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有机颜料包装袋涂料、包装袋及其回收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有机颜料包装袋涂料、包装袋及其回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有机颜料包装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可再生回收的有机颜料包装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颜料包装袋涂料、包装袋及其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2.有机颜料,如酞菁蓝的产品形态表现为固体粉末、色浆、滤饼等几种形式,其中固体粉末应用最为普遍。由于固体粉末的粒径为0.1~65μm不等,其表观密度小、易飞扬、含水率低、着色力高、吸附性强,容易将包装外观和现场环境污染,因此在生产包装环节,往往出现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无机类和食品类粉体,超细粒子中夹杂了大量气体,排泄不掉,导致包装袋体积过大,形似气球,无法正常包装。
3.现有包装技术:一种是将酞菁蓝粉末颜料放入两层pe内膜袋中,外套一层纸塑复合外袋,共计三层包装,内膜袋口用丝膜绳扎口,外袋用缝包线封口,包装规格有10公斤、20公斤和25公斤三种。在超细粉体进料到达袋口时,需要停止加料,等颜料粉体内部气体溢出,体积下沉后,再继续加料,直至达到规定的包装重量。此时内袋袋口需做一次预扎口,等到60分钟以上,袋中粉体进一步下沉,再进行一次排气、补重、扎口、外袋缝包、码托、入库等操作。成品颜料发货到下游客户使用后,包装袋内外表面均附着大量颜料颗粒,导致残余的着色剂未能有效利用。使用后的包装袋,因材料种类不同,需分类回收,分离工作量大,耗时长,且纸塑复合外袋不易回收,只能作为垃圾袋处理,附加值非常低。分离后的纸塑袋需经加热塑化或溶剂溶解,再次分离纸片和塑料膜,工序繁琐,能耗高,污染环境。关键是颜料下游厂商现已不愿意接收纸塑复合包装,因此酞菁颜料厂家迫切需要解决该类小包装排气和包装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另一种包装方式是采用塑编袋,内衬pe内膜袋。存在相同的问题是包装排气困难,包装档次低,不美观,不易印刷;其袋中残留的粉体颜料未能分类利用和充分发挥着色剂价值,回收利用的附加值极低。
4.目前,已有很多包装材料及制造方法的专利,申请号为201610249712.6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阻隔高强度四层复合包装袋制作工艺,包括印刷、复合、熟化、分切、制袋和焊接单向阀排气。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有机颜料包装袋及包装工艺存在以下缺陷:(1)包装时颜料粉体中的气体无法排放,易炸袋、易漏粉;(2)包装不防水、易脏污;(3)包装填充时间长,生产效率低;(4)扎口绳易遗漏到产品中,产生异物杂质;(5)纸袋拆包困难,需要用金属刀片工具,并将工具易漏在产品中造成隐患;(6)包装袋回收成本高,分离工作量大,残留着色剂未能有效利用,包材无法高效分类回收利用,导致大量材料浪费,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虽然近些年有许多新型包装袋的出现,但在应用到有机颜料超细粉体包装时,技术仍然有缺陷,不成熟、不实用、不环保、价格高、难普及。
6.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有机颜料用包装袋的使用效率、防水性、安全性
都有待提高,且现有的有机颜料用包装袋难以回收,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亟待发明一种适用于有机颜料的易排气、安全性能高、使用方便的包装袋,以及一种成本低、易操作、附加值高的包装袋回收工艺。
7.本发明的目的是:(1)通过提高内袋的高透气率、高过滤性、高抗拉强度,可以自然排气或负压快速排气,消除粉体颜料中的气体,满足中等规格包装;(2)通过内袋涂层的微发泡预分散体系,实现内、外袋树脂体系的相容,颜料着色力充分显现,达到包装袋的二次增值和高效、可持续再生利用的目的;(3)通过外袋与内袋材质的相对统一,实现热封、防水和避光保护,避免繁琐的分类、分离回收;(4)通过设置拆包纽,方便拆包,避免异物带入颜料成品中。
8.具体来说,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有机颜料的包装袋,以纺粘布作为内袋,并涂覆一层微发泡预分散体系,再以聚乙烯薄膜作为外袋,通过分切、烫压制备得到一种可回收再生的包装袋,并提供一种该包装袋的生产工艺和回收方法,包括微发泡预分散涂层纺粘布的制备方法,微发泡预分散涂层综合排气、过滤、补强、预分散、再生等功能的方法,及预分散涂层与包材的相容、分散方法和免高温熔融挤出、制备彩色色母的方法。
9.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颜料包装袋涂料,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下述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
10.载体树脂100重量份;所述载体树脂选自聚乙烯粉(pe粉)、聚丙烯粉(pp粉)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为pe粉,所述载体树脂的熔融指数(mi值)为20~50g/10min;
11.分散剂23-38重量份;
12.相容剂0.2-0.5重量份;
13.有机颜料5-8重量份;
14.无机填料6-10重量份;
15.抗氧化剂0.2-1.0重量份;和
16.发泡剂0.5-3重量份。
17.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载体树脂的熔融指数为35~50g/min。所述载体树脂的粒度为20~35目。
18.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原料包含:载体树脂100重量份,分散剂28-38重量份,相容剂0.2-0.5,有机颜料6-8重量份,无机填料7-10重量份,抗氧化剂0.3-0.8重量份,和发泡剂1.0-2.5重量份。
19.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原料包含:载体树脂100重量份;分散剂30-38重量份;相容剂0.3-0.5重量份,优选为0.4-0.5重量份;有机颜料6-8重量份;无机填料8-10重量份,抗氧化剂0.5-0.8重量份;和发泡剂1.5-3重量份,优选为2-2.5重量份。
20.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分散剂选自聚丙烯蜡(pp蜡)、聚乙烯蜡(pe蜡)、聚四氟乙烯微粉蜡(ptfe蜡)、费托蜡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pe/ptfe混合微粉蜡,pe和ptfe的质量比为100:(0.5-8)。
21.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分散剂为pe/ptfe的混合粉蜡,pe和ptfe的质量比为100:(1.0-4.0)。
22.优选的,所述分散剂的d50粒度为3-15μm,熔点为100-120℃。
23.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相容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丙烯酸接枝聚丙烯(pp-g-aa)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24.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有机颜料为聚烯烃塑料专用颜料,优选为酞菁蓝颜料。
25.优选的,所述酞菁蓝颜料选自酞菁系列颜料pb15、pb15:1、pb15:3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的,所述颜料为酞菁蓝pb15:3,d90粒度为5-15μm。
26.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无机填料选自轻质碳酸钙、碳酸镁、纳米二氧化硅或氧化铝;优选的,所述无机填料为轻质碳酸钙。
27.所述轻质碳酸钙即活性钙,又称胶质碳酸钙,d90粒度为10-25μm。
28.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发泡剂选自偶氮二甲酰胺、碳酸氢钠的一种或两种,优选为偶氮二甲酰胺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5-2.5)。
29.优选的,所述发泡剂为低温发泡剂,分解温度小于145℃,所述偶氮二甲酰胺d50粒度控制在5-10μm,所述碳酸氢钠的d90粒度控制在10-25μm。
30.优选的,所述偶氮二甲酰胺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1:2。
31.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抗氧化剂选自酚类、亚磷酸三酯类、自由基捕获体类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2.优先的,所述抗氧化剂为汽巴精化的gx2225。
33.优选的,上述包装袋涂料中,所述原料还包括泡孔调节剂0.2-1.0重量份,所述泡孔调节剂选自硅灰石纤维、玻璃纤维粉或碳纤维;优选为硅灰石针状纤维,d97粒度为3-15μm。
34.优选的,所述泡孔调节剂为0.3-0.9重量份,更优选为0.7-0.9重量份。
35.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包装袋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36.将原料于90-105℃混合分散,出料冷却,经冷冻研磨,得到所述涂料。
37.优选的,所述混合分散过程包括下述步骤:先依次将载体树脂粉料、分散剂、相容剂、酞菁蓝、活性钙和抗氧化剂以70-350r/min的速度低速混合2-5min,再加入发泡剂和泡孔调节剂,温度控制在90-105℃,以500-850r/min的速度高速混合5-10min。
3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颜料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袋和外袋,所述内袋包括纺粘布和涂设于纺粘布上的上述涂料,所述外袋选自可热封的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所述涂料涂设于纺粘布靠近外袋的一面。
39.优选的,上述有机颜料包装袋中,所述纺粘布选自聚丙烯、聚乙烯、涤纶、聚氨酯无纺布的一种或两种复合,优选为聚丙烯纺粘布,透气性大于200mm/s,纤维直径为15-40μm,克重100-200g/m3,mi值为20-45g/10min,熔点163-178℃。
40.优选的,上述有机颜料包装袋中,所述涂料包括纵向涂料和横向涂料,纵向涂料空白间隔为10-15cm,横向涂料到边的空白间距为2-4cm。
41.优选的,上述有机颜料包装袋中,所述外袋为防静电、易印刷、可热封的流延膜,mi值为0.3-0.9g/10min。
42.优选的,上述有机颜料包装袋中,所述外袋的冲击强度为420-550n/cm,拉伸模量为350-500mpa,密封强度为40-75n/15mm,阻值小于109ω
·
cm,膜厚大于0.16mm。
43.优选的,上述有机颜料包装袋中,所述包装袋内袋的透气性为95-170mm/s,优选为100-150mm/s,更优选为120-150mm/s。
44.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有机颜料包装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45.将上述涂料喷涂于纺粘布上,涂料通过110~155℃,30~120秒的远红外低温烘箱加热处理,经半塑化填充、扩散均化、微发泡、冷却四段,至室温凝结固着、收卷后得到涂层纺纺粘布材料;将涂层纺粘布和薄膜分别置于放卷架上,匀速放料、分切,其涂层纺粘布的涂层面置于内袋与外袋之间,依次将内袋和外袋的侧部和底部交接处加以热封合,即形成含内、外袋的双层包装袋成品。
46.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包装袋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47.将包装袋进行破碎,破碎粒度控制在3~10cm,接着进行二次粉碎,粒度控制在5~10mm,最后经冷冻研磨,出料粒度控制在60~100目,即得彩色色母成品。
4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彩色色母,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回收方法制备得到,其中,所述彩色色母的着色力为100-125%,
49.所述彩色色母的分散性dh值为2-10,优选为2-5;
50.和/或所述彩色色母的熔融指数为10-25g/10min,优选为14-20g/10min。
51.本发明的优点是:(1)巧妙的解决粉末颜料包装排气问题,提升颜料包装效率,并避免异物的进入;(2)提高包装袋抗冲击强度,避免炸袋、漏粉;(3)高效回收包装装,并转化为色母着色剂,节约颜料,提高再生产品的附加值;(4)避免高温熔融或溶解回收包装袋,防止破坏材料性能,杜绝排放废水、废气;(5)缩短颜料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践行减少碳足迹的环保理念。
附图说明
52.图1为实施例1所述包装袋的截面示意图。
53.图2为实施例1所述包装袋的制备及回收工艺流程图。
54.图3为实施例1所述包装袋的内外袋功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为解决现有的有机颜料用包装袋使用效率、安全性有待提高,且无法回收利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的有机颜料包装袋及其制备方法和回收方法。
56.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有机颜料包装袋具有以下包材特征:
57.第一层无纺布为涂层纺粘布,其纺粘布为市售产品,所述纺粘布选自聚丙烯、聚乙烯、涤纶、聚氨酯无纺布的一种或两种复合,优选为聚丙烯纺粘布,纤维直径15~40μm,克重100~200g/

,透气性大于200mm/s,mi值为20-45g/10min,熔点163-178℃。纺粘布中间部分经静电喷涂预分散层,且确保纵向涂层空白间隔为10~15cm,横向涂层到边的空白间距为2~4cm,以确保后道制袋时,包装袋热缝合段的热封强度。
58.第二层涂层为微发泡预分散体系,其组成由载体树脂粉料+分散剂+相容剂+有机颜料+无机填料+抗氧化剂+发泡剂+泡孔调节剂=100+(23~38)+(0.2~0.5)+(5~8)+(6~10)+(0.2~1.0)+(0.5~3)+(0.2~1.0)。载体树脂由无添加剂的pe、pp粉料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优选为pe粉料,熔点为105~120℃,所述载体树脂的mi值为20-50g/10min,粒度为20
~35目;分散剂由pe微粉蜡、pp微粉蜡、ptfe微粉蜡、费托蜡的一种或两种组合,优选为pe/ptfe混合微粉蜡,pe和ptfe的质量比为100:(0.5-8),质量比优选为100:(1.0-4.0),其d50粒度为3~15μm,熔点为100~120℃;相容剂为pe-g-mah、eaa或pp-g-aa中的一种,优选pe-g-mah;有机颜料为聚烯烃塑料专用颜料,选自酞菁系列颜料pb15、pb15:1、pb15:3的一种或两种,优先的,有机颜料为酞菁蓝pb15:3,d90粒度为5-15μm;无机填料选自轻质碳酸钙、碳酸镁、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铝的一种,优选为活性钙,又称胶质碳酸钙,d90粒度为10~25μm;抗氧化剂选自酚类、亚磷酸三酯类、自由基捕捉体类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优先为汽巴精化的gx2225;所述发泡剂选自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混合的发泡剂,混合比例为1:2(质量比),优选的,低温发泡剂,分解温度小于145℃,偶氮二甲酰胺d50粒度控制在5-10μm,碳酸氢钠的d90粒度控制在10-25μm;泡孔调节剂选自硅灰石纤维、玻璃纤维粉、碳纤维的一种,优选为硅灰石针状纤维,d97粒度为3-15μm;微发泡预分散涂层与纺粘布要确保形成有效蜂窝状过滤层,吸附回收颜料颗粒,优选的,预分散涂层纺粘布的透气性为80-170mm/s。
59.第三层为防静电、易印刷、可热封的重包装聚乙烯流延膜,其冲击强度为420~550n/cm,拉伸模量为350~500mpa,密封强度40~75n/15mm,阻值小于109ω
·
cm,膜厚大于0.16mm,mi值=0.3-0.9g/10min。
60.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有机颜料包装袋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如下:
61.第一步:涂层:
62.①
首先配制预分散料:将载体树脂粉料、分散剂、相容剂、酞菁蓝、活性钙、抗氧化剂,依次加入混合机中润湿分散,先以70-350r/min的速度低混2~5分钟,同时将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称量于自封袋中,手动混合5-10分钟,得混合发泡剂,后将混合发泡剂、泡孔调节剂加入高混机,以500-850r/min速度高混5~10分钟,温度控制在90~105℃,出料冷却,后经冷冻磨粉机再分散,工作温度为零下60℃~零下120℃,转速频率为25~45赫兹,过150-200目筛,得到所述涂层预分散料,备用。
63.②
纺粘布涂层处理:将

的预分散料加于喷涂罐中,设置静电喷涂的运停时间分别为1~4秒和0.1~0.45秒,电压40~60kv,气压0.5~2bar。纺粘布放卷速度控制在20~80米/分钟,在横向边缘间距2~4cm处,用可调节挡板遮蔽涂层,以确保横向空白间距。开机,喷涂后的纺粘布涂层通入远红外烤箱中,通过110℃(起始段)~155℃(末段),30~120秒的远红外低温烘箱加热处理,经半塑化填充、扩散均化、微发泡、冷却四段,至室温凝结固着、收卷,即形成预分散涂层纺粘布。
64.第二步:分切、烫压制袋:
65.将涂层纺粘布和薄膜分别置于放卷架上,匀速放料、分切,其涂层纺粘布的涂层面置于内袋与外袋之间,先内后外,依次将内外袋的侧部和底部交接处加以热封合,交接处交错长度控制在15~25mm,即形成内、外包装袋成品。
66.第三步:套袋、包装颜料:将内袋、外袋依次套在颜料成品包装机放料口模和排气口模上,平整、理顺,然后锁住内、外袋口,开机放料,自动充装、排气、计量、热封合(自带拆包钮)、印码、入库。
67.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有机颜料包装袋的回收再生方法如下:
68.定期、定量回收下游客户使用后的包装袋。将包装袋投入破碎机料仓,开机,一级粉碎粒度控制在3~10cm,过除铁器,再经二级粉碎机粉碎,粒度控制在5~10mm,最后经冷
冻磨分散,出料粒度控制在60~100目,取样检测颜色着色力、分散性、耐温性、熔融指数等应用性能,合格后包装入库,即得彩色色母成品。
69.优选的,所述pp树脂、pp粉、pp蜡的区别是:pp粉是pp粒料树脂的前身,未加稳定剂,而纺粘布的pp树脂是添加助剂后的聚丙烯载体树脂;粉料在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上差一些,但分散性、着色性好;pp蜡是低分子量聚丙烯,熔点和粘度均较载体用的pp树脂要低很多,其具备优秀的润滑性、颜料润湿性,作为润滑剂和分散剂使用,特别适用于高品质颜料色母生产。
70.本技术中所述粒度,如d50、d90,是颗粒粒径的体积百分比,是激光衍射法检测粒径分布的一种统计方法。
7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有机颜料包装袋涂层、包装袋及其回收方法。
72.本发明中所用试剂和设备的型号如下表所示:
73.表1试剂和设备信息表
[0074][0075][0076]
实施例1
[0077]
本实施例所述包装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包装袋包括三层,从里到外依
次为:
[0078]
第一层为纺粘布,作为包装袋的过滤层。本实施例所述纺粘布为聚丙烯树脂(pp树脂)。
[0079]
第二层涂层为微发泡预分散体系,原料如表6所示,其中,所述分散剂为pe/ptfe,调节其质量比为100:2.0,所述混合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5。
[0080]
制备方法如下:
[0081]
(1)配制预分散料(即涂料):将载体树脂粉料、分散剂、相容剂、酞菁蓝、活性钙、抗氧化剂,依次加入混合机中润湿分散,先以350r/min低混2分钟,再将发泡剂、泡孔调节剂加入,以850r/min高混5分钟,温度控制在90℃,出料冷却,通入冷冻磨粉机中,于零下60℃~零下120℃,转速频率为25~45赫兹条件下进行再分散,过150目筛处理,得到预分散料,备用。
[0082]
(2)纺粘布涂层处理:将预分散料加于粉末静电喷设备的喷涂罐中,设置静电喷涂的运停时间分别为3.5秒和0.45秒,电压40kv,气压0.5bar。纺粘布放卷速度控制在20米/分钟,在横向边缘间距2.5cm处,用可调节挡板遮蔽涂层,以确保横向空白间距,纵向涂层空白间距为15cm。开机,喷涂后的纺粘布涂层通入远红外烤箱中,通过110℃(起始段)-155℃(末段)低温烘箱,120秒的远红外加热处理,经半塑化填充、扩散均化、微发泡、冷却四段,至室温凝结固着、收卷,即形成预分散涂层纺粘布。
[0083]
第三层为聚乙烯薄膜,冲击强度为420~550n/cm,拉伸模量为420mpa,密封强度51n/15mm,阻值为107ω
·
cm,膜厚为0.195mm。
[0084]
包装袋的制备工艺和回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具体过程为:在纺粘布上喷涂涂料(也称为预分散料),形成预分散层(也称涂层),形成涂层后的纺粘布与印刷标识后的防静电膜,经放卷、分切,先内后外,依次将内外袋烫压缝合后制得成品袋,然后将袋套在放料口膜上、放料包装,后形成颜料包装成品;使用后的包装袋进行回收再生,先将包装袋一级破碎、除铁,后进行二级破碎,再经冷冻磨分散处理,经性能检测合格后得到彩色色母成品。
[0085]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包装袋制备过程如下:将涂层纺粘布和聚乙烯薄膜分别置于放卷架上,匀速放料、分切,其涂层纺粘布的涂层面置于纺粘布与聚乙烯薄膜之间,先内后外,依次将内外袋的侧部和底部加以热封合,即形成内、外包装袋成品。包装袋的内外袋功能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袋侧部和袋底部为热缝合段,袋中部为排气段,袋口部为热封合段,设置拆包钮。
[0086]
包装颜料时,将内袋套在颜料成品包装机放料口模上,外袋套在放料口模外环的排气口模上,平整、理顺,然后锁住内、外袋口,开机放料,自动充装的同时进行排气、计量、热封合(自带拆包钮)、印码、入库。本实施例中,包装袋中部排气段的尺寸为1167mm*600mm,形成了全方位、大面积排气,将25kg酞菁蓝bf435粉体装入包装袋时,可快速排出颜料粉体中夹杂的空气,进料与排气时间达到匹配,不用停机等候排气,提高了包装效率,避免成品入库码垛时包装炸袋现象,避免漏料。
[0087]
包装袋回收再生过程如下:将包装袋中的酞菁蓝粉体倒出后,包装袋上残留1.5g左右酞菁蓝,直接投入破碎机料仓,开机,一级粉碎粒度控制在8cm,过除铁器,再经二级粉碎机粉碎,粒度控制在6mm,最后经冷冻磨分散处理,出料粒度控制在80目,即得彩色色母成
品1#。
[0088]
表征测试:
[0089]
(1)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涂层纺粘布进行透气性测试:
[0090]
测试依据gb/t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重复测试10次,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0091]
表2透气性检测结果
[0092][0093]
可见本实施例1的涂层纺粘布透气性均值为97mm/s,符合有机颜料粉体包装透气性的优选指标,确保了微发泡预分散涂层与纺粘布形成有效蜂窝状过滤层。
[0094]
(2)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彩色色母成品1#进行下述测试:
[0095]

着色力检测(注塑法):
[0096]
标样的制备:称取pe或pp粒料250克,加0.2克液体石蜡混匀,再加0.5克钛白粉和0.05克颜料bf435,混匀后到入注塑机中打板。温度控制在130℃(pe体系,实施例中载体树脂中pe粉含量≥50%时适用于此体系)或200℃(pp体系,实施例中的载体树脂为pp粉含量>50%时适用于此体系),前三块板不要,取其第四、五、六块色板做为酞菁蓝bf435标准板,并取其三块色板的平均值为标样。
[0097]
试样的制备:称取pe或pp粒料246.4克,加0.2克液体石蜡混匀,再加0.5克钛白粉和2.5克彩色色母成品1#(含颜料0.05g),混匀后到入注塑机中打板。温度控制在130℃(pe体系)或200℃(pp体系),前三块板不要,取其第四、五、六块色板做为彩色色母成品1#试样板,并取其三块色板的平均值为试样。
[0098]
注1:内袋纺粘布119g/只,预分散涂层为148g/只,外袋为203g/只,包装袋残留酞菁蓝1.5g;
[0099]
注2:酞菁蓝总含量=(涂层颜料质量+袋上残留颜料质量)/(内袋质量+涂层质量+外袋质量+袋上残留颜料质量)*100%=2%(实施例1的颜料总含量);
[0100]
注3:色母成品中的颜料质量=色母成品质量*酞菁蓝总含量=2.5g*2%=0.05g
[0101]
电脑测色结果如下表所示:
[0102]
表3着色力检测结果
[0103]
标样试样δlδaδbδeδcδh着色力str%bf435标准板色母成品1#0.890.56-0.321.820.680.42113.6
[0104]
表中,l指的是亮度值,a为红度值,b为蓝度值,e为总色差,c指的是色彩饱和程度,h指的是色度角。
[0105]
可见,彩色色母成品1#的着色力为113.6%,着色强度非常优秀,提高了色母产品的附加值。
[0106]

分散性检测(两辊法):参照hg/t4768.3-2014标准,结果色母成品1#的dh值为5
(dh指的是颜料分散难易的量度,dh≤5为极易分散,5<dh≤10为易分散,10<dh≤20为分散性一般,20<dh为难分散),为极易分散,符合彩色色母分散性标准要求;
[0107]

耐温性检测(注塑法):参照hg/t4767.4-2014标准,结果如下表所示:
[0108]
表4耐温性检测
[0109]
温度/℃180180200240260280300停留时间min0555555色差δe值0.000.160.781.141.852.562.97
[0110]
结果显示,彩色色母成品1#的耐温色差符合3.0以内的标准要求;
[0111]

熔融指数:参照gbt3682.1-2018标准,测试结果为21.3g/10min(190℃/2.16kgf),符合聚烯烃色母常用熔融指数10-100g/10min(190℃/2.16kgf)的行业指标。
[0112]
实施例2
[0113]
本实施例的第一、三层同实施例1,第二层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其中,所述分散剂中pe和ptfe的质量比为100:5.0,所述混合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2.0。制备方法如下:
[0114]
(1)配制预分散料:将载体树脂粉料、分散剂、相容剂、酞菁蓝、活性钙、抗氧化剂,依次加入混合机中润湿分散,先以120r/min低混4分钟,再将发泡剂、调节剂加入,以700r/min高混6分钟,温度控制在95℃,出料冷却,经冷冻磨粉机再分散,过200目筛处理,其工况同实施例1,得到预分散料,备用。
[0115]
(2)纺粘布涂层处理:将预分散料加于粉末静电喷设备的喷涂罐中,设置静电喷涂的运停时间分别为1秒和0.1秒,电压60kv,气压2bar。纺粘布放卷速度控制在70米/分钟,在横向边缘间距3cm处,用可调节挡板遮蔽涂层,确保横向空白间距,纵向涂层空白间距为11.7cm。开机,喷涂后的纺粘布涂层通入远红外烤箱中,通过低温烘箱110℃(起始段)-155℃(末段)、35秒的远红外加热处理,经半塑化填充、扩散均化、微发泡、冷却四段,至室温凝结固着、收卷,即形成预分散涂层纺粘布。
[0116]
包装袋的制备和包装过程: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和包装,所得包装袋中部排气段的尺寸为1167mm*600mm,形成了全方位、大面积排气,在将25kg酞菁蓝bf435粉体料装入包装袋时,可快速排出颜料粉体中夹杂的空气,进料与排气时间达到匹配,不用停机等候排气,提高包装效率,避免成品入库码垛时包装炸袋现象,避免漏料。
[0117]
包装袋回收再生过程:将包装袋中的酞菁蓝粉体倒出后,包装袋上残留1.5g左右酞菁蓝,直接投入破碎机料仓,开机,一级粉碎粒度控制在8cm,过除铁器,再经二级粉碎机粉碎,粒度控制在6mm,最后经冷冻磨分散处理,出料粒度控制在60目,即得彩色色母成品2#。
[0118]
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
[0119]
实施例3
[0120]
本实施例的第一、三层同实施例1,第二层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其中,所述分散剂中pe和ptfe的质量比为100:6.0,所述混合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2.0。制备方法如下:
[0121]
(1)配制预分散料:将载体树脂粉料、分散剂、相容剂、酞菁蓝、活性钙、抗氧化剂,依次加入混合机中润湿分散,先80r/min低混5分钟,再将发泡剂、调节剂加入,600r/min高
混10分钟,温度控制在100℃,出料冷却,经冷冻磨粉机再分散,过150目筛处理,其工况同实施例1,得到预分散料,备用。
[0122]
(2)纺粘布涂层处理:将预分散料加于粉末静电喷设备的喷涂罐中,设置静电喷涂的运停时间分别为1秒和0.1秒,电压45kv,气压1.0bar。纺粘布放卷速度控制在70米/分钟,在横向边缘间距4cm处,用可调节挡板遮蔽涂层,确保横向空白间距,纵向涂层空白间距为11.7cm。开机,喷涂后的纺粘布涂层通入远红外烤箱中,通过低温烘箱110℃(起始段)-155℃(末段)、35秒的远红外加热处理,经半塑化填充、扩散均化、微发泡、冷却四段,至室温凝结固着、收卷,即形成预分散涂层纺粘布。
[0123]
包装袋的制备和包装过程: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和包装,所得包装袋中部排气段的尺寸为1167mm*600mm,形成了全方位、大面积排气,在将25kg酞菁蓝bf435粉体料装入包装袋时,可快速排出颜料粉体中夹杂的空气,进料与排气时间达到匹配,不用停机等候排气,提高包装效率,避免成品入库码垛时包装炸袋现象,避免漏料。
[0124]
包装袋回收再生过程:将包装袋中的25kg酞菁蓝倒出后,包装袋上残留1.5g左右酞菁蓝,直接投入破碎机料仓,开机,一级粉碎粒度控制在8cm,过除铁器,再经二级粉碎机粉碎,粒度控制在6mm,最后经冷冻磨分散处理,出料粒度控制在100目,即得彩色色母成品3#。
[0125]
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
[0126]
实施例4
[0127]
本实施例的第一、三层同实施例1,第二层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其中,所述分散剂中pe和ptfe质量比为100:1.0,所述混合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2。制备方法如下:
[0128]
(1)配制预分散料:将载体树脂粉料、分散剂、相容剂、酞菁蓝、活性钙、抗氧化剂,依次加入混合机中润湿分散,先200r/min低混3分钟,再将发泡剂、调节剂加入,500r/min高混8分钟,温度控制在105℃,出料冷却,经冷冻磨粉机再分散,过150目筛处理,其工况同实施例1,得到预分散料,备用。
[0129]
(2)纺粘布涂层处理:同实施例2,即形成预分散涂层纺粘布。
[0130]
包装袋的制备和包装过程: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和包装。
[0131]
包装袋回收再生过程:将包装袋中的25kg酞菁蓝倒出后,包装袋上残留1.5g左右酞菁蓝,直接投入破碎机料仓,开机,一级粉碎粒度控制在8cm,过除铁器,再经二级粉碎机粉碎,粒度控制在6mm,最后经冷冻磨分散处理,出料粒度控制在70目,即得彩色色母成品4#。
[0132]
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
[0133]
实施例5
[0134]
本实施例的第一、三层同实施例1,第二层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其中,所述分散剂中pe和ptfe的质量比为100:3.0,所述混合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2.0。制备方法如下:
[0135]
(1)配制预分散料:同实施例4,得到预分散料,备用。
[0136]
(2)纺粘布涂层处理:同实施例3,即形成预分散涂层纺粘布。
[0137]
包装袋的制备和包装过程: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和包装。
[0138]
包装袋回收再生过程:将包装袋中的25kg酞菁蓝倒出后,包装袋上残留1.5g左右酞菁蓝,直接投入破碎机料仓,开机,一级粉碎粒度控制在8cm,过除铁器,再经二级粉碎机粉碎,粒度控制在6mm,最后经冷冻磨粉机再分散,过90目筛处理,其工况同实施例1,即得彩色色母成品5#。
[0139]
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
[0140]
实施例6
[0141]
本实施例的第一、三层同实施例1,第二层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其中,所述分散剂中pe和ptfe的质量比为100:4.0,所述混合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2.0。制备方法如下:
[0142]
(1)配制预分散料:同实施例3,得到预分散料,备用。
[0143]
(2)纺粘布涂层处理:同实施例1,即形成预分散涂层纺粘布。
[0144]
包装袋的制备和包装过程: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和包装。
[0145]
包装袋回收再生过程:将包装袋中的25kg酞菁蓝倒出后,包装袋上残留有1.5g左右酞菁蓝,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回收,得到彩色色母成品6#。
[0146]
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
[0147]
实施例7
[0148]
本实施例的第一、三层同实施例1,第二层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其中,所述分散剂中pe和ptfe的质量比为100:7.0,所述混合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2.5。制备方法如下:
[0149]
(1)配制预分散料:同实施例2,得到预分散料,备用。
[0150]
(2)纺粘布涂层处理:将预分散料加于喷涂罐中,设置静电喷涂的运停时间分别为1.35秒和0.2秒,电压50kv,气压0.5bar。纺粘布放卷速度控制在40米/分钟,在横向边缘间距2cm处,用可调节挡板遮蔽涂层,以确保横向空白间距,纵向涂层空白间距为13.3cm。开机,喷涂后的纺粘布涂层通入远红外烤箱中,通过110℃(起始段)-155℃(末段)低温烘箱,60秒的远红外加热处理,经半塑化填充、扩散均化、微发泡、冷却四段,至室温凝结固着、收卷,即形成预分散涂层纺粘布。
[0151]
包装袋的制备和包装过程: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和包装,所得包装袋中部排气段的尺寸为920mm*480mm,形成了全方位、大面积排气,在将10kg酞菁蓝bf435粉体料装入包装袋时,可快速排出颜料粉体中夹杂的空气,进料与排气时间达到匹配,不用停机等候排气,提高包装效率,避免成品入库码垛时包装炸袋现象,避免漏料。
[0152]
包装袋回收再生过程:将包装袋中的酞菁蓝倒出后,包装袋上残留有0.6g酞菁蓝,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回收,得到彩色色母成品7#。
[0153]
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
[0154]
实施例8
[0155]
本实施例的第一、三层同实施例1,第二层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其中,所述分散剂中pe和ptfe的质量比为100:0.5,所述混合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2.5。制备方法如下:
[0156]
(1)配制预分散料:同实施例1,得到预分散料,备用。
[0157]
(2)纺粘布涂层处理:将预分散料加于喷涂罐中,设置静电喷涂的运停时间分别为
1.5秒和0.2秒,电压40kv,气压0.8bar。纺粘布放卷速度控制在42米/分钟,在横向边缘间距2.5cm处,用可调节挡板遮蔽涂层,确保横向空白间距,纵向涂层空白间距为14cm。开机,喷涂后的纺粘布涂层通入远红外烤箱中,通过110℃(起始段)-155℃(末段)低温烘箱,57秒的远红外加热处理,经半塑化填充、扩散均化、微发泡、冷却至室温、凝结固着、收卷,即形成预分散涂层纺粘布。
[0158]
包装袋制备和包装过程: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包装袋,所得包装袋中部排气段的尺寸为1050mm*550mm,形成了全方位、大面积排气,在将20kg酞菁蓝装入包装袋时,可快速排出颜料粉体中夹杂的空气,进料与排气时间达到匹配,不用停机等候排气,提高包装效率,避免成品入库码垛时包装炸袋现象,避免漏料。
[0159]
包装袋回收再生过程:将包装袋中的酞菁蓝倒出后,包装袋上残留有0.9g酞菁蓝,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回收,得到彩色色母成品8#。
[0160]
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
[0161]
实施例9
[0162]
本实施例的第一、三层同实施例1,第二层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其中,所述分散剂中pe和ptfe的质量比为100:6.0,所述混合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2.0。制备方法如下:
[0163]
(1)配制预分散料:同实施例1,得到预分散料,备用。
[0164]
(2)纺粘布涂层处理:同实施例1,即形成预分散涂层纺粘布。
[0165]
包装袋的制备和包装过程: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和包装。
[0166]
包装袋回收再生过程:将包装袋中的25kg酞菁蓝倒出后,包装袋上残留有1.5g左右酞菁蓝,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回收,得到彩色色母成品9#。
[0167]
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
[0168]
对比例1
[0169]
本对比例的第一、三层同实施例1,第二层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其中,所用pe粉的熔融指数为70g/10min。
[0170]
本对比例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其透气性太高,微发泡预分散涂层与纺粘布不能形成有效的蜂窝状过滤层,导致排气时漏料,污染包装;包装袋回收再生得到的彩色色母着色力和分散性明显变差,不符合彩色色母性能需求,不能作为高附加值的着色剂使用,未能达到包装袋的二次增值和高效、可持续再生利用的目的。
[0171]
对比例2
[017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类似,区别为,所述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
[0173]
本对比例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包装袋回收再生得到的彩色色母着色力和分散性明显太差,不符合彩色色母性能需求,不能作为高附加值的着色剂使用,未能达到包装袋的二次增值和高效、可持续再生利用的目的。
[0174]
对比例3
[017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类似,区别为,所述涂层材料的原料如表6所示。
[0176]
各项性能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性能结果见表5。其透气性太低,导致无法正常排气,进料与排气时间相矛盾,需停机等候排气;包装袋回收再生得到的彩色色母着色力、分散性和耐温性能太差,不符合彩色色母性能需求,不能作为高附加值的着色剂使用,未能达
到包装袋的二次增值和高效、可持续再生利用的目的。
[0177]
表5对比例和实施例的性能检测结果汇总表
[0178][0179]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包装袋制备工艺巧妙的解决粉末颜料包装排气问题,提升颜料包装效率,并避免异物的进入;回收工艺可将包装袋转化为色母着色剂,节约颜料,提高再生产品的附加值;本发明可缩短颜料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绿色环保。
[0180]
表6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原料组成
[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