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除臭与止滑功能的户外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具有除臭与止滑功能的户外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除臭与止滑功能的户外运动鞋。


背景技术:

2.运动鞋是根据人们参加运动或旅游的特点设计制造的鞋子,运动鞋的鞋底和普通的皮鞋、胶鞋不同,一般都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能起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市面上的运动鞋功能一般,无法满足人们的个别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除臭与止滑功能的户外运动鞋,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157756u,公开了一种户外运动鞋,本装置主要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底包括上底和下底,所述上底的前掌部具有透气通孔,所述下底上表面设有透气槽,所述下底侧壁设有一个以上透气口,透气口与透气槽相连通,所述透气口嵌装有单向气阀。本实用新型的户外运动鞋保证运动鞋结实耐用的同时,还能使运动鞋具有良好的透气功能,有效排除登山过程中足部产生的热能。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技术方案中,既不便于对鞋内进行除臭处理,也不便于对运动鞋进行减震缓冲处理,还不便于对运动鞋进行防滑处理,因此,我们提供一种具有除臭与止滑功能的户外运动鞋,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除臭与止滑功能的户外运动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既不便于对鞋内进行除臭处理,也不便于对运动鞋进行减震缓冲处理,还不便于对运动鞋进行防滑处理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除臭与止滑功能的户外运动鞋,包括:
7.运动鞋面本体,所述运动鞋面本体的左侧上方等距离开设有鞋带限位孔,且运动鞋面本体的下方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网,所述运动鞋面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运动鞋底本体,且运动鞋底本体的下端左侧等距离连接有第一防滑钉;
8.第二防滑钉,其连接在运动鞋底本体的下端右侧,所述运动鞋底本体的上端紧密贴合连接有活性炭层,且活性炭层的上端紧密贴合连接有网状透气鞋垫,所述活性炭层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连接块,且橡胶连接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撑杆;
9.横向连接杆,其通过螺钉连接在连接支撑杆的下方内端,所述横向连接杆的内端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块,且活动连接块的外端卡合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外端连接有复位横杆;
10.支撑机构,其固定连接在运动鞋底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运动鞋底本体的内部下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底块。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散热网便于对运动鞋面本体的内部进行散热透气处
理,通过活性炭层便于对运动鞋面本体内部的臭味进行吸附处理,通过支撑机构便于对使用者的脚心位置进行支撑和按摩处理,防止使用者行走时间过长,导致脚心出现疼痛现象,使用者在行走时,运动鞋底本体的左右两端会受到挤压,这样会带动横向连接杆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便于起到减震的作用,通过第一防滑钉与第二防滑钉使得运动鞋底本体的下端具有抓地性,这样便于起到防滑的作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动鞋底本体与第一防滑钉固定连接,且第一防滑钉的下端倾斜设置并起到抓地防滑的作用,所述活性炭层与运动鞋底本体固定连接并起到吸附臭味的作用。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一防滑钉便于提高运动鞋底本体的抓地性,防止出现打滑的现象,通过活性炭层便于对运动鞋面本体内部的臭味进行吸附处理,从而达到除臭的作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支撑杆在运动鞋底本体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支撑杆与橡胶底块卡合连接并起到支撑连接支撑杆下端位置的作用。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对橡胶连接块进行挤压,带动连接支撑杆向下滑动,从而卡合连接在橡胶底块的内部上方,通过橡胶底块便于对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位置进行支撑处理,这样使得运动鞋底本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具有减震作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连接杆在滑槽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且横向连接杆与复位横杆构成一体化结构并起到减震的作用。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连接支撑杆带动横向连接杆在滑槽的内部滑动,通过复位弹簧便于带动复位横杆完成复位工作,从而带动横向连接杆内端的连接支撑杆完成复位工作,这样便于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提高了运动鞋面本体的舒适度。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凸形支杆、第一弹簧杆、第二弹簧杆、底板、t型竖杆和支撑套筒,且凸形支杆的下端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弹簧杆,所述第一弹簧杆的外侧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弹簧杆,且第二弹簧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中间固定连接有t型竖杆,且t型竖杆的上端卡合连接有支撑套筒。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支撑机构对使用者的脚心位置进行减震缓冲处理,通过凸形支杆便于对使用者的脚心位置进行支撑和按摩处理,这样能够防止使用者行走时间过长导致脚心出现疼痛的现象出现。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杆关于凸形支杆的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且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杆单体在凸形支杆的内部均构成滑动结构并起到缓冲震动的作用,所述第二弹簧杆在t型竖杆的外侧构成转动结构,且t型竖杆在支撑套筒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并起到减震的作用。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对凸形支杆进行挤压,从而带动第一弹簧杆向外侧滑动,进而使得第二弹簧杆向外侧转动,这样使得t型竖杆在支撑套筒的内部滑动,这样便于对运动鞋底本体与活性炭层的中间位置进行支撑减震处理。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除臭与止滑功能的户外运动鞋,既便于对鞋内进行除臭处理,也便于对运动鞋进行减震缓冲处理,还便于对运动鞋进行防滑处理;
23.1.通过在运动鞋面本体的左侧和前后两侧下方均设置有散热网,这样便于对运动
鞋面本体内部进行散热处理,防止运动鞋面本体的内部过于密封,导致使用者的脚在运动鞋面本体的内部出现闷热的现象,这样容易引起脚臭的现象出现,通过散热网便于对运动鞋面本体的内部进行透气处理,通过活性炭层便于对运动鞋面本体内部的臭味进行吸附处理,防止运动鞋面本体的内部出现臭味的现象;
24.2.通过第一防滑钉便于对运动鞋底本体下端左侧进行防滑处理,且第一防滑钉的下端倾斜设置,这样使得运动鞋底本体的下端左侧具有抓地性,这样能够防止运动鞋面本体出现打滑的现象,通过第二防滑钉便于对运动鞋底本体的下端右侧进行防滑处理;
25.3.通过支撑机构便于对运动鞋底本体的中间位置进行减震缓冲处理,且支撑机构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活性炭层的下端中间,这样便于对使用者的脚心位置进行支撑按摩处理,防止使用者行走时间过长,导致脚心出现疼痛感,当使用者行走时,脚趾和脚后跟位置会对运动鞋底本体的左右两端进行挤压,这样带动橡胶连接块向下滑动,使得连接支撑杆推动横向连接杆在滑槽的内部滑动,通过橡胶底块能够对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位置进行支撑处理,这样使得运动鞋底本体的左右两端位置具有弹性支撑作用,从而便于对运动鞋面本体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而且还增加了运动鞋面本体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位弹簧与复位横杆连接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运动鞋面本体;2、鞋带限位孔;3、散热网;4、运动鞋底本体;5、第一防滑钉;6、第二防滑钉;7、网状透气鞋垫;8、活性炭层;9、橡胶连接块;10、连接支撑杆;11、横向连接杆;12、活动连接块;13、滑槽;14、复位弹簧;15、复位横杆;16、支撑机构;1601、凸形支杆;1602、第一弹簧杆;1603、第二弹簧杆;1604、底板;1605、t型竖杆;1606、支撑套筒;17、橡胶底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除臭与止滑功能的户外运动鞋,包括运动鞋面本体1的左侧上方等距离开设有鞋带限位孔2,且运动鞋面本体1的下方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网3,运动鞋面本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运动鞋底本体4,且运动鞋底本体4的下端左侧等距离连接有第一防滑钉5,通过鞋带限位孔2便于对鞋带进行安装,通过散热网3便于对运动鞋面本体1的内部进行透气散热处理,通过第一防滑钉5使得运动鞋底本体4的下端左侧具有抓地性,这样能够防止出现打滑现象;
33.第二防滑钉6连接在运动鞋底本体4的下端右侧,运动鞋底本体4的上端紧密贴合连接有活性炭层8,且活性炭层8的上端紧密贴合连接有网状透气鞋垫7,活性炭层8的下端
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连接块9,且橡胶连接块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支撑杆10,通过第二防滑钉6便于提高运动鞋底本体4下端右侧的抓地性,进一步提高了运动鞋底本体4的防滑力,通过网状透气鞋垫7便于增加运动鞋面本体1的透气性,通过活性炭层8便于将运动鞋面本体1内部的臭味吸附干净,从而达到除臭的作用,通过对橡胶连接块9进行挤压,从而带动连接支撑杆10向下滑动;
34.横向连接杆11通过螺钉连接在连接支撑杆10的下方内端,横向连接杆11的内端固定连接有活动连接块12,且活动连接块12的外端卡合连接有滑槽13,滑槽13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4,且复位弹簧14的外端连接有复位横杆15,通过向下滑动连接支撑杆10,从而带动横向连接杆11后端的活动连接块12在滑槽13的内部滑动,进而带动复位横杆15在滑槽13的内部滑动,通过复位弹簧14便于带动横向连接杆11完成复位工作,这样便于对运动鞋面本体1进行减震缓冲处理;
35.支撑机构16固定连接在运动鞋底本体4的内部中间位置,运动鞋底本体4的内部下方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底块17,通过支撑机构16便于对使用者的脚心位置进行支撑减震处理,通过橡胶底块17便于对连接支撑杆10的下端位置进行支撑处理,这样便于对运动鞋面本体1进行支撑减震处理。
36.在使用该具有除臭与止滑功能的户外运动鞋时,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运动鞋底本体4与第一防滑钉5固定连接,且第一防滑钉5的下端倾斜设置并起到抓地防滑的作用,活性炭层8与运动鞋底本体4固定连接并起到吸附臭味的作用,通过第一防滑钉5便于提高运动鞋底本体4左侧下端的抓地性,这样便于起到防滑的作用,通过活性炭层8便于对运动鞋面本体1的内部进行除臭处理;
37.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支撑杆10在运动鞋底本体4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支撑杆10与橡胶底块17卡合连接并起到支撑连接支撑杆10下端位置的作用,使用者穿戴运动鞋面本体1时,会对运动鞋底本体4的左右两端进行踩压,这样使得橡胶连接块9上具有挤压力,从而带动连接支撑杆10向下滑动,通过橡胶底块17对连接支撑杆10的下端进行支撑处理,这样便于对活性炭层8的左右两侧下端进行支撑处理,也便于对运动鞋底本体4的左右两侧进行减震处理;
38.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横向连接杆11在滑槽13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且横向连接杆11与复位横杆15构成一体化结构并起到减震的作用,通过向下滑动连接支撑杆10,从而带动横向连接杆11在滑槽13的内部滑动,通过复位弹簧14帮助复位横杆15完成复位工作,从而带动橡胶连接块9完成复位工作,这样便于达到减震的目的;
39.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机构16包括凸形支杆1601、第一弹簧杆1602、第二弹簧杆1603、底板1604、t型竖杆1605和支撑套筒1606,且凸形支杆1601的下端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弹簧杆1602,第一弹簧杆1602的外侧下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弹簧杆1603,且第二弹簧杆1603的下端活动连接有底板1604,底板1604的上端中间固定连接有t型竖杆1605,且t型竖杆1605的上端卡合连接有支撑套筒1606,通过支撑机构16便于对使用者的脚心位置进行支撑减震处理,通过凸形支杆1601便于对使用者的脚心进行按摩处理,防止使用者行走时间过长,导致脚心出现疼痛的现象;
40.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弹簧杆1602关于凸形支杆1601的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且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杆1602单体在凸形支杆1601的内部均构成滑动结构并起到缓冲
震动的作用,第二弹簧杆1603在t型竖杆1605的外侧构成转动结构,且t型竖杆1605在支撑套筒1606的内部构成滑动结构并起到减震的作用,通过对凸形支杆1601进行挤压,从而带动第一弹簧杆1602在凸形支杆1601的内部向外侧滑动,进而带动第二弹簧杆1603向外侧转动,这样使得t型竖杆1605在支撑套筒1606的内部向上滑动,从而起到支撑使用者脚心位置的作用,也起到减震的作用。
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