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鞋帽 专利正文
一种头套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头套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头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头套。


背景技术:

2.头套是一种佩戴在人头上用于保护人体头部的套件,头套可以用于洗浴或车间中,对用户的头部进行保护,使得用户的头发不易发生打湿或沾染灰尘,使用范围广泛。
3.在头套的相关技术中,头套包括头套的罩体和伸缩绳,伸缩绳固定于罩体的开口处边沿,伸缩绳的延伸路径与罩体的开口边沿路径相同,伸缩绳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头套上。
4.但是,在对头套进行回收时,用户需要将伸缩绳与头套分离,由于伸缩绳与头套固定连接在一起,不方便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进行拆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本技术提供一种头套。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头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头套,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开口处设有至少一个伸缩绳,所述伸缩绳沿罩体的开口边沿路径延伸,所有所述伸缩绳共同沿罩体的开口边沿形成环状,所述罩体开口处的边沿向罩体内部或外部翻折以形成用于遮蔽伸缩绳的翻折部,所述翻折部压合于罩体以形成用于阻挡伸缩绳与翻折部分离的压合区,所述翻折部包括用于遮蔽伸缩绳的遮蔽部和施力部,所述压合区位于遮蔽部内或位于遮蔽部与施力部之间,所述遮蔽部靠近于罩体开口处,所述施力部远离于罩体开口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合时控制压合温度,使得压合区的压合强度易于撕开;当用户需要将伸缩绳和头套进行拆分时,用户拉动施力部,使得压合区撕裂,压合区与罩体分离,从而将翻折部翻折,使得伸缩绳暴露,从而方便用户将伸缩绳从罩体上取出,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8.可选的,所述罩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将伸缩绳端部压合连接于罩体的压合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用户将伸缩绳端部连接在罩体上,提高伸缩绳对罩体开口的伸缩效果,同时,在用户需要拆分伸缩绳端部和罩体的连接时,用户只需撕裂压合部即可实现对伸缩绳端部与罩体的拆分。
10.可选的,所述遮蔽部、所述罩体和所述压合区共同形成用于容纳伸缩绳的容纳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撕扯压合部时,使得伸缩绳的端部与罩体分离,用户再拉动施力部,使得容纳腔暴露于外界,翻折部将伸缩绳暴露后,用户再拉动伸缩绳将其取出,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12.可选的,所述翻折部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容纳腔的穿设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撕扯压合部时,使得伸缩绳的端部与罩体分离,用户再将伸缩绳经过穿设槽抽出容纳腔,进一步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14.可选的,所述压合区包括若干个压合段,所有所述压合段沿压合区的延伸路径依
次排布,相邻的压合段之间呈间隔设置以形成分隔段。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撕扯压合部时,使得伸缩绳的端部与罩体分离,用户经过分隔段拉动伸缩绳,使得伸缩绳经过分隔段与翻折部分离,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或者,用户拉动施力部,此时压合段一一与罩体分离,方便了用户撕扯压合区,进而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16.可选的,所述压合区包含于所述遮蔽部上,且所述压合区将伸缩绳压合于罩体。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合区位于与遮蔽部内,并将伸缩绳压合于罩体上,此时翻折部不易与伸缩绳分离,提高了伸缩绳在罩体上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伸缩绳的中心开设有形变腔,所述形变腔的延伸路径与所述伸缩绳的延伸路径相同。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佩戴头套时,伸缩绳收到挤压,此时形变腔发生形变,伸缩绳受压呈扁平状,从而增大了伸缩绳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压强,进而提高了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20.可选的,所述压合区的延伸路径呈倾斜设置,所述压合区的延伸路径与所述罩体开口边沿的延伸路径相交。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拉动施力部时,由于压合区具有平行于用户撕开施力部方向的分量,更易撕开,翻折部上的压合区沿压合区的延伸方向逐渐撕裂,压合区与罩体分离,进而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22.可选的,所述压合部靠近所述罩体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供用户撕裂的断裂槽,所述断裂槽位于所述伸缩绳端部与罩体之间。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用户撕裂压合部时,用户沿断裂槽的延伸方向撕裂压合部,从而时压合部与罩体之间沿断裂槽的排布方向撕裂分离,进而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罩体、伸缩绳、压合区和翻折部的设置,用户撕裂压合部后再拉动施力部,使得翻折部与伸缩绳分离,压合区与罩体分离,从而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26.2.通过压合部的设置,方便了工人将伸缩绳的端部连接于罩体,提高伸缩绳对罩体开口的伸缩效果,且方便工人对伸缩绳端部与罩体进行拆分;
27.3.通过容纳腔的设置,方便用户在拆卸翻折部后将伸缩绳取出,进一步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28.4.通过穿设槽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29.5.通过压合段和分隔段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30.6.通过将压合区包含于遮蔽部上的设置,提高了伸缩绳在罩体上的稳定性;
31.7.通过形变腔的设置,增大了伸缩绳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压强,提高了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32.8.通过压合区延伸路径的设置,方便用户对压合区与罩体进行撕裂,进而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33.9.通过断裂槽的设置,方便了用户撕裂压合部,进一步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和头套拆分。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表示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表示翻折部内部伸缩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用于表示翻折部与压合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用于表示穿设槽、伸缩绳、翻折部和压合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用于表示压合段、分隔段、翻折部和伸缩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5中用于表示压合区延伸路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6中用于表示翻折部、伸缩绳、压合部和断裂槽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1、罩体;2、伸缩绳;21、形变腔;3、翻折部;31、遮蔽部;32、施力部;4、压合区;41、压合段;42、分隔段;5、容纳腔;6、压合部;61、断裂槽;7、穿设槽。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头套。
44.实施例1
4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头套,包括头套的罩体1,罩体1的开口处排布有若干个伸缩绳2,本实施例中伸缩绳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伸缩绳2依次沿罩体1的开口边沿排布,两个伸缩绳2的两端相互对应,罩体1的侧壁上通过压合的方式压合出压合部6,再将伸缩绳2的端部压合于压合部6上,压合部6的数量与伸缩绳2的数量相等,两个压合部6均位于伸缩绳2之间,两个压合部6与伸缩绳2的两端一一对应,此时两个压合部6和两个伸缩绳2形成闭环。
46.如图1和图2所示,罩体1的开口处边沿向内或向外翻折,本实施例中罩体1的开口处边沿向外翻折,此时罩体1的开口处边沿翻折后形成翻折部3,翻折部3将伸缩绳2遮蔽,将翻折部3压合于罩体1外壁以形成压合区4。
47.压合过程中可以根据控制的温度高低,形成不同压合强度的压合区4,本实施例中,压合的温度控制在较低程度,使得压合区4的压合强度供用户进行手撕,并且,也便于对罩体1进行加工。
48.本实施例中所有的压合方式均采用超声波压合。
49.如图1和图2所示,翻折部3包括遮蔽部31和施力部32,遮蔽部31靠近罩体1翻折后的开口处,施力部32远离于罩体1翻折后的开口处。
5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压合区4位于遮蔽部31与施力部32之间,此时压合区4、遮蔽部31和罩体1形成容纳腔5,伸缩绳2放置于容纳腔5内。
5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伸缩绳2内开设有形变腔21,形变腔21的延伸路径与伸缩绳2的延伸路径相同,伸缩绳2的横截面呈圆环形。
52.当伸缩绳2收到挤压时,伸缩绳2内部形变腔21发生形变,使得伸缩绳2的横截面呈扁平状,此时伸缩绳2的受力方向垂直于伸缩绳2的扁平面,从而增大了与使用这的接触面
积,减少了压强,进而提高了用户佩戴的使用体验。
53.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当用户需要对伸缩绳2进行拆卸时,用户撕裂压合部6,使得压合部6带动伸缩绳2的端部与罩体1分离,此时伸缩绳2在容纳腔5内收缩。
54.然后,用户拉动施力部32,将压合区4撕扯,使得容纳腔5暴露于外界,用户再将伸缩绳2从罩体1从上取下,从而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2和头套拆分。
55.实施例2
56.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压合区4位于遮蔽部31上,并且,此时遮蔽部31、压合区4和伸缩绳2重合,伸缩绳2位于压合区4内,由压合区4压合遮蔽部31对应伸缩绳2的上下两端,从而使压合区4将遮蔽部31与伸缩绳2共同压合在罩体1上。使得伸缩绳2与罩体1的相对位置锁定,提高了罩体1开口边沿的伸缩强度,提高了伸缩绳2的稳定性。
57.当用户需要对伸缩绳2进行拆卸时,首先,用户撕裂压合部6,使得压合部6带动伸缩绳2的端部与罩体1分离,此时由于伸缩绳2被压合于遮蔽部31和罩体1上,伸缩绳2不易相对罩体1收缩成一团。
58.然后,用户拉动施力部32,施力部32撕扯于压合区4,使得遮蔽部31和伸缩绳2分离,伸缩绳2暴露,用户再拉动伸缩绳2,将伸缩绳2从罩体1上取下。
59.根据上述动作,从而实现将伸缩绳2从罩体1取下的步骤,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2和头套拆分。
60.实施例3
6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压合区4靠近压合部6的部分不进行压合,以形成连通于容纳腔5的穿设槽7,容纳腔5经过穿设槽7与外界相互连通。
62.当用户需要对伸缩绳2进行拆卸时,用户先撕裂其中一个压合部6,使得压合部6带动伸缩绳2的端部与罩体1分离,此时伸缩绳2在容纳腔5内朝另一个压合部6收缩,用户再经过靠近伸缩绳2的穿设槽7将伸缩绳2抽出,然后,用户再将最后一个压合部6撕裂,从而将伸缩绳2从罩体1内完全抽出,进而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2和头套拆分。
63.实施例4
6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压合区4包括若干个压合于罩体1的压合段41和不压合于罩体1的分隔段42,压合段41与分隔段42沿压合区4的延伸路径交错排布,容纳腔5经过分隔段42与外界连通。
65.当用户需要拆分伸缩绳2和罩体1时,用户先撕裂两个压合部6,然后,用户再根据伸缩绳2收缩后的位置,将手穿过对应的分隔段42进入容纳腔5内,从而带动伸缩绳2经过分隔段42抽出,进而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2和头套拆分。
66.同时,当用户需要撕开压合区4时,用户只需拉动施力部32,即可将压合段41一一撕开,进一步方便了用户翻开翻折部3从而将伸缩绳2取出。
67.实施例5
68.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压合区4的延伸路径呈倾斜设置,压合区4的一端远离于罩体1开口为低端,压合区4的另一端靠近于罩体1开口为高端。
69.当用户撕扯施力部32时,用户拉动施力部32靠近低端的一处,使得压合区4沿自身的倾斜方向逐步撕开,方便了用户将压合区4撕开,进而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2暴露,方便了
用户将伸缩绳2和头套拆分。
70.实施例6
71.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压合部6与罩体1的连接处开设有若干个断裂槽61,所有断裂槽61的排布方向和断裂槽6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有断裂槽61间隔排布以形成供用户撕裂压合部6的撕裂线。
72.当用户需要撕裂压合部6时,用户沿撕裂线撕裂压合部6,使得压合部6与罩体1的连接处沿撕裂线断裂,从而方便了用户将压合部6从罩体1上撕裂下来,进一步方便了用户将伸缩绳2和头套拆分。
7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