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溺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溺水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紧急救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溺水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夏季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期,每年夏天全国各地均有报道游泳溺亡事件。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游泳,缺乏安全保障措施,一旦发生痉挛或是遇到暗流,很容易溺亡。自然水域的溺水救援存在诸多困难,一是部分自然水域水面较宽,救援人员很难第一时间赶到溺水点施救;二是人力下水施救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三是由于自然水域的不确定因素,救生圈、救生绳等器具无法快速准确的抛投到救援位置。以上几点均是导致溺水救援失败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溺水救生装置,该装置可以快速准确的延伸施放至溺水位置,对溺水人员进行施救。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溺水救生装置,包括供气装置及救生棒;所述救生棒与供气装置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所述救生棒包括棒体及调向绳;所述棒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耐磨外皮、扩大气囊及延伸气囊;所述耐磨外皮为设有折痕的可折叠波纹软管状;所述扩大气囊沿着耐磨外皮的走向延伸,并根据所述耐磨外皮的折叠部位分布设有囊状结构;所述延伸气囊沿着耐磨外皮的走向延伸,且在前端设有通入所述扩大气囊的开口和通孔;所述延伸气囊的尾端与供气装置可拆卸的活动连接;在所述棒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抓握环;至少两组所述调向绳设置在棒体的前端。所述棒体在不使用时折叠压缩放置;所述耐磨外皮采用耐磨的软质塑料制成,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被磨破,保护所述扩大气囊及延伸气囊;所述囊状结构充气后可顶开耐磨外皮,将棒体扩大;所述延伸气囊的容量较小,所述供气装置的气先进入延伸气囊,可以快速从前端喷出,使所述扩大气囊连同耐磨外皮从前端开始迅速顶开;牵拉两组所述调节绳,可以调节所述救生棒的方向。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延伸气囊的尾部设有活动接头ⅰ;所述供气装置的出气口设有活动接头ⅱ;所述活动接头ⅰ与活动接头ⅱ可拆卸的密封连接。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调向绳的尾端设有调向抓环。使用者可以抓住所述调向抓环,牵拉所述调向绳,起到控制棒体方向的作用。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供气装置的上部设有直杆;所述棒体在压缩状态时,位于上部的所述抓握环依次套在直杆上。如此设计可以使棒体在充气时端部能够沿着直杆迅速弹出,且弹出过程保持较直的移动方向。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供气装置的顶部设有提手,底部设有底脚。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供气装置为储气罐。所述储气罐打开时,气体能够迅速喷出,使所述棒体快速延伸。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供气装置为高功率鼓风机。所述高功率鼓风机打开时,能够使气体迅速喷出,使所述棒体快速延伸。
12.以上所述的溺水救生装置的使用方法:
13.本装置可配置在自然水域游泳人群较多的地点;发现有人溺水时,岸上的施救人员迅速携带本装置至岸边;打开供气装置,气体迅速冲入延伸气囊,并从延伸气囊前端的开口和通孔喷出,此时原本折叠的棒体前端迅速延伸,直至溺水人员所在位置;在上述过程中棒体不断前伸,同时气体也从延伸气囊的前端进入扩大气囊,使整个棒体充胀;使用者通过牵拉调向绳,控制棒体的延伸方向,溺水人员抓住抓握环,就可以获得救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供气装置给棒体迅速供气,使得棒体快速延伸至溺水人员位置,救助溺水人员。
16.2.本实用新型的延伸气囊前端出气,气体先进入扩大气囊的前端,使得棒体从前端开始迅速延伸,快速抵达溺水人员处。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调向绳,可以让使用者控制棒体的方向,让棒体准确抵达溺水人员处。
18.4.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棒体不使用时可以折叠,节省存放空间。
19.5.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设置直杆,棒体折叠后可通过抓握环挂在直杆上,使用时也能保证棒体延伸的方向平直向前。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装置救生棒伸展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装置救生棒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救生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

供气装置,2

救生棒,3

棒体,4

耐磨外皮,5

扩大气囊,6

延伸气囊,7

通孔,8

抓握环,9

调向绳,10

调向抓环,11

活动接头ⅰ,12

活动接头ⅱ,13

直杆,14

提手,15

底脚。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实施例1:
27.如图1

4所示,一种溺水救生装置,包括供气装置1及救生棒2;所述救生棒2与供气装置1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28.所述救生棒2包括棒体3及调向绳9;所述棒体3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耐磨外皮4、扩大气囊5及延伸气囊6;所述耐磨外皮4为设有折痕的可折叠波纹软管状;所述扩大气囊5沿着耐磨外皮4的走向延伸,并根据所述耐磨外皮4的折叠部位分布设有囊状结构;所述延伸气囊6沿着耐磨外皮4的走向延伸,且在前端设有通入所述扩大气囊5的开口和通孔7;所述延伸气囊6的尾端与供气装置1可拆卸的活动连接;在所述棒体3的外表面上设有抓握环8;至少两组所述调向绳9设置在棒体3的前端。
29.所述延伸气囊6的尾部设有活动接头ⅰ11;所述供气装置1的出气口设有活动接头ⅱ12;所述活动接头ⅰ11与活动接头ⅱ12可拆卸的密封连接。
30.所述调向绳9的尾端设有调向抓环10。
31.所述供气装置1的上部设有直杆13;所述棒体3在压缩状态时,位于上部的所述抓握环8依次套在直杆13上。
3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33.本装置可配置在自然水域游泳人群较多的地点;发现有人溺水时,岸上的施救人员迅速携带本装置至岸边;打开供气装置1,气体迅速冲入延伸气囊6,并从延伸气囊6前端的开口和通孔7喷出,此时原本折叠的棒体3前端迅速延伸,直至溺水人员所在位置;在上述过程中棒体3不断前伸,同时气体也从延伸气囊6的前端进入扩大气囊5,使整个棒体3充胀;使用者通过牵拉调向绳9,控制棒体3的延伸方向,溺水人员抓住抓握环8,就可以获得救援。
34.实施例2:
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供气装置1的顶部设有提手14,底部设有底脚15。所述供气装置1为储气罐。
36.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7.实施例3:
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供气装置1为高功率鼓风机。
39.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4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