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纺织皮革 专利正文
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及口罩与流程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及口罩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针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及口罩。


背景技术:

2.口罩作为一种常用的呼吸防护用品,主要覆盖于人的口鼻部位,用以过滤空 气中的灰尘、病菌等异物以及有害气体和飞沫,因此口罩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用 品,尤其是对6岁至12岁的小学生而言,儿童是弱势群体,其呼吸道短狭,粘 膜柔弱,身体发育不完全,受污染侵害的风险更大,故相较于成人,儿童更需要 对呼吸道进行保护,随着新冠肺炎的防治常态化,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亟需可以 反复使用的,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口罩。
3.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口罩结构包括口罩本体和两侧的耳带,大部分非针织口 罩的制作需要经过后期的缝制,即先将若干层纺织品进行裁剪后制成罩体,使其 呈现袋形,再将耳带缝制在罩体上,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费力,人工 成本耗费多,生产效率低;同时,大部分针织口罩均不止一层,对儿童而言会造 成呼吸不畅,难以清洗的问题,其次,为了贴合人体的面部轮廓,大部分口罩的 鼻翼处设置有鼻夹,一般为钢丝材质,长时间使用,鼻翼处会产生疼痛感,造成 明显的压痕,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现有可反复使用的口罩中,过滤网的安装过 程较为繁琐,且不方便进行更换;而现有的立体口罩多为无纺布或为3d打印制 成,无纺布制成的口罩,材料较硬,与人体面部贴合度较低,往往在版型上不符 合儿童的面部弧线,且滤片无法更换,保护性低,而采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口 罩都采用塑料、橡胶、树脂等材料制成,材料较硬,且不透气,长期佩戴容易产 生疼痛感和闷热感,容易产生过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 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 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 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6.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 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 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 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7.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口罩现有编织制作技术中的程序 较多较慢、普通口罩贴合性、透气性差,过滤层更换繁琐不便,长期佩戴容易 产生疼痛感和气闷感的缺陷。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其 特征在于:其口罩罩体采用紧密局部编织,所述紧密局部编织的工序包括:
9.s1:选取一根纬线作为起始线,运用若干根织针成圈编织;
10.s2:选取另一根纬线作为一级编织线,所述一级编织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起 始线的一侧,另一端由织针从一侧向另一侧的顺序编织,将一级编织线先从所述 起始线的内侧穿入所述起始线的下部,形成新的线圈,此步骤为成圈,无需成圈 部分织针不执行此步骤;
11.s3:依次增加下一级编织线,重复s2的步骤以循环往复,使得口罩罩体成 圈部分与无需成圈部分呈角度交错排布,前脸覆盖区的成圈编织行多于侧脸覆 盖区的成圈编织行,并形成最终口罩罩体。
12.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13.所述前脸覆盖区的编织方法,包括,从前针床左侧满针成圈编织到右侧形成 一横列;
14.从右侧以相同的编织方式编织到左侧,编织长度依次减小,形成不同角度的 编织;
15.进行后针床的编织时,编织长度由长变短,形成和前针床相反角度。
16.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17.所述前脸覆盖区上设置有双面挑孔,所述双面挑孔编织工序,通过2行, 每行3个线圈组成一个循环,包括:
18.将第一行中间线圈通过摇床向左或右移针形成挑孔;
19.在第二行所述挑孔所在织针做集圈起底,形成挑孔的上边缘,
20.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
21.还包括耳带的编织,具体为,
22.编织一只耳带的后带再编织前带;
23.从所述耳带一端通过所述紧密局部编织进行口罩罩体编织;
24.编织另一只耳带的后带与前带。
25.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j级编织线 经过线圈打结步骤后形成等距分布的j级线圈,且各级的线圈结构相同;j={1, 2,

,n},n级为最后一级。
26.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j级编织线 的两端均外伸有线头(t-j),j={1,2,

,n},n级为最后一级。
27.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编织完成前, 所述起始线的两端均进行临时固定;编织完成后,各级编织线的固定端撤除固定 约束。
28.一种应用上述口罩的编织方法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29.口罩罩体,包括前脸覆盖区和侧脸覆盖区,所述侧脸覆盖区包括第一侧脸覆 盖区、第二侧脸覆盖区,所述第一侧脸覆盖区和第二侧脸覆盖区一侧与前脸覆盖 区相连;所述侧脸覆盖区局部编织线圈数与前脸覆盖区局部编织线圈数不同;
30.耳带,所述耳带通过集圈与所述口罩罩体相连接;
31.所述口罩罩体编织方法为所述紧密局部编织。
32.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脸覆盖区包括口鼻区 和下颌区,口鼻区和下颌区一侧相连。
33.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口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口罩罩体还包括滤芯固 定
件,所述滤芯固定件设置于口罩罩体与皮肤接触面,所述滤芯固定件上下固定 连接于口罩罩体。
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法织成的口罩可一体成型,制作效率提高、且 贴合性好,更符合人体面部流线,透气性强,并且方便进行过滤材料的更换,具 备过滤防护效果,能够适用于多人群场景使用,可重复多次使用,更加环保安全。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 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36.图1为紧密局部编织方法细节示意图;
37.图2为紧密局部编织方法示意图;
38.图3为口罩罩体整体编织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成圈编织平面图;
40.图5为口罩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口罩内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 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4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 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 的限制。
44.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 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 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 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45.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 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 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 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46.实施例1
47.参照图1~3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能够解决以下问 题:针对6岁至12岁的学生而言,儿童是弱势群体,其呼吸道短狭,黏膜柔弱, 身体发育不完全,受病毒侵害的危险更大,相较于成人皮肤更易受损,需要更柔 软舒适的口罩,故可以提供一种制作高效,可以反复使用的,具有高度安全性的 儿童针织口罩。
48.其口罩罩体100采用紧密局部编织,紧密局部编织的工序包括:
49.s1:选取一根纬线作为起始线105,运用若干根织针成圈编织;
50.s2:选取另一根纬线作为一级编织线200,一级编织线200的一端固定于起 始线105的一侧,另一端由织针从一侧向另一侧的顺序编织,将一级编织线200 先从起始线105
的内侧穿入起始线的下部,形成新的线圈,此步骤为成圈,无需 成圈部分300织针不执行此步骤;
51.s3:依次增加下一级编织线,重复s2的步骤以循环往复,使得口罩罩体100 成圈部分700与无需成圈部分300呈角度交错排布,前脸覆盖区101的成圈编织 行多于侧脸覆盖区102的成圈编织行,并形成最终口罩罩体100。
52.应说明的是,编织过程在岛精机器上进行织造,使用两把纱嘴,口罩罩体100 无需成圈部分300纵向高度与横向宽度可调节,具体的,通过拉布罗拉进行调 节,从而产生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拉力,使得无需成圈部分300拉力减小,拉力 减小后,无需成圈部分300将不同行的线圈紧密连接可保证一体成型后的立体 效果;
53.口罩罩体100成圈部分和无需成圈部分呈高度宽度可调的梯形相交错排布, 同时前脸覆盖区101局部编织的线圈数多于侧脸覆盖区102,从而两部位高度及 宽度产生差异,目的是保证一体成型后的立体效果。
54.更进一步的,前脸覆盖区101的编织方法,包括,从前针床左侧满针成圈编 织到右侧形成一横列;从右侧以相同的编织方式编织到左侧,编织长度依次减小, 形成不同角度的编织;进行后针床的编织时,编织长度由长变短,形成和前针床 相反角度。
55.应说明的是,通过调节前脸覆盖区101不同行成圈数针数的不同,从而实现 编织角度的呈现,保证前脸覆盖区101的中心线上端与水平方向呈55-65度,与 人体下颚线接触的中心线下端与水平方向呈40-55度,中间部分与水平方向呈 90度,口鼻区长度在40-50mm间,下颌区长度为80-100mm间,达到符合儿童 面部神经发展规律的3d立体结构,提升一体成型后的立体效果与脸部贴合度。
56.更进一步的,前脸覆盖区101上设置有双面挑孔101a,双面挑孔透气孔101a 编织工序,通过2行,每行3个线圈组成一个循环,包括:
57.将第一行中间线圈通过摇床向左或右移针形成挑孔101a;
58.在第二行挑孔101a所在织针做集圈起底,形成挑孔的上边缘。
59.应说明的是,双面挑孔透气孔101a呈等距多行排列与前脸覆盖区101,目 的是保证编织口罩的透气性。
60.实施例2
61.参照图1~5,基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罩的编织方法,还 包括耳带的编织,具体为,
62.编织一只耳带400的后带再编织前带;
63.从耳带400一端通过紧密局部编织进行口罩罩体100编织;
64.编织另一只耳带的后带与前带。
65.更进一步的,j级编织线经过线圈打结步骤后形成等距分布的j级线圈,且 各级的线圈结构相同;j={1,2,

,n},n级为最后一级。
66.更进一步的,j级编织线的两端均外伸有线头(t-j),j={1,2,

,n},n 级为最后一级。
67.更进一步的,编织完成前,起始线105的两端均进行临时固定;编织完成 后,各级编织线的固定端撤除固定约束。
68.应说明的是,在进行编织时,先起头编织耳带400,从耳背部分开始,然后 编织空
气层组织,前床编织一次,后床编织一次,做八组循环,后经平收针形成 耳背耳带;然后通过左收针右加针的方式编织耳带400的后带,再编织前带,目 的在于通过后带前带的设计到达使用时不勒耳的作用,在口罩罩体和耳带的连 接部位,集圈前后连接,形成防滑区域;接着进行口罩罩体100的局部编织,按 照后片的下半部分、前片的下半部分、前片的上半部分、后片的上半部分的编织 顺序进行编织,两侧少织中间多织,形成中间凹陷部位;前片多织后片少织,形 成后片向前片方向凹陷的效果,整体呈现3d立体外观;最后以上述耳带同样的 编织手法编织另一只耳带,达到一体成型的儿童口罩效果。
69.实施例3
70.参照图5~6,本实施例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 口罩,包括口罩罩体100,包括前脸覆盖区101和侧脸覆盖区102,侧脸覆盖区 102包括第一侧脸覆盖区102a、第二侧脸覆盖区102b,第一侧脸覆盖区102a和 第二侧脸覆盖区102b一侧与前脸覆盖区101相连;侧脸覆盖区102局部编织线 圈数与前脸覆盖区101局部编织线圈数不同;
71.耳带400,耳带400通过集圈与口罩罩体100相连接;
72.口罩罩体100编织方法为紧密局部编织。
73.更进一步的,前脸覆盖区101包括口鼻区101b和下颌区101c,口鼻区101b 和下颌区101c一侧相连。
74.应说明的是,口罩罩体100分为外、中、内三层面料,通过贴合工艺贴合而 成,点状上胶,上胶量3-10gsm,胶辊点直径500-780μm,胶辊目数为100-280目; 覆盖率20-35%,固化时间24-48小时。
75.外层为针织面料,材料成份是涤纶,尼龙或棉纤维的一种或多种混纺织物, 克重≤250克每平方米,弹性纤维的含量低于30%,单层面料30l/min气流流 量下压力差≤50pa,外针织面料层经过疏水抗菌整理,具体为:选择,50-80g/l 的氧化杀菌剂sanitized lm 10-90,20-50g/l的三防整理剂ruco-guardafh6,余量为水,进行混合得到药剂;处理工艺为一浸一轧,对涤纶面料带液 率50-60%,尼龙面料带液率60-70%,烘干温度110-135℃,速度10-20m/min。
76.更进一步的,口罩罩体100还包括滤芯固定件500,滤芯固定件500设置于 口罩罩体100与皮肤接触面,滤芯固定件500上下固定连接于口罩罩体100。
77.应说明的是,滤芯固定件500为中层,对称分布于侧脸覆盖区102,滤芯固 定件500对外一边设开口,便于滤芯的塞入与更换,面料为具有纳米多微孔的 薄膜与一层或二层织物结合的复合面料,分别形成二层复合或三层复合结构。
78.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 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 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 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 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 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 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 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 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 序。在权利要求中,任
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 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 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 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 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79.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 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 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80.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 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 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 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81.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 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