出后与插孔102螺纹连接。
30.所述救援模块3包括浮水层301和配重层302;所述浮水层301表面贴装反光条。所述扶手杆6通过竖杆7与救援模块3连接,相邻两个竖杆7之间设有安全带8。所述安全带8的两端设有金属挂扣9,所述金属挂扣9挂装于所述竖杆7上。
31.使用时,船身1一般可选为双座位救援艇,具有体积小,速度快,灵活性强的特征。一人作为操控人员操控救援艇,另一人作为救援人员可下水救援。当船身1达到救援地时,救援人员将t型插杆5从插孔102内旋出,将连接带4释放。救援人员继续将扶手杆6从条形插槽101内脱离,把救援模块3从船身1上推入到水面上。配重层302的作用,使得救援模块3的浮水层301朝上,配重层302朝下入水。且扶手杆6位于水面上。救援人员可让被救援人员主
动抓扶救援模块3,也可以跳入水中,协助被救援人员抓牢扶手杆6。从而实现双人救援艇可施救更多人群,且施救速度快,被救援人员在抓住与救援艇的船身1相连的救援模块3时,相对于救生衣,救生圈能带来更大的安全感。便于一个救援人员对多人落水时的施救。通过安全带8的设置,相对于扶手杆6,安全带在水面上更易进行抓握,可辅助扶手杆6保证被救援人员可牢牢抓住救援模块3。
32.救援完成时,救援人员可抓紧扶手杆随着救援艇返回岸边。同时空余出的救援艇座位可以给严重溺水人员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实用性。由于安全带8的两端设有金属挂扣9,因此当溺水人员过多时,可打开一个金属挂扣,给溺水人员穿上救生衣,金属挂扣9挂装在救生衣上,另一个金属挂扣与竖杆7连接,从而可将溺水人员安全拖回岸边,并且在发生大量人员落水时,可快速的拖回更多的落水人员回岸。
33.救援模块3使用后,可将救援模块3放置回船身1上,将扶手杆6插入到条形插槽101内完成救援模块3与船身1的组装。并将连接带4进行折叠收纳,将t型插杆5插入到固定孔内401内,将连接带4进行固定,t型插杆5旋入到插孔102内,从而完成所有的组装和收纳。
34.当救援模块3安装在船身1上时,不会影响船身1的正常使用。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身;所述船身的两侧开设条形插槽,所述船身的船尾设有插孔;还包括,救援模块、连接带及t型插杆;所述救援模块设有扶手杆,所述扶手杆与所述插槽相适配,当所述救援模块安装于所述船身上时,所述扶手杆装配于所述条形插槽内;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救援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船身的船尾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上均匀开设若干固定孔;所述插孔开设内螺纹,所述t型插杆设有外螺纹,所述t型插杆由固定孔穿出后与插孔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模块包括浮水层和配重层;所述浮水层表面贴装反光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杆通过竖杆与救援模块连接,相邻两个竖杆之间设有安全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的两端设有金属挂扣,所述金属挂扣挂装于所述竖杆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水层包括面料层和填充层;所述面料层为尼龙面料,填充层内填充有epe珍珠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层内填充的配重物为玻璃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域高速救援艇,船身的两侧开设条形插槽,所述船身的船尾设有插孔;救援模块设有扶手杆,所述扶手杆与所述插槽相适配,当所述救援模块安装于所述船身上时,所述扶手杆装配于所述条形插槽内;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救援模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船身的船尾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上均匀开设若干固定孔;所述插孔开设内螺纹,所述T型插杆设有外螺纹,所述T型插杆由固定孔穿出后与插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水域高速救援艇可实现轻小便捷的救援艇救援大量落水人员的功能,且整体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廉。救援速度快的情况下,救援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救援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荣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盛元和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4
技术公布日: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