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磁疗保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疗保健护颈带。
背景技术:2.颈椎不适主要由长期保持同一姿势工作,进而导致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过于紧张,并使得关节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的。对于颈椎的不适,一般采取的方式有适当扭动脖子以暂时释放颈肩部肌肉的压力或避免久坐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也出现了佩戴在颈椎部位的磁疗带,以期通过磁疗的方式达到释放颈椎部位肌肉、组织压力,进而避免颈椎不适的目的。
3.公开号为cn10566435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颈部磁疗保健带,该保健带包括用于颈部围护的带体,以及位于带体中间部位的保健块,所述保健块上分布有多个磁性按摩块。
4.但是该颈部磁疗保健带的结构简单,效果单一,对于颈椎不适的预防以及消除效果低下,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疗保健护颈带,以实现显著提升佩戴效果的目的。其具体方案如下:
6.一种磁疗保健护颈带,包括护颈后贴部,所述护颈后贴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匹配连接的固定外贴部和固定内贴部,所述护颈后贴部的前侧插接有多个呈w状分布的磁石,位于两侧多个所述磁石左右对称,每个所述磁石的外侧均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
7.优选地:所述磁石和所述自发热托玛琳均从所述护颈后贴部的前侧凸出。
8.优选地:所述磁石和所述自发热托玛琳的前侧侧面均成左右两端厚度大且中间厚度小的弧面状。
9.优选地:所述护颈后贴部的前侧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3d网格结构凝胶贴,所述3d网格结构凝胶贴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固定外贴部和固定内贴部可拆卸连接,并在所述3d网格结构凝胶贴内设置有与所述护颈后贴部形状匹配的磁疗热帖腔,所述磁石和所述自发热托玛琳均位于所述磁疗热帖腔内。
10.优选地:所述护颈后贴部的上侧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眉型弧顶,并在所述护颈后贴部的下侧设置有u型弧底。
11.优选地:所述固定外贴部远离所述护颈后贴部一端的前侧设置有固定粘钩层,所述固定内贴部的后侧设置有固定绒毛层。
12.优选地:位于中间的所述磁石设置有四个且沿竖直方向排列,相应的所述磁石的外侧设置有六个或八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
13.优选地:位于两侧的所述磁石设置有三个且沿竖直方向排列,相应的所述磁石的
外侧设置有六个或八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
14.优选地:位于一侧中间位置的所述磁石的外侧设置有六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且位于一侧的上下两侧位置的所述磁石的外侧设置有八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
15.优选地:位于一侧中间位置的所述磁石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环所述自发热托玛琳,每一环的所述自发热托玛琳均设置有六个且等弧度分布,且位于外侧一环的每个所述自发热托玛琳均位于内侧一环的两个相应的所述自发热托玛琳的外侧中间部位。
16.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疗保健护颈带,该磁疗保健护颈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多个呈w状分布的磁石对人体后颈部位进行全包裹,由位于两侧的多个左右对称的磁石分别与人体后颈部位的两侧接触,并在每个磁石的外侧均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使得磁石与自发热托玛琳相互协同,在形成磁场对人体后颈部位磁疗的同时通过自发热托玛琳发热,并对人体后颈部位起到热疗作用,显著提升对人体后颈部位的磁疗保健效果;
18.2、通过令磁石和自发热托玛琳的前侧侧面呈左右两端厚度大且中间厚度小的弧面状,进而起到增加与人体后颈部位接触面积的作用,显著提升该磁疗保健护颈带的佩戴舒适度;
19.3、通过在护颈后贴部的前侧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3d网格结构凝胶贴,由于3d网格结构凝胶贴具有良好的柔顺性以及弹性,进而将进一步提升该磁疗保健护颈带的佩戴舒适度。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磁疗保健护颈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磁疗保健护颈带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护颈后贴部;11、固定外贴部;111、固定粘钩层;12、固定内贴部;121、固定绒毛层;13、磁疗热帖腔;14、眉型弧顶;15、u型弧底;2、3d网格结构凝胶贴;3、磁石;4、自发热托玛琳。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以下针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磁疗保健护颈带进行具体说明:
26.如图1所示,一种磁疗保健护颈带,包括用于对人体后颈部位进行磁疗的护颈后贴
部1。在护颈后贴部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匹配连接的固定外贴部11和固定内贴部12,进而通过固定外贴部11和固定内贴部12将该磁疗保健护颈带固定在人体脖颈处,以使得护颈后贴部1固定在人体后颈部位实现稳定且持续的磁疗效果。
27.需要提及的是,在护颈后贴部1的前侧插接有多个呈w状分布的磁石3,且呈w状分布的磁石3为沿竖向分布的三列状。位于两侧的多个磁石3左右对称,且在每个磁石3的外周一侧均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因此,在通过多个呈w状分布的磁石3对人体后颈部位进行全包裹,由位于两侧的多个左右对称的磁石3分别与人体后颈部位的两侧接触,并在每个磁石3的外侧均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使得磁石3与自发热托玛琳4相互协同,在形成磁场并对人体后颈部位磁疗的同时通过自发热托玛琳4发热,使得自发热托玛琳4在产生热量时对人体后颈部位起到热疗作用,显著提升对人体后颈部位的磁疗保健效果。
28.如图1、图2所示,磁石3和自发热托玛琳4均从护颈后贴部1的前侧凸出,以达到与人体后颈部位紧密接触的目的。与此同时,磁石3和自发热托玛琳4的前侧侧面均成左右两端厚度大且中间厚度小的弧面状。因此将使得呈弧面状的前侧侧面与人体后颈部位形成紧密且有效的贴合状,进而在起到增加与人体后颈部位接触面积的作用时,显著提升该磁疗保健护颈带的佩戴舒适度。为了进一步提升该磁疗保健护颈带的佩戴舒适度,进而在护颈后贴部1的前侧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3d网格结构凝胶贴2。3d网格结构凝胶贴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固定外贴部11和固定内贴部1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3d网格结构凝胶贴2进行清理与清洁。在3d网格结构凝胶贴2内设置有与护颈后贴部1形状匹配的磁疗热帖腔13,且磁石3和自发热托玛琳4均位于所述磁疗热帖腔13内。由于3d网格结构凝胶贴2具有良好的柔顺性以及弹性,因此将实现进一步提升该磁疗保健护颈带的佩戴舒适度的目的。
29.需要提及的是,在护颈后贴部1的上侧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眉型弧顶14;并在护颈后贴部1的下侧设置有u型弧底15。眉型弧顶14和u型弧底15分别与人体后颈部位的相应位置匹配,避免在控制人体脖颈部扭动时产生阻挡,以提升该磁疗保健护颈带的佩戴效果。
30.如图1、图2所示,在固定外贴部11远离护颈后贴部1一端的前侧设置有固定粘钩层111,并在固定内贴部12的后侧设置有固定绒毛层121。因此在佩戴该磁疗保健护颈带时,首先令固定内贴部12与人体脖颈部位贴,进而再将固定外贴部11上的固定粘钩层111贴合在固定绒毛层121的相应部位,以实现便于调节以及佩戴舒适的效果。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所示,一种磁疗保健护颈带,包括用于对人体后颈部位进行磁疗的护颈后贴部1。在护颈后贴部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匹配连接的固定外贴部11和固定内贴部12,进而通过固定外贴部11和固定内贴部12将该磁疗保健护颈带固定在人体脖颈处,以使得护颈后贴部1固定在人体后颈部位实现稳定且持续的磁疗效果。
33.需要提及的是,在护颈后贴部1的前侧插接有多个呈w状分布的磁石3,且呈w状分布的磁石3为沿竖向分布的三列状。位于两侧的多个磁石3左右对称,且在每个磁石3的外周一侧均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因此,在通过多个呈w状分布的磁石3对人体后颈部位进行全包裹,由位于两侧的多个左右对称的磁石3分别与人体后颈部位的两侧接触,并在每个磁石3的外侧均设置有多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使得磁石3与自发热托玛琳4相互协同,在形成磁场并对人体后颈部位磁疗的同时通过自发热托玛琳4发热,
使得自发热托玛琳4在产生热量时对人体后颈部位起到热疗作用,显著提升对人体后颈部位的磁疗保健效果。且位于中间的磁石3设置有四个,位于两侧的磁石3设置有三个,并在每个磁石3的外侧均设置有六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
34.如图1、图2所示,磁石3和自发热托玛琳4均从护颈后贴部1的前侧凸出,以达到与人体后颈部位紧密接触的目的。与此同时,磁石3和自发热托玛琳4的前侧侧面均成左右两端厚度大且中间厚度小的弧面状。因此将使得呈弧面状的前侧侧面与人体后颈部位形成紧密且有效的贴合状,进而在起到增加与人体后颈部位接触面积的作用时,显著提升该磁疗保健护颈带的佩戴舒适度。为了进一步提升该磁疗保健护颈带的佩戴舒适度,进而在护颈后贴部1的前侧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3d网格结构凝胶贴2。3d网格结构凝胶贴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固定外贴部11和固定内贴部1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对3d网格结构凝胶贴2进行清理与清洁。在3d网格结构凝胶贴2内设置有与护颈后贴部1形状匹配的磁疗热帖腔13,且磁石3和自发热托玛琳4均位于所述磁疗热帖腔13内。由于3d网格结构凝胶贴2具有良好的柔顺性以及弹性,因此将实现进一步提升该磁疗保健护颈带的佩戴舒适度的目的。
35.需要提及的是,在护颈后贴部1的上侧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眉型弧顶14;并在护颈后贴部1的下侧设置有u型弧底15。眉型弧顶14和u型弧底15分别与人体后颈部位的相应位置匹配,避免在控制人体脖颈部扭动时产生阻挡,以提升该磁疗保健护颈带的佩戴效果。
36.如图1、图2所示,在固定外贴部11远离护颈后贴部1一端的前侧设置有固定粘钩层111,并在固定内贴部12的后侧设置有固定绒毛层121。因此在佩戴该磁疗保健护颈带时,首先令固定内贴部12与人体脖颈部位贴,进而再将固定外贴部11上的固定粘钩层111贴合在固定绒毛层121的相应部位,以实现便于调节以及佩戴舒适的效果。
37.实施例二
38.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二中,每个磁石3的外侧均设置有八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
39.实施例三
40.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三中,位于中间一列的磁石3的外侧设置有八个或六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且设置有八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的磁石3与设置有六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的磁石3间隔排列。
41.实施例四
42.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四中,位于两侧的相应一列中间位置的磁石3的外侧设置有六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且位于该磁石3的上下两侧位置的磁石3的外侧设置有八个等弧度分布的自发热托玛琳4。
43.实施例五
44.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五中,位于两侧的相应一列中间位置的磁石3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两环自发热托玛琳4。每环自发热托玛琳4从内至外分布。每一环内的自发热托玛琳4均设置有六个且等弧度分布,且位于外侧一环的每个自发热托玛琳4位于内侧一环的两个相应的自发热托玛琳4的外侧中间部位。
45.本技术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7.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