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临床护理用便携式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2.临床是指直接接触病人,对病人进行实际的观察。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学科属于临床医学。临床科室是医院的主体,它直接担负着对病人的收治、诊断、治疗等任务。临床护理指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了解病人基础情况和获取病情数据,以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治疗,加强输液巡视和教育。
3.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9801541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仿真多功能护理教学人体模型,包括躯干模型和支撑板,躯干模型的顶端连接有头部模型,躯干模型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皮层卡槽,且皮层卡槽内过渡配合有皮层示意连接块;躯干模型左右两侧壁的上端对称开设有第一螺旋槽,且第一螺旋槽内均螺旋连接有手臂模型;支撑柱的底端面上固定有第一齿轮,且支撑柱的顶端面上固定有支撑转盘。本发明便于对人体模型的拆卸和安装、支撑转盘带动人体模型进行转动,便于护理学生对人体模型进行观察以及通过对人体模型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使护理学生在不同的高度进行观察和学习。
4.但是目前的护理用教学装置只是简单的将人体模型或其他教学用具放在一个位置指导教学,在使用过程不够稳定而影响教学效果,并且较为占用空间和受到损坏及积尘,极大的影响了其使用寿命;还有目前的教学装置上带的教学板只能书写正面,对教学板的利用率和教学效率都较低。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临床护理用便携式教学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护理用便携式教学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临床护理用便携式教学装置,包括两个教学箱和两个底座,两个所述教学箱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底座内腔上下壁对称转动连接有传动轴和转轴,所述传动轴和转轴上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转轴下侧外壁螺纹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传动轴位于底座外侧部分螺纹连接有移动套筒,所述教学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联动轴,所述联动轴下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连接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轴外壁设有两侧旋向相反的螺纹,并且所述联动轴两侧对称螺接有螺母块,所述螺母块远离教学箱内壁的一端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安装板,一侧所述安装板连接有教学人体模型,另一侧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通过移动机构连接设置有教学板。
9.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所述传动轴和转轴的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和第三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和第三直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第一直齿轮与左侧第二直齿轮啮合传动,两侧所述
传动轴外壁还固定连接有带轮,两侧所述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教学箱展开后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第一直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左侧的第二直齿轮和左侧传动轴转动,通过带轮和皮带的配合,同时会带动右侧的传动轴和右侧第二直齿轮转动,从而两侧的第三直齿轮和转轴同时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两侧均螺接于转轴,所述升降板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杆,两侧所述支杆下端活动贯穿底座下壁并固定连接有支撑座;两侧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板向下移动,升降板带动支撑座向下移动对地面进行支撑,不但可以提高该装置的支撑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避免由于万向轮而可能造成滑动现象,提高教学时的稳定性。
11.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有转杆,所述转杆转动连接于教学箱前后壁,所述转杆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教学箱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与从动齿轮啮合。在当教学箱1整体上升时,竖板上的第一滑块会沿着第一滑轨滑动,从动齿轮会上移并通过传动齿啮合作用下转动,从而会带动转杆和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会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联动轴转动,联动轴转动会带动上下两侧的螺母块相互靠近移动,两侧的安装板会分别带动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朝着教学箱的外部移动,不但方便教学者更好的去讲解教学人体模型以及在教学板上的教学书写,而且可以使学习者更好的去观察学习。
12.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有两个导轨,两个所述导轨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板前后两侧,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安装有紧固螺栓,所述滑动座外端固定连接有横轴,所述教学板连接于横轴上;在通过教学板书写教学时,还可以通过两侧移动滑动座带动横轴以及教学板沿着导轨上下移动位置,然后再通过滑动座上的紧固螺栓对滑动座进行固定,进而可以固定教学板,进而可以调节教学板的上下位置,使其更方便教学者以及学习者的使用和学习。
13.进一步的,所述横轴外壁滑动套结有套管,所述套管下端固定连接有转接杆,所述转接杆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支撑杆,所述限位支撑杆下端设有固定组件,所述教学板下侧开设有两个固定孔,通过固定组件和固定孔的配合作用可对限位支撑杆和教学板进行限位固定,提高使用效果。
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铰接于限位支撑杆的两侧,所述限位支撑杆下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与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回复弹簧,所述限位支撑杆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杆,将限位支撑杆的固定组件插入到固定孔中,在固定孔中固定板会受压转动压缩回复弹簧,当固定板穿过固定孔后,通过回复弹簧作用力会将固定板恢复到原位,从而通过限位支撑杆和固定组件可对教学板进行固定。
15.进一步的,两组所述横轴同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教学板转动连接于连接轴外壁,教学板可通过连接轴转动,使得其反面能够朝外进行书写,提高使用率。
16.进一步的,左侧所述安装板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杆,所述教学人体模型靠近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杆,所述第一支架杆与第二支架杆之间转动连接,使用时,可通过使教学人体模型通过第二支架杆沿着第一支架杆转动一定的角度,可使得教学者以及学习者看到教学人体模型部分背侧面,进一步提高对教学人体模型的了解程度,
提高学习的质量。
17.进一步的,所述教学箱内部上下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底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方便装置的移动,所述移动套筒固定连接于教学箱的下端,在安装板移动时会通过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滑动,从而可提高安装板的移动稳定性,进而分别提高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的移动稳定性。
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9.(1)本方案中在当教学箱整体上升时,通过联动机构、联动轴、螺母块和安装板的配合作用,会分别带动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朝着教学箱的外部移动,方便教学者更好的去讲解教学人体模型以及在教学板上的教学书写,而且可以使学习者更好的去观察学习。
20.(2)本方案中当正面书写完毕,可将教学板的反面朝着外面,即可对其反面进行书写教学,解决了目前只能对教学板正面书写的利用率低的问题,减少了需要擦拭后再书写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正面没有被擦拭掉,可以配合正反面的内容更好的来对学习者进行讲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1.(3)本方案中的两侧教学箱在不用时可以合在一起,不但可以减少教学箱的占用面积,而且可以对教学箱内的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进行封闭防护,使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不易受到破坏,同时还提高了防尘效果,提高其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教学板的后续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两侧教学箱侧视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教学箱内部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底座正视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的底座内部局部剖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图8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的连接板和教学板连接关系轴侧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发明的教学板正面朝外使用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发明的教学板反面朝外使用时状态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图1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中标号说明:
36.1、教学箱;2、底座;3、万向轮;4、传动轴;5、转轴;6、移动套筒;7、联动轴;8、第一锥齿轮;9、螺母块;10、连杆;11、安装板;12、连接板;13、教学板;14、伺服电机;15、第一直齿轮;16、第二直齿轮;17、第三直齿轮;18、带轮;19、皮带;20、升降板;21、支杆;22、支撑座;23、转杆;24、第二锥齿轮;25、从动齿轮;26、第一滑轨;27、第一滑块;28、竖板;29、传动齿;30、导轨;31、滑动座;32、横轴;33、套管;34、转接杆;35、限位支撑杆;36、固定板;37、回复弹
簧;38、挡杆;39、连接轴;40、第一支架杆;41、第二支架杆;42、第二滑轨;4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7.实施例一:
38.请参阅图1、图4-9,一种临床护理用便携式教学装置,包括两个教学箱1和两个底座2,两个教学箱1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底座2内腔上下壁对称转动连接有传动轴4和转轴5,传动轴4和转轴5上连接有传动机构,转轴5下侧外壁螺纹连接有支撑机构,传动轴4位于底座2外侧部分螺纹连接有移动套筒6,教学箱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联动轴7,联动轴7下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8,第一锥齿轮8连接有联动机构,联动轴7外壁设有两侧旋向相反的螺纹,并且联动轴7两侧对称螺接有螺母块9,螺母块9远离教学箱1内壁的一端铰接有连杆10,连杆10的另一端铰接有安装板11,一侧安装板11连接有教学人体模型,另一侧安装板11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上通过移动机构连接设置有教学板13。通过传动机构和支撑机构的配合可使得支撑座对地面进行支撑,可以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还极大避免移动对人员造成误伤,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通过传动机构、转轴5和移动套筒6配合会带动教学箱1上升,不但可以方便教学人员进行教学,而且可以使学习人员更好的对教学箱1内进行观察;通过联动机构可使得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13朝着教学箱1的外部移动,不但方便教学者更好的去讲解教学人体模型以及在教学板13上的教学书写,而且可以使学习者更好的去观察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9.请参阅图2,传动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14,伺服电机1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5,传动轴4和转轴5的外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直齿轮16和第三直齿轮17,第二直齿轮16和第三直齿轮17之间相互啮合,第一直齿轮15与左侧第二直齿轮16啮合传动,两侧传动轴4外壁还固定连接有带轮18,两侧带轮18之间传动连接有皮带19;支撑机构包括有升降板20,升降板20的两侧均螺接于转轴5,升降板20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杆21,两侧支杆21下端活动贯穿底座2下壁并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2;教学箱1展开后通过启动伺服电机14带动第一直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左侧的第二直齿轮16和左侧传动轴4转动,通过带轮18和皮带19的配合,同时会带动右侧的传动轴4和右侧第二直齿轮16转动,通过第二直齿轮16会带动第三直齿轮17和转轴5转动,从而会带动升降板20向下移动,升降板20通过支杆21带动支撑座22向下移动,最终支撑座22会接触到地面,进而对地面进行支撑,不但可以提高该装置的支撑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避免由于万向轮3而可能造成滑动现象,提高教学时的稳定性,还极大避免移动对人员造成误伤,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40.同时两侧传动轴4的转动还会带动螺接的移动套筒6向上移动,从而会带动教学箱1向上移动到指定的位置,极大的避免了教学箱1较低而影响教学效果,不但可以方便教学人员进行教学,而且可以使学习人员更好的对教学箱1内进行观察,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1.请参阅图1、图4-9,联动机构包括有转杆23,转杆23转动连接于教学箱1前后壁,转杆23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4和从动齿轮25,第二锥齿轮24与第一锥齿轮8啮合传动,教学箱1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滑轨26,第一滑轨26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7,第一滑块27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竖板28,竖板2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传动齿29,传动齿29与从动齿轮25啮合;在当教学箱1整体上升时,而固接在底座2上的竖板28不动,从而竖板28上的第一滑块
27会沿着第一滑轨26进行滑动,同时从动齿轮25会上移并通过竖板28上传动齿29啮合作用下转动,从而会带动转杆23和第二锥齿轮24转动,第二锥齿轮24会通过第一锥齿轮8带动联动轴7转动,联动轴7转动会带动上下两侧的螺母块9相互靠近移动,螺母块9相互靠近再通过连杆10带动安装板11朝着远离教学箱1内部方向移动,即两侧的安装板11会分别带动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13朝着教学箱1的外部移动,进而凸出在教学箱1外部,并且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13出来的距离位置是配合限定,伸出来的距离多了可能会对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13造成破坏,距离少了不方便进行教学以及不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但方便教学者更好的去讲解教学人体模型以及在教学板13上的教学书写,而且可以使学习者更好的去观察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
42.请参阅图1、图4-9,横轴32外壁滑动套结有套管33,套管33下端固定连接有转接杆34,转接杆34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支撑杆35,限位支撑杆35下端设有固定组件,教学板13下侧开设有两个固定孔43。固定组件包括有两个固定板36,两个固定板36分别铰接于限位支撑杆35的两侧,限位支撑杆35下侧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壁与固定板36之间固定连接有回复弹簧37,限位支撑杆35外壁固定连接有挡杆38;当教学者使用教学板13进行书写教学时,先旋转限位支撑杆35到与转接杆34垂直,然后通过套管33可以带着限位支撑杆35沿着横轴32移动,再将限位支撑杆35的固定组件插入到固定孔43中,在固定孔43中固定板36会受压转动压缩回复弹簧37,当固定板36穿过固定孔43后,通过回复弹簧37作用力会将固定板36恢复到原位,从而通过限位支撑杆35和固定组件可对教学板13进行固定,极大了避免了教学板13在书写时的不稳定性,提高教学者的使用效果以及提高学习质量。
43.请参阅图1、图4-9,两组横轴32同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9,教学板13转动连接于连接轴39外壁,教学板13可通过连接轴39转动,使得其反面能够朝外进行书写,提高使用率。当正面书写完毕,先按压两侧的固定板36并会压缩回复弹簧37,按压到固定板36可以进入到固定孔43中时,再移动拔出限位支撑杆35,此时教学板13不再受限,然后将教学板13沿着连接轴39向上转动一百八十度,使教学板13的反面朝着外面,然后再通附套管33带动转接杆34和限位支撑杆35也向上转动一百八十度,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使固定组件穿过固定孔43而对教学板13进行固定,即可继续对其反面进行书写教学,解决了目前只能对教学板13正面书写的利用率低的问题,减少了需要擦拭后再书写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正面没有被擦拭掉,可以配合正反面的内容更好的来对学习者进行讲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4.教学箱1内部上下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轨42,第二滑轨42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11的上下两端,两个所述底座2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万向轮3,方便装置的移动,所述移动套筒6固定连接于教学箱1的下端,在安装板11移动时会通过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轨42滑动,从而可提高安装板11的移动稳定性,进而分别提高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13的移动稳定性。
45.本方案中的两侧教学箱1在不用时可以合在一起,不但可以减少教学箱1的占用面积,而且可以对教学箱1内的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13进行封闭防护,使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13不易受到破坏,同时还提高了防尘效果,提高其使用寿命,以及提高教学板13的后续使用效果。
46.实施例二:
47.请参阅图1、图4-9,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移动机构包括有两个导轨30,两个导轨30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板12前后两侧,导轨30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座31,滑动座31上安装有紧固螺栓,滑动座31外端固定连接有横轴32,教学板13连接于横轴32上;在通过教学板13书写教学时,还可以通过两侧移动滑动座31带动横轴32以及教学板13沿着导轨30上下移动位置,然后再通过滑动座31上的紧固螺栓对滑动座31进行固定,进而可以固定教学板13,进而可以调节教学板13的上下位置,使其更方便教学者以及学习者的使用和学习,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48.实施例三:
49.请参阅图1、图4-9,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左侧安装板1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杆40,教学人体模型靠近安装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杆41,第一支架杆40与第二支架杆41之间转动连接。使用时,可通过使教学人体模型通过第二支架杆41沿着第一支架杆40转动一定的角度,可使得教学者以及学习者看到教学人体模型部分背侧面,进一步提高对教学人体模型的了解程度,提高学习的质量。
50.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通过万向轮3可方便的带动该装置进行移动,极大避免了现有的教学装置是固定在某个房间位置的,可使本装置在其他各适宜的场所进行使用。首先打开两侧教学箱1之间的固定搭扣,然后分别将两侧的教学箱1和底座2向两边旋转展开,此时教学箱1内部的教学用的人体模型和教学板13都会显示在教学者和学习的人面前。
51.教学箱1展开后通过启动伺服电机14带动第一直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左侧的第二直齿轮16和左侧传动轴4转动,通过带轮18和皮带19的配合,同时会带动右侧的传动轴4和右侧第二直齿轮16转动,通过第二直齿轮16会带动第三直齿轮17和转轴5转动,从而会带动升降板20向下移动,升降板20通过支杆21带动支撑座22向下移动,最终支撑座22会接触到地面,进而对地面进行支撑;同时两侧传动轴4的转动还会带动螺接的移动套筒6向上移动,从而会带动教学箱1向上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52.同时在当教学箱1整体上升时,竖板28上的第一滑块27会沿着第一滑轨26进行滑动,同时从动齿轮25会上移并通过竖板28上传动齿29啮合作用下转动,从而会带动转杆23和第二锥齿轮24转动,第二锥齿轮24会通过第一锥齿轮8带动联动轴7转动,联动轴7转动会带动上下两侧的螺母块9相互靠近移动,螺母块9相互靠近再通过连杆10带动安装板11朝着远离教学箱1内部方向移动,即两侧的安装板11会分别带动教学人体模型和教学板13朝着教学箱1的外部移动,进而凸出在教学箱1外部。
53.当教学者使用教学板13进行书写教学时,当正面书写时,先旋转限位支撑杆35到与转接杆34垂直,然后通过套管33可以带着限位支撑杆35沿着横轴32移动,再将限位支撑杆35的固定组件插入到固定孔43中,在固定孔43中固定板36会受压转动压缩回复弹簧37,当固定板36穿过固定孔43后,通过回复弹簧37作用力会将固定板36恢复到原位,从而通过限位支撑杆35和固定组件可对教学板13进行固定。
54.当正面书写完毕,先按压两侧的固定板36并会压缩回复弹簧37,按压到固定板36可以进入到固定孔43中时,再移动拔出限位支撑杆35,此时教学板13不再受限,然后将教学板13沿着连接轴39向上转动一百八十度,使教学板13的反面朝着外面,然后再通附套管33带动转接杆34和限位支撑杆35也向上转动一百八十度,然后用同样的方法,使固定组件穿过固定孔43而对教学板13进行固定,即可继续对其反面进行书写教学。
55.在通过教学板13书写教学时,还可以通过两侧移动滑动座31带动横轴32以及教学板13沿着导轨30上下移动位置,然后再通过滑动座31上的紧固螺栓对滑动座31进行固定,进而可以固定教学板13,来调节教学板13的上下位置。