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艺制品 专利正文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变化及移动终端产品的发展,全面屏是移动终端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3.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由于具有可弯折的特点,并且柔性显示面板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异形弯曲并显示的功能,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显示设备中。但是,在现有的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制备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实现显示面板全面屏的显示。为了最大可能的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通常可以通过端子区绑定(pad bending)工艺将显示面板底部的走线区域以及绑定区域弯折到显示面板的背面,以实现下边框收窄的效果。但是,现有绑定工艺仅适用于显示面板的底部为平面的情况,当显示面板的底部为曲面时,在绑定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曲不良的问题,如显示面板中各膜层之间出现撕裂、各膜层之间的弯曲应力过大、以及走线发生裂纹或断裂等问题。
4.综上所述,现有显示面板存在绑定过程中走线产生裂纹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来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显示面板存在的绑定过程中走线产生裂纹的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7.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平面区、连接于所述平面区的弯折区以及连接于所述弯折区的绑定区;以及
8.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
9.平面支撑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
10.端部,具有过渡表面,所述过渡表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11.其中,所述过渡表面的至少部分为曲面,所述平面区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弯折区设置于所述过渡表面上,所述绑定区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过渡表面包括:
13.第一曲面;以及
14.第二曲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曲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端;
15.其中,所述第一曲面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二曲面的曲率。
1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包括平面区和设置于所述平面区的至少一端的弯折区;
17.其中,所述弯折区包括:
18.第一子弯折区,与所述第一曲面贴合;以及
19.第二子弯折区,与所述第二曲面之间具有间隙。
2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弯折区背离所述端部的一侧。
2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过渡表面包括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一曲面;
2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面为平直面。
2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过渡表面包括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曲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24.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面的至少部分为曲面。
2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平面支撑部的厚度。
2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在所述端部远离所述平面支撑部的一侧至所述端部靠近所述平面支撑部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端部的厚度线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2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支撑层的材料包括金属。
2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的显示面板。
29.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以及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平面支撑部以及端部,所述平面支撑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端部具有过渡表面,所述过渡表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过渡表面的至少部分为曲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另一部分配置成绕过所述过渡表面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端部可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提供支撑的作用,过渡表面的曲面可使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在进行弯折时较为圆滑的过渡,减小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弯折过程中的应力,避免走线应力集中,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在绑定过程中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现有技术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
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003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8]
随着显示面板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逐渐向全面屏以及可弯曲或可折叠等领域发展,但是现有的显示面板在绑定工艺过程中,弯曲部位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弯曲部位对应的膜层弯曲效果不理想,导致弯曲部分的走线产生裂纹或断裂等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优化显示面板弯曲部位的弯曲性能以及显示性能,降低弯曲部分的走线产生裂纹或断裂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质量以及各项综合性能。
[0039]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盖板10以及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1,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111、显示层112、偏光片113。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1具有平面区101、弯折区102和绑定区103,绑定区103的一端绑定有柔性印刷电路板114,柔性印刷电路板114可以与绑定区103一同配置成弯折至平面区101的背部,显示层112位于平面区101以及绑定区103的底部均设置有背板111,背板111用以支撑并维持平面区101以及绑定区103的平整度,用于支撑平面区101的背板111的底部设置有复合散热膜14,复合散热膜14可由不锈钢(sus)、铜以及泡棉依次层叠设置形成,其可以提供散热以及电磁屏蔽的作用。复合散热膜14与用于支撑绑定区103的背板111之间设置有垫片12,通过垫片12将显示面板主体11的平面区101和绑定区103间隔开,以使显示面板主体11在弯折区102形成具有一定弯折半径的弯曲形态。盖板10为平直盖板,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1的平面区101通过光学胶13与盖板10贴合。
[0040]
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技术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当盖板10具有平直部104以及位于所述平直部104至少一端的弯曲部105时,图1中呈平直状的垫片12不能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1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如此不仅难以使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1形成与盖板10的曲面相适配的曲率,增大绑定工艺的难度,导致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1无法与盖板10的弯曲部分实现有效的贴合,还会由于在弯折区102缺少垫片12的有效支撑,导致弯折区102内的走线在绑定过程中容易发生裂纹或断裂的问题。
[004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可穿戴式终端,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增强现实设备等,显示装置还可以是固定终端,例如台式电脑、电视等。
[0042]
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以及支撑层30,所述支撑层30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
[0043]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21、显示层22、偏光片23。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未发生弯曲时,所述背板21、显示层22以及偏光片23均为展平未弯曲的状态,即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内的各个膜层均为平直状态。由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可以发生弯曲或折叠,因此,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中的各个膜层也会随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弯曲或折叠而随之改变。
[0044]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40,所述盖板40为玻璃盖板(coverglass,cg),所述盖板
40包括平直部41以及位于所述平直部41至少一端的弯曲部42,所述弯曲部42与所述平直部41平滑过渡连接,所述弯曲部42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一侧弯曲。所述盖板40的内侧用于收容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并且所述盖板40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通过光学胶25相互贴合,以形成具有至少一个曲面的显示面板。
[0045]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支撑层30包括平面支撑部31以及端部32,所述端部32设置于所述平面支撑部31的至少一端,端部32和平面支撑部3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平面支撑部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11和第二表面312,所述第一表面311和所述第二表面312均为平直表面。所述端部32具有过渡表面320,所述过渡表面32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311和所述第二表面312。
[0046]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311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另一部分配置成绕过所述过渡表面320,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312上。
[0047]
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包括平面区201、弯折区202以及绑定区203,所述弯折区202位于所述平面区201和所述绑定区203之间,平面区201和弯折区202的至少一部分均可以实现图像显示的功能。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还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24,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24绑定于所述绑定区203上。
[0048]
所述平面区201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311上,所述平面区201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过渡表面320与所述第一表面311衔接的部分上。
[0049]
所述过渡表面320的至少部分为曲面,所述弯折区202设置于所述过渡表面320上。在绑定的过程中,弯折区202可以沿着过渡表面320进行贴合,以使所述弯折区202能够在端部32较为圆滑的过渡,减少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弯折区202在端部32的应力,从而降低弯折区202内的走线发生裂纹或断裂的风险。
[0050]
所述绑定区203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312上,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24绑定于所述绑定区203远离所述第二表面312的一侧。
[0051]
进一步的,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过渡表面320包括第一连接面321、第一曲面322、第二曲面323以及第二连接面324,所述第一连接面32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311和所述第一曲面322,所述第二曲面32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曲面322和所述第二连接面324,所述第二连接面324还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312。
[0052]
所述第一连接面321为平直面,并且与所述第一表面31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平面区201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211以及所述第一连接面321上。
[0053]
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弯折区202包括第一子弯折区2021和第二子弯折区2022,所述第一子弯折区2021设置于所述平面区201和所述第二子弯折区2022之间,所述第一子弯折区2021设置于所述第一曲面322上,并且与所述第一曲面322贴合,所述第二子弯折区2022设置于所述第二曲面323上,并且与所述第二曲面323之间具有间隙。
[0054]
偏光片23覆盖于所述平面区201和所述第一子弯折区2021的表面,以使所述平面区201和所述第一子弯折区2021均可以实现图像显示的功能。
[0055]
所述弯折区202还包括第三子弯折区2023,所述第三子弯折区2023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面324上,并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面324贴合。
[0056]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背板21包括间隔开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设置于所述
显示层22对应所述平面区201以及所述第一子弯折区2021的部分的底部,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显示层22对应所述第三子弯折区2023以及所述绑定区203的部分的底部,所述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底部并未设置有背板21,以使第二子弯折区2022与端部32的第二曲面323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可以提供容纳第二子弯折区2022形变量的空间,避免在绑定过程中端部32对第二子弯折区2022造成挤压,减小第二子弯折区2022在绑定过程中的集中应力,从而可以降低第二子弯折区2022内的走线产生裂纹或断裂的风险。
[005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曲面322的曲率取决于所述盖板40的弯曲部42的弯曲程度,所述盖板40的弯曲部42的弯曲程度越大,所述第一曲面322的曲率也就越大。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第一子弯折区2021的曲率与所述盖板40的弯曲部42相适配,所述第一曲面322的曲率与所述第一子弯折区2021的曲率相适配。
[0058]
所述第二曲面323的曲率取决于所述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弯折角度,所述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弯折角度越大,所述第二曲面323的曲率也就越大,所述第二曲面323的曲率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曲率的相适配。
[005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曲面322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二曲面323的曲率。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弯折区202在绑定的过程中,第一子弯折区2021先贴合于第一曲面322上,第二子弯折区2022再进行弯折,通过限定第一曲面322的曲率小于第二曲面323的曲率,可使第一子弯折区2021的曲率小于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曲率,弯折区202的曲率在由第一连接面321至第二曲面323的过程中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如此可使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较为平稳圆滑的过渡,减小在弯折区202内发生应力突变导致弯折区202内走线发生裂纹或断裂的风险。
[006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面324的至少部分为曲面。
[0061]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面324与第二曲面323连接的一端至第二连接面324靠近第二表面312的一端之间的部分均为倾斜的平直面,该倾斜的平直面与第二表面312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该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子弯折区2023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面324上,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面324贴合。
[006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子弯折区2023在未进行绑定之前是平直的,将第二连接面324与第二曲面323连接的一端至第二连接面324靠近第二表面312的一端之间的部分设置为倾斜的平直面,可以减小第三子弯折区2023在弯折过程中的形变量或避免发生形变,从而可以减小第三子弯折区2023内的挤压应力,进而可以降低第三子弯折区2023内由于挤压应力导致走线发生裂纹或断裂的风险。
[0063]
第二连接面324与第二表面312连接的部分为曲面,如此可使倾斜放置的第二连接面324可以较为圆滑的过渡至水平放置的第二表面312,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在第三子弯折区2023与绑定区203发生应力集中。
[0064]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支撑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连接面324也可以全部为曲面,该曲面的曲率应小于第二曲面323以及第一曲面322的曲率,如此可使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可以较为圆滑的从第二子弯折区2022过渡至绑定区203。
[0065]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26,所述保护层26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第二子弯折区2022背离所述端部32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表
面。所述保护层26可以由紫外光固化胶制备形成。
[0066]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由柔性材料制备形成,且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底部没有背板21进行支撑,若不在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外表面设置保护层26,第二子弯折区2022就不能始终保持如图3所示的弯折形状,第二子弯折区2022可能会发生形变并使得其内部的膜层发生挤压导致走线产生裂纹或断裂。通过在第二子弯折区2022背离端部32的一侧设置保护层26,固化后的保护层26具有一定的抗形变能力,有助于第二子弯折区2022维持图3所示的弯折形状,避免第二子弯折区2022在绑定工艺完成后再发生形变。
[0067]
进一步的,所述端部32的厚度大于所述平面支撑部31的厚度。所述端部32的厚度取决于所述盖板40的弯曲程度,所述盖板40的弯曲程度越大,所述端部32的厚度也就越大。同时,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曲率与所述端部32的厚度相关,在盖板40的弯曲程度一定的情况下,端部32的厚度越大,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曲率则越小,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弯曲程度也就越小,第二子弯折区2022所产生的形变量越小,其内部膜层的挤压应力也就越小,通过限制端部32的厚度大于平面支撑部31的厚度,可以避免端部32的厚度过小使得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弯折程度过大,进而导致第二子弯折区2022内由于应力集中导致走线发生裂纹或断裂的问题发生。
[0068]
进一步的,在所述端部32远离所述平面支撑部31的一侧至所述端部32靠近所述平面支撑部31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端部32的厚度先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小。
[0069]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的端部32的最大厚度为a,所述支撑层30的平面支撑部31的厚度为b,其中a大于b,并且在所述端部32远离所述平面支撑部31的一侧至所述端部32靠近所述平面支撑部31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端部32的厚度先逐渐增大至厚度a,再逐渐减小至厚度b。
[0070]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端部32远离所述平面支撑部31的一侧至所述端部32靠近所述平面支撑部31的一侧的方向上,所述端部32的厚度逐渐增大至厚度a,使得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弯折形状呈现外扩的状态,如此可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第二子弯折区2022的曲率过小使得弯折应力集中导致内部走线发生裂纹的情况发生。所述端部32由厚度a逐渐减小至厚度b的过程,即为第三子弯折区2023逐渐靠近平面区201的过程,端部32的厚度逐渐减小,第三子弯折区2023与平面区201的厚度差也逐渐减小,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也能更加平稳地由第三子弯折区2023过渡至绑定区203。
[0071]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30的材料包括金属。
[0072]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层3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备形成。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以及硬度,可以通过简单的冲压或浇注成型工艺制备形成如图4或图5所示的异形结构的支撑层3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支撑层30的表面只会出现微小形变甚至不出现形变,从而能对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0073]
具体的,所述金属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铜(cu)或者不锈钢(sus)。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支撑层30的材料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金属材料,也可以是橡胶或塑料等注塑材料或者泡棉等。
[0074]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也可以将垫片12的表面设置为曲面状,并将其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1对应弯折区102的底部,以利用垫片12对显示面板主体的弯折区102进行支撑,并使其形成具有一定弯折半径的弯曲形态,而显示面板主体11对应平
面区101的部分的底部则不设置垫片12,但是这样柔性显示面板主体11与垫片12的贴合精度难以保证,贴合难度较大,容易使得显示面板主体11与垫片12之间贴合不紧密,使得显示面板主体11与垫片12之间产生气泡,进而导致显示面板主体11与垫片12之间容易发生脱粘、剥离的问题。
[007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支撑层30可以通过对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中的复合散热膜14的膜层结构以及形状进行调整得到。如前文所述,复合散热膜14可由不锈钢(sus)、铜以及泡棉依次层叠设置形成,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撑层30可利用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散热膜14中的不锈钢或铜等金属膜层制备形成,如此,可以使得支撑层30同时具备散热、电磁屏蔽以及使显示层22在弯折区202平滑过渡的作用,不仅可以省去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垫片12,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还可以通过支撑层30同时支撑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的平面区201、弯折区202以及绑定区203,以此降低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与支撑层30的贴合难度,从而可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主体20与支撑层30发生膜层脱粘、剥离的问题。
[0076]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主体以及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平面支撑部以及端部,所述平面支撑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端部具有过渡表面,所述过渡表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过渡表面的至少部分为曲面,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主体的另一部分配置成绕过所述过渡表面并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端部可对柔性显示面板提供支撑的作用,过渡表面的曲面可使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在进行弯折时较为圆滑的过渡,不仅可以降低绑定工艺的难度,还可以减小柔性显示面板主体在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避免走线应力集中,从而降低显示面板内的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0077]
综上所述,虽然本技术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