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集船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1.本技术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船。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地球上海洋面积高达百分之七十一,还有陆地上的河流,湖泊等等,由于人类日益发展的经济与工业,不断向海洋投放各种各样的垃圾,众多的海域面积却遭受越来越多的海洋生态破坏,使得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船,其能够有效收集水面上的垃圾。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收集船,包括:船体,具有垃圾腔;以及两个收集翼,与所述船体连接,且分别设于所述船体的行进方向的两侧;其中,所述收集翼包括:支撑件,与所述船体连接;螺旋切割组件,沿所述支撑件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绕自身轴线可旋转连接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船体一端贯穿所述船体且连通所述垃圾腔,用于对垃圾进行切割以及将垃圾输送至所述垃圾腔内;输送组件,连接所述支撑件,且所述输送组件自身可进行旋转,用于收集水面垃圾且将水面垃圾输送至所述螺旋切割组件;动力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螺旋切割组件绕自身轴线旋转,以及驱动所述输送组件自行进行旋转。
5.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船,船体在行进过程中,由位于船体行进方向两侧的收集翼对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进行收集,收集翼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动力组件带动输送组件自行进行旋转以及带动螺旋切割组件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其中,支撑件对螺旋切割组件和输送组件进行支撑,输送组件对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进行打捞以及将打捞的垃圾输送到螺旋切割组件,再由螺旋切割组件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将螺旋切割组件上的垃圾切碎以及输送至垃圾腔内,实现对水面垃圾的清理以及收集。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连接所述支撑件,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转动辊处于所述螺旋切割组件上方;第二转动辊,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二转动辊低于所述第一转动辊;连接件,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另一端旋转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辊;多个第一输送带,沿所述第一转动辊的轴线方向依此排列,所述第一输送带均卷绕在所述第一转动辊和所述第二转动辊上。
7.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转动辊绕自身轴线可旋转连接支撑件,第二转动辊绕自身轴线旋转连接连接件,那么,第一输送带卷绕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上后,随着第一转
动辊和第二转动辊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便可通过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输送带进行旋转,输送带便可实现对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进行打捞,由于第一转动辊处于螺旋切割组件的上方,输送带便可将打捞的垃圾输送至螺旋切割组件。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转动辊的轴线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带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转动件,旋转套接至所述第二转动辊上,且处于相邻两个所述输送带之间;至少一个伸缩件,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另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
9.基于上述实施例,伸缩件一端连接支撑件,另一端可转动连接转动件,连接件两端分别旋转连接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因此,当伸缩件进行伸缩时,第二转动辊将以连接件的长度为半径绕第一转动辊的轴线进行旋转,以实现对第二转动辊吃水深度的调节,进而调节输送组件的吃水深度,且由于转动件与第二转动辊转动连接,因此,第二转动辊可正常进行旋转;相邻两个第一输送带之间留出间隙为转动件与第二转动辊的旋转连接提供了安装位置。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切割组件包括:旋转件,可旋转连接所述支撑件,一端贯穿所述船体且连通所述垃圾腔;螺旋叶片,固定连接所述旋转件的周壁;所述收集船还包括:磁性件,固定套设在所述旋转件上;线圈,绕设于所述磁性件外侧,且与所述磁性件之间留有间隙;储能件,电连接所述线圈。
11.基于上述实施例,旋转件绕自身轴线可旋转连接支撑件,螺旋叶片固定连接旋转件周壁后,旋转件绕自身轴线旋转带动螺旋叶片进行旋转实现对垃圾的切割和输送;另外,旋转件旋转时将带动固定套接在旋转件上的磁性件同步进行旋转,旋转的磁性件产生的磁场被线圈进行切割产生电能,由与线圈电连接的储能件存储,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螺旋桨,旋转连接所述支撑件;第一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桨;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件,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三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件;第四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辊,且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13.基于上述实施例,船体在行进过程中,螺旋桨相对于水流产生相对移动,水流冲击螺旋桨使螺旋桨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旋转的螺旋桨带动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进行旋转,第一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进行旋转,由于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旋转件,则第一齿轮带动旋转件同步进行旋转,实现旋转件的旋转;旋转的旋转件带动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三齿轮绕旋转件的轴线进行旋转,第三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四齿轮进行旋转,由于第四齿轮与第一转动辊同轴固定连接,则第四齿轮带动第一转动辊同步进行旋转,旋转的第一转动辊带动套设在第一转动辊和第二转动辊上的第一输送带进行旋转,如此,实现了螺旋切割组件绕自身轴线的旋转和输送组件的旋转。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腔包括:转运子槽,所述螺旋切割组件连通所述转运子槽;存储子槽,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存储子槽的底壁高于所述转运子槽的底
壁;所述收集船还包括:提升组件,用于将所述转运子槽内的垃圾提升至存储子槽内。
15.基于上述实施例,由于刚打捞至转运子槽内的垃圾存在较多的水,螺旋切割组件将垃圾切碎且输送到转运子槽后,垃圾在转运子槽留置以减少垃圾中的水分,随着转运子槽内的垃圾越来越多,提升组件将转运子槽内相对干燥的垃圾提升至存储子槽内,以防止船体设置转运子槽处的重量过重,影响船体的平衡。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升组件包括:支撑架,部分处于所述转运子槽内,且与所述船体固定连接;第三转动辊,可旋转连接所述支撑架,且处于所述转动子腔内;第四转动辊,可旋转连接所述支撑架,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高于所述存储子槽的底壁;第二输送带,卷绕在所述第三转动辊和所述第四转动辊上,且随所述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进行旋转;多个提升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远离第三转动辊一侧,用于盛装垃圾。
17.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动辊和/或所述第四转动辊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
18.基于上述实施例,支撑架作为提升组件的支撑基础与船体固定连接,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分别绕自身轴线旋转连接支撑架以作为第二输送带的支撑基础,第二输送带卷绕至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上以作为提升斗的安装基础,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三转动辊和/或第四转动辊进行旋转后,第三转动辊和第四转动辊通过与第二输送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二输送带进行旋转,第二输送带带动固定连接在其远离第三转动辊一侧上的提升斗随第二输送带进行旋转,以实现将垃圾从转运子槽内提升至存储子槽内。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上具有排放口,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所述排放口高于所述存储子槽的底壁,所述提升组件还包括:卸料件,一端于所述排放口处连接所述支撑架,另一端处于所述存储子槽内,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卸料件接支撑架一端高于处于所述存储子槽内的一端。
20.基于上述实施例,支撑架上开设排放口,当提升组件将垃圾提升至排放口时垃圾从排放口处排出提升斗,随后,垃圾沿卸料件滑入至存储子槽内。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腔还包括:压缩子槽,与所述存储子槽连通,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压缩子槽的底壁低于所述存储子槽的底壁;所述收集船还包括:压缩组件,设于所述压缩子槽内,用于压缩所述压缩子槽内的垃圾;升降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压缩组件和所述船体,用于将所述压缩组件压缩后的垃圾提升至船体甲板上。
22.基于上述实施例,随着存储子槽内的垃圾越来越多后,由于沿船体的高度方向压缩子槽的底壁低于存储子槽的底壁,那么,后续进入存储子槽内的垃圾将之前进入存储子槽内的垃圾推入至压缩子槽内,由设置在压缩子槽内的压缩组件对垃圾进行压缩,当压缩
子槽内的垃圾压缩完成后升降件带动压缩组件以及被压缩的垃圾沿船体的高度方向上移,将压缩后的垃圾提升至船体的夹板上,随后,升降件带动压缩组件返回压缩子槽内进行下一次压缩。
2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组件包括:升降板,设于所述压缩子槽内,固定连接所述升降件,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所述升降板远离所述存储子槽底壁一侧自接近压缩子槽一端至远离压缩子槽一端逐渐降低;压缩件,处于所述升降板远离所述存储子槽底壁一侧;两个导轨,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压缩件的两端,且两个导轨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驱动件,带动两个所述导轨沿所述船体的高度方向进行移动;多个加热件,固定连接所述压缩件靠近所述升降板一侧。
24.基于上述实施例,当压缩组件对垃圾进行压缩时,第二驱动件带动导轨沿船体的高度方向朝向支撑件进行移动,移动的导轨带动压缩件同步朝向支撑件进行移动,将处于支撑件和压缩件之间的垃圾进行压缩,在压缩机对垃圾进行压缩时,加热件对垃圾进行加热,若是加热可融化的垃圾在加热后将产生粘连,将压缩后的垃圾塑造为一固定形态。
25.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船,船体在行进过程中,由位于船体行进方向两侧的收集翼对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进行收集,收集翼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动力组件带动输送组件自行进行旋转以及带动螺旋切割组件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其中,支撑件对螺旋切割组件和输送组件进行支撑,输送组件对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进行打捞以及将打捞的垃圾输送到螺旋切割组件,再由螺旋切割组件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将螺旋切割组件上的垃圾切碎以及输送至垃圾腔内,实现对水面垃圾的清理。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垃圾收集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的收集翼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收集翼去掉支撑件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垃圾收集船沿其行进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0、船体;11、垃圾腔;111、转运子槽;112、存储子槽;113、压缩子槽;20、收集翼;21、支撑件;22、螺旋切割组件;221、旋转件;222、螺旋叶片;223、磁性件;224、线圈;23、输送组件;231、第一转动辊;232、第二转动辊;233、连接件;234、第一输送带;235、转动件;236、伸缩件;24、动力组件;241、螺旋桨;242、第一齿轮;243、第二齿轮;244、第三齿轮;245、第四齿轮;30、提升组件;31、支撑架;311、排放口;32、第三转动辊;33、第四转动辊;34、第二输送带;35、提升斗;40、卸料件;50、压缩组件;51、升降板;52、压缩件;53、导轨;54、加热件;60、升降件;a、船体的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0.众所周知,地球上海洋面积高达百分之七十一,还有陆地上的河流,湖泊等等,众多的海域面积却遭受越来越多的海洋生态破坏,由于人类日益发展的经济与工业,不断向海洋投放各种各样的垃圾,使得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
3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
‑
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垃圾收集船,其能够有效收集水面上的垃圾。
32.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收集船,包括船体10和两个收集翼20,船体10具有垃圾腔11,两个收集翼20与船体10连接,且分别设于船体10的行进方向上的两侧;其中,收集翼20包括支撑件21、螺旋切割组件22、输送组件23和动力组件24,支撑件21与船体10连接;螺旋切割组件22沿支撑件2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绕自身轴线可旋转连接支撑件21,靠近船体10一端贯穿船体10且连通垃圾腔11,用于对垃圾进行切割以及将垃圾输送至垃圾腔11内;输送组件23连接支撑件21,且输送组件23自身可进行旋转,用于收集水面垃圾且将水面垃圾输送至螺旋切割组件22;动力组件24用于驱动螺旋切割组件22绕自身轴线旋转,以及驱动输送组件23自行进行旋转。
33.船体10用于产生漂浮力,对船体10上的其他设备起到支撑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船体10的结构、材质以及大小等均不做限定,例如船体10可以是木质、也可以是钢制。
34.垃圾腔11用于存储垃圾,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垃圾腔11的形状、大小等均不作限定,但是为保障该垃圾船对垃圾的持续收集能力,在保证船体10的漂浮能力与航行能力的前提下,垃圾腔11的大小应当越大越好。
35.支撑件21用于对螺旋切割组件22以及输送组件23进行支撑,且支撑件21一端与船体10固定连接,则在支撑件21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支撑件21简化为一悬臂梁来计算支撑件21的承载能力;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支撑件21的形状、长度以及材料等均不做限定,只需要保证支撑件21能够支撑螺旋切割组件22和输送组件23即可,为保证支撑件21具有足够的支撑能力,支撑件21不仅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且应尽可能的减小自身的重量,因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1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不仅重量轻,而且强度高,可以减小支撑件21自身的重量对自身结构强度的影响,且铝合金具有一定的耐腐性,适用于在水面上工作的船舶,尤其是部分支撑件21需要长期处在水面以下;为了尽可能的对水面上的垃圾进行收集,最大化利用支撑件21的长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1的长度方向与船体10的行进方向呈90
°
夹角设置。
36.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垃圾收集船,船体10在行进过程中,由位于船体10行进方向两侧的收集翼20对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进行收集,收集翼20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动力组件24带动输送组件23自行进行旋转以及带动螺旋切割组件22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其中,支撑件21对螺旋切割组件22和输送组件23进行支撑,输送组件23对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进行打捞以及将打捞的垃圾输送到螺旋切割组件22,再由螺旋切割组件22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将螺旋切割组件22上的垃圾切碎以及输送至垃圾腔11内,实现对水面垃圾的清理。
37.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3包括第一转动辊
231、第二转动辊232、连接件233和多个第一输送带234;第一转动辊231绕自身轴线可旋转连接支撑件21,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第一转动辊231处于旋切割组件22上方;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第二转动辊232低于第一转动辊231;连接件233一端旋转连接第一转动辊231,另一端旋转连接第二转动辊232;多个第一输送带234沿第一转动辊231的轴线方向依此排列,第一输送带234均卷绕在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上。
38.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的材质和直径等均不作限定,为了减轻支撑件21所受的压力,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的重量越轻越好,因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均由铝合金制成;同时,为了减小第一转动辊231和支撑件21之间以及第二转动辊232和连接件233之间的摩擦力,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辊231和支撑件21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二转动辊232和连接件233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且第一转动辊231固定连接第一轴承的内环,支撑件21固定连接第一轴承的外环,第二转动辊232固定连接第二轴承的内环,支撑件21固定连接第二轴承的外环;另外,为了加强第一输送带234分别与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之间的摩擦力,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的周壁上可设置有防滑纹。
39.第一输送带234用于将垃圾从水面上打捞起,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输送带234的材质、周长和形状等均不做限定,为了加强第一输送带234与第一转动辊231、第二转动辊232和垃圾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减小第一输送带234打捞垃圾时垃圾附带的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输送带234设置为链式输送带。
40.连接件233一端旋转连接第一转动辊231,另一端旋转连接第二转动辊232,为了使连接件233不影响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为了使第二转动辊232受力均衡,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33设置有两个,第一转动辊231的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两个连接件233的一端,且第二转动辊232的两端分别旋转连接两个连接件233的另一端。
41.第一转动辊231绕自身轴线可旋转连接支撑件21,第二转动辊232绕自身轴线旋转连接连接件233,那么,第一输送带234卷绕在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上后,随着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分别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便可通过与第一输送带234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一输送带234进行旋转,第一输送带234便可实现对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进行打捞,由于第一转动辊231处于螺旋切割组件22的上方,第一输送带234便可将打捞的垃圾输送至螺旋切割组件22。
42.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转动辊232的轴线方向,相邻两个第一输送带234之间留有间隙,输送组件23还包括一个转动件235和一个伸缩件236,转动件235旋转套接至第二转动辊232上,且处于相邻两个螺旋切割组件22输送带之间;伸缩件236一端可转动连接支撑件21,另一端可转动连接转动件235。
43.转动件235用于旋转连接第二转动辊232,且可转动连接伸缩件236,转动件235可以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第一输送带234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235可设置为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环固定套接第二转动辊232的周壁,外环与伸缩件236铰接。
44.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相邻两个第一输送带234之间间隙的长度不做限定,只要该间隙能够实现转动件的安装即可,由于第一输送带234用于打捞垃圾,在不影响转动件235安装的前提下,则相邻两个第一输送带234之间的间隙自然越小越好。
45.本技术实施例中对伸缩件236的种类和可伸缩长度等均不做限定,只要伸缩件236
的伸缩长度能够调节第二转动辊232在船体10高度方向上的高度即可,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伸缩件236可以是气缸,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伸缩件236可以是液压杆。
46.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转动辊232的轴线方向,相邻两个第一输送带234之间留有间隙,输送组件23还包括多个转动件235和多个伸缩件236,由于转动件235与伸缩件236一一配合,因此,转动件235的数量与伸缩件236的数量相等,多个转动件235分别处于多个第一输送带234之间的间隙处,为了便于伸缩件236的控制,使每个伸缩件236的伸缩量相同,多个伸缩件236之间相互平行。
47.伸缩件236一端连接支撑件21,另一端可转动连接转动件235,连接件233两端分别旋转连接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因此,当伸缩件236进行伸缩时,第二转动辊232将以连接件233的长度为半径绕第一转动辊231的轴线进行旋转,以实现对第二转动辊232吃水深度的调节,进而调节输送组件23的吃水深度,且由于转动件235与第二转动辊232转动连接,因此,第二转动辊232可正常进行旋转;相邻两个第一输送带234之间留出间隙为转动件235与第二转动辊232的旋转连接提供了安装位置。
48.请参照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旋切割组件22包括旋转件221和螺旋叶片222;旋转件221可旋转连接支撑件21,一端贯穿船体10且连通垃圾腔11;螺旋叶片222固定连接旋转件221的周壁;收集船还包括磁性件223、线圈224和储能件(图中未示出);磁性件223固定套设在旋转件221上;线圈224绕设于螺旋切割组件22磁性件223外侧,且与螺旋切割组件22磁性件223之间留有间隙;储能件电连接螺旋切割组件22线圈224。
49.旋转件221对螺旋叶片222起到支撑作用以及实现螺旋切割组件22和支撑件21的旋转连接,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件221设置为旋转杆,旋转杆的两端可旋转连接支撑件21,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旋转杆的形状不做限定,例如,旋转杆可以是方杆,也可以是三棱柱,只要其能够与支撑件21旋转连接即可,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旋转件221与支撑件21的旋转连接,以及使螺旋叶片222固定套接至旋转件221的周壁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旋转件221设置为圆杆。
50.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螺旋叶片222的螺距、直径和材质等均不做限定,螺旋叶片222用于切割垃圾,因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旋叶片222远离旋转件221一端开刃设置,以增强螺旋叶片222对垃圾的切割效果,为进一步加强螺旋叶片222对垃圾的切割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旋叶片222的螺距自远离船体10一端向靠近船体10的一端逐渐减小。
51.磁性件223用于产生磁场以供线圈224进行切割,结合上述旋转件221设置为旋转杆,为方便磁性件223固定连接旋转杆,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223可设置为瓦型或圆环型等,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件223为径向对称且拼成环形的充磁的瓦型马达磁铁。
52.线圈224用于切割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线圈224上产生电流,考虑到线圈224的导电能力以及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线圈224由铜制成。
53.储能件用于存储线圈224所产生的电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储能件设置为蓄电池,由于蓄电池只能存储直流电,因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线圈224与储能件之间电连接有整流器。
54.旋转件221绕自身轴线可旋转连接支撑件21,螺旋叶片222固定连接旋转件221周
壁后,旋转件221绕自身轴线旋转带动螺旋叶片222进行旋转实现对垃圾的切割和输送;另外,旋转件221旋转时将带动固定套接在旋转件221上的磁性件223同步进行旋转,旋转的磁性件223产生的磁场被线圈224进行切割产生电能,由与线圈224电连接的储能件存储,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55.请参照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组件24包括螺旋桨241、第一齿轮242、第二齿轮243、第三齿轮244和第四齿轮245;螺旋桨241旋转连接支撑件21;第一齿轮242同轴固定连接螺旋桨241;第二齿轮243同轴固定连接旋转件221,且与第一齿轮242啮合;第三齿轮244,同轴固定连接旋转件221;第四齿轮245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辊231,且与第三齿轮244啮合。
56.螺旋桨241是指靠桨叶在空气或水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螺旋桨241的桨叶角、直径、桨叶数目、实度和安装在支撑件21上的位置等均不做限定,只要螺旋桨241可以带动第一齿轮242同轴进行旋转即可;为避免垃圾对螺旋桨241绕自身轴线的旋转造成影响,例如,垃圾缠绕在螺旋桨241的桨叶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旋桨241设于支撑件21远离第一转动辊231一侧,且螺旋桨241的桨叶角大于0
°
,如此,输送组件23以及螺旋切割组件22已经将水面上的垃圾收集,而沿船体10的行进方向,螺旋桨241位于输送组件23以及螺旋切割组件22的后方,自然减小了螺旋桨241接触到垃圾的概率。
57.本技术对第一齿轮242、第二齿轮243、第三齿轮244和第四齿轮245的种类、直径和轮齿数量等均不做限定,但结合上述螺旋桨241设于支撑件21远离第一转动辊231一侧,那么,此时螺旋桨241的轴线与旋转件221的轴线呈90
°
夹角,为实现旋转方向的转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42和第二齿轮243均设置为锥齿轮;由于旋转件221和第一转动辊231的轴线平行,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齿轮244和第四齿轮245设置为直齿轮。
58.船体10在行进过程中,螺旋桨241相对于水流产生相对移动,水流冲击螺旋桨241使螺旋桨241绕自身轴线进行旋转,旋转的螺旋桨241带动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242进行旋转,第一齿轮242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齿轮243进行旋转,由于第二齿轮243同轴固定连接旋转件221,则第一齿轮242带动旋转件221同步进行旋转,实现旋转件221的旋转,旋转的旋转件221带动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三齿轮244绕旋转件221的轴线进行旋转,第三齿轮244带动与其啮合的第四齿轮245进行旋转,由于第四齿轮245与第一转动辊231同轴固定连接,则第四齿轮245带动第一转动辊231同步进行旋转,旋转的第一转动辊231带动套设在第一转动辊231和第二转动辊232上的第一输送带234进行旋转,如此,实现了螺旋切割组件22绕自身轴线的旋转和输送组件23的旋转。
59.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腔11包括转运子槽111和存储子槽112;旋切割组件22连通转运子槽111;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存储子槽112的底壁高于转运子槽111的底壁;收集船还包括提升组件30,提升组件30用于将转运子槽111内的垃圾提升至存储子槽112内。
60.本技术实施例中对转运子槽111和存储子槽112的形状和大小等均不做限定,考虑到转运子槽111仅用于暂存以及将垃圾晾干,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转运子槽111的空间小于存储子槽112的空间,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运子槽111和存储子槽112均设置
为矩形槽。
61.结合上述螺旋切割组件22一端贯穿船体10且连通垃圾腔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螺旋切割组件22一端贯穿船体10且连通转运子槽111,具体的,旋转件221一端贯穿船体10且连通转运子槽111,螺旋叶片222固定连接旋转件221的周壁,旋转件221绕自身轴线旋转带动螺旋叶片222进行旋转,垃圾处于螺旋叶片222之间,随着螺旋叶片222的转动垃圾被输送到转运子槽111内;由于刚打捞至转运子槽111内的垃圾存在较多的水,螺旋切割组件22将垃圾切碎且输送到转运子槽111后,垃圾在转运子槽111留置以减少垃圾中的水,随着转运子槽111内的垃圾越来越多,提升组件30将转运子槽111内相对干燥的垃圾提升至存储子槽112内,以防止船体10设置转运子槽111处的重量过重,影响船体10的平衡。
62.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升组件30包括支撑架31、第三转动辊32、第四转动辊33、第二输送带34、多个提升斗35和第二驱动件;支撑架31部分处于转运子槽111内,且与船体10固定连接;第三转动辊32可旋转连接支撑架31,且处于转运子槽111内;第四转动辊33可旋转连接支撑架31,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转运子槽111的对比高于存储子槽112的底壁;第二输送带34卷绕在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上,且随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进行旋转;多个提升斗35固定连接第二输送带34远离第三转动辊32一侧,用于盛装垃圾。
63.支撑架31作为整个提升组件30的支撑基础,本技术对支撑架31的具体形状和材质等均不做限定,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1设置为支撑框,支撑框接近转运子槽111底壁一端开口设置,以供垃圾进入至提升斗35内。
64.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的材质和直径等均不作限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均由铝合金制成;同时,为了减小支撑架31分别与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之间的摩擦力,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1分别与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之间均设有第四轴承,且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分别固定连接第四轴承的内环,支撑架31固定连接第四轴承的外环;另外,为了加强第二输送带34分别与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之间的摩擦力,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的周壁上可设置有防滑纹。
65.本技术对提升斗35的形状、材料以及大小均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提升斗35能够将垃圾从转运子槽111提升至存储子槽112内即可。
66.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一驱动件的种类不做限定,只要第一驱动件可以带动第三转动辊32和/或第四转动辊33进行旋转即可;另外,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第一驱动件,而使用船体10的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三转动辊32和/或第四转动辊33分别绕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
67.支撑架31作为提升组件30的支撑基础与船体10固定连接,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分别绕自身轴线旋转连接支撑架31以作为第二输送带34的支撑基础,第二输送带34卷绕至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上以作为提升斗35的安装基础,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三转动辊32和/或第四转动辊33进行旋转后,第三转动辊32和第四转动辊33通过与第二输送带34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二输送带34进行旋转,第二输送带34带动固定连接在其远离第三转动辊32一侧上的提升斗35随第二输送带34进行旋转,以实现将垃圾从转运子槽111内提升至存储子槽112内,尤其对于不易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产生移动的垃圾,则可被盛装在提
升斗35内,随第二输送带34的旋转被提升至存储子槽112内,以防止存储子槽112内产生垃圾堆积。
68.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31上具有排放口311,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排放口311高于存储子槽112的底壁,提升组件30还包括卸料件40,卸料件40一端于排放口311处连接支撑架31,另一端处于存储子槽112内,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卸料件40接支撑架31一端高于处于存储子槽112内的一端。
69.本技术对排放口311的大小和形状等均不做限定,只要垃圾从提升斗35内倒出时能够通过排放口311即可。
70.本技术对卸料件40的形状、大小以及材质等均不做限定,但是沿支撑件21的长度方向,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支撑件21的长度方向,卸料件40的长度大于排放口311。
71.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腔11还包括压缩子槽113,压缩子槽113与存储子槽112连通,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压缩子槽113的底壁低于存储子槽112的底壁;收集船还包括压缩组件50和升降件60;压缩组件50设于压缩子槽113内,用于压缩压缩子槽113内的垃圾;升降件60分别固定连接压缩组件50和船体10,用于将压缩组件50压缩后的垃圾提升至船体10甲板上。
72.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压缩子槽113的形状、大小以及深度不做限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子槽113开设于存储子槽112的底壁远离转运子槽111的一端。
73.随着存储子槽112内的垃圾越来越多后,由于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压缩子槽113的底壁低于存储子槽112的底壁,那么,后续进入存储子槽112内的垃圾将之前进入存储子槽112内的垃圾推入至压缩子槽113内,由设置在压缩子槽113内的压缩组件50对垃圾进行压缩,当压缩子槽113内的垃圾压缩完成后升降件60带动压缩组件50以及被压缩的垃圾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上移,将压缩后的垃圾提升至船体10的夹板上,随后,升降件60带动压缩组件50返回压缩子槽113内进行下一次压缩。
74.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组件50包括升降板51、压缩件52、两个导轨53、第二驱动件和多个加热件54,升降板51设于压缩子槽113内,且固定连接升降件60,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升降板51远离存储子槽112底壁一侧自接近压缩子槽113一端至远离压缩子槽113一端逐渐降低;压缩件52处于升降板51远离存储子槽112底壁一侧;两个导轨53分别固定连接压缩件52的两端,且两个导轨53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设置;第二驱动件带动两个导轨53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进行移动;多个加热件54固定连接压缩件52靠近升降板51一侧。
75.压缩件52用于压缩压缩子槽113内的垃圾,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件52设置为压缩板。
76.加热件54用于对垃圾进行加热以及将硬质垃圾进行粉碎,为了使垃圾能都被均匀加热,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54设置为加热棒,多个加热棒均匀分布在压缩件52接近升降板51一侧,加热件54可深入至垃圾内;另外,为了加强加热件54对硬质垃圾的粉碎效果,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54远离压缩件52一端设置为圆锥形。
77.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导轨53的种类和材料不做限定,只要导轨53配合第二驱动件可以实现对压缩子槽113内的垃圾实现压缩即可;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当第二驱动件低于压缩子槽113的底壁时,船体10能应当为导轨53开设空腔,以供导轨53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下
移时同于容纳部分导轨53,具体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轨53设置为齿条。
78.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升降件60的种类不做限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件60可以设置为气缸,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升降件60可以设置为液压缸,结合上述伸缩件236设置为气缸或液压缸,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件60与伸缩件236的种类相同,这样两者的动力源相同,只需设置一个动力源即可同时为升降件60和伸缩件236提供动力,简化了该船体10的结构。
79.本技术实施例中对第二驱动件的种类不做限定,例如,第二驱动件可以是电机,结合上述导轨53设置为齿条,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用于带动齿条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进行移动。
80.当压缩组件50对垃圾进行压缩时,第二驱动件旋转带动导轨53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朝向升降板51进行移动,移动的导轨53带动压缩件52同步朝向升降板51进行移动,将处于升降板51和压缩件52之间的垃圾进行压缩,在压缩件52对垃圾进行压缩时,加热件54对垃圾进行加热,若是加热可融化的垃圾在加热后将产生粘连,将压缩后的垃圾热塑为一固定形态;在垃圾压缩完成后,升降件60伸长以带动升降板51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远离压缩子槽113的底壁进行移动,由于升降板51远离存储子槽112底壁一侧自接近压缩子槽113一端至远离压缩子槽113一端逐渐降低,当升降板51远离存储子槽112底壁一侧的低处与甲板平行时,被压缩后的垃圾将沿升降板51倾斜的顶壁滑落至甲板上,随后升降件60收缩将升降板51带回至压缩子槽113内,以准备进行下一次垃圾的压缩。
81.在升降件60带动升降板51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远离压缩子槽113的底壁进行移动时,为防止存储子槽112内的垃圾落入至压缩子槽113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压缩组件50还包括竖直设置的阻挡板(图中未示出),阻挡板靠近存储子槽112一侧贴合压缩子槽113靠近存储子槽112的侧壁设置,且固定连接升降板51,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阻挡板的高度不小于存储子槽112的底壁距甲板的距离,收集船上开设有连通压缩子槽113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阻挡板,如此,在升降件60带动升降板51远离压缩子槽113的底壁进行移动时,阻挡板随升降板51沿船体的高度方向a同步进行移动,当升降板51的靠近压缩子槽113一侧高于存储子槽112的底壁后,阻挡板防止存储子槽112内的垃圾进入至压缩子槽113内。
82.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83.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