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属于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竹筏,又称竹排,多用竹材捆扎而成,是有溪水的山区和水乡的水上交通工具。竹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船舶发展史上有自己的地位。竹筏用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小筏用5~8根竹,大筏用11~16根。一般的竹筏长约三丈,宽数尺。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有采用合成材料的筏管替代竹筏的技术方案。
3.现有技术中,竹管或筏管之间的固定主要采用竹蔑或铁丝作缆索固定,通过缆索将若干竹管或合成筏管进行整体束缚,进而形成成品筏。由于缆索较长,当缆索某处发生磨损时,需要进行整体的更换,不易进行拆卸和维修,且缆索的固定稳固性较差,不能满足高强度的使用需求。如何设计一种稳定性强,易拆卸维修的筏管固定技术方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解决传统缆索固定筏管的稳固性差,不易拆卸维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包括拼梁主体、第一边缘扎箍、第二边缘扎箍和中间扎箍;所述第一边缘扎箍固定在所述拼梁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边缘扎箍固定在所述拼梁主体的另外一端;所述第一边缘扎箍和第二边缘扎箍之间设有若干所述中间扎箍;
6.所述拼梁主体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穿插孔,每个所述穿插孔配置有一个收紧组件;所述第一边缘扎箍通过所述收紧组件与所述拼梁主体连接,所述第二边缘扎箍通过所述收紧组件与所述拼梁主体连接,所述中间扎箍通过所述收紧组件与所述拼梁主体连接。
7.作为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拼梁主体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斜坡,所述拼梁主体的另外一端形成有第二斜坡。
8.作为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收紧组件包括收紧螺杆和收紧螺帽,所述收紧螺杆的端部向两侧伸展形成具有弧度的收紧齿,所述收紧螺帽与所述收紧螺杆之间通过螺纹旋接。
9.作为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边缘扎箍具有第一边缘弯曲部、第一边缘坡体和第一边缘水平部;所述第一边缘弯曲部、第一边缘坡体和第一边缘水平部之间依次连接;
10.所述第一边缘坡体与所述第一斜坡贴合,所述第一边缘弯曲部处于所述拼梁主体的下方,所述第一边缘水平部处于所述拼梁主体的上方。
11.作为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边缘弯曲部具有第一边缘悬挂通口,所述第一边缘水平部具有第一边缘水平通口;
12.所述收紧齿穿插至所述第一边缘悬挂通口;所述收紧螺杆依次穿过所述收紧螺杆的穿插孔及所述第一边缘水平部的第一边缘水平通口;
13.所述第一边缘弯曲部、第一边缘坡体和第一边缘水平部之间形成筏管通口。
14.作为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边缘扎箍具有第二边缘弯曲部、第二边缘坡体和第二边缘水平部;所述第二边缘弯曲部、第二边缘坡体和第二边缘水平部之间依次连接;
15.所述第二边缘坡体与所述第二斜坡贴合,所述第二边缘弯曲部处于所述拼梁主体的下方,所述第二边缘水平部处于所述拼梁主体的上方。
16.作为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边缘弯曲部具有第二边缘悬挂通口,所述第二边缘水平部具有第二边缘水平通口;
17.所述收紧齿穿插至所述第二边缘悬挂通口;所述收紧螺杆依次穿过所述收紧螺杆的穿插孔及所述第二边缘水平部的第二边缘水平通口;
18.所述第二边缘弯曲部、第二边缘坡体和第二边缘水平部之间形成筏管通口。
19.作为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中间扎箍呈u型,中间扎箍处于所述拼梁主体的下方;
20.所述中间扎箍的端部设有中间悬挂通口,所述收紧齿穿过所述中间悬挂通口。
2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设有拼梁主体、第一边缘扎箍、第二边缘扎箍和中间扎箍;第一边缘扎箍固定在拼梁主体的一端,第二边缘扎箍固定在拼梁主体的另外一端;第一边缘扎箍和第二边缘扎箍之间设有若干中间扎箍;拼梁主体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穿插孔,每个穿插孔配置有一个收紧组件;第一边缘扎箍通过收紧组件与拼梁主体连接,第二边缘扎箍通过收紧组件与拼梁主体连接,中间扎箍通过收紧组件与拼梁主体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替代传统的缆索对筏管进行固定,增加成品筏的稳固性和使用寿命,便于拆卸和维修。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3.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分解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立体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使用状态正视示意图。
28.图中,1、拼梁主体;2、第一边缘扎箍;3、第二边缘扎箍;4、中间扎箍;5、穿插孔;6、收紧组件;7、第一斜坡;8、第二斜坡;9、收紧螺杆;10、收紧螺帽;11、第一边缘弯曲部;12、第
一边缘坡体;13、第一边缘水平部;14、第一边缘悬挂通口;15、第一边缘水平通口;16、第二边缘弯曲部;17、第二边缘坡体;18、第二边缘水平部;19、第二边缘悬挂通口;20、第二边缘水平通口;21、中间悬挂通口;22、收紧齿。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参见图1和图2,提供一种拼梁式筏管固定结构,包括拼梁主体1、第一边缘扎箍2、第二边缘扎箍3和中间扎箍4;所述第一边缘扎箍2固定在所述拼梁主体1的一端,所述第二边缘扎箍3固定在所述拼梁主体1的另外一端;所述第一边缘扎箍2和第二边缘扎箍3之间设有若干所述中间扎箍4;
31.所述拼梁主体1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穿插孔5,每个所述穿插孔5配置有一个收紧组件6;所述第一边缘扎箍2通过所述收紧组件6与所述拼梁主体1连接,所述第二边缘扎箍3通过所述收紧组件6与所述拼梁主体1连接,所述中间扎箍4通过所述收紧组件6与所述拼梁主体1连接。
32.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拼梁主体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斜坡7,所述拼梁主体1的另外一端形成有第二斜坡8。
33.具体的,第一斜坡7和第二斜坡8的设计,使第一边缘扎箍2、第二边缘扎箍3分别与拼梁主体1良好的吻合,同时避免成品筏的边缘具有明显的棱角。
34.辅助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紧组件6包括收紧螺杆9和收紧螺帽10,所述收紧螺杆9的端部向两侧伸展形成具有弧度的收紧齿22,所述收紧螺帽10与所述收紧螺杆9之间通过螺纹旋接。具体的,一个收紧螺杆9上对称分布的收紧齿22,可以供相邻的第一边缘扎箍2和中间扎箍4,或相邻的第二边缘扎箍3和中间扎箍4,或相邻的中间扎箍4之间进行固定。
35.辅助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缘扎箍2具有第一边缘弯曲部11、第一边缘坡体12和第一边缘水平部13;所述第一边缘弯曲部11、第一边缘坡体12和第一边缘水平部13之间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边缘坡体12与所述第一斜坡7贴合,所述第一边缘弯曲部11处于所述拼梁主体1的下方,所述第一边缘水平部13处于所述拼梁主体1的上方。所述第一边缘弯曲部11具有第一边缘悬挂通口14,所述第一边缘水平部13具有第一边缘水平通口15;所述收紧齿22穿插至所述第一边缘悬挂通口14;所述收紧螺杆9依次穿过所述收紧螺杆9的穿插孔5及所述第一边缘水平部13的第一边缘水平通口15;所述第一边缘弯曲部11、第一边缘坡体12和第一边缘水平部13之间形成筏管通口。
36.辅助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缘扎箍3具有第二边缘弯曲部16、第二边缘坡体17和第二边缘水平部18;所述第二边缘弯曲部16、第二边缘坡体17和第二边缘水平部18之间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边缘坡体17与所述第二斜坡8贴合,所述第二边缘弯曲部16处于所述拼梁主体1的下方,所述第二边缘水平部18处于所述拼梁主体1的上方。所述第二边缘弯曲部16具有第二边缘悬挂通口19,所述第二边缘水平部18具有第二边缘水平通口20;所述收
紧齿22穿插至所述第二边缘悬挂通口19;所述收紧螺杆9依次穿过所述收紧螺杆9的穿插孔5及所述第二边缘水平部18的第二边缘水平通口20;所述第二边缘弯曲部16、第二边缘坡体17和第二边缘水平部18之间形成筏管通口。
37.辅助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扎箍4呈u型,中间扎箍4处于所述拼梁主体1的下方;所述中间扎箍4的端部设有中间悬挂通口21,所述收紧齿22穿过所述中间悬挂通口21。
38.具体的,第一边缘扎箍2具有第一边缘弯曲部11、第一边缘坡体12和第一边缘水平部13,第二边缘扎箍3具有第二边缘弯曲部16、第二边缘坡体17和第二边缘水平部18,第一边缘扎箍2和第二边缘扎箍3呈对称设计,而第一边缘扎箍2和第二边缘扎箍3之间的中间扎箍4采用u型设计,第一边缘扎箍2、第二边缘扎箍3和中间扎箍4配合对筏管进行固定。第一边缘扎箍2的第一边缘弯曲部11和第一边缘水平部13一上一下与拼梁主体1配合,第二边缘扎箍3的第二边缘弯曲部16和第二边缘水平部18也一上一下与拼梁主体1配合,中间扎箍4根据需要依次紧密的排列在第一边缘扎箍2和第二边缘扎箍3之间,然后分别通过收紧组件6进行收紧固定。
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有拼梁主体1、第一边缘扎箍2、第二边缘扎箍3和中间扎箍4;第一边缘扎箍2固定在拼梁主体1的一端,第二边缘扎箍3固定在拼梁主体1的另外一端;第一边缘扎箍2和第二边缘扎箍3之间设有若干中间扎箍4;拼梁主体1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穿插孔5,每个穿插孔5配置有一个收紧组件6;第一边缘扎箍2通过收紧组件6与拼梁主体1连接,第二边缘扎箍3通过收紧组件6与拼梁主体1连接,中间扎箍4通过收紧组件6与拼梁主体1连接。第一斜坡7和第二斜坡8的设计,使第一边缘扎箍2、第二边缘扎箍3分别与拼梁主体1良好的吻合,同时避免成品筏的边缘具有明显的棱角。一个收紧螺杆9上对称分布的收紧齿22,可以供相邻的第一边缘扎箍2和中间扎箍4,或相邻的第二边缘扎箍3和中间扎箍4,或相邻的中间扎箍4之间进行固定。第一边缘扎箍2具有第一边缘弯曲部11、第一边缘坡体12和第一边缘水平部13,第二边缘扎箍3具有第二边缘弯曲部16、第二边缘坡体17和第二边缘水平部18,第一边缘扎箍2和第二边缘扎箍3呈对称设计,而第一边缘扎箍2和第二边缘扎箍3之间的中间扎箍4采用u型设计,第一边缘扎箍2、第二边缘扎箍3和中间扎箍4配合对筏管进行固定。第一边缘扎箍2的第一边缘弯曲部11和第一边缘水平部13一上一下与拼梁主体1配合,第二边缘扎箍3的第二边缘弯曲部16和第二边缘水平部18也一上一下与拼梁主体1配合,中间扎箍4根据需要依次紧密的排列在第一边缘扎箍2和第二边缘扎箍3之间,然后分别通过收紧组件6进行收紧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替代传统的缆索对筏管进行固定,增加成品筏的稳固性和使用寿命,便于拆卸和维修。
40.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